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中醫】神志與風水的關係 來自汶東 00:00 17:22

請點擊上面↑↑↑模塊,傾聽語音課程

關於黃帝內經的內容以前聊的都是看病或者保健的內容,今天我們聊點玄幻的內容,五臟所藏的神志。關於神志這一塊,比較不容易理解,因為涉及到的內容已經超越了現代醫學的範疇,更接近哲學或者宗教了,所以這塊內容很難講,也不容易理解。後來想了想,如果把神志的風水結合起來,大家就更容易理解,所以臨時加入了風水的內容。

風水是自然界再正常不過的自然現象了,我們中國的祖先通過瞭解自然的變化,觀察自然界的風水變化對人體的影響,因此有了風水這一門學問。外界有風水,人體有氣血,形態雖然不同,但意義相通,比如說自然條件下,風就是氣的流轉,氣的運動帶動了水的循環。在人體也是這樣,氣的運動推動血的運轉、循環,氣與血密不可分。

在中國古代專門有一門學問叫做風水,是研究人住在什麼樣的環境裏對人會產生什麼影響,怎麼樣對人更有利。比如你來到一個寺廟或者古代園林,即使是在鬧市,但你一但投身其中,就會感受到安靜、安詳、清凈。這種心態就如同陶淵明筆下的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這就是古代建築強調風水的作用。而你投身到一個現代的公園,就不能感受到這種心境。這就是古代建築對於人的本神的影響。古代建築講究天人合一,強調本神的作用,現代建築則很少考慮這方面的功能。

記得有一次去朋友家串門,他家的房子在三層,樓下是小區通道,後來我問這位朋友,你老婆是不是晚上總做惡夢,他說你怎麼知道的。我告訴他說,你家樓下是空的,你的本神會害怕會擔憂,而女人比較敏感,膽子又小,所以問題會出在她身上。

在佛教把本神的作用被稱做心不相應法,也就是說思想影響不到。我們現代人思想很強大,凡是都靠知識去判定,自認為鋼筋水泥的結構,結實的很。根本不需要擔憂,但本神不這樣想。由於不尊重本神的作用,就會造成很多的莫名的精神或生理問題。比如,上面的例子,如果長期得不到調整,這種擔憂恐懼就會引發身體疾病。

在上面的內容中,多次強調本神的作用,那麼,本神指的究竟是什麼呢?在中醫當中又是如何理解的呢?下面我們通過黃帝內經來詳細瞭解一下。下面一段話,出自《黃帝內經》靈樞 ● 本神篇,黃帝內經告訴我們五臟所藏的神志分別存在於五髒的什麼位置,另外,五髒的虛實和神志的變化又會產生什麼樣的情緒與病變,歡迎有興趣的朋友進一步探討。

黃帝內經說: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

肝藏血,血舍魂的意思是說,肝主藏血,血液是魂的住處。最重要的是下面這一部分,肝氣虛則恐,實則怒。這裡的虛指的是精氣虛,這裡的實指的是邪氣實,針對於中醫所說的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如果從五運六氣的角度來理解這段話,一個人先天肝木旺,則不恐不怒,若偏於虛,則此人則一生多處於一種擔憂的狀態之中,若先天肝木旺,不受剋制,或者邪氣實,則此人一生脾氣都不好。這就應對一類先天肝功能低下的人,這類患者普遍脾氣不好,如果是善怒,愛發脾氣,則是實證,如果善恐,膽小,則是虛症。

脾藏營,營舍意,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臟不安,實則腹脹涇溲不利。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一個脾中藏著營血,這裡的營可以理解成為營血或者營氣,中醫說營行脈中,衛行脈外。這裡的營即包括營血也包括營氣。衛則指的是保護血管的防衛之氣。營舍意的意思是說,營血裡面住著意,這個以我們可以理解成為思考的能力。這個和我們現代醫學並不衝突,現代醫學認為一個人思考問題的能力強一定要給與大腦充分的氧和葡萄糖,這樣才能使我們頭腦清醒,思路清晰。反之,則一塌糊塗。

如果一個人先天脾土虛弱就會得類似於肌無力的癥狀,所謂五臟不安,指的是五臟與情志方面的多種疾病。若脾土實,指的是脾中痰濕盛,就會出現小便不利。另外,由於這個人脾中所藏營血不能供養頭腦,則頭腦也會不太靈光。

心藏脈,脈舍神,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

心藏脈,這個脈指的是人體的動脈和靜脈,而我們的心神藏於脈中,如果一個人先天心火虛弱,則會容易引發悲傷的情緒。若一個人心脈感受實邪則會出現大笑不止,這是一種更接近於精神類疾病。另外,中醫說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而心中所藏之神,則是我們之前所說的本神。關於本神下面還會有詳細的介紹。

