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上映的好萊塢經典電影《E.T. 外星人》,在巨大的月球背景下,那個充滿着幻想的小男孩艾裏奧特騎着騰空而起的腳踏車,帶着ET飛馳向了遠方。這是留存在60-80年代人們心目中,與不可想象的外星生命,發生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不斷探索新的事物,追求人力無法觸及的新世界,這正是今天這些成長於80年代科技公司的夢想,而人力終有極限,當人工智能的力量逐漸接近甚至超越人力,一切的未知世界的謎底,似乎都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而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詞就是:智慧計算。

2019年的浪潮IPF,正是在“凝聚智慧力量”的背景下開幕的。當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恩東站在上海的現場舞臺上,他所展示每一個細節,如果以當初的眼光看都是不可思議的神奇。

每一個追夢者都必然有一顆赤子之心。2017年初,浪潮在業界首個提出“智慧計算”的理念,在2018年王恩東又宣佈未來五年聚焦智慧計算的戰略。作爲浪潮通向全球服務器市場第一位置的關鍵武器,智慧計算所代表的就是浪潮作爲追夢者的赤誠。而“人工智能計算是核心動力,代表智慧計算髮展方向。”王恩東說。

而“智慧元腦”的發佈,則讓浪潮重新定義了生態化的“全棧AI”,也讓浪潮始終以一種智慧計算“破局者”的心態,去推動人工智能生態的百花齊放。

很少有企業的領軍者,能夠如王恩東這樣對技術的趨勢,和產品的細節把握的如此深刻。當然這與他本身長期擔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和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有關。這種技術背景,使王恩東對人工智能產業未來的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王恩東說,“浪潮提供中國50%以上的人工智能計算產品,基於浪潮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產品、模式上探索和實踐,我們認爲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趨勢可以凝鍊爲三點,即融合、開放與敏捷。與此同時,這些趨勢也給人工智能生態系統帶來了新的變化和要求,讓產業生態成爲一個重要問題。”

首先,融合的趨勢是產業級的融合,而不侷限於IT本身。

從IT的角度,計算、存儲、網絡在融合,互聯網行業的頭部大公司,幾乎全部在IT基礎設施裏面應用了融合架構。同時,5G時代推動了IT與CT的融合,而工業互聯網推動了IT與OT的融合,當然還有AI技術與傳統行業應用的融合。

其次,開放是推動產業整體性進步的基礎。

王恩東說,“開源的邊界越來越廣闊,從最初的操作系統開放,到雲和大數據、算法框架等基礎軟件的開放,再到以Risc-V爲代表的芯片的開放,以OCP、ODCC爲代表的計算硬件的開放。由軟件到硬件,開放持續推動着信息技術的發展。”的確,我們也看到許許多多的大行業用戶開始擁抱開源,選擇開放性的硬件。

浪潮集團副總裁胡雷鈞也表示:“硬件開放領域,整機櫃服務器是最成功的開放項目,浪潮與ODCC、OCP、OPEN19進行了廣泛的合作,從貢獻IP,參與開發標準,到主導標準制定,共同驅動開放計算與數據中心進化。”

第三,敏捷讓我們能夠適應這個加速變化的時代。

由於移動互聯網的盛行,導致前端高速變化的業務需求爲後端的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需要以更敏捷的方式創造計算力,爲前端應用提供強大的源動力。敏捷研發、敏捷製造和敏捷交付將成爲這個時代的標記。

今年春晚的百度紅包令人印象深刻,而在此背後,則是浪潮2.88秒交付1臺服務器的壯舉,正是浪潮引以爲傲的JDM模式創造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對“敏捷性”有極高要求的任務。

融合、開放和敏捷,形成了一個企業縱向的核心競爭力,而生態化,則會再一個平行的維度上,推動整個產業的成功。在浪潮的生態策略中,通過整合通用計算芯片、加速芯片等技術形成人工智能計算平臺,在整個生態中對人工智能科技公司、行業ISV和分銷商起到聯結和承載作用。以此做到與生態合作伙伴共同做大蛋糕,實現智慧計算的產業共建。

而融合、開放、敏捷與生態,形成了讓智慧計算煥然一新的四個基本元素。

因爲人工智能在神經網絡上是模擬人腦,所以業界大多數的平臺級的人工智能都以“大腦”來命名。

通常意義上來講,一旦成爲了“腦”,就以爲輸出的不再是基本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和人工智能產品及解決方案,而是以一種類平臺化的思維輸出人工智能能力。從這個角度看,這也是浪潮告別曾經的人工智能硬件廠家的形象,跨越到一種全棧人工智能能力服務商的新階段。

