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真正善良的人多嗎?關於這道來自頭條的問答題,其實可以很肯定的說,這個世界上真正善良的人確實還是很多。因為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世界有這麼大。即便是根據問答題的描述意識,中國人也只有14億對比世界上其它國家和地區46億人來說,並不佔據絕大多數。

因此至少我們首先都應該要認為世界上其它國家和地區的人們真正善良的人多。為什麼?只要看看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數十年間,從內地移居到海外的少說也有大幾千萬人以上,並且到如今移民仍然還是樂此不疲,一浪更比一浪高。因而就可以說明,世界上其它國家和地區的人們絕大多數是善良的。

要是海外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人們如果絕大多數是非善良,那麼中國人在海外的生存環境條件可想而知就會是相當的惡劣,處於一種自私的包圍之中,畢竟做為外來者,自然中國人就只能屈於更弱勢羣體。不過要是這樣,聰明的中國人肯定是不會選擇移居到海外成為頂板上的肉。

這就好比是任何人都不想呆在惡劣的環境中一樣。當然,就善良而言,因為表現在社會,所以也就並不只是單純的存在於每一個個體的自我行為意識之間。由於人本身存在於社會,同樣也認知在社會,但社會卻不是自然無序的,而是有序規範的,因此人的自我行為意識同時就要受到認知社會要求的有序規範約束。

誠然善良對比自私,其實相互之間也是有尺度界限的。似如就不能將屬於是個人合法權益範疇的,也來看待為自私。一樣,善良的前題也是不能違反社會要求的秩序規範。要知道任何真理往前再走一小步、就會成為藐論,善良和自私也是如此。

因此怎麼說,社會決定人們的善良表達,也決定人們的自私程度。至於個人是否善良還是自私,同樣人類每個社會本身都有著各自的衡量標準。並不是自身可以來認為,因為善良的表現就在社會,善意的表達也在每一個能夠感受的心靈深處。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吳瓊燕:

親愛的朋友,這世界有很多內心深處真正善良的人,請允許我說善良與自私之間並不矛盾:人們在能夠自私(實現本我)的基礎上,進而能夠善良(實現自我和超我)。

作為一名志願者,我也是善良的,所以我會選擇回答您的問題。但老實說,寫作讓我首先滿足了自己的愛好,也就是說我首先滿足了自己的快樂,我也是自私的。而在快樂(自私)的基礎上,我能夠助人(顯得我善良),進一步獲得更多快樂(又自私了)……

是不是很有趣?

讓我們來看一個問題:「我們每個人為他人想的時間有多少?」

有的人說:「我大部分時間想孩子,其它時間想自己」--- 請問為孩子是不是在為自己,為自己盡到責任而心安?為滿足自己做一個好媽媽的需求?為孩子成長而收穫自己的快樂?

有的人說:「我80%在想工作,20%想自己」---請問80%想工作是不是為自己?為自己的升遷?為自己的加工資?為自己的成就?

有的人說:「我50%時間在想遊戲,15%不得不學習,35%時間喫飯睡覺?」--- 請問遊戲是不是為了打發自己的無聊?學習是為了誰?喫飯、睡覺是為了誰?

……

事實上,我們生而為人,100%時間在想自己,心理學說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有其動機,換句話說自私是人的本性,是本我---人格的生理面的呈現。試想一個連自己都不顧、都不為自己著想的人,我們在多大程度上敢相信他?

內心深處真正善良的人是很多的,很多人實現了自我、本我,進而實現超我。

不知道您是否瞭解中國的志願者、新加坡的志願者、乃至國際的志願者--- 其中我非常佩服的一位志願者是新加坡的拉丁馬士社區的林煥章先生,40年如一日地無報酬地為社會的和諧而工作,他具有善良的人格魅力!

中國有70%左右的農民,跟的士司機聊天時,很容易聽到他們口中的「回到鄉下,發現人們多麼淳樸、善良」,這裡有70%的人很善良了哦!

