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07

一:作文在語文教育中的地位:最佳考評方式 二:作文教育的祕訣:作文是「不能學」的,千萬別上「作文培訓班」

三:為什麼過早認字讀書,會妨礙兒童智力發展?

四:真正的語言學習必須在運用中來學。

五:語言學習必須遵循「聽說讀寫」的成長次序

「不學作文」是獲得良好寫作能力的「祕密武器」 今日學堂教學原理解析

兼談為什麼讓孩子過早識字讀書會破壞智力發展和學習能力

今日學堂校長 張健柏

一:作文在語文教育中的地位。

最近一段時間,我關於中外高考作文的比較,引起了大家廣泛的注意和興趣。

有家長對我說:沒想到我僅僅通過幾道作文題,就能夠解讀出中外教育思想和教育原則的不同,覺得我「功力不凡」。其實家長們有所不知:評判語言教育的本質,本來就主要通過「作文」這種手段,來考評對象通過語言教育所獲得的思維方式和價值體系。因此,要考評一個人的思維潛力和價值觀,書面作文作為一種考評手段是最重要的方式。甚至可以說,比其他任何書面考評手段都重要。我們學堂的老師,可以通過家長很簡單的幾句留言,就判斷出家長的基本性格傾向,準確度極高,依據的就是這一點。人的思維和心理,完全可以通過語言表達方式探查出來。這就是古人說的「文如其人」的道理。

唯一比作文更有效的考評手段,就是面試/面談,通過面對面的交流來評判對方。這也是西方的大學錄取新生,一定要過「面試」這一關的緣由。我國的大學招生,基本上不懂得這種手段是要做什麼,並不是看考生長的好不好。這在本質上一樣是要再次確認學生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和發展潛力。如果發現思維和價值觀,心理行為有缺陷的學生,書面成績再好也要淘汰。如果表現突出的,書面成績差一點也可以錄取。因為美國大學的聲譽,是要靠學生來創立的。如果畢業生的思維和行為表現很差,就會影響人們對該大學的評價和地位。所以美國高考SAT滿分的學生,居然有60%的比率是被名校淘汰。錄取進校後的學生,還有10-30%左右的淘汰率,目的都是要保證畢業生的質量。不像中國的大學是難進好出,特別容易混日子。西方的好大學難進去,也難畢業。

「面試」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有些人的書面材料可以偽裝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但是面對面的時候就會露餡。說個笑話,這很像網友的「見光死」,一些在網上聊天,文字書面交流上情投意合的網友,為什麼一見面就不行了?因為書面語言與實際情況可能會有很大差異。一個生活中吶吶無言的人,可能在網上是敢作敢為的「勇士」。一個看到女孩說不出話的膽怯男生,在網上可能扮演「情聖」。在網路上高歌猛進,敢作敢為,鬥志昂揚的「憤青」,生活中往往是可悲可憐的小人物。這是人類個性中「陰陽」一體兩面的表現模式,高明的心理學家會從文字的過度誇張中發現作者隱藏起來的自卑。不過一般人不會懂得這種陰陽變轉的高明心理學,只有通過面試來檢驗。

西方的高考(美國SAT)主要就三門:閱讀,作文,數學。這就是西方教育中的核心組成部分:3R教育。實際上你可以說成只有兩門課:語文和數學。不像國內教育局昏官們出的語文考試題,搞得極為複雜。這種「複雜和全面測試」凸顯的是中國教育官員們的無能無知。

閱讀考試是考評學生對於各種不同難度和題材文章的理解力,也是考察學生獲取資訊的能力。同時大量的文章材料也可以測試學生閱讀和理解的速度,辭彙量大小。也讓學生不可能通過反覆的閱讀來提高答題的準確度。能夠順利通過閱讀考試的學生進大學後,纔可以適應美國大學教育中嚴格的教學要求-----必須通過海量閱讀來獲取信息並通過課程要求。 這一環節,中國的大學生們表現極差,他們很難適應大量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工作。我原來就提到過:不少大學生可能連西方的暢銷書都讀不懂,更別說學術性書籍了。與中國提起閱讀就是讀「文學名著」不同,西方的中小學閱讀內容主要是科學和歷史文化方面的內容,涉獵範圍極廣,文學作品只是很附帶的一環。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的弱智文學教育模式,以玩弄文字為語文核心教育標本,培養了一大批夢幻人格型學生。我的觀點認為:文學固然是很重要的文化形態,但是非常不適於在中小學階段學習,可以在大學來學。讓喜歡的人玩去,不能作為基礎教育的內容。

