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專業導師

Ben本科:香港理工大學 Physics碩士:杜克大學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GPA:4.0/4.0,IELTS:8

GRE :332,TOEFL:115其他 offer:康奈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布朗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密歇根大學


「Imagine a world with you and without you, whats the difference?」這是我高中時看的美國前總統 Jimmy Carter 的《why not the best》這本書時,令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話,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對社會 make differences 的人,我一路以來走的每一步,做的許多選擇也都是在朝著這個理想邁進。

港理工收穫

我在上海讀高中參加高考,當年其實我已經提前拿到了同濟的預錄取,我可以選擇去同濟或者其他上海本地的高校, 但走這條路相對來說比較常規。可能是受那本書的影響,我還是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夠有更多可能性,想要去一個更不一樣的環境體驗更多樣化的東西,所以後來我去了香港理工大學。

在港理工的四年我過得忙碌且充實,有兩段對我意義重大的經歷,一個是在學生會擔任會長,另一個是在柬埔寨做義工。

學生會的鍛煉

我大一加入學生會,大二成為會長,與內地的大學可能有一點不同,港理工的學生會是在大一結束時就可以競選會長,成功後在大二擔任一整年,大三就退出。

學生會這段經歷帶給我最大的一個改變就是個人能力的提升,學長學姐的督促讓我養成了做什麼事都要有規劃的習慣,學會如何去安排好各種活動任務的時間節點和人員分配等,讓我在時間管理、團隊協作、領導統籌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這些培養的能力及養成的好習慣也很好地運用到了我的學習中,我最後能拿到 4.0 的滿績很大程度上也離不開我前兩年在學生會的鍛煉中得到的成長。

柬埔寨義工

另一個對我具有轉折意義的經歷就是去柬埔寨做義工,我一共去了兩次,大二時第一次去是因為所修課程的要求,當時去到那邊之後帶給我很大的衝擊,因為我們在那兒的工作內容是負責裝太陽接觸板,所以我們服務的對象是連電都沒有的家庭。無法想像在距離人類發明電已經過去了這麼多年的現代社會居然還有沒能用上電的地方,而且在那邊想要連上電網是需要靠關係,難度很大的一件事。

這段經歷讓我看到了這個世界更不一樣的東西,懂得了不能再用自己原本狹隘的角度來看問題,也意識到身邊接觸的很多東西遠遠不能代表這個世界,不能把自己侷限在所處的環境中,所以也堅定了我想要出去看一看的決心。

在大三的時候我又去了那裡做義工,這一次不是因為課程的強制要求,也沒有老師的帶領,是我們學生自發組織去的,後來也很高興能和其他志願者一起在當地裝了一個小學圖書館。

我的申請

我想在是否出國讀研這件事上,很多人一開始都不是特別篤定的,我也搖擺了很久,但因為柬埔寨的這些體驗,讓我打消了種種猶豫。所以我第一次從柬埔寨做完義工回來,也就是大二暑假的時候就開始準備申請的事了。

現在回想我的申請,我自己總結了一些做得好的地方和有所遺憾的地方,我也很樂意把這些過來的經驗分享給學弟學妹們。

申請發力點

我認為我做的比較好的就是自我定位非常清晰。因為我大二暑假就開始準備,相對來說比較早,空閑時間要多一些,所以我去逛了很多留學論壇,看了很多別人申請的心路歷程,也在網上查了很多資料,看了很多項目介紹等,但我必須強調一點,這些前期的蒐集整理等其實非常花費時間和精力,我是因為當時空閑時間比較多才去做,如果你在申請的其他準備上還沒有達到一個好的水平,還是應該先專註提高硬實力和軟實力。

為什麼會說在自我定位這一塊做的比較好呢?首先是因為我本科是物理的,但不是材料方面,而理論物理在本科是很難發 paper 的,同時像物理這種專業也沒法像商科的同學那樣去做實習來提升軟實力背景,所以在認識到自己既沒有相關科研經歷又沒有實習經歷這種現狀之後,我在申請中唯一能發力的就是硬實力了,只有不斷衝刺更高的三維成績,我才能去到更好的學校。

