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一陣子,有個朋友來問我借錢。

我問她:“要多少?要幹嘛?”

她說自己要交下個季度的房租了,但是手頭有點緊,只能跟我求助。

我當時很納悶,看她朋友圈每天吃喝玩樂,生活的很好的樣子,沒有一點過得拮据的跡象,於是繼續問她:“錢都花哪裏了?”

她說,就是隨便買了幾個口紅跟包包,跟朋友們吃吃喝喝,定期去美容院,得空還要去看個演唱會,錢稀裏糊塗的就沒了。

我聽完以後就在感慨,現在的年輕人,雖然賺的不多,但都很會花錢。

出門要打車,新出的包包也要買,限量版的口紅絕對要帶回家。

別人有的自己也不能少,網紅餐廳會定時去打卡,旅行美容做按摩,工資不夠花唄來湊,信用卡也是拆了西牆補東牆。

但是,讓我更不可思議的,是大多數人並沒有覺得這樣做有什麼不對。




他們把“及時行樂”當做人生的快樂準則,但是卻忘了,自己完全沒有“填窟窿”的能力。

我們當然可以去追求更好更高質量的生活,但是你不能忽視了現有的經濟實力。

因爲物質讓自己揹負起債務,然後每月膽戰心驚,活在被花唄催還款支配的恐懼下,你還能鎮定自若的說出“我很好”這句話嗎。

2、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70後存錢,80後投資,90後負債,而90後的父母在還債。”

90後已經成爲“超前消費”的主體,超過4成的人會選擇用花唄付款。

掃碼的時候一時爽,還錢的時候火葬場。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一條熱搜:“工資到手直接還錢”。




現在大多數年輕人的現狀,住在月租1500塊的房子裏,拿着月薪5000的工資,過着月入過萬的日子。

欠的錢比卡里的餘額都要多。

很多自媒體都鼓吹人們去花錢,讓你看見喜歡的東西就買,說什麼一旦錯過就沒有了。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想要限量版的口紅,想要最新款的蘋果手機,想要背LV的包包。

他們開始網貸,用花唄,透支信用卡,讓自己成爲“負債”一代,表面光鮮亮麗,實則心酸不已。

“女生一定要活的精緻,配的上關於好看和漂亮的一切,捨得花錢纔是愛自己”

這句話其實是在暗示你:“去花錢吧,只有買了,你才能活的更高級”。

然而事實是,不論你花了多少錢,都不能改變你的現狀,你沒有因爲花錢而變得更好,反倒是因爲欠債更焦慮了。

3、

現在的年輕人,真的挺窮的。

掙得少,沒存款,還特敢花。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女生陷入網貸的故事:

“最起初,我只是想買一隻剛上市的iphonex。一個月還1000,我完全可以負擔的起。誰知慾望和貪念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噩夢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我開通了花唄,借唄等一系列的借貸工具,拆了東牆補西牆。還不起就分期,分期不行就套現。竭盡所能,費盡心機把賬務做的滴水不漏。

我不敢考研,不敢辭職,只能一步一步向前。用房租和吃飯以外的每一分錢來償還透支的每一個明天。”


她不是個例。

她是這個社會的一種現狀。

就像是《斷頭王后》裏說:“她那時太年輕,不知道命中所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成年人,就是要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

你想要先享受,那接下來就會有痛苦。

追求花團錦簇的生活並沒有錯,錯的是你被矇蔽了雙眼,失去了判斷的能力。

4、


Ysl家的口紅,前兩年被炒得火熱,每個女生人手一根,要是自己沒有,就覺得是掉面兒了。

“我可以踩你的aj嗎”,這句話在某視頻軟件上流行過一段時間,鞋子的價格因爲羣衆的追捧漲得飛快,男生們爭先搶後都要去買一雙。

有些男生戀愛的時候,用分期送女朋友手機,結果分手以後,還在幫前任還錢。

有人可能要說:“我自己賺的錢,想怎麼花怎麼花”。

你要是能賺也能花,那確實沒什麼可去詬病的。

但是,如果你錢包裏餘額,還不足以支撐起你的野心,請你先學會腳踏實地。

爲了幾千塊的東西,上了徵信的黑名單,那真的不值得。

爲了追求一些物質,讓自己小小年紀就揹負起“債務”,那也不划算。

人生從來不是拿來揮霍的,不要讓你毀在自己手裏。




好看的物件有很多,好玩的地方誰都想去,但是別什麼都想要。

有些東西是堅決不能碰的,那叫做底線和原則。

好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努力獲得的,超前消費只會拖垮你,眼光放得長遠一點,不要只侷限在今天和明天。

賺3000也能找到自己的小確幸,賺10萬也有自己的煩心事,懂得知足常樂,切忌攀比虛榮。





亦舒說過一段話:“真正有氣質的淑女,從不炫耀她所擁有的一切,她不告訴人她讀過什麼書,去過什麼地方,有多少件衣服,買過什麼珠寶,因爲她沒有自卑感。”

“我買不起”這句話,真的不難說出口。

希望你知道,不需要名牌的點綴,你也可以很美。

善良,正直,磊落,比那些能用錢買來的東西,要珍貴一百倍。

學會剋制,懂得自律,足夠優秀,再去大方擁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