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最前線」資深記者|陳老師

本文系作者原創,轉載請申請授權

在平靜一段時間後,國內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再現波折。

先是大型P2P平臺團貸網實際控制人投案自首導致不少平臺再度出現出借人資金贖回熱潮,再是近日面世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有條件備案試點工作方案》(下稱《備案新政》)擬要求全國型互金平臺需實繳5億元註冊資本,並補足一次性風險準備金與出借人風險補償金金額等,令行業擔心較高的備案准入門檻可能會引發整個互金行業再度掀起新一輪洗牌。

不過,行業持續洗牌也有好處,就是讓一些真正具備發展潛力的平臺得以脫穎而出。畢竟,當行業到了大浪淘沙階段,是金子就會發亮。

值得注意的是,嗅覺敏銳的海外大型投資機構似乎已經找到了自己眼裏的“金子”。

事實證明,富達投資獨到的投資眼光,正給自己創造新的靚麗業績。今年以來,樂信股價漲幅接近100%,遠遠跑贏其他金融科技中概股,無疑讓富達投資賺得盆滿鉢滿。

在多位熟悉華爾街投資機構策略的對衝基金經理看來,富達投資之所以在當前國內互金行業監管趨嚴的環境下,逆勢加倉配置樂信,很大程度是因爲這家大型投資機構看到了未來中國互金行業的新分化趨勢。

一方面是高度依賴個人出借人資金髮展P2P業務的平臺正隨着監管趨嚴與合規成本日益走高。

另一方面具備廣泛消費場景、強大金融科技輸出能力與資金來源多元化的平臺則憑藉信貸資金的穩定性、金融科技輸出締造的新中間業務收入增長、以及廣泛消費場景帶來的業務發展機會,贏來新一輪快速增長期。

筆者多方瞭解到,持有這種觀點的華爾街大型投資機構正越來越多,甚至他們將國內互金平臺資金來源能否迅速多元化(即通過助貸業務獲得大量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資金替代個人出借人資金),視爲平臺能否在未來監管趨嚴與行業洗牌進程裏持續脫穎而出的一大風向標。

這也是富達投資悄然重倉配置樂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爲這隻金融科技中概股的機構資金佔比接近70%,足以讓他們保持業務快速增長與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同時,成功避開行業洗牌所帶來的經營風險。

事實上,今年以來樂信股價漲幅能跑贏其他金融科技中概股,從另一個側面顯示衆多海外投資機構對此的認可。

富達重倉配置樂信“邏輯”詳解

儘管國內互金行業監管趨嚴,但多數海外投資機構依然看好這個行業的長遠發展前景。

究其原因,中國居民財富穩步增加與消費升級熱情高漲,給消費金融產業創造了可持續的、快速成長的發展空間。

但具體到金融科技中概股個股選擇方面,他們同樣感受到國內互金行業監管趨嚴正令整個行業進入洗牌階段,因此他們更看中金融科技中概股的業務能力穩健性與盈利能力高低。

在他看來,富達投資之所以重倉投資樂信,也是基於上述考量。

而富達投資最看中的,就是樂信在金融科技中概股裏率先實現資金來源多元化——來自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佔比已達其新增借款金額的70%,令其在業務能力穩健性與創造高盈利能力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一是機構資金相對穩定,能幫助樂信成功避開行業洗牌潮所帶來的出借人資金大量贖回等擠兌風險。

事實上,去年6-8月行業之所以出現爆雷潮,很大程度歸咎於出借人贖回大量資金引發擠兌風險,導致衆多高度依賴個人出借人資金髮展P2P業務的平臺因資金鍊斷裂而暴雷,目前不少業內人士擔心,行業新一輪洗牌有可能引發新一輪出借人擠兌風波再起,而實現資金來源多元化,側重金融機構資金髮展線上消費金融業務的平臺則無此後顧之憂,依然能在行業洗牌結算保持業務相對穩定增長。

比如去年6-8月行業劇烈動盪期間,高度依賴個人投資者資金的宜人貸與拍拍貸在去年三季度貸款促成量一度同比下滑46%與30%,一個重要原因是個人出借人大量贖回資金導致平臺業務量相應縮水,而樂信得益於資金來源多元化,同期貸款促成量同比僅下跌2%,幾乎不受行業洗牌潮影響。

二是樂信助貸業務持續發展,令其收入結構日益多元化,從而有效緩衝P2P高利潤增長態勢趨於終結的壓力。

事實上,近期衆多海外投資機構認爲,隨着《備案新政》要求全國型P2P平臺繳足5億元註冊資本並補齊一次性風險準備金與出借人風險補償金額度,整個P2P行業的資本回報率將趨於下滑,需要P2P平臺拓展新中間業務收入創造新利潤來源。而助貸業務發展與機構資金來源多元化,能給平臺帶來日益豐厚的金融科技收入,形成很好的填補效應。

以樂信爲例,2018年樂信憑藉強大的金融科技研發能力,令其金融科技業務收入達到20.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48%,成爲樂信盈利高增長的新引擎。

