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媽咪

“你以後不要跟他玩了,他 不是好孩子,他會帶壞你的!”

聽到媽媽說完這句話,軒軒氣的鼓囊囊的,心裏想着:“纔不會被帶壞呢,我就跟他玩。”

可是在軒媽看來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因爲軒軒這個新朋友,讓軒軒養成了不少的壞習慣。

以前軒軒從來不會欺負別的小朋友,現在居然嘲笑班裏的同學,而且會和一些孩子一起故意和老師作對。

軒媽問了軒軒最近的反常,軒軒說,是因爲自己心交的朋友是這樣做的,覺得挺好玩的,就跟着學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多父母一看到自家孩子跟有壞習慣的孩子在一塊玩,比如軒軒的新朋友,做事情的時候一點規矩都沒有,什麼規則都不管不顧,就會認爲孩子跟着這樣的有壞習慣的孩子玩,會把自己家孩子帶壞的。於是大多數情況下,父母會嚴厲呵斥孩子不要跟“壞孩子”玩。

但是這樣做真的是對的嗎?其實父母這樣想沒有錯,每個孩子都有劣根性,很容易被另一個孩子不好的行爲引導。

但是對於孩子而言,孩子和另一個孩子玩的時候他只要感覺到快樂就滿足了,並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而且並不瞭解壞孩子的標準是什麼。這樣強制就會讓孩子不理解父母,若孩子有反叛心理,還會跟“壞孩子”越來越近。

另外,如果說孩子不能接觸有壞習慣的孩子,那麼孩子第一個不能接觸的就是有壞習慣的父母。人無完人,對於父母來說,也會有一些壞習慣,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會讓孩子多多少少有些潛移默化,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可以的去指責父母的行爲,而是更多的讓父母給孩子立規矩。

因爲父母的行爲已經植根於自己的身體裏,一時半會改掉是很難的,但是給孩子立規矩,則是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就能儘可能規避掉父母身上的壞習慣。

因此當孩子交到了“壞朋友”,父母的做法並不是應該像軒軒媽那樣強制的告訴孩子:“他是個壞孩子,不要和他玩”,而是要尊重孩子,同時有方法有原則的讓孩子交朋友。

第一步就是根據年齡段來幫助孩子區分好習慣與壞習慣

父母都知道孩子在6歲之前是沒有善惡之分的,他區分不出來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但是父母可以根據習慣的好壞來幫助孩子區分。

比如軒軒的朋友每次都隨手亂丟垃圾,還不遵守交通規則,軒軒和這個朋友在一起,就會學朋友這樣做,因爲不遵守規則會更隨意一些,比如時間緊的情況下,闖個紅燈會方便很多。

當父母發現這些行爲的時候,不應該告訴孩子應該遠離這個“壞朋友”,而是應該告訴孩子這些壞習慣帶來的危害。“隨手亂丟垃圾會讓垃圾颳得哪是的,我們的家裏也會到處是垃圾,到時候環衛工人和媽媽都會很累的。”

如果孩子亂闖紅燈,可以帶孩子看一些有關闖紅燈危害的動畫短片,讓孩子明白這些行爲帶來的惡果,那麼在以後,即使是“壞朋友”依然這樣做,你的孩子也會遵守自己心中的規則。而且我相信在孩子的不懈努力下,“壞朋友”會被擁有好習慣的孩子同化,變成好孩子。

而在孩子六歲之後,孩子接觸到學校的教育,會讓孩子慢慢認識到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別小看學校的教育,它會給家庭教育更好的修正作用,像我們這代人,父母基本上不懂得家庭教育能成長爲一個善良誠信友善的人,離不開學校與社會的教育。

因爲學校的每節課、每節課所講的內容,大多都是與規則有關的,上課要井然有序,回答問題要舉手,這都是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而語文課、思想品德課這些都具有修正家庭教育的內容在其中,只要孩子認真學習,老師多加引導,孩子的社會規則意識,內心的善惡觀都是能夠很好的建立起來。

其實想表達的一點就是孩子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父母不會總陪在孩子身邊,幫他“除惡”,但是可以讓孩子一直保持自己的初心,不被別人所影響,這纔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第二步父母可以幫孩子找到適合他的好朋友

上學的時候媽媽總是讓我和班級裏的好學生多交流交流,我也試着這樣做了,雖然沒有成爲很要好的朋友,但是能夠從那些成績好的同學身上學到很多很好的品質,也對我日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交朋友是要靠兩個人相互吸引,雖然有些時候父母給孩子介紹的朋友並不會讓孩子覺得很合拍,但是父母也不能就此放棄,好的朋友會給孩子帶來正向的幫助,有一個好朋友在前面引導,孩子也會受益無窮。

所以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找到適合他的好朋友,不過前提是,不要過分的讓孩子融入其中,否則會讓孩子覺得反感,順其自然反而會有更好的效果。

如果你的孩子交了“壞朋友”,你都是怎麼處理的?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做,不妨就試試上面兩個方法,尊重孩子纔會讓孩子更信賴你,纔會有更好的效果。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