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主要是2個原因。

第一,戚繼光是張居正的人,李成梁不是。

戚繼光是張居正一手提拔的,李成梁不是。

張居正死後,神宗清除張居正的勢力,戚繼光自然連帶倒霉。

張居正死後當年,戚繼光就被朝廷調往廣東,離開了重要的首都地區。

3年後,朝廷找了個罪名將戚繼光免職,讓他回家養老。

而在張居正主政前多年,李成梁就在遼東鎮守,不是張一派的人,沒有被連帶清洗。

第二,李成梁在北方的軍事能力更強。

戚繼光是在南方剿滅倭寇起家,但客觀來說倭寇難纏但戰鬥力並不算強大。

戚繼光招募4000義烏兵,使用鴛鴦陣,沒幾年就消滅了倭寇。

隨後戚繼光雖然也去北方對抗蒙古人,但和李成梁相比還是差多了。

李成梁本來就是遼寧鐵嶺人,從小長在遼東,少年從軍就開始和蒙古、女真作戰。

以同蒙古人作戰來說,蒙古出動數萬兵力的大戰,李成梁就經歷過很多次。

至於女真,連努爾哈赤都被李成梁活捉做了家奴。

同時,除了軍事經驗以外,對蒙古和女真更多是政治籠絡和分化。

這點李成梁是高手,他基本可以說是一個政治家。

戚繼光則沒什麼經驗,他主要是單純的軍人。

所以,就遼東的局勢來說,顯然李成梁更符合作為大員,戚繼光就差了一些。

其實,單純看看李成梁的兒子們就知道他的厲害。李成梁共有5個兒子,長子李如松威名赫赫,是剿滅壬辰倭亂打垮日本的總指揮。而其餘4個兒子也都是有名的戰將。

兒子都如此牛逼,老子就更別說了。


戚繼光後期得不到重用主要是政治原因,不是他個人才能的原因。

主要是戚繼光的靠山張居正死了,忍了多年的萬曆開始清算張居正的歷史問題,張居正活著的時候戚繼光沒少巴結張居正,二人關係甚好,用現在的話說他是張的人。由於張居正死的時候戚繼光已經調任薊鎮防備蒙古,手握重兵,萬曆擔心沒人能節制他,所以把他調任到廣東去當總兵,後來又解了他的職。

而李成梁不一樣。他的出身很「乾淨」,他當時就是個遼東地方起底的將領;李的才能比較複合,他不是單純的軍事家,而是懂得合縱連橫的政治家;除了在當地取得了十次大捷這樣的軍事成果,他通過類似英國人大陸均勢的做法,拉攏一些女真部落,打壓另一些女真部落,還有以夷(建州)制夷的辦法,把這個族群關係複雜的「化外之地」收拾的服服帖帖。遼東這盤棋,換個人來可能兩天就頭大了,只有李成梁知道怎麼下。

明朝《軍墾圖》局部

但李成梁個人品行有很大問題。他膽子很大,搶了蒙古人和女真人的地盤後,敢私分田產喂哺自己的親兵,在中央集權的國家是十分嚴重的問題。這種做法長此以往就會形成軍閥階層,但這麼做反而在短期減輕了中央財政負擔,貪財吝嗇的萬曆更喜歡不給自己添麻煩的李成梁。李成梁在遼東治理30年,幾乎成為實際上的遼東王,軍政商那個階層不巴結好他在當地都吃不開。可以說遼東將門如果一路按李成梁的治理辦法發展下去,即便沒有後來的七大恨、薩爾滸,遼東的將門自身就是明朝的一大禍患。後來連萬曆也看不下去了,在1591年將他罷免。但遼東這盤棋已經到了只有李成梁知道怎麼下的程度(軍閥階層已經形成),所以後來不得不再次起用。

用關係和豐厚的獎勵(尤其是土地獎勵)拉攏下級,是通過激發作戰意願來提高軍隊戰鬥力,相當於興奮劑的作用。但在長期看來是非常有害的,會摧摧毀掉原有軍隊的體系,使軍人變得唯利是圖。遼東軍是以將門的家丁為輸出核心。戰場上,以作戰勇敢披掛精良的家丁帶頭衝鋒,打的好了,全軍士氣受到激勵,就能獲得勝利。打得不好,就會很快崩潰。遼東軍屢次出現殺良冒功的情況,也證明了一點,就是這隻隊伍紀律性很差。這樣軍隊距離正規建設的軍隊相去甚遠。舉個近一點的例子,就是為主義而戰的國民革命軍北伐軍可以擊潰多路軍閥,一路北上統一全國。這些軍閥並不缺錢缺槍,甚至還僱傭外國人組建炮隊;但是真正能戰之兵真的是很少之又少。

