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建儲制,是清朝的立儲模式,是一種將皇帝遺詔封入密匣內,放到一個隱密的地方,一般是燕京乾清宮正殿正大光明匾額後。當天子駕崩,王侯宗室、顧命大臣等人便可打開這個密匣,立敕書所定的儲君為帝。

雍正帝 (網上圖片)

在中國封建歷史中,在清以前,除元朝外的大多數王朝,基本是遵循「嫡長子大宗繼統」的原則。但由於嫡長子不一定為皇子中最為有能力的人,所以經常會出現嫡系,甚至庶子,以至旁支宗室爭奪儲位,如唐朝的玄武門之變。

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額。(網上圖片)

到了清朝,滿族人由於未完全漢化,亦沒有由嫡長子繼承皇位的傳統思想。例如後金及清初期的汗位,都是由議政王大臣會議推舉擁戴而確立。

雍正帝是第一個真正以秘密建儲的方式傳位的皇帝,他便是用密匣立儲傳位於皇四子弘曆(即乾隆帝)。不過,乾隆未有遵循此方法,而是直接內禪給皇十五子顒琰(即嘉慶帝)。

至於道光帝,亦是依秘密建儲制傳予咸豐帝。不過,咸豐帝只有一子存活,同治帝則無子即過世,至此秘密建儲制也名存實亡了。

咸豐帝 (網上圖片)

說回咸豐帝,他即位後勤於政事,廣開言路、明詔求賢,除先後將有損國家利益的穆彰阿和耆英革職,亦改革了朝政,但亦被史家批評過於守舊,間接導致英法聯軍之役慘敗。無論如何,大清帝國當時正處於內憂外患,相信任何人也難以力挽狂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