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今天,能拿台祿來成功拍出一張片子的人也不多吧。

單獨拿這張片子來說,是因為這張應該是打了光的,即使是今天,這個光比控制也是蠻不錯的。

跨時代的技術評價其實是件挺尷尬的事,就像關公戰秦瓊。但櫻花牌膠片會邀請秋山亮二老師執行這個項目,而且是用於開拓中國市場。這件事本身就足夠說明當時日本業界對於其技術的認可。


Rollei玩家的新標杆

看,這也是Rollei TLR用戶,他拍的多好

他有兩台Rollei的2.8機身

這是其中的一台:

http://www.xinhuanet.com/photo/2019-06/04/1210150716_15596038457581n.jpg?

www.xinhuanet.com


首先,這個集子叫《你好小朋友》,不是《中國小朋友》(雖然他拍的是中國小朋友)。

其次,這個套系聊「技術」格局就太小了。

然後,有些答主說著了,他拍這套片子的初衷確實和廣告有關,一開始似乎是要做一個掛曆,後來發現,照片都很好,才做的相冊。

PS:上個月採訪過他,老爺子很可愛,不過這個專訪版權方還沒發,所以我不能多說,合影什麼都也不好發出來,等時間差不多了再補充詳述吧。(有點心痒痒,哈哈)


個人覺得這樣的作品不功利,不炫耀,這才是最可貴的,因此作者沒有把重點放在當下流行的俗點上。

不重視數毛,沒有糖水大光圈,不追求什麼風什麼味,更沒什麼技術執著,沒有誇張的焦段和視角,甚至也不一定就是什麼決定性瞬間。幾乎就沒有太多的技術考慮,只是沒有范比較低級的錯誤而已。

沒有蒙太奇,用說明文展示刺激程度不高的真實生活,這才是很多熱愛生活的人,在接觸攝影時的初心。


客觀的說,這些片子沒有使用什麼狹義上的「攝影技術」。

這些片子之所以今天看起來似乎特別的有「感覺」,來源於兩個地方:

一、秋山亮二的創作思路非常好,所有的片子,哪怕是靜態的場景,哪怕是擺拍的場景,都通過人物的微動作、表情、眼神,讓畫面活了起來。這是真正見功夫的地方。但是嚴格來說,這個不是狹義上的攝影技術,因為把握這些讓畫面活起來的細節的能力,繪畫同樣是需要的。基本上,這個是所有視覺藝術創作的基本功

二、建立在前一條的基礎之上,這些畫面比較容易喚起觀眾的情感響應,特別是觀眾具備相關的情感背景的情況下。所以這些片子對於中國觀眾,特別是60~70後來說,格外的容易引起共鳴。如果脫離了這個背景,比方說,給90~00後的美國孩子看,他們就完全不會覺得有什麼特別之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