肺藏氣,氣舍魄,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實則喘喝胸盈仰息。

黃帝內經說肺主一身之氣,氣中藏著人的七魄,一個人如果肺氣虛則會呼吸不利,有短氣的表現。若肺中邪氣實則會出現哮喘類的疾病。

腎藏精,精舍志,腎氣虛則厥,實則脹。五臟不安。

腎主藏精,一個人只有腎精充足,才會有遠大的志向。若一個人腎氣虛則會手腳冰冷,這裡的實指的是排尿不利,會出現腹脹,五臟不安,指的是其他臟腑都會出現病理表現。

下面我們來總結說一下,黃帝內經認為的五臟與神志的關係,黃帝內經說: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腎藏志。那麼,這五種神志是什麼意思呢?又分別代表打什麼呢?

黃帝內經說: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有所存謂之志。

這段話可以理解為一個精子和一個卵子的結合所產生的生命的原動力稱之為神,因為黃帝內經把心稱為神之府,因此又稱為心神。伴隨著心神而往來存在的稱之為魂,黃帝內經認為肝中藏著魂,魂分為天魂、地魂和人魂,又稱為命魂。依靠著精氣出入流轉而產生的神志叫做魄。魄藏於肺,共分為七魄。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我寫的《肺中藏的七魄》。

黃帝內經認為心有認識世界的能力,因此說所以任物謂之心。關於意與志的解釋過於哲學不好理解,我們可以理解為脾主思慮,一個人若要思慮清晰,則需要先天脾臟的精氣充盈。而一個脾虛的人他的思維就會不停的重複,如果再和負面情緒結合起來,就會一直不停的重複知道把自己折磨的到無法入睡,甚至於精神崩潰。

說到腎,黃帝內經說腎為作強之官,作強之官這個詞是力大無窮,耐受疲勞的意思。一個人要堅持目標,撞了南牆也不回頭需要的是什麼,是志向,但志向的樹立則需要腎精的充盈。一個人若先天腎不足,則會對任何事都沒興趣,這種人很難樹立自己的志向。從這個角度講,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志向,往往是源自於先天,而一個人後天的成就往往是先天所決定的,並非是後天的所能幹預的。

黃帝內經認為,人的認識世界和思考的能力源自於五髒的虛實,因為五髒的虛實,也就說人體先天五行的虛實和與之相對應的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決定著一個人的體力,智慧,志向,情志以及人生取向。無形之中告訴我們,這一切業力的展現都有定數,凡是有定數的東西都是可以推演的。

而能夠推演這些的工具就是易經,更具體一點說是八字。一個人的先天五行所定的富貴貧賤以及婚姻都在八字當中有所展示,只是大部分人不知道而已。我們這麼說大家是不是覺得有點不可思議,甚至覺得有點玄幻?這裡我們只能點到為止,有緣分的朋友有機會我們可以更深入的探討一下。

在佛教的華嚴經覺林菩薩偈當中說: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系叢生,無法而不造。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我們眼前的世界是通過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構建出來的世界。而傳統上我們所認為的客觀世界,根本就不存在。我們所見到的世間這一切,都源自於我們內心(本神)的認識和解釋。這纔是我們眼前最真實的世界。而你所在的世界是否美好,和自己的福報與業力息息相關。因此,我們雖然同在一個世界,有的人認為世界如此美好,而有人則認為這個世界糟糕透頂。這就是業力福報的不同而造就的。

另外,我們現代人經常愛說的兩個詞,緣起和緣分,這個兩詞源自於佛教,緣分就是條件,條件成熟不成熟?就是有多少緣分。什麼條件下緣分成熟了,就會生起改變的力量,這就是緣起。

我的一位佛教老師經常會舉例說,你先要有一顆成為科學家的心,你纔可能成為一個科學家。要成為一個科學家先要有一個先天的條件,如果你先天腎精不足,則很難立成為科學家的志向。如果你的脾臟先天之精不足,考慮問題一塌糊塗,又怎麼可能成為科學家呢?所以一切緣起都需要條件,這裡有很多條件是先天的,又很多條件是後天的。只有當這一切條件具備,纔可以升起改變的力量。

剛才說到條件,這個條件用什麼方法才能知道呢?,只有易經就有這個能力,能夠測算出,什麼時候,什麼時間,條件成熟,這個時候就會有事情發生了。當這一切發生了,你就具備了改造自己客觀世界的力量。這段話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神奇?有點不可思議?沒關係,大家權且可以當做一個有意思的故事來聽。

讓我們一切探討中醫,學習中醫,瞭解更多養生知識。講完了這一段,關於五臟所藏神志的部分就講完了,謝謝大家收聽,我們下次再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