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公號:吃本書冷靜一下

朋友M大一的時候很認真地跟我說,“我大學一定要談一段戀愛,”

“爲什麼呢?”

“我覺得談戀愛就像一門課程,而且是人生必修課。高中沒機會修,如果大學再不修,恐怕工作以後就更難修了。”

這是我聽過的關於“爲什麼要談戀愛”最別緻的回答。縱使很多人都把大學當做是“戀愛天堂”,希望自己大學能開啓一段戀愛,但我從沒聽過把戀愛比作一門必修課的說法,像是一個需要完成的使命。

當時我並不認同M的想法,愛情這種靠緣分的隨機事件,哪裏是想談就能談的呢?直到後來,我自己開始談戀愛,也目睹身邊的人經歷暗戀、戀愛、分手或者久久單身,我的看法發生了變化。

戀愛確實不是想談就能談的,但我們可以把它當做一門課程去做準備和學習。這個時代,談戀愛最佳年紀是18歲到28歲,這個時間段外部壓力較小,可以早一點品嚐愛情滋味,也可以晚一點讓自己變得更成熟,但唯獨不能幹等着愛情空降。

修戀愛這門課,不是衝動地物色一個人談一個戀愛,而是去學習和探索,當愛情在你身邊時,能牢牢抓住它:不因爲太自卑或者太魯莽而失去讓對方瞭解自己的機會,不因爲猜疑或者誤會而錯失一個對的人。

戀愛這門課,怎麼學呢?當我意識到戀愛需要學習之後,我在網上搜到了一些情感類文章和戀愛技巧:“快速脫單、感情升溫、聊天話術……”,有的能提供一些建議,但更多的是投機取巧。並且心裏總覺得如果把這些伎倆用在喜歡的人身上,總不太光明正大,配不上“愛情”兩個字。

直到最近讀到《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裏,看出人外》,相見恨晚的感覺油然而生,怎麼學習戀愛這門課,我在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如何自尊自愛、如何表達愛、如何直面衝突,這些戀愛中的重要問題,都包含在溝通的科學與藝術裏,有理有據、娓娓道來。

《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裏,看出人外》分爲“看入人裏”“看出人外”“看人之間”三個部分,分別對溝通中“人”的角色、信息傳遞、人際關係進行了探討。這本書全面而生動,60萬字深度融合了人際溝通理論和豐富的電影、漫畫、故事、生活實例,是一本有用、有趣、不枯燥的人際溝通入門教科書。

作者美國溝通學者專家羅納德·B阿德勒拉塞爾·F·普羅科特1990年相識,志趣相投的兩人隨後一起圍繞溝通這個主題廣泛地撰寫文章、四處演講,併合作出版了多本教材。他們爲本書傾注了多年的專業經驗,試圖將其定位爲大學生接觸人際關係課程的最佳讀本,每一版修訂都與時俱進。在初版至今30餘年裏,已再版15次,擁有超過200萬的美國讀者,由臺灣陽明大學心理諮詢專家黃素菲教授主導翻譯的中文譯本銷量數十萬。這些成果都凝聚了作者和譯者的心血,也證明了本書的價值。

跟所有人際關係一樣,有品質的戀愛關係重在質量而不是數量,從情愫暗生到情感表達、衝突處理,都需要積極主動的心態和行動,其過程中溝通能力的提升是自我蛻變到成熟的標誌之一。

愛意萌動時:情愫暗生

01

1, 愛人之前先學會愛自己

“每個人出生在這個世界上時只是微量的,甚至沒有自我認同感,我們是在別人詮釋我們的過程中逐漸明瞭自己是誰。”

基因和社會環境塑造了“我是誰”,即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包括你對自己身體特徵、情緒狀態、天分、喜惡、價值觀等的認知,是主觀的。

愛自己,首先要正面評估這些自我概念,學會自尊。比如,兩個人都有安靜的特點,低自尊者會認爲“我是因爲太膽小軟弱了,才說不出話”;高自尊者則會認爲“比起講話,我更享受傾聽”。自尊的人更容易接受自己、肯定自己,正向思考,這在所有人際關係中都很重要。

