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網紅經濟大行其道,各行各業不斷湧出網路紅人,餐飲行業也緊隨熱潮,眾多網紅餐廳紛紛興起,有如過江之鯽,有的網紅餐廳策劃真叫人拍案叫絕,有的卻讓人噓聲一片,有的只是曇花一現,有的卻能經久不衰……今天食話君就帶大家來討論關於「網紅餐廳」修鍊的「外功」與「內功」。

網紅餐廳的「外功」(基本功)

1.小而美,輕奢,差異化的裝修風格(要想吸人眼球的第一步,就是店鋪裝修。)

什麼是「小而美」?「小而美"最早是馬雲提出來的一個互聯網營銷概念,「小」是細分市場,「美」是細節之處讓客戶感動,而如今「小而美」的概念應用到了很多領域,我們就餐飲店鋪的裝修風格而言,也可以嘗試沿用「小而美」。而這個「小」就是小面積、小成本,「美」則是「有心思,有情調」。

是的,如今我們看慣了太多裝修豪華,風格氣派的餐廳,有些甚至裝修的可以用奢華來形容,而人本身因餐廳選擇的多樣化,看慣這類餐廳的風格,也就容易形成一種審美疲勞。並且從心理學角度講,裝修豪華氣派,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家餐廳高檔,然後第一時間給這家餐廳貼上「貴」的標籤,讓很多人想嘗試,卻又望而止步。

因此,用小成本,小面積,來選址,來裝修,花心思,打造情調、有情懷的餐廳,讓人既覺得小清新、舒服,又能覺得挺精緻、顏值高、有格調,這纔是店鋪裝修能夠吸人眼球的關鍵。

店鋪不是越大越好嗎?為什麼要小面積?店鋪大成本也就越大,前期投入資金也就越多,一旦店鋪收益不理想,那麼很有可能面臨著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店鋪面積小,指的是100平米左右,不需要太大,太大的店鋪除了資金問題,給人的視覺感受,就會顯得「沒人氣」,而小餐廳,在稍有顧客光顧的情況下,就會顯得「人氣很旺」,從而提高印象分。

裝修、菜品價格定位要「輕奢」,「輕奢」的意思就是不能過於簡單,又不要過度華麗,簡單來說就是,裝修、菜品定價,要比中式快餐連鎖店好、高,比西餐廳要簡、低。在這個區間,是最理想化、最適合的。

差異化對於「小而美」的裝修來說尤為重要,你要找到你與其他店鋪、或者說周圍店鋪、同類店鋪的差異,你能優於別人的地方,不同於別人的地方,然後往這個差異化的點去做「加減法」,把每一平方米都利用好,從食客角度深入挖掘「小而美」,才會真的美。

2.精而專,特色,匠心營造主推菜品(好喫有特色,永遠是一家餐飲店的精髓。)

「精而專」,一門心思做單品餐飲。用匠心營造有特色的主推菜品。一道菜要想吸引人,菜品的研發是重點。

單品餐飲的產品質量往往比多品餐飲的產品質量都要高,而且連鎖規模會大得多,開店的成功率更高。我們不難發現做單品餐飲的網紅店比多品餐飲要多,例如伏牛唐、雕爺牛腩、西少爺肉夾饃等等,因為做單品的門檻低,單品的製作工藝相對而言簡單,普通人通過一段時間的集中學習都能掌握,相比做綜合型的餐飲,門檻低很多。

其次就專註做單品類,已於標準化,採購、研發、實踐,更易於精準、快速把握,產品的標準化體系更容易建立,並且這樣做餐廳的可複製性會很強,方便後續的品牌連鎖擴張,中央加工體系建立也將更有優勢。單品餐飲更利於品牌傳播,我們一看到「王老吉」就會想到涼茶,看到「黃太吉」就會想到煎餅,單品餐飲在品牌推廣過程中更容易獲得聚焦,他們的品牌定位和品類有很強的關聯性。便於在消費者心中植入品類標籤,建立品類領先者的形象。

3.高顏值,好看,小清新食品外包裝(食品包裝是賺人眼球的捷徑,好的食品外包裝就是無形的廣告。)

食品包裝是賺人眼球的捷徑,好的食品外包裝是無形的廣告。一杯三十塊錢的星巴克咖啡,可能它的杯子就已經值20塊錢。很多人買星巴克咖啡可能就是沖著杯子好看,也有的甚至有「癖好」去星巴克店裡偷杯子。

好的產品離不開包裝,好的包裝離不開公司的企業文化。對於一家網紅餐廳而言,食品的包裝無疑是需要下足功夫的。因為它不僅是讓食品更加安全,更大的功能是提升餐廳形象、展現品牌的文化底蘊。

試想一下,當你一個人孤獨心情不好的時候,點了一份外賣,當外賣小哥把外賣送到你手裡的時候,你自己端詳,看見包裝上寫著「夏有芒果,冬有板栗,而你四季都有我。」是不是會瞬間心暖?從而關注這個店呢??