寫作考試就是考評學生的表達能力。這是唯一讓學生「自我表現」的內容,當然非常重要了。由於前幾篇文章都說過了,這裡就不多說。

數學考試的本質,也是考思維。不過這裡主要是考邏輯思維方式:學生是不是具有良好的線性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清晰地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不是考你能夠做多少難題偏題怪題。其難度大致相當於我國的初中水平。不過我們靠機械重複的題海戰術訓練出來的中國學生,實際的「數學能力」並不高,只擁有「解題和計算能力」,無法擁有真正的思維能力,所以我們學的也是「假數學」。

所謂的「大道至簡」,可見真正的教育並不複雜。西方國家通過這種三R教育核心,讓學生擁有很紮實的基礎教育功底,上大學後學什麼都很容易。而且不會有我們國家的偏科現象這麼嚴重。比如李開復,當年上哥倫比亞大學的時候,是想「從政」的,開始學的是法律。後來發覺不對勁,自己不喜歡,就改學計算機專業,在校期間就做出驚人的專業表現。現在他是計算機界的頂尖專家,同時,喜歡文科的背景,又讓他成為卓越的管理人才,做過微軟和谷歌,蘋果的副總裁和高級管理人員。中國的大學生也有從理工科轉學文科成功的例子,但是還沒有發現有從文科轉學理工科成功的例子,這實際代表中國的文科教育是非常失敗的。

二:作文教育的祕訣:作文是「不能學」的,千萬別上「作文培訓班」

很多家長已經知道目前的作文教育模式以及國內的教育體系,都存在很大的問題,所以想知道今日學堂是怎樣進行作文教育的,來信問是不是有什麼獨到的「祕密武器」。

說起來,我們還真有怪招,估計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教育祕訣:就是今日學堂的學生根本不要求「寫作文」,老師也從來「不教作文」。但是,我們學堂的學生自動就會「寫文章」,寫得還不錯。去年僅僅11歲的小慧在網上跟大學生論戰,寫的回帖比某些大學生還有水平,這可沒有人教她。如果她們到了18歲以後,目前的文科研究生,博士生在「專業水平」上不見得是他們的對手。我相信他們都會寫出很好的文章。

這就是老子「無為而治」的作文訓練法-----無為教學。

如果你覺得我這種說法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話,不妨思考一下常識:

如果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好好喫飯很重要吧?如果你是家長,要不要刻意去培訓喫飯技巧,講究喫飯的方式?通過講授喫飯的文化性/思想性/藝術性來提高喫飯能力?考慮喫飯的花樣多彩?圍繞「喫飯」來做文章,就能提高孩子的「喫飯水平」和消化能力嗎?孩子胃口不好,你當媽媽的要去關心孩子喫飯的方式,還是他身體的狀況?

實際上,聰明媽媽知道,我們根本不需要關注喫飯本身,而最需要關注的是:第一,喫的內容是否有營養(而不是花樣和口味的豐富),第二是孩子是否有食慾。這兩個條件具備,孩子就自動會喫。離開這兩樣去研究「喫飯藝術」是很愚癡的表現。至於他怎樣喫,用手抓還是用筷子,或者用刀叉,都不是最重要的,他喜歡他願意就行。

作文教育是一樣的道理。作文僅僅是語言和思維能力的外在表現,基礎教育最關注的應該是內容,而不是這種外在的表現。所謂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我們需要讓一無所有的孩子積累資糧,而不是去學習烹調技巧!後者是「花樣」,是外殼,好看但是很虛。玩多了反而破壞思維發展。

中國的作文培訓和作文教育,就是在玩弄技巧,忽視資糧。造成語文教育變成無源之水,無糧之炊。

我在五六年前研究教育理論的時候,發現目前國內過於有為的教學方式,不僅不能提升孩子的教育水準,反而在破壞孩子的學習能力。只有遵循「道法自然」的教學原則,採取「無為而治」的教學方式,纔能夠很好的開發孩子們的學習能力。當你根本不想「製造神童」的時候,可能別人認為你已經製造了神話。