其次,接受改變並相信自己能變得更好,也是愛自己的表現。自我概念很大程度上受環境影響,從原生家庭到街坊鄰居、學校同學、工作同事,我們從別人眼裏看見自己,但有些言論則造成了歪曲負面的自我評價,讓我們認爲自己“我成績不好”“我不漂亮”“我不善交際”。不要讓這些“假事實”在你心裏埋下不自信的種子,只要你有改變的意識,願意爲之努力,你也能成爲聰明的、有吸引力的、受歡迎的。

擁抱自己內心的小孩,你纔有由內到外的能量去擁抱其他人。如果你還沒有遇到一個感興趣的對象,請先學會悅納自己,不要盲目地爲了談戀愛而談戀愛。

02

喜歡他,先不要急着撲上去

當你喜歡上一個人,第一要做的不是急着告訴他我喜歡你。突如其來的深情告白,反而會增加對方的防衛心;盲目地自我袒露不是愛的表現,只是自我情感的宣泄和對方的情感負擔。

正確的做法是,採取實際行動讓他對你產生興趣,進而創造瞭解彼此的機會。《溝通的藝術》中詳述了外貌、相似性、互補性等8個影響關係的因素,你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做實質性的努力,比如減肥健身提升外形,瞭解對方的喜好,學習如何建立良好的交談氛圍等。

不要把這些行爲看作是“僞裝”“不真誠”,這是溝通的重要部分——印象管理。《溝通的藝術》中指出,自我的展現分爲公開的和隱私的,每一個人都致力於建構多重身份的印象:“有禮貌的學生”“貼心的女兒”“能幹的員工”……所以,你想讓你喜歡的人認爲你是一個“魯莽膚淺的追隨者”還是“機智有趣的朋友”呢?換位思考,你更願意接受哪一個?

愛情裏面的真心從來都是需要加上用心才能心心相印的。喜歡一個人,只有他願意被你瞭解你才能瞭解他,只有他願意靠近你你們纔有機會在一起。

03

不要被胡思亂想衝昏頭腦

試探期和曖昧期的少男少女情緒起伏很大,會因爲一句話心跳漏半拍,興高采烈;也會因爲一個表情胡思亂想,輾轉失眠。

不管是有助益的情緒還是無助益的情緒,我們都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情緒的主要來源是自我內言,別人無法傷害你的情緒,除非你告訴自己他的行爲讓你感覺到受傷。

許多無助益情緒來自於我們接受了一堆非理性的想法,《溝通的藝術》對此提出了7種“謬誤”。比如完美謬誤的人想要什麼事都盡善盡美,對自己要求也很嚴格,這不僅會降低自尊心,還是阻止別人喜歡你;贊同謬誤的人會儘可能贊同別人,彷彿只有忽視自己取悅別人,纔會得到尊重和喜歡……

要把無助益情緒減到最少,需要監控自己的情緒反應,當負面情緒被激發時,記錄自己的自我內言,通過觀察、分析,重新評估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避免胡思亂想,除了情緒控制之外,還有一個簡單直接的辦法——知覺檢核。知覺檢核包含三個部分:描述你注意到的行爲、列出關於此行爲的至少兩種可能的詮釋、請求對方對行爲詮釋作澄清。用這三步,讓你不用把迷惑悶在心裏,問個痛快,問出水平。

愛在進行時:情感表達

01

用他的“語言”愛他

戀愛初期,激情和新鮮感讓雙方都更容易做出順從的行爲,特別是男生。甜言蜜語不斷、花心思爲對方選禮物甚至DIY、每一次活動都精心安排、爲對方做飯……在做這些的時候,心裏也是甜蜜的。

但時間久了,激情消退,愛的表達方式開始變化,不再是面面俱到,而是希望用自己舒適的方式去表達。很多情侶因此吵架:“你說你愛我,但我感覺不到,你以前可不是這樣的。”

《溝通的藝術》提到了愛的五種語言,解釋了愛的表達方式差異:

(1)肯定的語言:鼓勵、讚美、表揚、語言支持、留言和書信;

(2)有品質的時間:伴侶需要你的時候,你都在場並專注地陪伴、幫助;

(3)禮物:送禮的心思代表了一切,注重儀式感。

(4)服務行爲:做飯、拎東西、給孩子換尿布、做家務等自願的行動;

(5)身體接觸:牽手、親吻、擁抱、性行爲等。

看到這裏,我想你以後不用再通過追問伴侶“愛不愛我”來增加自己的安全感了,直接觀察他表達愛的語言就知道。

每個人都有關於愛的個人理解,愛人之間誤解、困惑常常都是由於表達愛的方式不匹配造成的。如果伴侶的語言是“禮物”,當他因爲你沒準備節日禮物生氣時,你應該誠懇地表達歉意,而不是不屑地認爲“不就是個禮物嗎,補上不就行了”。