而戚繼光提高軍隊戰鬥力靠的是軍事正規化建設,這是真正強健一支隊伍的筋骨、堅定隊伍的精神,長期穩固軍隊戰鬥力的根本。戚繼光治軍賞罰分明,不任人唯親,重視訓練和紀律性,重視每個士兵的素質。戚繼光建設的是一隻職業化志願兵役化的正規部隊,與現代軍事建設倡導的方向是一致的。從這可以看出戚繼光超越時代之處。但論政治手腕,戚繼光比李成梁差了不少,否則也不回落得到老被解職的下場。


原因便在於戚繼光太過於鋒芒畢露,當然,這個詞語分成兩個意思。

第一點,戚繼光的軍事能力十分強悍,而且這個人還懂得武力外交,什麼意思?戚繼光一生和蒙古部落打了兩場戰爭,兩場戰爭全部是完事兒,甚至還出現了以少勝多的情況,第一次剛剛到達北方蒙古部落階段,戚繼光就是一個毛頭小子,隨便欺負,派了兩萬軍隊過去,結果被戚繼光用戰車加強弩滅了個乾淨,在這之後,蒙古部落覺得應該重視一下,他親自率領3萬騎兵過來,這回戚繼光有經驗了,率領8000軍隊直接把這3萬騎兵給打趴下,順手把人家主帥給抓過來!

把人家主帥抓過來,也就是那個部落長抓過來以後,好好的對她進行了一番思想教育,並且率領他去看了一下自己軍隊的陣容,這個蒙古主帥或者是部落長覺得這支軍隊絕對不能夠欺負。

在這之後,戚繼光多次舉辦軍事演習,把自己的軍隊開除長城,並且邀請人家蒙古部落的人在邊上看著這樣的話殺喊聲震天下的那些蒙古部落,根本就不敢去欺負戚繼光。

相比較而言,另外一位軍事將領,他就沒那麼鋒芒畢露,也不懂得戚繼光這種鐵拳外交,所以更喜歡去欺負他!李成梁的戰功,一方面就是因為自己顯示的比較軟弱一點兒,所以蒙古部落喜歡打他,才把戚繼光給漏了。

但是這也造成一種什麼情況?就是戚繼光在後來遭人彈劾的時候被文官說成了碌碌無功?嘴皮子上下一碰得人家辛辛苦苦打了大半輩子卻被別人說成軍事能力不行,戰功不多,這個人能力不咋地,你說這冤不冤呢?

比較幸運的就是在戚繼光建立戰功,或者是正手北方的期間一直都是張居正在主政,這個人自然明白氣及光做這些事情,功勞有多大有多麼不容易,所以一直都壓著這些聲音。

第二,在朝政內部,戚繼光是屬於張居正的人,曾經有這麼個故事啊,戚繼光當時發現自己軍隊下屬拿到的那些鎧甲不合格,(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而且很多地方都是以次充好,戚繼光直接去找張居正。

由此可見,兩個人之間關係,但是投靠陣營也出了錯,車證後來倒台,人家進行清算的時候,就把張居正和戚繼光之間的關係給拉出來。

所以說,崇禎最後說的那句話並不是沒有道理,文官都該殺!人家鎮守邊疆保邊疆十餘年無憂,結果被人一句話全部都給否定了,這種妖言惑眾的小人留在世上有何用?


我歪個樓。

有人說戚繼光不如李成梁,只能說大部分人還停留在戚繼光抗倭層面。曾經小編喜歡看明代穿越小說,但看了幾部後,發現部分小說只是戚繼光經歷的翻板。

戚繼光是世襲官位,進入軍中,成為一名中級軍官,並通過結交張居正,得到重用。在沿海抗倭時,發現朝庭原來的軍隊已級腐朽不能用,便選擇民風驃悍的浙西人組成了新軍,並採用新的訓練方法和戰鬥,比較像近現代軍隊嚴格軍紀,強化班組配合(鴛鴦陣),也重視部隊編製(營哨制,車營),改進裝備(戚家刀、虎蹲炮、狼憲),也重視火器(鳥統、虎蹲炮),編寫練兵操典(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改進長城防線(發明空心敵台),廢除家丁制,重視每個士兵的素質,同時重視減少己方部隊的傷亡,珍惜每名士兵性命。

在戰爭中靈活多變,無論陸戰海戰,敵方是擅於單打獨鬥的日本人,還是擅於騎射的蒙古人,都能想出克敵制勝的方法。

其有古名將之風,其曾生擒入侵的蒙古部落首領,但其兄弟歸降時又予以釋放。在遼鎮受敵時曾給予支援,當時朝庭曾讓他統領兩鎮之兵。

戚繼光能詩能寫(穿越的現代人都不行),留有《止止堂集》,下圖是他的書法作品。

戚繼光在政治上依附張居正,所以張倒台後,他也連帶被貶,後被撤職,回鄉後病死,不用戚是政治原因。

李成梁是一個傳統明軍將領,他將家丁制發展到極致,給家丁分土地,結成利益聯合體,部隊與其說是朝庭的,不如說是他的,與其說效忠朝庭,不如說是效忠李成梁。與傳統將領一樣養寇自重,相反戚繼光防守蒙古時,薊鎮附近的蒙古直接被打服,以致沒多少戰果。

