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長城是我國流傳已久的民間故事,反映的是底層勞苦人民的悲慘故事,孟姜女施展她的絕世哭功,控訴統治者的殘暴,那哭聲驚天動地,把長城給活生生的哭倒了,那麼孟姜女為何要哭長城,真實的歷史又是怎樣的呢?


關於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各地區有著不同的版本,其中流傳較廣的一種版本是這樣的。

孟姜女是陝西人,她與同鄉范喜良兩情相悅,並結為連理,但在太廟成婚之際,范喜良卻被官兵抓到山海關去修長城,范喜良一去多年音訊皆無,孟姜女思夫心切,在一個寒冷的冬日,孟姜女決定去山海關尋夫,給他捎去寒衣,可當她到達山海關時,卻得知范喜良因修長城勞累而死,就埋在長城腳下,孟姜女聞訊悲痛欲絕,失聲痛哭,那哭聲天地為之動容,長城為之傾倒,孟姜女找到了丈夫的屍骨重新進行掩埋,然後自己投海自盡。


當然了這只是民間傳說而已,其實歷史上的孟姜女和秦始皇毫無關係,據專家考證,歷史上孟姜女的原型是春秋時期的齊國人,最早見諸於《左傳》,裡面記述公元前549年,齊莊公攻打莒國,將軍杞梁當先鋒,不幸戰死沙場,齊莊公在歸國途中碰巧遇到了杞梁的妻子,齊莊公本想就地進行弔唁,但杞梁妻子認為不合禮儀而婉言拒絕,齊莊公只得到杞梁家弔唁。

由於《左傳》的故事比較簡陋,既沒有哭,也與長城不沾邊,後來經過人們不斷地口口相傳,以訛傳訛,對這個簡單的故事繼續不斷地豐富和演繹,使得原來的故事變了味,特別是隨著歷史進程和風俗不斷變化,孟姜女的故事也隨著變異。


戰國時盛行哭調,當時的文獻《禮記.檀弓下》對這個故事添鹽加醋,其記述為「其妻迎柩於路而哭之哀」,首次提到了杞梁的妻子得知丈夫陣亡後嚎啕大哭,令人動容。

西漢時期則盛行陰陽五行、天人感應之說,在此時的《說苑.立節》中又有記載「其妻聞之而哭,城為之阤,隅為之崩」,這篇文章認為以前杞梁的妻子哭的力度還不夠大,哭就要哭狠一點,要驚天動地,要泣鬼神,乾脆讓她把齊國的城牆給哭倒了,比獅吼功還要厲害。

其後的《烈女傳.貞順》還要繼續加碼,認為孟姜女哭的質量、效應還不高,在裡面描述讓她整整哭了十天,眼淚都哭幹了,幾乎哭出了精華。


到了隋唐,盛行樂府說唱,樂府中有送寒衣一說。隋唐時故事就發生了重大轉折,杞梁妻子哭倒城牆的時間往後推了幾百年,由春秋時的齊國挪到了秦朝,由哭倒齊城牆到哭倒秦長城,原本無名無姓的杞梁妻變成了孟姜女,男主人公逐漸演變成了范喜良,可見孟姜女哭長城是在長期的文化演變中逐漸豐富起來的。

唐朝的《同賢記》更是對孟姜女的故事進行了全面的完善,說范喜良在秦始皇時期在北方修築長城,因不堪其苦私下逃走了,在逃亡路上誤入孟家後園,看見了正在池中洗澡的孟姜女,看到了不該看的地方,兩人又一見鍾情,於是喜結連理,在當晚就被抓走繼續修長城,不料被官兵打死,孟姜女很久不見丈夫歸來,就給他去送寒衣,孟姜女得知丈夫死後,在城牆下痛苦,致使城牆崩塌。

這篇文章以此來指責秦始皇的暴政,在指責秦始皇的同時,也是在暗諷隋煬帝楊廣開挖大運河時的勞民傷財。

這樣一傳就是一千多年,成為最終版本一直傳到現在。


元朝時期文藝創作相當的繁榮,藝術家們更是腦洞大開,對孟姜女的故事進行了無限的放大,幾乎是天馬行空,說孟姜女哭倒長城,秦將蒙恬大怒,將孟姜女「懸之百尺長竿,令人射殺」,還有說秦始皇想娶孟姜女為妃,孟姜女不從,自殺而死,死後冤魂到陰曹地府告狀,曆數秦始皇30大罪狀。

