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朋友圈裡流行一張圖,是2018年各類資產的回報率統計:

看後大家心裡都釋然了,原來不止我一個人虧,不論你投什麼都躲不過一個虧字。去年風光無二的幣圈,今年最慘。大類資產配置變成了一個比誰虧的比較少的遊戲,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如果你沒耐心看長文,只想知道一個結論的話,我的忠告是:2019切勿抄底。僅是拉開序幕而已,離底十萬八千里。

我之前在知乎問答 為什麼美聯儲一定要加息? 裏稍微解釋了一下不同部門資產負債表的關係。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許哲:關於貨幣最簡單的邏輯),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許哲:央媽的更年期煩惱)和企業的資產負債表(許哲:關於債務結構最簡單的邏輯)的關係。

央行的表裡,負債就是貨幣,對應所有其他部門的資產,也就是錢。商業銀行給企業貸款,以獲得收益,這裡企業的負債,也就是貸款是商業銀行的資產。

三張表之間保持良好的關係,最關鍵的是效率一定要有正常的差值。所有的問題都是關於效率的問題,當且僅當資產的質地優良,所產生的資本回報率高於利息時,貸款纔是良性而可持續的。這個被Dalio稱之為「好的槓桿",這個說法雖然粗糙,當是不失其本意。

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 (時長30分鐘) Ray Dalio_高清_騰訊視頻?

v.qq.com
圖標

這個模型是過度簡化的了,但輪廓是比較完整的了,除去好的槓桿,還存在不怎麼滴槓桿,也就是過度負債。

許哲:經濟週期蠡測(三)殘夢最真,舊境丟難掉?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明斯基將負債分為對沖型的融資,投機性質的和旁氏性質的。Dalio 說的好的槓桿僅指第一種對沖性質的,即資產的資本回報率能很好覆蓋本息。

能不能覆蓋主要看資本的回報率,回報率來自技術的創新和應用的挖掘,回報率隨著技術的成熟和 應用價值挖掘的逐步深入而下降,長期來看回報率是趨0的。這個過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唯一的解是技術的再創新,所謂商業週期和技術紅利期密切相關。

這是造就經濟週期的一個因素。

那經濟週期什麼時候向下呢?看社會總體負債的數量之外,必須關注負債的質量。如果負債的總量很大,但質量都比較優的話,那控制總量,也就是去槓桿,是一個比較可行的操作。這個操作,無非就是減少一些商業貸款活動,已經完成的貸款不要再擴大規模,已經成功退出的項目不要再擴張,商業銀行安心close case,企業部門獲得槓桿效應後的利潤,企業僱員擴大消費支出,everybody wins,將過高槓桿引發的通脹問題扼殺在搖籃了。這是最理想的去槓桿。

然而現實生活顯然無法這般讓人省心,當我們發現有大量的槓桿,已經處於投機性質乃至旁氏的時候,彼時的去槓桿,是不可能無痛的,總有人要付出代價。

槓桿質量不行的時候:

正常的商業邏輯,亂放貸的金融機構,和亂上槓桿的無效率企業,特別是靠續貸苟延殘喘的殭屍企業付出代價。盲目上槓桿的企業倒閉,不好好做風控的金融機構重創乃至倒閉。然後經濟機器完成自我調節,產能得到出清,這是普通的邏輯。

然而,面臨一些非經濟的複雜因素的時候,人類的本能不是正視問題,而是轉嫁矛盾,或者拖延問題。轉嫁矛盾的方法,不方便公開討論,怎麼通過直接殺死非親生部門來提高親生部門的資本回報率,怎麼把槓桿合里加上去(轉移),大家都看到了,不贅述。

我今天主要講的拖延問題的無效性。

為什麼美聯儲一定要加息? 裏解釋了央行為什麼要加息或者降息,為了匹配當前的資本邊際回報率,防止泡沫的產生從而儘可能熨平週期帶來的影響。

好,這非常好,平抑波動從管仲開始就是非常必要的宏觀調控措施。也就是說,央行應該有的職能是在泡沫通脹起來之前,預防泡沫,控制好宏觀經濟週期的節奏。

然後我們並沒有那麼精確的閥門表,如果泡沫已經產生了,央行沒能及時阻止的時候,泡沫已經發展很大了,怎麼辦?

應該刺穿泡沫,去槓桿來讓一切恢復到正軌上嗎?

