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皇帝很少有還活著的時候就退位讓賢,朱元璋打下天下成為皇帝之後,也會和大多數人一樣對權力這個東西上癮。比如乾隆為了不超過康熙的在位時間,就在活著的時候退位為太上皇。雖然乾隆名義上退居二線了,但還是實際的掌權者,他的兒子嘉慶皇帝當時是一點權力也沒有的。

朱元璋和朱標兩個人的理念根本就不相同,平時也是爭吵不斷。後期也有部分野史上記載,朱標整天受朱元璋的氣,時間長了鬱郁不得志壓抑早死,當然這個可信度不高,但平時朱元璋給朱標氣受應該是真的。那麼咱們在這個基礎上反過來設想,如果朱元璋真的在活著的時候讓位給朱標。往好的方向想,朱元璋就算不那麼霸道的主持全面工作,也會在幕後對朱標指指點點,雖為親父子一山二虎可能也不會很和諧。

朱標如果在皇帝的位置上去世,那麼朱棣造反的可能性也不小,因為畢竟小輩朱允文不再是朱標。如果朱棣骨子裡有這樣的思想,就算朱標活著當皇帝,朱棣也不一定不造反。當然這些設想都是無法驗證的,個人的一點看法說的不好還請包涵。


即便是傳位於朱標,結局怕是也如此,朱棣照樣能起兵「清君側」。

明太祖朱元璋傳位於朱標,也改變不了朱元璋依然掌握實權的實現。那麼父子倆不可避免的衝突,原因在於二者理念不合。朱元璋殺伐果斷,為朱標清理好朝局;朱標仁慈,不認可父親如此殘暴的做法。

朱標的精神壓力很大,一方面來自朱元璋對他的過高期望,另一方面來自朱元璋為了自己繼位而大開殺戒的做法,還有一方面是父子倆的理念衝突。

朱標之死,只能說他命不好,活不到獨掌大權之時。朱允炆繼位也是形勢所迫,他沒有經過長時間的培養,缺少一個帝王該有的素質能力。

朱棣面臨侄子朱允炆的削藩,勢必不會乖乖等死。他本人也是一個野心家,能當帝王的機會在眼前,怎會放棄?

朱元璋心裡有數,孫子朱允炆敵不過叔叔們。但是他沒有清理這些兒子,朱棣等人起兵也是他能想到的。對於朱元璋來說只要天下姓朱就可以,誰做過皇帝都行。


個人觀點:如果不是朱允文的削番太過激的話,朱棣不至於造反。朱棣也怕啊,怕他的結果也會和那幾個王爺一樣


朱棣造反的原因,對老爹隔代傳位當然不滿,另外也有別的借口,就是侄子朱允炆剛上位不久就決定削藩,這對各家王爺可是傷筋動骨的事兒。一旦削藩成真,別說皇帝位撈不到,就連王爺的地位也是大打折扣。即使朱棣不反,別的王爺也得有站出來發聲的,只不過未必有朱棣這麼成功罷了。

如果建文帝保留藩鎮,朱棣或許還會做個乖叔叔。只要朱允炆不改變決策,那麼不管他的帝位是從誰手裡接過來的,朱棣都必反無疑。


一切事情沒有如果假設,事件發生了才知道結果。


想法很好。但是那只是想想就好。朱元璋會提前退位嗎?會放下權利嗎?朱允文接班的話也還是會被朱棣推翻,因為朱元璋把那些文臣武將殺了個遍。沒人了。擋不住朱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