用一首戚繼光的詩結尾。

韜鈐深處

明代:戚繼光

小築暫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雲護牙籤滿,星含寶劍橫。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只要對明朝中後期尤其是嘉、隆、萬時期的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應該能講出點內容。之前有看過一些明朝歷史方面的文獻,在這裡我想以史料為基礎,結合自己的一些觀點來回答這個問題。

1.戚繼光的軍事才能遠大於李成梁,這種說法本身就不太客觀。平心而論戚繼光在民間的名氣比李成梁大,畢竟戚繼光頭上頂著"民族英雄"的光環,而且戚繼光多次出現在影視作品中。相比起來李成梁的名氣似乎就差一大截了,尤其在民間更是如此,我想這也是許多人誤以為李成梁軍事才能遠不如戚繼光的一個原因吧。縱觀李成梁在遼東幾十年間防禦蒙古和女真等的戰績,他不但保障了遼東邊境的安定,更是捷報頻傳,時人評價其武功之盛兩百年來未有過,萬曆皇帝曾經為了表彰李成梁的戰功,特意為其建造了雄偉的石牌坊。李成梁後期確實在軍事上屢有失策,而且曾被彈劾窮奢極欲,不過這些事並不能作為否定他是一代名將的理由。李、戚兩人在軍事上的不同表現和他們在謀劃個人利益方面的考慮緊密相關,限於篇幅在此不作展開。

2.戚繼光前期受重用除了他的軍事才能外還離不開張居正的大力支持。戚繼光早年就曾受張居正舉薦在山東沿海抗倭,其後在隆慶年間戚繼光鎮守薊門邊關時期,張居正也為他爭取到軍事上便宜行事的許可權。從其他一些文獻中可以看到戚繼光對張居正也是感恩戴德的,贈送過許多貴重的禮物,可見張居正和戚繼光的關係甚為密切。

3.戚繼光後期不受重用,和萬曆對張居正的清算有很大的關係。張居正生前雖然風光無限,但死後很快就因為一些原因被萬曆皇帝清算了。戚繼光作為張居正生前的政治盟友(準確說戚繼光只是張的門人),又是手握重兵的一方大將,必然會引起萬曆皇帝的顧慮。加上當時國內並非無將可用,所以在言官的建議下,萬曆最終把戚繼光調往廣東去。

4.萬曆後期李成梁被重用,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第一,萬曆初期李成梁在遼東一帶就已經戰功赫赫,其後李家軍在抗日援朝戰爭中也有不俗的表現,簡單來說就是李成梁及其子李如松等人自身具備較高的軍事才能,這是皇帝重用李成梁的一個重要原因。第二,類似張居正舉薦戚繼光的情況,當時朝中也有高級文官在支持李成梁。


歷史具有時代性和局限性。明朝是推翻元朝蒙古的統治而建立的,而且蒙古人也並沒有消滅僅僅是回到了他們更熟悉的草原上去生活了。

蒙古人還時不時南下試圖想要恢復祖先的榮耀,因而北御游牧民族是整個明朝的基本國策,從太祖時期一直貫穿到崇禎帝。明代九邊重鎮一直是整個明朝精兵強將在守關。而對倭寇策略卻是不同,倭寇是什麼,就是身上起了爛瘡而已,在明朝看來只不過隔鞋搔癢壞不了國本,在明朝看來僅僅是影響東南沿海人民群眾安定生活而已。所以北御強敵遠比南盪倭寇要重要的多。

再來看李成梁,他是明代中後期著名的將領之一,他一個人影響了明朝生死存亡,漢民族征服與屈辱。

他出生在遼寧鐵嶺,他是大器晚成,到40歲才世襲參將,但因多年在關外那種環境中長大,對於蒙古及游牧民族了如指掌,加上作戰勇猛,因而很快嶄露頭角,屢立戰功,很快就升任遼東總兵。他的任務就是打他丫的蒙古人和女真人。不管敵人來多少人他總能應付自如,進退有度,你和我比狠我就比你更狠,打的蒙古人毫無辦法,打的女真人甘為奴隸。沒錯,努爾哈赤和他小弟弟就是李成梁的奴僕,像龜兒子一樣可聽話了。此時李成梁驕傲了,他覺得憑他的能力可以控制遼東的穩定,於是他的奴僕努爾哈赤開始像狗一樣聽話了,李成梁覺得聽話的總是好的,還是扶一把吧,就這樣扶起了後金,斷送了大明。