例如:大家知道我創造的一套英語學習法,原來叫做「英語自然學習法」。「不背單詞」但是擁有龐大的辭彙量,「不學語法」但是可以寫出流利的英語文章,「不做習題」但是可以輕鬆閱讀英文原版書。這就是遵循自然的無為教育原則,其結果是體制教育十幾年都「教育」不出來的水平。

其實學堂在漢語上也是一樣的。也是實行「無為而教」的自然學習法。我當年說:今日學堂最厲害的項目不是【十歲達到大學英語水平】的英語科目,而是漢語教育。我自認為學堂漢語教育是國內頂尖水平,而這個漢語的國內頂尖水平,幾乎就是世界領先了。不過也沒有人相信,我總被人認為「是個騙子」和大話王。不過,目前網上已經公佈了小部分我們的教案(課堂記錄),我們學堂「論語課」等的學習深度,自成一家的對儒家經典的獨立解讀方式和評判原則,顯然是國內的大學課堂都開不出來的水平,更別說中小學了(參考講論語【論語課講記實錄】)。而學堂講儒家並非我們的"本行",道家經典的講授課程,會更精彩,更獨到。

我的漢語基礎教育方式也「非常另類」:為了學會讀書,我不教孩子「學認字」,更不教他「寫字」和「拼音」,也不學組詞造句,但是孩子在7歲的時候就「自動」會認字讀書了。現在的中文閱讀和理解能力都相當不錯。學堂二班是當年五六歲入學的孩子,用同樣辦法,獲得了良好的中文閱讀能力。所以,實踐已經證明我的「理論」的正確性,我不贊成早早教孩子讀書認字寫字。孩子就算喜歡,也要用更好的方法來引導,不能死學傻學。(關於六歲以前的幼兒教育方法,我正在研究更完善的模式,五年以後再與大家分享)

相反,我警告家長們:過早教孩子認字讀書,會造成兒童思維發展的障礙。那些孩子兩三歲就忙著看圖識字,忙背唐詩宋詞,學一二三四,熱心「培養神童」的家長們,是在損壞孩子的智力發育,同時也在破壞孩子的學習能力。

這話說了這麼多年來沒有人聽,因為家長更關注「眼前」,發現孩子很早就有能力讀書認字,家長很有「成就感」。由於我說的結果要很晚才顯現出來(最快的三至五年左右表現出來,最慢的十年左右),家長往往不以為然。他們只會簡單地線性思維和推理:「如果小學時候就讀了大學的教材,上大學那還得了?不是神童天才纔怪」。就如同他們認為股市如果現在是五千點,明年後年不上一萬點纔怪。

家長們往往都很有「妄心」和「貪心」,期待自己家培養出一個「天才」「神童」,「傑出的總統」等等。不太願意接受孩子是一個「正常人」,也喜歡玩各種「怪招奇招」,相信各種「神童教育法」,當然不願意相信我的「自然教育法」。估計這是受老毛「人定勝天」的影響,不願意服從「自然規律」,總以為自己是「例外」,採用同樣的方法,別人家實現不了的目標,自己家就一定行。或者說中國人太好賭了?自己的孩子也敢來拿來「玩玩試試」?

所以,往往我們城市裡的,家庭條件好,家長「很重視教育」的家庭,出現了大批思維和學習能力被破壞的孩子。這種因為過早識字和讀書,造成思維和學習能力損害的孩子,其實很容易從外表就看出來: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看上去顯得「獃氣」,不活潑,反應總要慢一些的樣子。好幾年前武漢報紙報道一個神童五六歲就會讀【大學語文】,一時聳人聽聞,其實是隻會認字而已。後來我遇到採訪此事的記者,證實了這個孩子的確很獃氣,連表情都很木,動作反應很慢。當時我就說這孩子被家長毀了,而且無法彌補,家長還很得意。我相信家長們不難發現這些身邊的案例。不過發現了也沒用,家長以為「別人家孩子」都比較笨,就自家孩子最聰明,依然會奮不顧身地「前進」。

我還發現,這些家長「拔苗助長」之後,不擔心禾苗枯死,反而還到處炫耀。一個家長給我來信,說她的孩子有多麼的了不起,已經「讀」了多少古代名著,將來要當「女總統」,如果我們學堂錄取了她孩子,會有多麼大的榮耀和光彩,一定會成為學堂的驕傲。

孩子有「遠大志向」,想當女總統也好,女神也好,我都不反對,不過也不會太當真。我不會把「想當女總統」的孩子高高的抬起來珍惜著,也不會去貶低「只想做糖果店老闆」的女孩,我覺得這兩種「理想」都很遠大,同樣值得尊重。但我目前為止,並不準備宣誓效忠女總統,也不會找另一個小孩買「世界上最好喫的糖果」。我願意耐心等等,天知道明年她們的主意會不會又改了?