4.好玩,有趣,新奇的點餐方式、菜譜、排隊、支付方式。

好玩,有趣,新奇的點餐方式、菜譜、排隊、支付方式,是提升餐廳食客體驗的絕佳法門。現在越來越多餐廳注重點餐方式,有平板PAD點餐、有高顏值的比基尼小姐點餐、有遙控點餐、甚至有的餐廳機器人點餐等等。點餐是一種體驗,如果你坐在餐廳半天,沒有服務員過來叫你點餐,或者桌面上只有一個「冰冷」的二維碼,要你自己研究,掃碼點餐,這都會讓食客對餐廳的總體印象大打折扣。

無論是排隊、點餐、支付,最重要的是便捷,其次考慮的是參與感。單排隊來說,一家店在店門口取號,然後人工叫號,過號作廢,食客只能在店門口排長隊等,稍不留神,或者食客沒聽見,就有可能鬧矛盾;而另一家店,只要微信掃一掃餐廳門口顯示屏上的二維碼,手機就會自動收到提示,排隊等候的多少人,剩餘多少時間,這家店的食客就可以先去其他地方喝個咖啡,購個物,等時間快到的時候,手機上就會收到提醒通知,請食客到店用餐。這兩家店鋪,你更喜歡哪一家呢?

同理,傳統的結賬方式,生意好的餐廳經常都需要排隊結賬,有的顧客需要索要發票,有的店員需要核對菜價,來回往顧客座位跑。無疑是給餐廳添堵,影響了翻檯率不說,還大大降低了顧客的就餐體驗。而如果引用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那就會方便快捷很多。並且可以通過支付寶、微信作二次營銷,凡是用支付寶微信支付的,贈送一張現金券。下次來店裡消費就可以抵扣。不是更好嗎?

網紅餐廳的「內功心法」(口訣)

1.借熱點(結合時下熱點,去進行營銷策劃。)

前幾天,小黃人《神偷奶爸3》上映,OFO小黃車就借用小黃人電影這個熱點,提出和小黃人合作,把自己的共享單車改造成小黃人的模樣,讓小黃人的形象和小黃車產生關聯。這樣做法,無論對於小黃人還是小黃車都是絕佳之計,讓兩者之間產生強制關聯,深深植入大眾的內心。

這個營銷策劃案,有點像2015年7月時《煎餅俠》電影上映,票房突破五億人民幣,在《煎餅俠》的背後黃太吉身影經常閃過。《煎餅俠》裏的關鍵人物——董成鵬,在電影宣傳活動中,親自為觀眾送上黃太吉煎餅,在黃太吉包場點映活動中,董成鵬親自為黃太吉站臺賣煎餅,《煎餅俠》在央視做推廣時,也拉著黃太吉,將遠景選在黃太吉遠洋店。《煎餅俠》熱映後,黃太吉對產品進行了換裝,將《煎餅俠》元素融入產品的包裝、公仔、手機殼,並且在自己所有的門店,只要憑《煎餅俠》的電影票根,即可免費獲得黃太吉煎餅一份。黃太吉的這次營銷策劃,幾乎是「0」成本的將自己品牌形象完美植入,將營銷策劃發揮的淋漓盡致,效果也自然非同尋常。

兩個案例,告訴我們要學會結合自身,去深度挖掘、深入分析熱點,對熱點作出合理判斷,恰時機推出營銷方案。

2.傍明星(找明星、網路大V,行業資深人士,做推廣。)

古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今有「挾明星以賺人眼球」。這裡的「明星」可以是微博上的大V、也可以名人、領袖、歌星等等,在某個領域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咖」們,如果餐飲品牌能和他們扯上點關係,不僅能提高餐廳知名度,更能使品牌和「明星」們產生關聯,把明星身上的特質、品格,集中在品牌上,並進行放大,為品牌的口碑美譽度加分。

2013年,北京某包子店(河蟹),某位明星(河蟹)的意外來訪,徹底火了,他點了二兩豬肉大蔥包,一碗炒肝,一份芥菜,花了21元,結果當天光是豬肉大蔥包就賣了200多斤,是平時的四倍。

當然這只是一個個別案例,偶然事件,大部分的餐廳猶豫資金、人脈上的不足而無法「傍」到明星」,那麼不妨試試以下三招:

1.蒐集名人喫過的菜,或者點贊過的菜品,比如名人就餐的圖片、海報、視頻、微博點贊截圖等等,推出「明星同款套餐」、「明星點贊菜品」等等。2.定製名人菜品,要抓住時事熱點或者歷史事件,比如某國領導人出訪國宴招待的菜品、明星請客喫飯、熱門電影電視劇裏出現的菜品、民國時期XX名人最喜歡喫的菜等等,將這道菜作為新品熱薦,冠以「某某國宴菜品」、「某某明星宴請主菜」、「楚喬傳同款紅燒肉」、「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必點的菜」等等。3.給明星送禮。當明星辦演唱會、婚禮時,借勢為其打造「定製菜品」,並借門店、某體力量大加宣傳,一番好意讓明星無法拒絕,讓外界以為餐廳與「明星」有著某種淵源。