就這樣原本發生在公元前549年的事被活生生的加在了300年後的秦始皇身上,在歷代的演變過程中張冠李戴嫁禍到秦始皇頭上,比秦始皇大300多歲的孟姜女成了反抗秦始皇暴政的英雄,秦始皇真是躺著也中槍。





孟姜女的故事原型是春秋時期的故事。

故事發生的時間是魯襄公二十三年,也就是前550年,在此前一年,齊國君主齊莊公姜光討伐衛國和晉國,佔領朝歌,在歸來齊國的路上,齊莊公想要偷襲當時的莒國 ,但是被莒國人大敗,齊國大夫杞梁戰死,後來兩國結盟修好,莒國人歸還了杞梁的屍體,齊莊公帶著杞梁的屍體回齊國的都城臨淄,在臨淄的郊外杞梁的妻子出來迎接杞梁的靈柩,齊莊公派人就在郊外弔唁杞梁,杞梁的妻子認為齊莊公太不尊重杞梁,根本不符合禮儀,於是要求拒絕齊莊公的弔唁,最後齊莊公只得前往杞梁的家中弔唁杞梁。

這就是孟姜女故事的原型,由於杞梁之妻在這個事件堅持禮儀原則,為丈夫贏得死後的榮譽,於是讓後來的人開始不斷讚頌,故事也就開始發展,在《禮記》里的發展故事裡面,杞梁之妻開始哭了,而且在在迎接杞梁靈柩的時候開始大哭,而且哭的十分哀痛。

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

到了劉向的《說苑》裡面,杞梁的妻子在聽說杞梁去世後哭泣,城池崩塌。在《列女傳》中,杞梁的妻子變成了一個沒有兒女,也沒有親屬的孤弱女子,在臨淄城下哀痛哭泣,哭了十天,城牆崩塌,路過的人沒有不為杞梁之妻感到傷心的,最後杞梁的妻子跳入淄河而死。這裡面的城已經指代的是齊國修建的齊長城。

到了隋唐時期這個故事生了很大變化,故事的時間變成了秦朝,而故事的人物變成了孟姜女,而男主人杞梁開始變成了范喜良,比如唐代敦煌所寫的《同賢記》,女主角是孟仲姿,男主角變成了杞良,隋唐時期也增加了滴血認親,送寒衣和杞梁,孟姜女後園定親的橋段。到了元明清,戲曲和小說的大力發展,就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孟姜女哭長城,這事兒有點搞笑,說穿了就是後人的藝術加工,拿來埋汰秦始皇暴政的,藉機諷刺各朝隔代的橫徵暴斂的現象,其實就是對皇帝的吐槽!

1、

秦始皇這會兒還沒當皇上,走得累了,靠在長城腳下睡著了,結果秦時明月就照到了漢時的關上,秦始皇還沒醒。

一陣哭聲把老秦吵醒了,老秦憋著一肚子火,剛想罵幾句,但看到哭的梨花帶雨的女子就收住了口。

「那誰呢,你哭個啥?」

「妾身春秋戰國時期齊國人杞梁之妻,夫同外邦之戰中不幸而亡,悲上心來,是以痛苦失聲,不想擾了官人清夢!」

「哦,外邦呀,不好辦!這長城不夠長,很難防禦他們的侵襲。」

「那你就把長城修得足夠長,讓長城內不見淚水,民安樂而居!」

「有道理!」秦始皇回過神來,嚇出一身冷汗說:「春秋戰國人?你不是蒲松齡那老頭書中跑出來的吧?」

這一急,醒了過來,憶起那女子的哭聲,再望望長城,防禦外族,就讓我來修這長城吧!

2、

秦長城,如果放到秦朝來看,並不是一處風景景觀,也不會小長假擠得跟菜市場似的,當時具有戰略的意義。

北方匈奴,以騎兵侵襲中原腹地,劫掠了就跑,中原的兵力難以防禦邊關這些機靈性、靈活性一流並且作戰的騎兵。

最好方式就是修築長城,以逸代勞保衛中原,但為了儘快實現長城的戰略目的,長城的確是用血淚澆瀼出來的萬里長城。

修長城,八十萬民夫,成年男子必須服徭役,因此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這也就成為了後人攻詰的對象。