所有的孩子都有類似的,「我就要與眾不同」的理想。這值得鼓勵和家長的保護尊重,不要嘲笑他們。不過,把孩子的童「話」當真,還把它當做一件「了不起的事實」到處宣揚,要別人也一起「感動和相信」的家長,實際上很愚癡,也是很缺乏教養的表現。中國古人提到自己孩子,都是很客氣地說「犬子」和「不肖」,意思是孩子不成器,請大家多關照的含義。絕不會得意地告訴客人;我兒子多了不起,要做大將軍,你們來拜見一下。至今日本人好像也一樣保留了這種謙卑和低調。 我孩子的外婆沒有文憑,但依然有文化。對我抱著孩子時說「寶寶真好看,真聰明,真可愛」這樣的話嗤之以鼻:說沒見過這種人,光會說自家的孩子好,沒修養,還大學老師呢。如果我告訴她,她的小外孫將來是要做總統的,估計她會給神經病院打電話來接我了。我覺得老人家很有佛家「活在當下」的精神,不去「妄想」,而是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天」。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好,當然也不比別人差,眾生平等。當然可以認為自己是最偉大的,同時也要承認別人與您一樣偉大。

所以,對於這些興奮地活在「光榮和夢想」中的家長,我只好謝絕其入學申請,我可不希望學堂裏出現一個有幻想型人格精神障礙的家長。學堂的老師天天要伺候一位「總統媽媽」累不累呀?當然,我這樣也因此失去了讓學堂「培養出女總統」的光榮機會,就把這種了不起的好事讓給別人吧。

其他孩子大一些的家長,又全部反過來了,他們突然變得很低調。對學堂的要求,僅僅是「讓孩子能夠正常成長」就行了,再也不提「總統和首相」的事情了。這也是陰陽的兩面:當初最狂想夢幻的人,也同樣容易變得沮喪和失意。當年他們也一樣有過「做總統爹媽」的夢,估計也一樣激動過,興奮過,也炫耀過。但是現在夢已醒來,發現讓孩子做個正常的人更重要。我們學堂固然是「培養未來領袖和公民」的地方,但是這得由孩子自己說了算,我們僅僅是給他最好的機會罷了。我們認為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做個正常的人,接下來纔是做超常和卓越的人。如果不是在正常情況下的超常,其實就是異常,基本上就是瘋子神經病類型的。這可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三:為什麼過早認字讀書,會妨礙兒童智力發展?

回過頭來再說:為什麼過早學認字寫字,反而不會讀書?為什麼早早就進「作文屋」培訓寫作文,反而一輩子寫不出什麼像樣的東西?

這就是一個很深的教育哲學問題了,也是千年來最受關注的哲學認識論問題。

簡單地說:人類的語言相對於「全方位感知和交流能力」來說,本身就是一項很有侷限的交流學習手段。它所能夠傳遞的世界真實狀況的信息極為有限,連1%都不到。關於這一點以後有機會再談。

語言能夠表達的人類的感受,也最多有10 %。你會經常發現自己「激動得說不出話來」,「百感交集」等等,不是因為你沒有感受,而是感受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如果你只會用語言來「感受世界」,絕對變成一個乾巴巴的,線條很粗,情感反應很簡單的人。

相對於「語言」來說,「書面文字」就是更有侷限性的交流學習方式。脫離了語言環境的文字,傳達的信息只有語言的10%不到。這一點各位應該很容易感知出來:同樣的語言,不同人,在不同的環境下,對不同的對象說話,差異很大,甚至含義完全相反。同樣一句「大壞蛋」,配上語言環境後,可能是敵對的情緒,也可能是溫柔的情話。但是書面文字上你可看不出來這些。所以,有些重要的事情,各位顯然不願意用打電話的方式來交流,更不願意用信件來交流,而選擇見面談。因為不見面的語言,表達的難度雖然比較高,但是準確度,可靠性越來越低。顯然脫離了語言環境的傳播信息含量自然很少。