GPA

關於 GPA,香港的大學不像內地的學校考試佔總成績的比重很大,很多港校包括現在國外的一些學校考試佔成績大約也就 30%,所以平時表現非常重要。

我之所以能拿到 4.0 的滿績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很多任課老師都比較喜歡我,而能給他們留下好印象靠的就是多問。我在港理工時比較鑽牛角尖,也不怕別人說我笨,身邊的一些同學有疑問但他們會先自己研究一番,搞不懂再問,但我是那種立馬就問的人,不要覺得老師會嫌煩,他們其實非常喜歡這種及時的反饋,我覺得我問出了老師們很好奇為什麼會沒人問的問題,他們非常享受解答的過程,而且在這個過程之中,我有時會追問,這種不斷探索的性格也會讓老師比較欣賞。

當然只靠平時表現肯定不夠,就像我前面所講,我大一大二在學生會期間得到的鍛煉,各種能力的提升,對我學習效率的提高幫助是非常大的,所以要達到一個滿意的成績在各個方面都不能鬆懈。

語言考試

在考託福和雅思之前,我花了大概整整一年的時間複習 GRE,在我看來考試分 2 種,一種是能力方面一種是技巧方面,我自認為我不是那種很有做題技巧的人,能取得一個還不錯的成績主要還是因為當時複習 GRE 的時候準備的時間很長,聽力單詞閱讀寫作等全方位複習,打下了一個很紮實的基礎,個人的英語能力得到了一個很大提升。

我在考完 GRE 後不到一個月我就去考了託福,在我看來 GRE 的單詞量是差不多能夠覆蓋託福的單詞量的,所以我只是練了一下題就去考了。又因為當時快要去柬埔寨,不想拖到回來之後再考,所以考完託福一週後就去考了雅思,也只是做了一些練習題就直接去考了。

至於我為什麼會又考雅思又靠託福,一是因為當時申請的某些項目只能用雅思申請,二是因為當時不確定自己是否只申美國(雖然後來只申了美國),想到萬一要申英國的學校,還是多做一些準備比較好。

在語言考試上,我覺得整體能力的提升是很關鍵的,當你基礎打得很紮實時,很多考試其實都是相通的。另外一點我覺得就是不要被成績侷限住,我當時申請時有個大佬他第一次 GRE 考了320+,後來他又去考了第二次,考了340,包括我在內當時很多同學第一次考了 330+ 就沒有再去考第二次了,最後因為成績突出那個同學就去到了哈佛,通過這個例子我想告訴大家要不斷向更高處挑戰,你不去衝刺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有時候這種多一次的嘗試就決定了你能去到的學校 level。

申請遺憾

當然我的申請也是有一些遺憾的,最大的不足就是很多學校的項目我沒有找到真正在這個項目中就讀的人去問一些具體信息。比如我當時申請了耶魯的 EE 項目被拒了,我發郵件去詢問被拒原因時,學校那邊告訴他們根本不招人。無獨有偶,賓大的 MCIT 項目也拒絕了我,他們錄取了很多三維比我差的同學,後來我才瞭解到這個項目是給轉專業的同學準備的,且他們不招有編程經驗的同學,我當時雖然自認為是一個轉專業的同學,但我提前在網上自學了很多編程的知識,也去旁聽了一些 CS 相關的課,那個項目負責人因為這些判定我不是轉專業的把我拒了。

所以像這種一是不瞭解是否招人二是不清楚招人喜好等我曾經在申請上走過的彎路,我不希望學弟學妹們再走。雖然我自己當時申請前查了很多資料,但我還是遺漏了很多信息,也沒能通過一些學長學姐詢問項目詳細情況,所以我現在也希望能以一個過來人的經驗,在這些方面幫到學弟學妹,讓他們不必像我這樣做很多無謂的事,浪費許多精力,能夠更高效的專註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隨心不設限

前幾天參加一個 career fair,我向一個做了 30 年的 IBM 硬體工程師問了一個問題,我問他是什麼時候決定這輩子要做工程師這件事的。他回答我說:「我從來就沒有決定過這輩子就做這件事,我只決定我下一秒要做什麼事,我明天早上起牀會想要做什麼事情,然後我就會去做。」這句話挺能代表我的一些想法的,遵從內心意願,不給自己設限。