在我個人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我最感激的最善良的人是我的父母。

不知您有沒有讀過這麼一首詩:大樹,大致內容是:父母就像我們生命中的大樹,我們想要乘涼時,父母給我們樹蔭,我們想要果實時,父母給我們填飽肚子;我們想要樹葉時,父母說「拿去吧」;連我們想要造船時,父母也說「樹榦拿去吧」;到我們老了、累了,我們說想要一個地方休息時,父母說「回來吧,孩子!」 我每每讀這篇文章時覺得很感動!

《讀者》裏有一篇文章:「近處沒有風景」--- 隨著閱歷的成熟,我發現,其實並不是近處沒有風景,而是我們需要多一點瞭解人性、瞭解人類的本能需求,用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身邊的美麗和善良!


謝謝邀請回答。

人性是最複雜的,但是再惡毒的人也會有心柔軟的一面,如果你用善良體察善良,你就會發現身邊善良的人多一些,如果你不用這種心去感受,而是用懷疑否定的眼光來看的話,這個世界只有醜陋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但是不能任由自私發作,這是人之所以為人可以控制的,所以多看一些人世界美好的一面吧!我相信自私會少一點,寬容會多一些。


真正善良的人不少,至少我是其中一員,只有真正善良的人接觸到的纔是真正善良的人,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羣分。首先自己先是一位真正善良的人然後身邊真正善良的人才會多起來。我認為真正善良就是大氣,莫貪財,能夠及時幫助他人,樂善好施,愛國愛家愛自己。感謝頭條問答的邀請。


謝謝邀請.

我覺得我還算善良吧!不過也分人.有的人第一眼見就不喜歡,我一般會遠離他,他對我有什麼要求,我也會拒絕,那他肯定覺得我不夠善良了.

這世上有沒有善良的人,很多時候我覺得都是我們心裡的感受。如果我們認為他就是善良的,我們戴著人性本善的眼鏡去看待除我以外的人,那麼你會覺得善良的人還是很多的.如果你總在想人都是自私的,別人說什麼做什麼你都在考慮他的動機是什麼,那好吧,你會看見很多醜惡的東西.

以上是我個人的感受,我們不要去要求別人怎樣,自己做到善良寬容一些就好吧!


善良的人還是很多,做個善良的會過得快樂的,會無恐懼,會被別人尊重,自然就會開心的


有,但不多,我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老人住在四層樓的頂層,有一晚己下夜二點多,老人己睡醒看見一小夥子,從護岡爬上四樓給老人看見,那老人說:唉呀!小弟弟呀!你小心點,這麼高別摔著了,塊點進來,進去後那老人說:我老人家也沒什麼錢,就幾十塊錢,給你去買喫的,你就是沒錢喫飯才會這樣子,羞得小夥子,滿臉通紅,他還開門給那人出去。大家說他算不算好人?


這世界上絕對有真正善良的人。

像感動中國的人物,像那個靠撿垃圾謀生的老人將自己的錢捐獻給需要學費的孩子。

不要因為看到很多壞人而認為世界上的都是壞人,畢竟,這世上還是好人多。


那我針對你的標準來說吧 對每一個人都很好,都是用愛去對別人的,

這一點 我相信絕對有 而且有很多人可以做得到但是 連一點點的自私都沒有,我可以很清楚的說 肯定不可能。從人性和社會來說 都說人之初 性本善 ,但是當我們的社會從公有社會轉變到有私有財產的時候,人性的自私和陰暗就已經存在了,而且,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為什麼會是千古真理呢,想想,這個社會巨大的競爭,倘若永遠都是對別人好,然後看著別人一步步地走到很好的位置,人的心理註定會起變化。

但是我覺得這並不能用「善良」來判斷,不是自私的人就不善良。「自私」在一定程度上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捍衛,如果一定要不擇手段,那麼,這個人,也談不上善良了。總之我覺得這個社會有很多人還是很善良的,很有愛的,但是同時也有很多的人很自私,也沒有人可以做到你說的那樣徹底。

我覺得做人,還是要害人之心不可有,在本著做人以善為本的前提下為自己爭取,並非自私,而是一種能力。這是隻是我的意見哈!不過這個問題是很有意思的 值得想一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