很多人對浪潮的智慧計算了解比較侷限於人工智能服務器,實際上在過去幾年人工智能領域最大的GTC上,浪潮早已經展示了全面的人工智能實力,早在2015年,浪潮發佈了首款高性能MPI集羣版的Caffe深度學習計算框架,並開源公佈所有代碼。在2017年,浪潮還在軟件層面,發佈了人工智能深度學習訓練集羣管理軟件人工智能Station等等。這些橫跨架構、軟件到硬件的人工智能探索,實則爲浪潮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

而“浪潮元腦”恰是對浪潮所有人工智能能力的一種集中的釋放。浪潮副總裁彭震表示,浪潮元腦是浪潮人工智能全棧能力的載體與具象,它既包含浪潮全球領先的場景化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多樣化的深度學習框架與工具,以及最新研發的人工智能 PaaS平臺和AutoML Suite等“有形”產品,同時也凝聚了浪潮多年積累的人工智能算法優化、系統優化服務等“無形”能力。

具體來看,浪潮元腦系統包含超強AI計算系統、敏捷人工智能PaaS平臺、高效AutoML Suite和整合一體化交付。超強AI計算系統囊括浪潮人工智能服務器、全場景多品類AI加速卡、高吞吐/低延遲網絡與全NVME/高IOPS存儲,可提供極致人工智能計算性能;敏捷人工智能PaaS平臺實現容器化部署、可視化開發、集中化管理等,有效打通開發環境、計算資源與數據資源,提升開發效率;高效AutoML Suite爲全球首個支持On-Premise和Cloud雙模式部署的產品,實現了一站式可視化處理,自動生成CV模型,支持監督學習和無監督學習,並支持多機多GPU卡並行,極大降低模型搜索和模型訓練門檻和時間;整合一體化交付模式,集成了浪潮人工智能軟硬件與人工智能框架、算法和系統級優化服務,實現了人工智能計算系統的“交鑰匙工程”。

元,寓意着一切的初始,同時神經元也是腦神經網絡的基本要素。浪潮元腦將爲人工智能提供最基礎、最本源的創新支撐,賦能生態合作伙伴,加速產業人工智能化進程,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百花齊放。

在我看來,“浪潮元腦”也代表了浪潮對全棧人工智能能力的一種新的解讀。浪潮AI&HPC總經理劉軍告訴我,“全棧不等於全乾,浪潮的全棧能力沒有任何排他性,每一個層級都包含了對開放生態的思考,我們的目的是通過全棧的人工智能將每個層級的生態玩家聯接起來,共同去做到產業,達到智慧時代的共同繁榮”。

王恩東指出,浪潮的生態觀有個關鍵點。

第一,浪潮通過技術產品化、產品市場化,推動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實現技術成果轉化,也就是人工智能產業化的過程,創造和實現千億價值。

第二,在傳統產業和行業的轉型和升級中,行業ISV和分銷渠道商鏈接着衆多客戶,浪潮通過生態協作方式,把人工智能計算平臺、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的技術能力和ISV的行業方案進行整合,通過分銷渠道交付到各行各業,從而撬動萬億級市場。

實際上,浪潮確實是人工智能產業化最早的生態推動者。在互聯網與科技界限相對分明的時代,浪潮就率先成爲了BAT最主要的人工智能服務器供應商。並與科大訊飛、商湯、曠視、今日頭條、滴滴等人工智能領先科技公司保持在系統與應用方面的深入緊密合作,幫助人工智能客戶在語音、圖像、視頻、搜索、網絡等方面取得數量級的應用性能提升。

浪潮集團渠道總經理王峯表示,“在2018年,浪潮夥伴生態2.0建設卓有成效,合作伙伴數量超過9000家,合作伙伴業務增長116%,形成聯合解決方案400+,帶來解決銷售額超過200億元,同比增長70%,業界人工智能百強80%的都與浪潮有合作,覆蓋人工智能 1000+億行業市場。”

而在2019年,浪潮將會聚焦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識別、量化交易等四個基礎應用場景,發展100家以上的合作伙伴,開發100個以上的聯合解決方案,幫助400家以上的傳統ISV建立人工智能技術能力,覆蓋金融、企業、通信、教育等8個主流行業。

浪潮對生態的認知,一直是建立在絕對的開放基礎上,浪潮所有的產品線及策略從不鎖死夥伴和客戶,浪潮的每一項渠道計劃,都面向生態的共同成長,從而爲夥伴留出最大的空間。

所以,浪潮的生態觀就是百花齊放的生態,這完全源自於浪潮自身,百花齊放的姿態。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