我當初在出國讀研和在港理工讀博之間糾結了非常久,其實港理工給的獎學金很豐厚,一年 30 萬還免學費,但我當時做決定之前就想第二天早上起來我會想要幹什麼,我會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想我還是會想要做一個對世界 make differences 的人吧。

因為柬埔寨的經歷,讓我真切體會到科技的力量,而在我看來如今最能貼近 technology 這個詞的專業就是 ECE ,所以我最終放棄了高額的物理 PHD 獎學金轉專業到 ECE,我覺得人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應該做當下的自己最嚮往的那件事。

至於最終會在諸多 offer 中選擇杜克則是不想給自己設限,雖說我選擇了 ECE 專業,但並不意味著我這一輩子就只做這一行,說不定之後我想要轉到商科呢?畢竟還是有很多 ECE 的同學去學 Quantitative finance 的,而杜克的商學院和統計學院排名都很不錯,所以雖然杜克既不像哥大康奈爾是藤校,也不像 UCLA 或 CMU 專排較高,但為了不給自己設限,我還是選擇了綜排較高的杜克,畢竟更高的綜排可以拿到更多更好的資源。

(導師拍攝杜克大學雪景)

另外一個選擇杜克的原因就是杜克在轉專業和選課上自由度較大,因為我畢竟是轉專業,對 ECE 的瞭解不是特別多,萬一我學了之後對這個專業並不是很適應的話,還是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的,因為另外幾所 offer 學校有一些在選課上限制較多,或是轉專業較難,而我很看重學習自由度,所以最後我選擇了杜克。

痛苦是軟弱正在離開你的過程

我覺得每個同學都應該在學習上有一個偶像,而且要相信今天的偶像就是明天的自己。我當時申請的時候認識了很多很厲害的人,看到他們的各種成績會不自覺地刺激你自己。

(導師分享筆記整理)

我曾經有一些看起來有點變態的自我激勵方法,比如當時在港理工時我們學校刊登了一個同屆的申到 CMU 暑研的同學照片,後來我就把這張照片截下來作為手機屏保激勵自己,再比如我會時常去看身邊那些優秀同學的簡歷或者逛一逛他們的個人網站,看看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有多大,告訴自己還需不斷努力。

想要在學習上得到提升,效率和努力一樣重要。而在我看來,提高效率的一大方法就是給自己制定計劃佈置任務,對我而言,不用 to do list 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我每天睡覺之前都把自己第二天要做的事安排清楚,並且按照難易程度來儘可能的多寫一些任務(至少 10 個),每一週每個月都安排好,這對提高效率大有裨益。想要在學習上得到改進的同學不妨從這個簡單的方法開始做起,不管是手寫還是 APP 或用電腦,試著從 to do list 開始做。

(導師分享 to do list 周計劃和月計劃)

我知道肯定會有同學說寫好了 to do list 會做不完,其實這沒關係,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沒有完成的任務堆積得越來越多時,你自己會變得很焦慮很煩躁,而當這種不舒適感充斥著你時,你會不自覺地主動去完成任務。

我始終覺得,正面的雞湯鼓勵對很多人來說都沒有負面的情緒感染帶來的行動力大,比如我聽網課的時候,我一定不會聽免費的,因為免費的很多時候就存在那裡根本不會看,只有聽付費的,告訴自己是花了錢的必須聽完,有了一定的心痛感才會重視這件事。

最後,我知道有很多同學最近都在準備期末考試,送一句我很喜歡的話給大家:Pain is the weakness leaving you(痛苦是軟弱正在離開你的過程),當你為學習感到痛苦煩心時,說明你正在汲取成長,戰勝這個過程,你就會變得強大。

免費一對一諮詢

看到這麼優秀的導師,小編自然不會忘記為同學們謀福利!棕櫚特邀請 Ben 導師來為大家做免費一對一諮詢,如果你:

想諮詢理工科相關專業的申請信息(ECE、EE、物理等)(專業選擇、課程設置、就業前景)

想獲知導師申碩的詳細準備(資料蒐集、項目查詢、學校歸納)想了解 GRE、雅思、託福拿取高分的經驗想懂得如何為自己制定計劃並高效完成······

添加小棕微信 palmdrivezhihu,即可開啟留學之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