相反,如果全面發展思維和孩子全方位感受的能力,反過來也會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語言就像是海面上的冰山,你看不見的基礎,也就是冰山最大的部分90%是藏在水下面。想通過在上面人造培訓冰塊來擴大冰山的「壯觀」程度是很愚癡的表現,只有通過進入能夠製造出「冰」的環境,同步增大看不見部分的冰山,纔有可能出現「壯觀」的冰山景象。

所以,簡單的推理你就知道:如果侷限在以「文字」為基礎的學習,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僅僅開發了人類學習潛力的千分之一,這比冰山表面的比例更低。因此過早地讓孩子進入書面語言的學習,或者把孩子的學習簡單地侷限於書面書本學習,是最低效率的學習手段,毫無疑問剝奪了孩子99.9%的發展空間。這種孩子不變呆纔是怪事。

最要命的事情是:這種孩子將來長大後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心理調節能力都很差。甚至有些孩子體質都很差,往往顯得很脆弱和敏感,單薄。

不幸的是:很多家長根本沒有意識到這點。中國所謂的「學習」,基本上都是指書本知識的學習,而且用非常書面化的方式來學習,沒有人去注意「看不見的部分」。這是完全違背基本教育原則的。研究生楊元元自殺前說「知識原來不能改變命運」,其實說錯了,她根本沒有知識,只有一點可憐的書本知識,還不會使用。至死不悟,當然「命運不幸」了,希望各位家長一定要吸取這個教訓----書本知識是最不重要的教育手段。思維教育和價值觀教育才最重要,面向生活、面向自然和真實世界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有了書本知識,不見得就能擁有思維能力和價值判斷能力。但是擁有良好思維方式和良好價值教育的人,一定可以輕鬆擁有任何他想要擁有的知識,只要他願意就可以學到。更令人驚喜的是:他還可以創造出本來不存在的知識,他輕易可以成為任何專業的專家----只要他願意。

上面這種思維和現實的問題,中國古人早就有注意,說過「言不盡意論」,還有很多教育家思想家,都討論過「名實論」,就是探討這種人類意識與真實世界的關係,要大家不要被名相所騙。要點就是:

第一:書不盡言------書面文字無法充分表達語言所能傳達的信息內容

第二:言不盡意------語言不能準確表達人類的意識。

第三:意識又不能完全表達我們人類對世界的感受(心理學的選擇性接受信息模式)

第四:我們對世界的感受與世界本身的狀態又有很大的差距。

第五:名不副實----我們對世界的描繪和認知概念,永遠無法與世界本身合一。

因此,看了上面的思維層次,理論上就知道,人類要想通過「語言」這種工具來完全認識世界是愚蠢可笑的妄想,更別提用「文字」了。語言只是一種工具,而且,還是一種很不好用的,缺陷很大,很容易造成誤解的交流工具(【與神對話】中的評價)。莊子早就說,要「得意而忘言」,就像如果你的目的是要抓魚喫,得到魚後自然要把捕魚的工具丟掉,不會連工具一起喫下去。他的這種理解,來自於【老子】的智慧。另外,一部【金剛經】,全部說的就是要破除名相,纔可得到大智慧,才能知道更深的宇宙真理,不過恐怕也沒幾個人看懂。估計中國人只是把【金剛經】請來家裡驅鬼鎮邪了,不會相信它真的是講最高智慧的(金剛經原文含義就是指至高無上,能斷一切愚癡的智慧法)。現在很多學者讀不懂【老子】,讀不懂【金剛經】,主要就是被「文字」給障礙了。

後來的中國禪宗發展更完善,專門有一套「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特殊教學法,就是要破除文字概念對於人類思維的限制。【五燈會元】【傳燈錄】等等就記錄了這些教學法,往往一個公案就要花數年時間揣摩,有一天才突然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可是自己用語言還是表達不出來,或者是完全可以用別的語言方式表達出來,這才證明你真「懂了」。老師會換個詞,甚至用完全相反的詞,來考你相同的問題,看你如何回答,就是怕你用語言矇混過關。只會用文字來混的禪師,會被譏為「野狐禪」----動物級別的禪師(也可以理解因為執著於文字,太笨了,智慧不開,下輩子要去當動物)。