醜化前朝的君王,強調本朝的太平,來換取民心,鞏固統治,歷朝皆是如此。

3、

故事中的事,根本不是事,古人拿著筆一陣亂編,劇情越來越豐富,情節越來越激烈。

先秦古書《左傳》

杞梁戰死,運屍回齊陳於城外。其妻哀痛不已,痛哭三日,淚盡血出,是為血淚,贊的是其妻的忠貞之心。

戰國《禮記.檀弓下》

杞妻聽說老公沒了,半路上跑去,連拖鞋跑掉都不自知,摟著棺材號陶大哭道:「你個沒良心的,扔下我一個人可怎麼活呀!」

西漢《烈女傳》

杞妻哭呀哭呀,當官用泥沙抹了一層皮的城牆被浸潤了,先是開裂,後來轟然倒塌。

杞妻一看,丈夫剛死,城牆又塌了,我一個婦道人家怎麼修得起這段城牆呀?早晚是死,乾脆投河算了!

隋唐時期

連張無忌的乾坤大挪移神功都出來了,齊城牆變成了秦長城,杞妻有名有姓為孟姜女,杞梁換了個身份證,叫范良喜。差不多了,編故事留給後人吧。

唐朝《同賢記》

范良喜被徵召修長城,累得不行,找個機會跑了。逃亡路上闖進了一戶人家,孟姜正在洗澡,大眼瞪小眼一陣。

「你娶我?」

「好!」

兩人幸福地燃紅燭拜了堂入了洞房,結果追捕的官兵半夜還來逮人,這下子新的不能再新的新婚結束了。

孟姜見天氣冷了,怕把自己老公冷壞了,就做了棉衣送到工地上去,哪知老公被官兵給打死了,屍體還埋在長城下。

孟姜女哭呀哭呀,聲音跟城牆共振,嘩啦一聲倒了,把自己也埋了。

眾人正在挖土救人,哪知飛出兩隻蝴蝶,繞眾上飛了三圈才去。

後人為兩人的愛情所打動,又不敢觸動秦始皇的尊嚴,所以把兩人一個改名叫梁山伯,一個叫祝英台,把他們的故事一代一代傳下去。

曹雪芹也感動不已,覺得這兩人的愛太令人同情,所以就寫了首歌來表達敬意。

你也說聊齋,我也說聊齋,喜怒哀樂一起那個都到那心頭來。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

幾分玩笑,幾分那個感慨,此中滋味,誰能解得開。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題外話

秦始皇聽得津津有味,笑著對西遊夢紅樓說:「還是你懂我,這孟姜真跟我沒關係,等空了,到長城來玩,我給你免費!」

西遊夢紅樓倒是想去,可惜沒路費,難呀!老秦你睡在水銀河中,我可是還在為生活碼字動腦,何時湊夠路費就去長城看看你指點江山的樣子吧!

各位看官,不打賞也點個贊再走吧,西遊夢紅樓先給你道謝了。


萬里長城這個世界奇蹟,是那麼雄偉壯觀,然而傳說中發生在長城腳下的故事《孟姜女》聽起來卻那麼悲愴。

從小我們就聽過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說的是孟姜女和丈夫范喜良成親還不到三天的時候,范喜良就被抓去當徭役去現在的秦皇島修長城。

孟姜女千里尋夫,傳說孟姜女的丈夫是現在的河南新鄉人,到秦皇島將近1000公里,而孟姜女為了自己的丈夫,不辭勞苦,一路奔波去尋找自己的丈夫,然而當她到達山海關的時候,得知丈夫范喜良因為修長城勞累致死,等待她的是丈夫的死訊和屍骨。

於是孟姜女悲憤交加,連著哭了數天,驚天動地,因此哭倒了長城,故事雖然煽情,可是真實的歷史上並不存在孟姜女哭倒長城,這只是民間傳說而已,真實的孟姜女和秦始皇沒有半點關係。

據史料記載的情況來看,孟姜女的原型出自《左轉》中杞梁妻的故事,女主角是杞梁的妻子,杞梁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人,老家大概就是現在的濟南市。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說是杞梁妻沒有子嗣,娘家婆家都沒有親屬,丈夫死後,她悲痛欲絕,扶著丈夫的棺材在城門口哭了三天三夜,過路的人無不感動。

