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綠卡入籍等待期平均20個月

趙美心分享自己母親入籍的故事。(記者李雪/攝影)

十個組織當日將移民局告上聯邦法院。(記者李雪/攝影)

  川普上臺後,對移民展開「造牆」工事,無論是最基本的簽證或入境審核,還是移民綠卡申請,都更加嚴苛。近期一些民權組織發現,連綠卡持有者申請公民入籍的案件也大量積壓,等待時間翻倍,形成「第二道牆」。甚至有持綠卡者申請入籍時,被追溯回查15年前的政治庇護申請,反而綠卡可能不保,被驅逐出境。民主黨人和民權組織認為,川普政府用此手段來影響期中選舉,甚至下任大選的選民人口結構。

  民權組織成員和兩位南加國會眾議員,17日在人道權益移民協會洛杉磯分會(CHIRLA)宣佈,近一年來發現入籍申請案的等待時間普遍更漫長,並出現案件被駁回,或申請人被問毫不相關的問題等各類阻攔,但當移民組織向移民局索取一些公共信息,移民局持續置之不理。十個組織當日將移民局告上聯邦法院,指控其作為聯邦機構,卻不公開透明公共信息,違反「資訊自由法」(FOIA)。

  據CHIRLA執行主任Angelica Salas表示,根據該組織接到的移民案件,以往通常申請入籍的等待時間大概在六至八個月,包括捺指紋、面試等,現在連預約捺指紋都難等到,平均申請入籍的時間大概被拉長到20個月左右。

  她表示,除了等待時間,還出現很多不合理理由拒絕的案件。或者會追溯質疑申請人的綠卡,或者問一些毫不相干的問題。這些情況出現的比例都大大升高,根據移民局信息,目前有75萬3352件入籍申請被積壓。當局對入籍申請者百般阻撓,不得不令人懷疑,當局是有政治目地的實施「選民鎮壓」(voter suppression),試圖影響選舉結果。

  人權與憲法中心(Center of Human Rights and Constitutional Law,簡稱CHRCL)組織主席、律師Peter Schey表示,該組織最近接到一個案件,一位伊朗籍女士通過政治庇護來美,十年後獲得綠卡,又過了五年申請入籍。她原先在伊朗時,參加過教居民使用槍枝武器自衛的社區課程,因此移民官在入籍面試時懷疑她參加過軍隊,並追溯盤查到15年前的政治庇護申請,認為她作假而撤銷她的綠卡,且要將她驅逐出境。

  Schey解釋,原本在移民案件中,通常採取的是「優勢證據」(preponderance of the evidence)的標準,即證明某一事實存在的可能性,明顯大於其不存在的可能性即可。但現在移民局做法完全將這一標準推翻,他們會首先假設這些申請人全是移民詐騙或不法手段,然後申請人要證明這些不法行為不存在。

  根據與會者引用的移民局數據,目前積壓的75萬3352件入籍申請,加州數量最多,有13萬8268件,德州緊隨其後有10萬3324件。而相比川普上臺前的積壓案件數量,全國各地都有增長,其中漲幅最高的是猶他州、華盛頓和德州,都漲幅超過60%,其中德州還是在申請數量下降21.48%的情況下,出現更多案件被積壓。

  南加國會眾議員趙美心和葛梅茲(Jimmy Gomez)出席集會,各自分享自己移民家庭的入籍故事。他們強調該局行為具有策略性,意在影響選舉,減少移民入籍投票,並呼籲選民協助民主黨奪回國會多數席位。

來源:世界日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