當然,除了上面的公案教育模式外,中國的古人還有其他各種能夠更準確更完善地理解世界和學習交流的方法,一向行之有效。由於這裡涉及更深入的潛意識和多元思維學習法,我就不多說了,因為很難用書面語言來表達。感興趣的可以看看【老子】的「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的自我提高方式,我們學堂的教學中會有一些運用。

瞭解上面這個教育哲學理論後,你就知道,想要用讀聖人書的辦法來培養聖人,在理論上是很無知的表現。所以我一直對「經典誦讀」能夠達到的教育效果報嚴重懷疑的態度:死記硬背四書五經,就能成為大人才?有這麼容易的事情嗎?我只是認為讀這些書,應該比小學語文課本要好一些,但是不認為這是能夠培養真正人才的方法。這只是已經死去的古人一點殘餘的智慧,別把它捧太高了(這也是莊子說的)。

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手段,應該是全方位的。這一點,嬰兒做得最好,他具有最開放的學習系統。只要你想一想,孩子來到世間短短几年,他們不知不覺就學會了無論多難的一門語言,而且學會了良好控制自己的身體(你只要想到機器人行走的軟體控制,至今仍然是一大科學難關,就知道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學會了與人互動,情感敲詐,學會觀察和控制大人的各種手段等等高難度的心理學等等,這些內容如果要求大人們去學,遠遠不如兒童吧?實際上對於人的面部表情表達的心理,大人們已經退化了,都很遲鈍,孩子們很快就能知道。 孩子對外界人和物的感覺能力都遠遠超過成年人,語言學習能力成人同樣遠遠不如兒童,我們為什麼偏偏要讓孩子用我們大人的笨辦法來「學習」呢?

這就是老子說的,要大家回到「如嬰兒乎」這種理想,就是成人感知世界的最佳境界。因為大人們已經失去了「全方位感知和認識世界」的能力,只會很笨而低效的學習模式。如果大人們把自己學習的方式來要求孩子,讓孩子過早地進入「限制型交流體系」中,反而障礙了兒童的長遠發展。

四:真正的語言學習必須在運用中來學。

用書面學習來代替全面的人生學習,是很愚蠢的想法。至於體制內官辦學校,用拼音和認字,寫字,作文來學習語文的方法,我認為就更愚蠢了。這離真正的「語文教育」是很遠的。

我們學堂的孩子,是在對語言的「運用」中不知不覺學會語言的,而不是在語言的「複述」中學會的。通過強行的書面記憶和單詞單字學習,永遠不會真正學會和掌握語言能力。但是對語言的運用,卻很快就可以學會學好。

作文也一樣。作文是在思維的表達中自然學會的一種表達方式,只不過它是書面的表達方式。作文是用筆來記錄的口頭語言表達,「以我手寫我口」!而口頭表達的良好程度,取決於「心」的思維教育的程度---我口表我心。 因此,要學好作文,先要學會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要能夠具備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關鍵是要有良好的思維能力。

所以,作文教育最關鍵的基礎,就是思維教育。缺乏思維教育的作文教育,就是無源之水,就是瞎胡鬧。中國的作文教育,作文培訓,就是典型的瞎胡鬧,所以纔有這麼多笑話。

雖然今日學堂小學階段根本不教作文,但也可以說是天天在教作文:因為我們非常重視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盡量創造孩子的口頭交流和表達的機會。孩子們為了準確表達某件事情和自己的看法,需要有大量的思考和學習。老師就提供了這種機會,教育者提供被教育者思考和交流的機會,並幫助學生逐步完善自己思維和表達能力。這種交流是通過「語言」來進行的,所有的交流互動和學習課程,都是語文學習的機會。 正因為如此,今日學堂雖然沒有「語文課」,但是處處都是「語文學習」。沒有作文課,但是處處都在寫作文。到了12歲以後,孩子們很自然就會把口頭的語言用文字記錄下來,這就是作文。學堂在12歲以後明顯增加學生需要用書面表達的內容,要寫他們課程研究內容的論文,要上臺去演講出來。這就是作文培訓