這種決策無疑是非常需要魄力的,而且短時間內,肯定是一片哀鴻遍野,所有人都會指責刺穿泡沫的人,而不是產生泡沫的人。一如花剌子模的信使會被殺頭一樣,帶來壞消息的人,而不是產生壞消息的人,會被泄憤。人性如此,毫無智慧。

早點刺穿,比較好收拾,規模和路徑啥的好規劃一些,所謂的軟著陸。如果不刺穿,而坐等泡沫自己發展到極限爆破的話,可能會比較難收拾,因為規模可能膨脹到比較大,而且破裂起來會一地雞毛。一個好比有火警了,消防經濟疏散房間裏的人,另外一個是火已經燒起來了,出口處互相踩踏,死傷無數,這個是所謂的硬著陸。

正常的情況就是這兩類,然而人類是有創造力的,在上一次不怎麼被及時管控的泡沫破裂時(次貸危機),人類走出了完全不同以往的第三條路:拒絕著陸。

不就是債務出問題嘛,反正央行印鈔已經不用成本了,全部買下來不就行了嘛。(許哲:縮表是什麼鬼?)

央行買債是沒問題的,在產能出清後,資本回報率不高的時候,寬鬆一點貨幣政策提高槓桿效率加快經濟回復也是沒問題的。然而,出於過去造孽產生的問題不斷擴大的恐懼,而給不負責任的舉債兜底,這無疑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央行送免費看跌期權,你要不要?反正我是要的。可勁兒得造,反正有人兜底,有多大玩多大,管什麼槓桿質量,反正有人買單。

槓桿的質量不再關鍵,過去的有毒資產甚至還能獲得利潤,為什麼要審慎?

好了,央行平抑週期中的低谷,本來的用意是:避免造成通縮螺旋將好的槓桿也錯殺,從而把整個經濟徹底擊垮。央行要在這個過程中,應該起到阻斷器的作用。因為持續低迷的回報率需要新的技術週期來重新帶動,沒有新的技術帶動資本回報率起來時候,此時也應該維繫低利率。寬鬆到新的技術帶動回報率上升,警惕通脹和泡沫時,再出手平抑。

問題來了:和泡沫什麼時候算泡沫一樣,出清什麼時候算出清?又是沒人知道的事情。

況且和刺穿泡沫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一樣,這時候也疊加了非經濟因素在裡面。救市的決策無疑要好做很多,是非常受歡迎的,接受的批評永遠是做晚了,而不是做錯了。

誰在火災的時候指責消防隊員?

泡沫時期的不審慎的金融機構沒死絕,甚至能套央行利。誰要技術創新?

大家拚命懟槓桿,把金融資產的價格炒作上去就是了。

在美國曰股票,在歐洲曰債券,在中國曰房產。

當金融空轉套央行利能賺錢,為什麼要技術創新?優秀的大腦都去Google算計怎麼讓人多點幾次廣告如果讓人覺得悲哀,那麼當所有的聰明大腦都去金融機構算計如何套利算什麼?研究航天導彈一輩子北京買房無望算什麼?

技術創新改善資本回報率不如提高槓桿來得收益好,資本不會對技術創新感興趣。資本並不關心人類的進步與可持續性,資本關注的只有回報率,回報率和回報率。

這就是全人類QE這場大實驗的初衷:出清前就印鈔救市,拒絕去槓桿,寄希望於未來的經濟增長消化過去的孽債。簡單兩字概括:怕疼。

這就是全人類QE這場大試驗的實際過程:套利央行成為最佳商業模式,海量資金空轉,並對真正的技術創新產生擠出。簡單兩字概括:落空。

本來指望解決問題的人,永遠不會來了,而本來指望解決的問題本身,越來越大。

懸崖勒馬的時機,已經錯過很遠了,是很遠很遠那種很遠。

你問我怎麼辦?我要是知道就好了。以我有限的知識和想像力,只剩恐懼。我最近有幸和真正的有識之士共同探討宏觀經濟和市場,可惜也是一籌莫展。

當這場關乎地球人類共同命運體的龐大試驗,運行到如此扭曲的地步,稍微一點點的正常化,就會讓所有的槓桿原形畢露。

在 許哲:拆解印鈔機——房地產循環 末尾預言的美股大跌並沒有到頭。讀到這裡應該能明白為什麼我做次判斷。

講故事的各種資產就更別提了,2019年是各種清零時刻。

讓我們記住2018,這場龐大的人類社會試驗的頂峯之年,人類肆意爆刷信用卡的最後一年,賬單開始寄到的第一年,見證史上最大經濟學試驗的驗證之年。

達利歐萬字長文詳解:為何經濟增長強勁 股市卻在下跌(附全文) 文裏 Dalio 只是告訴我們現在在短週期疊加長週期的下行過程裏,所以資產價格下跌速度特別快,沒提的關鍵因素是這一次短週期(10年週期)裹挾著史上最大(絕對沒有之一)的債務量。

記住2018,揮霍無度的最後一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