青年要養成好讀書好買書的習慣 一、讀書有什麼用?

讀書有什麼用?老生常談的原因不多贅述。先說一點,讀書少,你跟人連天都沒法聊。

去年有個段子在網上很火:大三暑假,送室友坐高鐵,臨上車前,我說:「我去買幾個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動」。

室友愣了一下,說:「你什麼時候都不忘占我便宜。」

看完這個段子,有人捧腹大笑,有人則不知所云。沒看過朱自清《背影》的人,顯然無法理解這個笑話的梗到底在哪。

開玩笑是小事。比如上邊這個段子,這種「老子與兒子」式的打趣,毫無新意,也並不高雅。

但實在講,讀書少、懂的少的人,在社交場合里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能跟人交流的談資太少,別人說的東西甚至完全不懂,所以聊天就變成了「尬聊」。

看到一輪明月,讀書多的人腦海中浮現的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而不是:「真圓,真亮!」

看到夕陽餘暉,孤雁翱翔時,讀書多的人腦海中浮現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好多鳥!

這就是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所以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發財,而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不為高談闊論、口若懸河,至少跟別人坐在一起聊天時,不至於因聽不懂而茫然。

二、要養成好讀書,好買書的習慣

胡適先生曾告誡年輕人說:「青年人要讀書,不必先談方法,要緊的是先養成好讀書,好買書的習慣。」

因為小時身體弱,母親又管得嚴,所以胡適童年的樂趣就是看書了。十三歲離家遠赴上海讀書時,「所帶著的,只是一個母親的愛,一個讀書的習慣,和一點點懷疑的傾向。」

在上海的六年時間裡,胡適系統學習了歷史、地理、英文、數學,既熟讀了西方文學家和思想家的著作,又對中國傳統哲學開始喜愛有加,「它們開了給我,對於世界整個的新眼界。」赴美留學,胡適出國的行囊中帶有1300卷線裝古籍……

胡適讀書之廣,有目共睹。他曾為清華學生開列了一份「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可裡面的一些書,連國學大師梁啟超也不曾讀過。而徐志摩見了書目,更是自嘆不如:「十本書里有九本是我不認識它的……」

26歲時,胡適便被聘為北大教授,講授中國哲學、英文學和英文修辭學三門課程。有學生對他表示懷疑:「一個從美國新回來的留學生,如何能到北京大學講中國的東西,況且才二十幾歲!」

誰知這位比學生大不了幾歲的新派教授,拋開以前的課本,重編講義,劈頭一章是「中國哲學胚胎的時代」,用當年聽課的學生顧頡剛的話說,「駭得一堂中舌橋而不能下」。選修胡適課的學生越來越多,一些外校學生乃至社會青年也慕名來旁聽,年輕的胡適因此成了北大最受歡迎的教授之一。

讀書與不讀書的人,隔一天看,沒有任何區別;隔一個月看,差異甚微;但五年十年,日積月累,終成天淵之別,這就是區別所在。

三、做人,一定要捨得買書

曾國藩第二次會試落榜後,收拾行李離開京城時,決定回老家之前,來一次江南遊,實現「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宏願。

但到了徐州時,身上的盤纏已經所剩無幾,於是曾國藩找到了祖父和父親的故交,正在睢寧縣當知縣的易作梅。當曾國藩說出自己的難處,想借錢回家時,易作梅欣然為其解困,慨然借給他銀子百兩。

當經過金陵時,他在書肆見到一套精刻的《二十三史》,打開一看,便愛不釋手,可一問價格,竟然高達百兩。這下曾國藩可真是左右為難,如果買了書,自己怎麼回家就是個大問題了。好幾次,他都想忍心離去,卻又戀戀不捨,走而復還。

但曾國藩想到,若就此錯過之後,回到鄉下即便有錢也很難買到,於是他將自己隨身的四季衣服送進了當鋪,用當來的錢作為路費回到了家。

到家後,父親不僅沒責怪曾國藩花了這麼多錢買書,反而鼓勵他說:「你借錢典衣買書,我沒有異議,只希望你把此書仔細研讀圈點一遍,也算對得住我了!」

此後,曾國藩天天足不出戶,發憤攻讀一年,把《二十三史》全部讀完並且爛熟於胸。

與曾國藩那時相比,我們現在買書成了一件容易的事,讀書卻不那麼容易了。有調查顯示,中國13億人口,除去教科書,平均每人一年讀書1本都不到。

有人解釋說,因為現在獲取知識的途徑不止是讀書,電腦里、手機上、朋友圈中同樣可以學習。

說這話的人一定沒看過多少書:只有系統化的閱讀才能打開視野,找到靈魂的歸屬;碎片化的閱讀只不過是在信息表面漂流罷了。

四、腹有詩書氣自華

中國人之所以不愛讀書,是因為我們都在忙著追逐物質,沒時間來滋養精神。常常有人會用某某小學畢業最後卻發財的例子宣揚「讀書無用論。」

也有人問,不少碩士、博士學歷的高材生上那麼久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市,做一份平常的工作,組建一個普通的家庭,何苦折騰呢?

我想說,從象牙塔里堅持那麼久的人,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馬未都曾經說過:人活著有三重追求,第一重是趨利,第二重是趨名,第三重是趨靜。我們經常會看有些人,貧窮的時候焦慮,富裕的時候仍然焦慮,掙再多的錢也克服不了焦慮感。

為什麼?因為內心空虛。一直追求無止境的物質,精神得不到升華,表面活得風光,實際深陷苦海。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讓你渾身散發著恬靜的氣質,與讀書的相處,他們不粗俗,不暴躁,不偏激,他們用讀過的書培養出冷靜的態度處世,與之相處如沐春風。

也許你現在並不富裕,沒有好的家境,沒有優異的成績,沒有一份光鮮亮麗的工作,但讀書這件事,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平等的。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