數天以後,竟然把齊長城給哭崩塌了,杞梁妻也跳河自盡,當然城牆崩塌這可能是因為當時是豆腐渣工程和人為破壞,但是這個故事卻被流傳下來了。

後來杞梁妻的故事,經過了很多朝代的加工,到了隋唐時代的深層加工和藝術渲染,杞梁妻變成了孟姜女,把她和秦始皇聯繫到了一起,這真是個了不起的創造,而秦始皇也躺著也中槍了。

而現在看來,孟姜女的原型是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秦始皇還沒有當皇帝,再說了秦國也還沒開始修長城,而且齊長城是我國最早修建的長城,要比秦長城早幾百年,孟姜女不可能穿越時空去把秦國的長城給哭倒,這不符合邏輯。

之所以大家把髒水潑到秦始皇身上,更多的是因為秦始皇是個暴君,當時修築長城給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痛苦,百姓不堪重負,於是編排故事來表達對秦始皇殘暴的抗議,和對修長城的反抗。


長城,秦之前就有,西周時期,有位周幽王寵愛媬姒,但幽王很難見其笑,為了媬姒一笑,一天攜此女登上城墻上的烽火台,發其狼煙。古時烽火台狼煙是傳遞外敵來侵的信號,一台接連一台的往各諸侯囯傳遞,等於接到中央號令,要帶兵前來保衛王朝,所以一時間兵臨城下,好熱鬧,媬姒覺得好笑,終於哈哈大笑,周幽王收寵若驚,可從此失去了各個諸俁國的信任,後來敵人真的來侵,再發狼煙時,無兵前來,從此西周滅亡,歷史上才有平王東遷絡陽,史稱為東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烽火台,在西安附近,至今尚在,已成為旅遊景點。秦時代只是繼續修建,由於疾功儘力,勞民傷財,所以才有了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流傳千古!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整體說來屬移花接木,但也並非毫無事實,空穴來風。說戰國時期,燕國對齊國用兵,戰場在齊國孟姜女家鄉的稻田裡。當時孟姜女與萬喜良結婚蜜月期,但萬喜良當時已屬成年,因此挑去打群架。戰爭前已烏雲密布,戰爭結束後丈夫沒有回來。由於不見丈夫蹤影,她帶著丈夫要麼被俘虜了,要麼戰死的疑慮去戰場看看是否戰死?找呀找,終於找到了丈夫的屍體,因此,她放聲大哭,撕心裂肺。我們完全可以理解她的痛苦心理。在封建社會,出嫁由夫,如果丈夫死了,可能會受寡終生了,那難處何等凄涼?她哭呀哭,不離不棄,後來下起了傾盆大雨,剛好附近的長城崩了一小段,按現在的觀點屬泥石流,這樣的事其實一點也不奇怪,不要說古代,現在的工程都大把。據說這股長城由於離國界較遠,故工程質量較差,用現在的詞來形容「豆腐渣工程」,畢竟一國之中財力有限,國界近的質量會好點,國界遠點的質量差點就符合邏輯了。

其實,孟姜女與秦始皇生活於世的時間八竿子打不著,那為啥把他倆牽起來說呢?據說秦滅六國後,六國人民恨死了秦國,但又束手無策,就捏造了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對秦國的輿論控訴。還捏造了秦始皇不是異人的兒子,而是呂不韋的兒子,誨辱秦國,達到六國滅秦的發泄!


很多民間故事在歷史上總能找到影影綽綽的人物事件原型,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被轉換了時空,豐富了情節,讓後人看到一幕幕跌宕的人間悲喜劇。

孟姜女哭倒長城的傳說故事也不例外,長城無論如何是哭不倒的,孟姜女歷史上是有其人,但準確地講不能叫「孟姜女」,只能叫「孟姜」,她哭倒長城的故事是後人附會的。

孟姜女並非秦始皇時代的人,而是比秦代早300多年春秋時期齊國人,她的丈夫也不是范喜良,而是齊國的一名軍官叫杞梁。據《左傳》中記載,齊莊公時齊國派杞梁率領部隊偷襲鄰邦莒國,因戰爭失敗不幸身亡。當杞梁的屍體被運回本國歸葬時,杞梁的妻子在路邊對著丈夫的靈柩痛苦不止,令旁人不禁流涕感動。

西漢末年,劉向的《烈女傳-杞梁妻》對這件事進行了大肆渲染。杞梁沒有兒子,也沒有其他親屬,只有杞梁妻迎接他的屍首,杞梁妻撫屍整整哭了十天,突然驚天動地一聲巨響,杞梁妻所在地方的城牆倒塌了,人們都說是被杞梁妻哭倒的。

