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知識教育競爭很殘酷,今天智能教育競爭會更殘酷! 如無意外,你的孩子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 最近,上海幼小入學考試的慘烈競爭,攪動的家長們心緒沸騰,躁動不安。且不論考察祖孫三代履歷的奇葩做法,學校把公務員考試的智商測評邏輯題也搬了出來,更讓一眾家長們圈懵 ,這還是自己童年記憶中快快樂樂上小學的場景嗎? 時鐘轉了一圈,卻不再是原來的起點了。這個時代發展變化速度是如此之快,讓許多人都接受不了。過去只是上大學競爭激烈,現在是上高中競爭激烈,上初中競爭激烈,上小學競爭激 烈,上幼兒園也競爭激烈…… 一個壞消息是現在的教育競爭還不是最激烈的,將來會更激烈。如果從知識教育層次的角度來劃分,目前多數學校處於低層次的知識積累競爭: 高層次教育--知識創新競爭 中層次教育--知識運用競爭 低層次教育--知識積累競爭 不過,今天的「知識大爆炸+網路搜索答案」讓低層次教育模式正在受到毀滅性打擊,一方面孩子有限的時間與知識的無限增長之間「剪刀差」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傳統學校所傳授的知識 內容僵化呆板,變化甚少,有的只是題海的暴增,考試難度的花樣百出,這樣培養出來的記憶型人才距離企業需要的實戰型人才相差十萬八千里。 美國大學生協會曾向幾百家企業調研,93%的公司表示最希望員工具備批判性思維、創意思維、多元模式溝通三種能力,而這正是目前絕大多數本科畢業生所缺乏的。 如果大學生腦子裡裝的知識,初中生可以通過網路搜索一鍵可得,那大學教育的意義何在?不要空談大學的意義是什麼素養人格教育,因為靠情懷是填不飽肚子的。伴隨大學的普及,現 在99%的人上大學首先是一種未來就業投資,並非是因為學術興趣,而是為了未來找到一份體面的、中產階級的工作。而這一點,恰恰是傳統大學無法提供的,因為這並非是其核心使命(或者 基因)。清華大學一位不願具名的教授告訴中國日報,「傳統大學有一整套免疫系統,他們會警醒任何改變和創新,並會盡一切努力扼殺之。因為這會讓一位靠一個課件講10年課的老師失去 飯碗,而中外大學主要依靠這個羣體來提供服務。」 教育首先是增強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和發展的競爭力,其次才能談其他,但是可悲的現實是自工業革命以來形成的傳統教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今天的社會文明層次了。「畢業即失業」的 現象不僅是當下中國大學的窘境,也是全球大學教育的「癌症」。正是認識到這一點,2010年後發達國家的教育模式開始加速向中級教育、高級教育層次升級。我稱這次教育革命是從知識教 育向智能教育的升級。 2016年阿爾法狗戰勝李世石,這個裡程碑式的事件讓「人工智慧」紅遍全球,這時候人們才開始嚴肅正視「智能」這個概念,如果機器智能比人腦智能更快、更強、更高,那麼人類怎麼 辦? 「春江水暖鴨先知」,全球所有的精英學校在第一時間感覺到這一迫在眉睫的智能危機,所以我們才會看到那些頂級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對智商、思維素質的考察比重越來越高。 在一般人看來,用智商把人類分為三六九等是很不道德的事情,而這些頂級學校怕惹眾怒,為了保持政治正確性也會用各種手段掩飾自己的本意,但殘酷的現實是「精英篩選」自古以來就是 教育的核心基石,從科舉考試到數理化考試,都是優中選優,萬裏挑一,只有考試的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變化,但考試的「初心」一直沒有變。 大眾中的精英才配享受頂級教育的栽培,如果你智力平平,在任何時代都是最先被淘汰的教育失敗品。千萬不要用那些兒時聰穎,大時了了,或者兒時笨笨,大時成功的特殊情況作為反 例來爭論。首先,特例是不能反駁證明大概率規律是錯誤的。其次,智商是天生固定的,就像身高一樣。但智力技能是可以訓練提高的,就像打籃球的技能一樣,那些訓練刻苦專業的職業運 動員一定可以在賽場上碾壓身材高大的籃球愛好者。那些智力技能退化或進化的特例都證明瞭一個事實--頭腦如肌肉一樣,遵循「用進廢退」的自然法則。 2017年,是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爆發的元年,在這個時間點上,教育界的教學主體也第一次由「知識」升級為「智能」。