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前夕,有的參戰部隊在進行各種物資準備時,對於和消滅敵人直接相關的武器彈藥、裝備器材重視有加。

而對於指戰員的吃飯問題,也就是伙食保障卻不太在意。到底是吃乾糧還是吃熱食,他們覺得這個事情不重要,“打仗嘛,什麼熱食冷食,部隊有東西吃就行!”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部隊發起進攻前,多數戰士出於消滅敵人的直接需要,普遍想多帶彈藥。有的把兩天的乾糧扔掉只剩下一天的,把乾糧袋、掛包都裝上子彈,把野戰廚具都放在進攻出發陣地,炊事員全部安排去運送彈藥、搶救傷員。

結果等到打起來之後,才發現吃飯問題根本不是戰前想象的那麼簡單。以55軍163師489團爲例,當時氣候悶熱,山上沒水,在激烈的戰鬥中體力消耗大,水分流失多的官兵們口乾舌燥,咽不下壓縮乾糧,不想吃油膩的豬肉罐頭,又得不到後方組織的熱食供應。於是2月17日當天,除了5點鐘吃過早飯外,部隊基本上再沒吃東西。

次日上午團主力撤出戰鬥,後方送來了大米、豬肉和蔬菜,炊事班開始做飯吃。戰士們在飽餐之後普遍反映:“這個時候吃上一頓熱飯熱湯,比會一次餐還來勁”;有的說:“每天能吃上兩餐熱飯,戰鬥再激烈頻繁我們也能頂得住”。

實戰經驗證明,位於越南北部的戰區山高林密,部隊進攻速度快,體力消耗大,流汗多,乾糧太乾,加上缺水,單純靠吃乾糧是不能保障部隊作戰需要的。

組織好熱食保障,保證部隊吃得上、吃得飽,纔有充沛的體力進行戰鬥,這是保持部隊的戰鬥力,奪取勝利的重要物資條件之一,是戰時軍需保障的重要環節。

讓部隊吃上熱飯熱菜,是保持指戰員體質,鞏固部隊戰鬥力最爲有效的辦法。這方面做得好的部隊,往往仗也打得好。489團在20天的戰鬥中,所屬分隊和民工擔架隊每天都能吃上熱食。

吃上一餐熱食的有4天,吃上二餐的有7天,吃上三餐的有9天,熱食保障率達到75%以上。團後勤戰中前送給養16萬斤,其中用於做飯的生給養達44批次,包括大米6.9萬斤,肉、魚、蛋、油1.5萬斤,蔬菜1.2萬斤。

由於熱食保障有力,保證了部隊連續作戰,489團在整個戰役中共斃敵1785名、俘敵9名;繳獲各種槍支705支(挺)、各種火炮36門、各種子彈109萬發、各種炮彈7928發;擊毀越軍裝甲車、坦克7輛、汽車17輛,殲敵人數在所有參戰步兵團中名列第二。

乾糧的作用在於提供人體急需的熱量,無論是營養還是口感,都不如熱食,只能用來應急而不能作爲常態。要想有效保持部隊體力,鞏固和發揮戰鬥力,還是得靠熱菜熱飯!由此也可見,當時的解放軍後勤保障水平就已經很高,能夠及時爲部隊供應各種葷素菜色,不會讓官兵們在一線戰場只啃乾糧。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