五:語言學習必須遵循「聽說讀寫」的成長次序

這個語言學習過程就是循序漸進,符合孩子們天性和身體大腦的發展的。也就是「道法自然的語言學習法」。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聽,聽多了,吸收了足夠的語言材料,就會模仿著說。比如,你的孩子就是聽了幾年後突然什麼都會「說」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是書面語言的基礎,這一環不過關,書面的語言學習就是「虛」的。

想讓孩子「說」得好,就要讓他聽得好,聽得多。讓他在實際的語言交流環境下大量的吸收語言材料。而且,如果你選取的材料是精華的,孩子的思想就是精緻的。你選用市井小民的罵街材料,孩子長大就很會說粗話。你讓孩子吸收弱智的電視和動畫片,將來他就是一個「無釐頭」,其實你每天的生活方式就是孩子的教育過程。

只有掌握充分的口頭語言表達方式後,才能自然和順利地進入「書面閱讀」的能力訓練。當然你也一定知道:只有「讀」得足夠多,質量足夠好,才能談「寫」。家長們很熱衷給孩子們買「兒童讀物」,豈不知現在的很多兒童讀物,要麼是裝模作樣的「中外經典著作」,要麼是各種弱智的「兒童毒物」,害人不淺。我的讀書建議,就是別把孩子當兒童,當成人來看。讓自然和歷史的讀物,有思想的讀物,成為孩子的主要閱讀內容,這樣孩子的思維就會逐步變得有序,思維會很清晰。讀「兒童毒物」太多了,孩子的腦子就會亂成一團。

讀的足夠好,讀的足夠多,寫就不是問題了。這就是所謂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不讀書想寫出好文章,完全是做夢。別人看我寫文章很輕鬆,一天寫五六千字的學術性文章根本就不難,如果向我請教「寫作祕籍」的話,只有一個:每年看三百本以上的非小說類有思想的書籍,包你的文章寫得好。

所以,目前小學階段就讓孩子「寫作文」,搞「作文大賽」,這不是教育,這是做秀。這是商業運作手段!是誤人子弟。

中學階段可以寫文章了,但是也不能寫現在教育體系中這種無病呻吟的文章和題目,而要寫闡述性,事實性的論文。就像是美國中小學的作文一樣,要試著去「研究」問題。並不指望他們研究出什麼驚人成果出來,而是可讓孩子們自己去思考和探索的一種學習方式,讓思維和表達能力得以提高。不能像中國一樣的「作文」,只會編故事,說假話,堆砌辭藻,說一堆自己都不知道的東西。

所以,我認為:「寫」的教育,不管是寫作,還是寫字,都不能過早地開始,這是違背語言學習規律的。只有在大量掌握語言的聽讀能力後才能開始。學堂認為12歲以前,都不需要太關注「寫」的事情。但是一定要花大量的時間打好聽和說的基礎,培養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這纔是最重要的教育基礎。

現在各位知道了,為什麼今日學堂不學習「作文」?這純粹是害人不淺的中國特色。與奧數一樣,是剝奪正常思維能力的惡搞,根本就與「真正的教育」無關。中國的「作文培訓」與語文教育無關,就像「奧數」與數學教育無關一樣。這只是一個龐大利益集團的市場行為:以損害包括自己孩子在內的所有中國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利益的一種經濟手段。這不是教育!只是借了教育的名義而已。

各位也理解了:為什麼今日學堂的課堂不對外開放?我們根本就沒有面對家長的「公開課」表演,這隻一種商業宣傳的手段。不少家長希望參觀我們的課堂教學過程,均被拒絕。原因就是:我認為國內的家長「看不懂」我們的教育模式。他們只會用傳統的一套認知方法來理解和評價,所以看了還不如不看,越看他們只會越困惑。真懂的人,看了我的文章也就明白竅門了,也不需要去看,他們只需要「看結果」,看我們學堂的小朋友是怎麼樣的,家長是怎樣評價的,瞭解自己需要什麼教育結果。至於不讀或者讀不懂我文章的家長,幹嘛要讓他們來課堂「看」?這種思想僵化的家長,最好了還是去讀官辦學校拿文憑去。學堂不需要有這種「家長」,當然要拒絕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