3.搞事情(製造熱門話題,策劃營銷事件。)

「搞事情」可以分為兩塊:一是策劃事件,二是製造話題。「雕爺牛腩」的案例告訴我們網紅餐廳的走紅,並不是平白無故產生的,而是通過精心策劃打造出來的。「雕爺牛腩」開業前一天,策劃了一起「巧遇事件」:微博大號「留幾手」到店裡用餐,「巧遇」日本明星蒼井空。結果「留幾手」在微博上發了一條線上求助,內容大意是自己在「雕爺牛腩」喫飯,竟巧遇蒼井空,想上去去她搭訕,但日語不靈光,求網友在線教自己幾句日語。結果讓「雕爺牛腩」的關注度當天暴漲10倍,「雕爺牛腩」的品牌像病毒似的在網路上,迅速複製傳播,一下爆紅。

然而有些人會說,我們沒有這樣的明星資源,請不來明星、大咖怎麼辦?那就結合自身有的資源,來製造話題。2015年鄭州某韓式餐廳,攜手當地知名美容院開張了「靠臉喫飯」的免單活動,凡是前去就餐的顧客,無論男女,均要在餐廳門口的容貌掃描儀前掃描臉部,拿著掃描碼排隊點餐,同時現場整形專家根據具體的評分標準對顧客容貌進行打分,以半個小時內進店就餐為一組,每組容貌前5名者可免單,每天最多免單50名。活動一推出,就迅速被全國網友瘋傳,並被媒體爭先報道。一時間,「靠臉喫飯」成了全國網友熱議的話題,而這類話題無形中就為餐廳的品牌做了宣傳,極大降低了營銷的成本。

因此,要想成為網紅餐廳,策劃事件和不斷製造話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

4.編故事

一個好的品牌,好的餐飲店,都離不開好的「故事」,很多時候,我們要學會要掌握「編故事」的能力,這個故事可以是從品牌文化角度、員工角度、菜品角度、甚至是老闆自身角度等去「編故事」。可以是「老闆」的勵志創業故事、菜品的工序「旅行」、員工的感人經歷、菜品的歷史典故等等。

例如「雕爺牛腩」,很多地方都是有故事的,「雕爺牛腩」在所用筷子上甄選了緬甸的「雞翅木」,在上面用激光刻了它家的LOGO,每雙筷子都是全新的,當食客用餐完畢後,筷子就會被套上特製的筷套,當做禮物送給顧客。那麼它家的筷子就是一個小故事,而這小故事雖然是刻意去賦予的,但顧客並不會去計較這些,反而更提升了顧客對品牌的認可程度。(包括「雕爺牛腩」為喫牛腩面,特別發明的專利「碗」、專利「鍋」、專利「菜刀」等等)

又例如李家小館的創始人李偉,16歲從農村來到城市,從月薪50元的學徒工到當老闆,心裡始終有一個心願:「賺大錢後接農村的父母到城裡盡孝」,於是,李偉創立了全國首家以「孝」字文化為主題的李家小館,將「孝」的故事融入了餐廳文化,出了道重達三斤的招牌菜「孝心大饅頭」,凡是進店消費的顧客,必點之菜。李家小館會定期組織以「孝」為主題的活動,讓更多的人,意識到百善孝為先,引起了人的精神共鳴,成為一家名店。

5.玩飢餓(飢餓營銷是必要手段之一。)

飢餓營銷對於網紅餐廳來講是必要手段。

「喜茶」用四年的時間融資一個億,買一杯它家的茶,需要排長隊花上6個小時以上。(我想這裡面肯定是找黃牛,請羣演排隊了)但不管用什麼手段,最終能夠融資一個億,僅憑一杯「茶」,還是特別牛逼的。因此,飢餓營銷對於網紅餐廳來講是尤為重要的。

6.曬公益(曬公益,提高品牌價值。)

做公益不等於虧本,很多時候「曬公益」,可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讓消費者對企業產品或者服務加深印象,產生偏好。我們所熟知的肯德基,一直堅持著做公益,肯德基小候鳥基金成立以來,除了給留守兒童捐建圖書角外,還充分利用遍佈城鄉的肯德基餐廳網路,在全國20餘座城市開展了關愛小候鳥專場活動,開展講故事、做手工、看皮影戲等活動。

重慶的「劉一手心火鍋」,請殘疾聾啞人做服務員,安排技能培訓和就業,讓殘疾人能夠自食其力,重獲社會的尊重。這一下子就得到了不少消費者和媒體的好評與認可。「劉一手心火鍋」一下子就火了,短短兩年,便在全國擴建十家門店,現有近千名殘疾員工。

做公益不等於虧本,有時候幫助別人,就是助自己成長。

總結:當然,網紅餐廳想要持久的祕方最終在於著重菜的品質,用匠心打造美味,才能持續發展,讓網紅不止成為一種現象,而是常勢與不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