當然李成梁是看不到這些的,不然我想他要知道會這樣肯定讓努爾哈赤嘗嘗一百種死法的。所以在那個時代,在北邊立下赫赫戰功的李成梁無疑就是英雄,而且是排第一的。當後人看到李成梁是如何一手把努爾哈赤扶持做大,成為養虎遺患,反被其誤的時候,一定會笑李成梁的幼稚和無知。這就是歷史時代性和局限性。

再來看看戚繼光,他一生的功績就是在抗倭的事迹上。

他訓練出來的戚家軍不僅軍紀嚴明而且對倭寇有恐怖的戰鬥力,戰損比非常低,低到難以置信可確實又是事實。他就是倭寇的剋星,一代將星。功績當然也是顯赫的。但就如我在開篇中講的,明代國策北御是重點,因此在當時戚繼光肯定比不了李成梁,不論在政府還是在民間都覺得李成梁要厲害的多。

但歷史總是要經歷過,大浪淘沙過才會讓人擦亮眼睛看到本質。多少年後當人民發現正是由於李成梁的養虎遺患讓努爾哈赤做大東北,擾亂了明朝,斷送了明朝,自己也被異族統治,那種苦笑與氣憤!當人民知道和認識早在幾百年就有一個猛人將倭寇打的滿地找牙,落花流水時候,那種民族情節油然而生,所以誰才是民族英雄就一目了然。

這就是為什麼在明朝時期李成梁的名聲要打過戚繼光,而現在戚繼光的名聲遠遠大於李成梁。今天是個中國人都知道戚繼光是民族英雄,但又有幾個人知道李成梁呢!

萬曆首輔張居正死後被清算的連鎖反應。

張居正死後,萬曆出於微妙而齷齪的心理開始清算自己的「亞父」張居正。而張居正是戚繼光在朝廷的後台,恨屋及烏,戚繼光的兵權被逐步消減,先是調到廣東讓他帶兩千兵油子,這其實就是變相的擠兌,再後來有言官誣告戚繼光謀反,但查無實據,於是就罷官回家。

萬曆帝重用李成梁還有一層考慮,李成梁在朝中有申時行等人為他說話,而戚繼光沒有,更可怕的是戚繼光曾給張居正行賄,行賄物品是一個大轎子,這個大轎子需要16個壯漢抬起來才能行進。大轎子內有乾坤:書房、卧室、會客廳、衛生間、茶室一應俱全,甚至還有丫鬟僕役的宿舍,如此豪奢的座駕當然價值不菲,然而這僅只是行賄的物品之一,其他海狗丸、各種壯陽藥物數不勝數。

張居正是個實幹家,但他在位時生活奢靡是人所盡知的事情。他作為萬曆皇帝的老師卻經常嚴格要求萬曆節衣縮食,清心寡欲,當張居正死後,有人舉報他的窮奢極欲時,萬曆皇帝開始懷疑人生,他感覺被愚弄了,於是徹底清算張居正的黨羽,而戚繼光就是黨羽之一。

由此可見,人的才能和品格是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而是否站錯隊更關鍵!早前的胡宗憲領導東南抗倭大局居功至偉,不是也隨著嚴嵩的倒台而被下獄,憂憤自殺了嘛


主要是戚繼光與張居正私人關係十分緊密 。張居正死後被萬曆進行政治清算,凡是與張居正深相結交都都受到株連。戚繼光開展工作離不開張居正的奧援,而且戚繼光經常給張居正送私人禮物,這就讓萬曆對戚繼光十分猜忌,人君之惡莫過於朋黨。反觀李成梁與張居正就是普通的工作關係,並不影響萬曆對李成梁的信任,再加上李成梁善於經營自身與萬曆的關係,對萬曆十分忠心。


實際上戚繼光沒有那麼神,萬曆皇帝也不是你想像的那麼昏庸

戚繼光和李成梁是明後期兩位著名的武將,有人說戚繼光遠勝李成梁,李成梁其實不厲害,是這樣的嗎?小編以為不然

事實上戚繼光和李成梁二者互有優缺點。

戚繼光善守,他的部隊野戰才能一般,主要依靠戰陣和火器。他們的戰鬥力和北方的邊軍以及蒙古騎兵是沒法比的。

相比之下,李成梁的遼東鐵騎是當時中國最精銳的部隊,沒有之一。他的防區連城牆都沒有,因為總是他主動出去砍人,所以沒有修建城牆的必要,所以當倭寇盡除後,戚繼光就沒有使用價值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餘生平三十餘年,凡大小水陸百餘戰,未嘗一敗。」—戚繼光遺言...

我死後我的家奴都能把明朝滅了...——李成梁死後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