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都是錢鬧的。凱奇年輕時候可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文藝青年,「cage」,不是他的本姓,「Coppola」纔是,他的叔叔可就是電影《教父》的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凱奇不想借叔叔以及家族的光,所以對外放棄稱自己姓科波拉,改姓了凱奇,也就是「cage」,英語意為籠子,想想也是很有寓意。95年開始的凱奇可以說是佳片不斷,出演了《離開拉斯維加斯》《勇闖奪命島》《空中監獄》《變臉》等等動作佳作,更通過在《離開拉斯維加斯》中的表演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小金人。在這之後的《靈魂戰車》《國家寶藏》系列《戰爭之王》也有著不錯的口碑與票房。

按說奧斯卡影帝光環加身,好萊塢一線巨星,怎麼著也不應該缺錢,但是天下哪有喫不完的金山銀山呢?首先,凱奇本人是個奢侈品收集者,見到豪宅名車藝術品就把持不住了,加上手裡有錢,基本上見到中意的就買買買,哪怕貸款也得拿下;再者,凱奇有數次不穩定的婚姻,第一次婚姻持續六年,離婚;第二次是跟貓王的女兒,不到四個月,離婚;第三次跟韓裔女友,這次稍微長了點,持續了十二年,最終還是離婚。多次不成功的婚姻不僅耗費了凱奇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更重要的是,每次離婚可都是要分割財產的,凱奇的財富就在一次次的離婚中像大餅一樣越掰越少;再加上09年凱奇被查出偷漏稅達600萬美元,不僅得補繳稅款,還要面臨巨額罰款,再加上09年開始的次貸危機,美國房價大跌,凱奇的豪宅也不例外,更被發現他在07年購買的兩處豪宅欠房貸700萬美元,為了補房貸凱奇又到處賣房子補窟窿,只是當時房子難賣不說,價格也被壓得很低;再加上凱奇平時也愛好賭博,銷金無數。種種原因綜合到一起再加上金融危機爆發的催化,使得凱奇債臺高築,不得不宣告破產。為了維持生計和償還債務,凱奇不得不開始無差別接片,只要是片酬差不多就接,質量不行數量來湊,之前的幾年拍一部變成了一年拍幾部,這期間凱奇拍的大量「爛片」甚至都不夠格在電影院播放,只能是用影碟的形式發行,不能在影院播放就等於沒票房,沒票房就等於要降片酬,降了片酬就意味著要拍更多的爛片來還債和維持生活,凱奇就這樣一步一步的從奧斯卡影帝走成了爛片之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