杞梁妻埋葬了丈夫後,她也投水自盡了,因此孟江女的最初人物原型是杞梁妻,儘管她哭倒城牆的事子虛烏有,是劉向在寫《烈女傳》時添加進去的,但劉向也沒說哭倒的是秦始皇的長城。

把秦長城、杞梁妻和孟姜女三者牽扯到一起是在晚唐五代之後,期間的詩歌里第一次出現了孟姜女的名字,「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煙山更不歸…………」,但這時候還沒有提及哭倒的是長城。

直到五代十國時詩人貫休的作品《杞梁妻》里才將故事賦予了一個完整的結局。「築人築土一萬里,杞梁貞婦啼嗚嗚」,孟姜女慟哭亡夫使長城崩塌,丈夫屍首出現,兩人魂魄回鄉。這樣杞梁從春秋齊莊公時代的軍官,演變成了300多年後秦始皇時代修長城的民夫,杞梁妻哭倒的城牆成了秦長城。

那孟姜女的名字是如何演化替代杞梁妻的呢,其實這也有來頭。首先孟姜女不姓孟 ,故事原型出自春秋齊國,姜是齊國的國姓,「孟姜」中的「姜」正是杞梁妻的姓氏,可以這麼認為,杞梁妻當時至少是齊國貴族的後裔。

至於「孟」,這和春秋時代家裡兄弟姊妹排序有關,名字中的「伯仲叔季」代表老大到老幺,如果不是正妻所生的,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就叫作「孟」。因此「孟姜」是指姜家庶出(小老婆生的)的大小姐,「孟」是起到對後面「姜」修飾作用。

「孟」是排行,「姜」是姓,「女」是後人的畫足,古代婦女的名字極少被記載流傳,杞梁夫人具體真實名字無從考證,「孟姜」應該是後人在她去世之後對她的一種敬稱。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孟姜女哭長城是古代流傳最為廣泛的四大傳說之一(其餘三個為:牛郎織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時至今日,這個傳說一直以口頭禪的形式在民間廣為流傳。

故事以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對中原漢族構成威脅,故而強征數十萬民工修築萬里長城為背景。

出身貧窮之家的青年范喜良(亦稱范杞梁)就是被徵召北上修築長城的民工之一。而此時范喜良與新婚妻子孟姜女剛成親僅三天,便就此踏上了遠走他鄉修築長城之路。

(孟姜女千里尋夫)

孟姜女因思念丈夫心切,遂攜帶丈夫穿過的寒衣,跋山涉水,晝夜兼程朝丈夫離家的方向,踏上了茫茫的尋夫之路。

當她歷經千辛萬苦到達丈夫修築長城的工地時,卻不見丈夫身影,幾經詢問,才得知丈夫早已去世。

聽聞噩耗,孟姜女悲痛不已,在長城腳下一連哭了三天三夜,哭聲震天動地,其腳下的一段長城因此坍塌,露出了亡夫的骸骨。

孟姜女收斂了丈夫的遺骨並將其擇地埋葬。自此孟姜女心如死灰,終日以淚洗面,不久即追隨丈夫投海而去。

孟姜女哭長城這段故事痛斥了秦始皇的暴政,反應了古代封建統治者強加給勞苦大眾的殘酷奴役。集中表現了千百萬下層百姓為服徭役,以至於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更是對被奴役者不畏強暴,堅貞不屈精神的歌頌。

事實上,修築長城是歷代中原封建王朝各種勞役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項。

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時期,各國為防止邊患,保衛疆土不受外人入侵均修築了各自的長城(如山東境內的齊長城)。

這些長城短則幾里,長則幾十上百甚至上千里,而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修築的長城無論是從長度還是修造難度及規模都堪稱世界第一,人類奇蹟!