愛,就儘量用對方接受的語言去愛吧,有的放矢,省事省力少生氣。

02

傾聽,無聲勝有聲的愛

傾聽,不只是聽見。很多溝通問題都是因爲無效傾聽引起的,戀人之間心理距離漸漸疏遠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無效傾聽。

心不在焉,只是禮貌性地點頭、“嗯”、“啊”,是虛僞的傾聽

對方說“今天好累”,你說“那你是不知道我今天有多累”,是自戀的傾聽

表面點頭答應了去丟垃圾,然後迅速忘掉這事兒,是隔絕性的傾聽

……

被傾聽,是被關注、被愛的感覺,兩個人在一起越久,越希望對方對自己能耐心,能理解自己的感受。《溝通的藝術》提出,要做到有效傾聽,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少說話;

(2)擺脫注意力分散:不要讓手機、電視、食物分散你的注意力

(3)不要過早評斷;

(4)尋找重點。

愛情挑戰時:衝突處理

想要一段不分手的戀愛,最好的狀態是“不吵崩”,那麼每一次冷戰、爭吵都讓雙方更瞭解、更親密;如果不是,日積月累的隔閡和猜疑終會把兩個人推向分手的邊緣。

每個人的思考方式不同,戀愛關係中存在不同意見是正常且健康的。直面衝突是我們在戀愛中需要培養的能力。面對衝突,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步驟梳理問題、換位思考、解決問題:

01

使用清晰信息處方梳理問題

情侶之間吵架經常由一件事吵到另一件事,再翻出陳年舊賬,最後問題不了了之,也不知道最初吵架是爲了什麼。爲什麼吵架、你希望怎麼樣,當衝突發生時,在與對方爭吵理論之前,最好自己先理清楚。

《溝通的藝術》中提供了清晰信息的處方,幫助衝突中的人梳理問題、疏導情緒:

02

換位思考方知誰對誰錯

《溝通的藝術》中建議用枕頭法增強認知複雜度,從自己的立場抽離出來,站在不同的立場看問題。

枕頭法是由一羣日本小學生發展出來的,因爲問題就像枕頭一樣有四個邊和一箇中心而得其名。五個不同的立場如下:

書中對枕頭法的使用有詳細實例,在此不贅述。

枕頭法的根本目的並不是爲了辯出誰對誰錯,而是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挖掘、強調你內心對這段關係的真正訴求。部分女生吵架之後不管自己是對是錯都希望男朋友先道歉,所以不願意從別的立場去看問題,以爲這樣做是放過對方,實際上,這樣做是放過自己。當你用不同立場的分析時,你能更冷靜、客觀,問題也許就不是問題了,而你變得更智慧、更包容。

03

合作解決問題

嚴格意義上講,只有雙贏纔算合作。停止吵架不是合作,調試不是合作,避讓不是合作,妥協也不是合作,因爲這些解決辦法都不能達到雙贏的結果。但實際問題中,只要雙方自願,也是可以採取的。

合作是在衝突中尋找雙贏的解決之道。合作表示同時高度關心自己和對方,而不是僅僅用“我的辦法”或“你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合作者重視的是“我們的辦法”。

前兩步的問題梳理和換位思考爲雙方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時候約個會坐下來好好談談了:

1)按照清晰信息處方的要素告訴對方你的需求;

(2)思考對方的觀點:認真傾聽;

(3)商議解決之道:提出幾個可能的方案,評估之後選出一個最好的;

(4)追蹤解決方案的後效:在實施中找到方案的改進辦法。

一段不分手的戀愛,需要溝通能力保駕護航。實際上,所有和諧的人際關係都是建立在有效的溝通上的。《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裏,看出人外》不僅僅是大學生接觸人際關係的最佳讀本,也是所有需要補溝通這門課程的最好教科書。

18歲到28歲的戀愛,不僅僅意味着青春的美好,更決定着一個人之後的人生。有意識地選擇有可能與你創造家庭的人去談戀愛,培養良好的溝通交流模式,用心經營戀愛關係,這些都值得你去花精力。因爲,在婚事上下功夫最好的時間就是在結婚以前。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