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的惋惜

一位結直腸交接腫瘤術後的患者,被送到ICU,手術的醫生說:

這個患者來的太晚了,只能做姑息手術了,已經轉移,要不是出現腸根阻癥狀了,這個手術我們也不會做了。

原來患者20個月前就出現了排便習慣的改變,但是患者沒在意,也沒和家人說。

半年前又便中帶血,患者自己以為是痔瘡,自行用了治療痔瘡的藥物。

20天前出現血便,這回害怕了,到醫院查腸鏡,發現結直腸交界部位的癌症,腸腔都快完全堵塞了,患者出現不全腸根阻癥狀,醫生做了姑息手術。


有這些癥狀一定小心

1、大便帶血

結直腸癌在早期,特別是直腸癌大便會帶血。很多人只是把大便帶血當成普通的便祕或者痔瘡出血,但如果經常性出血,而且顏色暗紅,最好去醫院做個腸鏡檢查。

2、排便困難,有習慣性便祕癥狀

早期癥狀就是腹痛腹脹,便祕。人們往往以為是便祕引起的腹痛因為正常人的排便是一天一次或者有其它規律性。但規律突然間改變成了一天三次或者三天一次,較大的習慣改變,都要考慮是否是大腸出了問題。腹脹,解決問題的重點在便祕,不會想到直腸癌。

3、食慾減退,迅速消瘦

早期的主要癥狀一般為消化功能紊亂,喫飯沒有胃口。導致體重迅速下降,所以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並不一定是減肥有效,也要考慮其它健康問題,最好去醫院做檢查。

4、貧血

癥狀不一定全是便血,而是全身睏乏無力、貧血和腹痛。所以長期貧血也是要警惕直腸癌的。

5、腹部包塊

50%左右的結腸癌患者可發現腹部包塊,系癌腫或與網膜、周圍組織侵潤粘結的腫塊,質硬,形體不規則,某些包塊可隨腸管有一定的活動度,而晚期結腸癌由於癌腫浸潤較甚致使包塊可固定。

6、中毒癥狀

常表現為患者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表現,其中尤以貧血、消瘦為著。


腸癌的危險因素

1、年齡:隨著年齡的增加,各種致病因素對大腸黏膜刺激的時間也隨之增長,大多數患者在50歲以後發病。

2、家族史:比如說父母,得過結直腸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險性比普通人羣要高8倍[如果您的某位直系家屬(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不到50歲時患上大腸癌,或者在父系家族或母系家族中有兩人及以上者患大腸癌,這時您就算是有大腸癌家族史。大約1/4的新發患者有結直腸癌的家族史。

3、結腸炎性疾病史:某些結腸疾病如克羅恩病或潰瘍性結腸炎可能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機會。他們結腸癌的危險性是常人的30倍;

4、大腸息肉史:大部分結直腸癌是從小的癌前病變發展而來,它們被稱為息肉。其中絨毛樣腺瘤息肉更容易發展成癌,惡變的機會約為25%;管狀腺瘤樣息肉惡變率為1-5%;

5、?基因背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等都是由於相應的基因發生突變導致的,這類患者不僅發病幾率明顯增加,並且發病年齡更小。


腸癌怎麼確診

1、肛門直腸指檢、

2、大便隱血試驗 (FOBT) 檢查,

3、 FOBT 陽性者亦可直接進行腸鏡檢查以明確診斷,

4、如 FOBT 陽性者經腸鏡檢查仍未示有異常,建議作胃鏡檢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5、內鏡或血液篩查已被證實能有效降低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但大部分國家仍未開始實施有組織的篩查。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