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 捻一個爾,塑一個我。 將咱兩個一起打破, 用水 調和。 再捏一個你,再塑一個我。 我泥中有爾,爾泥中有我。 這首捏泥人的明代古詩詞,詩 中形容一對情人好的跟一個人似的,實在是再生動不過了。不獨我們的古人有這樣的浪漫想像, 那部經典的美國電影《人鬼情未了》 ,黛米和托尼在片中相擁玩泥巴,美好而憂傷的畫面,人鬼 殊途的悲劇愛情故事,足足感動了一代的痴男怨女,賺足了有情人們的眼淚。

圖片:網路

還記得最早接觸陶瓷作坊,是在遙遠的大學時候,那時班上有2個女孩,一個家在漳州龍海, 她家那裡有一家陶瓷作坊;另一位是班上的才女,清高自傲,平時在班上進進出出,大家都只看 得到她的下巴,雖然,她的個子還不到我的下巴。當時在班上男生里,我一定是屬於窮酸孤僻不 合群的那類,而且因為少年的自卑,不怎麼和女生來往說話。人生總有意外,這年的意外是,到 了暑假,高傲的才女居然來約我一起去龍海女同學家玩,說好了一起去玩泥巴。當時和才女同學 去陶瓷作坊前後細節已經忘的差不多了,依稀的印象是,我們倆從廈門第一碼頭,搭乘了兼做客 輪的漁船,跨海到了九龍江那邊的龍海鎮,那是一座有很多古樸閩南紅磚厝混合南洋騎廊街道的 小鎮。已先行回家的龍海女同學來接我們,我們就住在她家。第二天,龍海女同學帶我們騎著自 行車,去了那座陶瓷作坊,耗時數天,從捏泥巴開始,到拉胚、刻花、施釉、最後燒窯以後還得 畫花,反正把做陶的那一套玩藝兒都玩了一遍。

最後,我們捏泥巴做陶瓷燒好帶回來的成果是:各有一個陶瓷盤子,幾隻造型奇怪品相難看的 陶壺筆洗(因為都是初次玩泥巴,捏的不好),上面都有我們自己畫的畫,或水墨山水,或梅蘭 竹菊。這件事讓班上同學們側目了很久。除了詫異我們居然會去玩泥巴,也奇怪高冷的才女居然 會和我玩到一塊去了。

再接上玩泥巴的記憶,是在若干年後的景德鎮,一座千年古瓷都。我分別在2013年和今年兩次 走進了景德鎮古窯,在這裡,遇見了一群白髮老人,窮盡了他們的一生,專註於「玩泥巴」的活 計。

老人們玩泥巴和愛情無關,更與浪漫沒有半毛錢關係,他們依照世代傳承的手工技藝,埋頭把 一堆瓷土,變成了讓人驚嘆的精美瓷器。

即使是一隻普通的粗陶碗,他們也用心的捏出來。

面對著早已成為非遺傳人的陶瓷老藝人,我們唏噓不已,感慨萬分。

在同行的夥伴們慫恿下,我在轉動的陶胚轉盤前坐下,重溫當年玩泥巴的感覺。

只是,那個最初一起玩泥巴的才女同學畢業以後不知去向,失聯已久。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位於景德鎮市瓷都大道古窯路1號(伊龍大酒店旁),國家AAAAA級景區、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走進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這裡有一批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們堅守傳統的手工制瓷技藝,堅持著世界上最古老的制瓷生產線,經過繁瑣的72道工序後,一捧普通的瓷土會變幻成驚艷的瓷器,「一根木棍攪動千年,一門手藝養活一城人」。

在古窯里,只見老藝人用木棍攪動車盤,車盤快速旋轉,開始做坯拉坯。隨著師傅雙手的微妙變化,一隻只形狀各異、大小不同的瓷器漸漸成型。

手引泥走,泥隨手變,揉泥、拉坯、印坯、挖足、利坯、畫坯、施釉 每一道工序都是珍貴的非遺,手工制瓷之難,難在人才。

這些肩負傳統技藝的老藝人,幾十年如一日,一筆一划,一轉一磨,甚至一輩子只做一道工序,而練成這門工序可能需要十年!

民間藝術家們有的在薄如蟬翼的瓷片上仔細的描出花紋,而有人在坯上雕刻出複雜的吉祥圖案甚至做出鏤空的效果,這「指尖上的舞蹈」,令人嘆為觀止。

景德鎮古窯有著名的四大名瓷:青花瓷、顏色釉瓷、玲瓏瓷、粉彩瓷,最愛的青花瓷,被稱為「白釉青花一大城,花從釉里透分明」,藍白分明,優雅寧靜。

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體積最大,燒柴最多的一座古窯:鎮窯,面積大約260立方米,每次能燒2萬至3萬件瓷器,要用大約7萬至8萬斤松木。它是燒制特色傳統瓷,尤其是燒制顏色釉瓷最合適的窯爐。

風火仙師廟,風火仙師廟裡供奉的是風火仙師童賓。童賓是明代萬曆年間景德鎮的燒窯把樁師傅,在燒造御器大龍缸時悲壯獻身,被後人奉為窯神。

「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今天的景德鎮古窯默默復原著美之極致:手工制瓷。景德鎮古窯的制瓷技藝,印證了「五行相生」的哲學,昌江水蜿蜒而過,高嶺土細膩而白,群山環抱,松樹林立,是柴窯必不可少的上等燃料;一件件作品,歷經這熊熊窯火方能成就;神器出窯,讓世人驚嘆;金木水火土,隱含著中國瓷器的大智慧。(介紹文字來自古窯)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