三是通過與金融機構開展資金合作,也能進一步增強互金平臺整個消費金融業務操作的合規性。

據悉,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向互金平臺輸出資金時,明確要求平臺不得存在資金池、借新還舊、期限錯配、現金貸等業務,必須將銀行等金融機構資金投向具有實際消費場景的消費金融業務,此舉也驅動互金平臺構建更廣泛的消費場景以促進業務快速發展,令整個業務流程與發展方向更符合相關部門的監管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資金來源多元化所創造的業務能力穩健性與新盈利能力優勢,也成爲衆多全球投資機構判斷金融科技中概股未來發展前景的重要考量依據之一。

德意志銀行在近日發佈的研究報告裏提出,隨着行業洗牌進程持續,機構資金佔比高的金融科技中概股業績表現將明顯好於資金來源單一化(主要是個人出借人資金)的P2P平臺,因此德意志銀行將樂信列爲其行業首選股票(top pick)。

上述華爾街大型對衝基金經理指出,富達投資與德意志銀行之所以如此看好樂信,還在於助貸業務正受到相關部門的認同。

相比此前助貸業務(向機構投資者引入資金用於消費金融放貸)始終處於模糊地帶,去年相關部門出臺的175號文首次明確互金平臺可以向助貸業務轉型,無形間肯定了“助貸業務”的業態模式,將驅動更多中國中小銀行積極與互金平臺合作開展助貸業務,因此具有助貸業務豐富經驗的樂信等金融科技中概股將從中獲得更大的業務發展空間。

助貸業務的“羣雄逐鹿、誰與爭鋒”時代

事實上,不只是海外大型投資機構看好資金來源多元化(機構資金佔比較高)的金融科技中概股,國內衆多互金行業人士也認爲這將是未來互金平臺得以保持業務平穩快速發展的一大方向。

比如拍拍貸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其促成借款金額裏,機構資金佔比達到35.1%。

“除了拍拍貸,絕大多數行業頭部平臺都在積極拓展助貸業務以提高機構資金佔比,驅動資金來源多元化。”一家國內大型互金平臺負責人直言。

究其原因,從近期一系列出臺的新監管政策分析,相關部門對高度依靠向C端個人出借人募資發展P2P業務的互金平臺採取從嚴監管力度,以保護個人出借人的合法權益,這也是《備案新政》要求備案P2P平臺補齊一般風險準備金與出借人風險補償金的重要原因之一;相比而言,得益於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側重業務的合規操作,相關本部門正鼓勵P2P平臺向助貸業務轉型,引導P2P平臺的資金來源,從個人出借人逐步過渡到機構投資者。

在他看來,除了政策的鼓勵,越來越多互金平臺也注意到助貸業務與資金來源多元化給業務發展帶來的多重好處:

一是銀行等金融機構資金成本較低,令互金平臺可以相應降低消費金融貸款利率以吸引更多優質借款人,從而提升自身信貸資產質量與穩健經營能力。

比如樂信在2016年1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的標準化ABS產品——嘉實資本-分期樂1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其發行利率爲5.05%,較P2P平臺從個人出借人獲取資金的融資成本低了約4個百分點,從而讓樂信能擁有更低廉的消費金融信貸利率定價空間獲得大量優質借款人的青睞。

二是銀行等金融機構資金穩定性強,讓互金平臺無需在行業動盪洗牌期間大幅擡高募資成本以留住個人出借人資金,給自身增加額外的經營壓力。

與此同時,機構資金佔比較高在某種程度起到了“增信”作用——當互金平臺得到衆多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青睞,表明其業務操作合規性程度較高,個人出借人也會感到投資相當“放心”。

儘管衆多互金平臺都在積極佈局助貸業務提升機構資金佔比驅動資金來源多元化,但在這個領域,市場先發優勢很大程度決定了平臺的未來發展上限。

德意志銀行在此前發佈的研究報告裏指出,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合作伙伴的審慎態度,以及他們對平臺品牌、合規性、逾期率的低容忍度,很大程度擡高了助貸業務准入門檻,因此已經贏得合作,具備市場先發優勢的金融科技平臺,無異於建立了相當高的競爭壁壘。

除了上述較高的助貸合作准入門檻,互金平臺與銀行進行系統對接與信息接入的複雜性,以及業務磨合的成熟度,同樣需要大量時間。

這令具備市場先發優勢的金融科技平臺無疑具備更強的業務競爭力,因爲他們可以將此前與銀行合作助貸業務的業務模塊,系統對接操作流程與業務磨合操作經驗進行快速複製,從而與更多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資金合作,獲取助貸業務市場的最大發展紅利。

“這或許也是富達投資早早重倉配置樂信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上述華爾街大型對衝基金經理指出,早在2016年樂信就開始與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助貸業務合作,如今與之合作的金融機構接近百家,由此形成了很強的市場先發優勢與業務磨合操作經驗,令其在整個互金行業轉型變革發展征途上,牢牢佔據領跑地位。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