自秦朝開始歷代統治者為防禦北方草原民族南下都對長城屢修屢補,這種狀況一共持續了二千餘年。

這期間無數像范杞梁一樣的民夫被強征去修造長城。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劇也始終沒有中斷。

故事講的充滿悲涼,且充滿神話色彩,但檢索相關歷史記載,就會發現這個故事並不是事實的歷史真相。而是移花接木,是以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為原型經過歷朝歷代不斷演繹的一段傳說。

(孟姜女哭長城)

目前史學家普遍認為孟姜女的原型是齊國武將杞梁的妻子,而杞梁也剛好對應傳說中的孟姜女的丈夫范杞梁。

需要說明的是,這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

據先秦古書《左傳》記載,春秋時期,齊國勇士杞梁在一次同外邦的戰爭中不幸戰死,其屍體被運回齊國,暫安放在城外。

其妻子孟姜見到丈夫屍首哀後慟不已,撫著丈夫的棺材痛哭了三天三夜,到最後眼淚流盡,竟流出鮮血。

《左傳》記述這個故事的目的是為了褒揚杞梁之妻對於愛情的堅貞。

而到了西漢時期,劉向在所著的《說苑》、《烈女傳》當中,則是在《左傳》敘述這一故事的基礎上又加入了「崩城」、「投水」等內容。

說杞梁之妻孟姜因三天三夜大哭,十天之後,城牆竟然為之坍塌。最後孟姜絕望投水而死。

而到了唐代。杞梁和妻子孟姜女這段故事則被人為改編的更加面目全非。

貫休在詩作《杞梁妻》中,直接將杞梁生活的年代由春秋時期的齊國,改成了秦始皇時期的秦朝。杞梁也有春秋時期的齊人搖身一變成為秦朝時的燕人。

這次杞梁不再是戰死沙場而是因逃避兵役被抓,然後被築在城牆之內。而妻子孟姜為找到丈夫屍體便向城牆大哭,最終城牆倒塌。

到了元代,由於元朝戲曲發達,像杞梁和孟姜女這樣的的凄美故事自然成為創作者獲取靈感的來源。

於是人們再次對原來杞梁的歷史故事進行該編,由原來的城牆崩,變成長城崩。杞梁也有原來戰場上的戰死將士成為被強征修造長城的民工,最終形成了孟姜女哭長城的這段凄慘愛情故事。

到了明代,明政府為了阻止北方瓦剌南下,遂又大規模開始修造長城。這一決定導致民怨四起,老百姓為了表達心中不滿,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又被加入新的元素,說孟姜女乃一葫蘆所生……

經過秦末到明清,2000年多年的時間。孟姜女哭長城這個故事,隨著朝代更迭,風俗遷移變化而被後人不斷演繹改編。

經過歷朝歷代的不斷改編,逐步和秦始皇聯繫在一起。

將最初春秋時期的一個真實歷史事件嫁接到了秦始皇強征民工修長城這件事上。藉此痛斥始皇的暴政,進而演繹出了一段傳承兩千多年的孟姜女哭長城。


孟姜女哭長城、天仙配、白蛇傳和梁山伯與祝英台被稱作中國的四大愛情故事,以民間傳說的形式而被人們口口相傳,雖說是人們對偉大愛情的嚮往而神話了這些傳說,但也並非憑空想像,而是有一定的歷史背景為依據。

孟姜女為何哭長城?

傳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防衛北方匈奴的入侵,以蒙恬收復河套地區的駐軍為基礎,又從天下徵調了80萬民夫修築長城,當時幾乎只要是成年男子都逃脫不了服徭役的命運,不是修築長城就是建造秦始皇陵與阿房宮。

而陝西人孟姜女結婚僅僅三天的新婚丈夫范喜良也在被徵召之列,在送別丈夫之後,每天守在村口等著丈夫回家,可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過去了,孟姜女都差點變成「望夫石」了也不見丈夫的蹤影。

於是孟姜女心急如焚,她不在苦苦守候,而是身著單衣千里到了河北尋找丈夫,可到了長城邊上,聽到「工友」一說,才知道丈夫早就去世了,並且屍骨就埋在長城腳下。

孟姜女最後一點希望徹底磨滅了,他不禁放聲痛哭,一邊哭著丈夫,一邊痛罵朝廷的暴政。她哭的感天動地,哭了三天三夜後,長城竟然奇蹟的崩塌了,這才漏出了丈夫范喜良的屍骨,孟姜女捧著丈夫的屍骨,絕望的投海自盡,留給人們無限傷感與哀愁。

真實的歷史是這樣嗎?