如果說過去是提高智能,幫助學生更高效率地學知識。那麼,現在 是學習知識,幫助學生更效率地提升智能--智能教育將成為明天的主流趨勢。 過去社會上常常流傳「知識無用論」,但那更多是一種發牢騷,沒有人會傻得相信這一點。但這一次伴隨著人工智慧革命浪潮,「知識」真的開始斷崖式大貶值,兒童入學考試測試的是 觀察力、想像力、邏輯思維,大學生畢業考試考察的是思考力、創造力、辯證思維。你頭腦內知識輸入了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向頭腦外輸出智能的高低。 昨天,學生的頭腦是一個知識倉庫;今天,學生的頭腦必須是一臺發電機。為此,家長們應當把培養優秀的思維能力作為孩子的首要教育目標。 2013年,包括哈佛大學前校長在內的一羣美國著名教育家聯合創辦了一所神祕的四年制本科大學--密涅瓦大學。第一年招生時,這家大學的錄取率低於3%,遠低於哈佛大學的8%~9%,是 全美錄取最嚴格的本科院校。 這麼神祕的學校,這麼低的錄取率,那麼,密涅瓦大學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 密涅瓦大學的創始人相信,傳統的四年制大學已經無法適應未來的需要,大學教育過程本身需要被改革甚至被顛覆。密涅瓦大學的教育家們相信,讓學生付費去學網上隨處都可以找到的 基本課程,比如基礎的計算機導論、經濟學導論或是物理學導論,這是得不償失的事。 密涅瓦大學把專業思維能力的培養放在教育第一位,學生們將學習100多個思維方式和基礎概念,所有入學新生大一都將接收四門基礎課程: 一、理論分析,包括嚴格的浸入式數學,統計和正規系統先進理念分析; 二、實證分析,著重於訓練其運用科學方法將問題定義在框架內,檢驗假設和參加有準備的爭論的能力; 三、綜合系統分析,幫助學生了解次級效應,多因素相互作用,動態趨勢和複雜性理論; 四、多元模式交流能力,包括掌握高水平閱讀和寫作能力,公開演講,集體項目協作,可視通訊和正式辯論 「每節課都設有清晰的思維學習目標。」來自浙江的馬羽歌剛在美國完成了一個學期的學習。她向記者解釋基礎課中蘊含的思維方法,「比如對一件事的可行度評估、找到數據間的關聯 、理解事件產生背後不同推力的構成。有了這樣的思維方式,面對問題時就會瞭解得更深刻。」 四門課中,批判性思維、創意思想、溝通能力、互動能力這些核心技能貫穿於各個學科中,並且在4年的學習中不斷反覆應用。這些技能最終紮根於學生深層意識,滲透到行為方式中,以 應對將來任何複雜的狀況。 知識是磨刀石,用來磨礪思維刀鋒,刀磨鋒利了,磨刀石就可以棄之若履。早在上個世紀,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勞厄先生在討論教育問題時曾說「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發 展思維能力,教育無非是將一切已學過的東西都遺忘時所剩下來的東西。」 昨天,有一位朋友諮詢自己上小學的孩子現在接受思維教育是不是太早,她擔心會拔苗助長。聽完她的擔心,我苦笑道:「你孩子現在接受思維教育不是太早了,而是太晚了。要說早, 那些在孃胎裏就接受教育的孩子才叫早,你以為胎兒在聽音樂、聽詩詞、聽外語時是在學什麼?是在培養腦神經啊,是在打造孩子的思維硬體。你的孩子都10歲了,才開始接觸思維教育,早 就輸在起跑線上了!」 知識教育競爭很殘酷,智能教育競爭會更殘酷!因為它對學習者的思維素質要求更高,所要學習的內容更複雜深難,未來教育競爭的不是知識積累量多少,而是學習智力、運用智力、創 新智力的優劣,是智能更快、更高、更強的對決,而且這次競爭對手不僅有人類,還有一個新的競爭夥伴--人工智慧機器人。 所以,對於思維教育這事家長們就別擔心太早了。如無意外,你的孩子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 當然,輸在起跑線上,不等於輸在終點上,人生是一場漫長的叢林馬拉松長跑,有著無數的歧路和奇遇在途中,不到最後一刻,上帝也無法預料人生大贏家是誰。 切記:專業的思維訓練一定要從娃娃抓起,因為我們的孩子都不是天才,所以才更需要笨鳥先飛,及早佈局未來! 注1:智力=腦力=思維能力 注2:智能教育=思維教育=專業性記憶力、觀察力、思考力、推理力、想像力、創造力等智力技能的思維訓練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