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4

记者魏锡宾/专题报导

「痛苦短暂,退出就永远失去了」,有点像形容金融危机的某些面向。2014年9月英国精神病学期刊上有一篇牛津大学教授撰写的「欧洲与北美在大衰退期的经济型自杀」论文,发掘全球金融海啸后的社会 冲击,推论出2008年至2010年至少增加了10,000名自杀者。危机后的大失业潮与无力偿债现象,提高了自杀意念;但10年后的今天,失业率大降,仅存活者有机会共享经济荣景。

全球股市恐慌性下跌 经济负成长

约10年前的2008年9月29日美国道琼工业指数下跌777点,创下有史以来的最大跌点,当时股价指数在11,000点左右,当日跌幅达7%,MSCI全球指数也下滑6%,股灾蔓延全世界,金融海啸的危机横扫市场,恐慌心理使股市加速下跌,至隔年3月道琼已滑落至约6,500点,从2007年10月超过14,000的危机前高点起算,下跌超过50%;而落难富豪终结生命的讯息,也偶在社群网站间流传。

金融面的冲击,还只是一部分,金融海啸也冲垮了实体经济。2008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2009年全球经济跟著落难,根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统计资料,当年全球平均经济成长率为负1.7%,欧美失业率一度冲破10%,次贷危机爆发后,单单美国的失业人口就增加了近千万人,超过1,500万人。

稳金融修法今改组织 股价破纪录

金融海啸因美国次贷泛滥及金融商品过度包装而疏忽风险引致,流动性危机由美国扩散至欧、亚,接著因希腊政府的假帐风波,在脆弱的金融环境中被揭露,引发欧债危机,各国政府及国际机构忙著纾困,联准会以激烈宽松政策救急,欧美后来则纷纷修改金融法令、重组监理机构,稳定金融市场,股市虽然恢复上扬,但景气始终低迷。直到去年,主要国家终于全部恢复成长。

金融海啸后10年,全球经济样貌再变,道琼已翻了两翻,即使美中贸易战如火如荼开展,但上周收盘仍创26,743点的历史新高,而欧洲虽有英国脱离欧盟谈判的不确定性,主要国家股市也都维持在历史高点,且公债殖利率未再大幅提高。在实体经济部分,海啸的源头美国2018年第2季经济成长率达4.2%、8月失业率已下跌至3.9%,比预估的长期失业率还低,欧盟28国的平均失业率也由高点11%,持续减少至7%,且连续多季的平均经济成长率都在2%以上。

先金融后经济再金融 危机有顺序

金融海啸由次贷风暴引发,冲击金融后影响实体经济,先有大型金融机构倒闭,股市崩盘,然后经济陷于衰退;若从恢复过程观察,顺序也一样,金融恐慌先缓和、股市开始上扬,然后经济才慢慢回升。因此,每次危机就是财富的重分配,富豪的资产,经常在危机后快速上扬,这样的现实也反映不同生产要素的移动速度,资金、人力有不同。

从历史中可以发现,经济或金融危机确实难以预测,且无法避免;但从过去经验也可以得到教训,任何的经济或金融危机,总是会过去,而只要企业能够在困境中存活下来,经常会有更强力的发展。过去的就永远过去了,撑不下去的个人及企业,无法分享今日的荣景,危机总是环伺在旁,但活著就有机会,没有一次的金融危机会持续到永远。

  • 全球金融海啸时间表

    全球金融海啸时间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