其實,這件事是一個大大的烏龍,孟姜女確有其人,但她並非陝西人,而是春秋時期齊國人。我們看名字其實也能猜出個大概,由於齊國乃姜氏封地,常見於歷史的女性名字多以孟姜、文姜、齊姜等為人熟知。

《左傳》中曾有這樣一條記載:齊莊公四年,齊國攻打晉國、衛國,回師途中攻打莒國時大夫杞梁戰死,其妻孟姜在城門迎接丈夫遺體,哭了十天十夜,把城牆都哭倒了。

而後世西漢劉向的《列女傳》以及酈道元的《水經注》也都記載了孟姜女哭倒的是齊地的莒城,而並非是萬里長城。

孟姜女哭長城為何安在秦始皇身上?

這與後來民間演義和戲劇密不可分,從唐代開始,開始就有孟姜女哭長城的戲劇,而在元代戲劇蓬勃發展的時代,孟姜女哭長城的曲目更是深入人心,而杞梁也被傳成了喜良。

相比於正史,顯然民間傳說在老百姓心中更有地位,於是慢慢的把齊地的孟姜女逐漸演化成河北哭長城,雖然是真人真事,但張冠李戴,把這件事安在了秦始皇的身上。

正是由於秦始皇在古代的「暴君」形象以及秦朝的暴政,讓人們也願意相信孟姜女哭長城乃是真人真事,每次看到這心裡都會痛罵一遍秦始皇吧。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孟姜女哭長城是我國民間四大愛情傳說之一,孟姜女哭長城可謂是家喻戶曉,歷史上真的有孟姜女這個人嗎,她真的通過哭就能把長城哭到嗎? 說到孟姜女哭倒長城,我們就要從秦始皇修建長城開始說起。古代皇帝都把維護領土完整,抵禦外敵,增強國家實力作為自己統治的目標,秦始皇也不例外,為了防禦北方的匈奴,不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修建萬里長。修築長城抵禦外敵並不是秦始皇首創,早在之前各路諸侯就修過長城,只是在秦始皇這裡被發揮到了極致。長城的修建徵用了七十多萬勞動人民,費時多年,不少長城修建者更是死在長城腳下。秦始皇把修建長城作為抵禦外工具傳承給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之後的每個朝代都會把長城修建下去,直到清朝才停止,也正因此才有了今天的萬里長城。 秦始皇修建長城動用了近百萬的勞動力,不少修建長城的人在此過程中不是被餓死就是被管理者打死,還有累死的等等,近百萬人最後就只剩下幾萬人,可見長城腳下埋葬了多少勞動人民。而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孟姜女哭長城這段故事,孟姜女為何要在長城腳下哭呢? 孟姜女是陝西人,因一次偶然在自家葡萄園中認識了范喜良,並覺得范喜良知書達理,文質彬彬,喜歡上了范喜良,范喜良對孟姜女也是一見鍾情,之後兩人經過父母的同意結為了夫妻,在結婚當日,范喜良卻被官兵征去山海關修長城,喜事突然變成了喪事。而且一去多年鳥無音訊,孟姜女對丈夫日夜思念,最後在一個寒冷的冬日決定去尋夫。經過千辛萬苦和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孟姜女憑藉著毅力來到了山海關,在山海關找了一個個工地,問了不少工人,最終問到了丈夫的消息,而且是一個讓人無法意料與接受的消息,丈夫范喜良因修長城而累死,就埋在長城腳下,孟姜女悲痛欲絕,在長城腳下放聲大哭,聲音悲天憫人、震天動地,最後那一段長城居然被孟姜女給哭倒了,長城倒後孟姜女找到了丈夫的屍體,並把他重新安葬了,這就是著名的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說到這裡小編不禁有個疑問,孟姜女的哭聲究竟有多大,竟能把磚石所砌的長城給哭倒了?還是像竇娥的冤屈感動了老天竟然六月飄雪? 孟姜女哭倒長城後,直到今天,人們都以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來指責秦始皇的暴政,都認為秦始皇修建長城勞民傷財。其實據考古學家考證,孟姜女和秦始皇可沒有任何關係,孟姜女是春秋時期的齊國人,由杞梁的妻子得知丈夫死後哭的悲天憫人最後演變成孟姜女與范喜良的故事,而且由哭倒齊長城變為秦長城,可見一件事情經過一傳十,十傳百之後變得面目全非。 秦始皇修建長城確實勞民傷財,而且不少人死在長城腳下,但我們也不能抹去秦始皇修建長城的功勞,更不能以孟姜女哭長城來指責秦始皇的暴政,讓秦始皇一直背著這個「黑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