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體系非常詭異,它不但是單音節發音,同時還使用脫胎於原始社會的圖騰符號,不但語言的發音不能離開原始圖騰體系半步,而且文字的含義必須回歸到圖騰的字根。人類的口腔只能發出400個音節,如果文字是單音節發音,則語言的容量無法超過400個,異常狹小,正常的語言是不可能單音節發音的。漢語、漢字是一種特別設計的為奴隸使用的語言、文字,是一種奴役的工具,漢族實際上是一個被奴役了數千年的民族,而數千年來這塊土地上的歷代外族的統治者(夏、周、秦、晉、五胡、北朝、隋、唐、蒙、滿)一直使用另外的阿爾泰語系,一種多音節語言和表音文字。

漢語這種單音節發音加上圖騰文字不可能是自然產生的語言類型,人類的語言天然的就是多音節的,單音節的發音規則必然是被強迫使用的模糊語言、低級語言,其目的是為了防止思維能力的發展。

英文中China(中國)一詞並不是指秦朝,因為遠在秦朝接觸歐洲之前古羅馬對中國的稱呼就是cina,cina其實是蒙古語的"赤那",即「狼」!蒙古語狼的讀音「赤那」的拼音恰恰與中國的英文國名完全相同難道這是偶然的嗎?狼是蒙古的圖騰,蒙古以狼自稱,中國被稱為china,很明顯是指中國文化的特徵是蒙古。——所以中國人再也不要說什麼「支那」是日本人對中國的侮辱性蔑稱,「支那」、「赤那」發音是一致的!支那就是中國的國際名字,要不然怎麼全世界都稱呼中國大陸為支那大陸呢?

有一句諺語叫做:「越是相恨的人,越是曾經非常親密的人」——這句話用在中華文化與韃靼文化的關係上是非常貼切的,因為極其強調「華夷需明辨」的華文化恰恰就是韃靼文化的摩本;這句話用在中華民族與大和民族的關係同樣是非常貼切的,因為大肆叫囂「殺光日本豬」的中國人恰恰就是日本民族的同胞!1996年開始,中國及日本的一些學者們組成「江南人骨中日共同調查團」,對中國江蘇省發掘出來的春秋至西漢時代(即公元前六世紀至公元一世紀)的人骨,及差不多同期出土的日本北九州及山口縣繩紋至彌生時代的人骨,進行了三年的對比研究。經過DNA、檢驗分析,兩者的排列次序某部分竟然一致,證明兩者源自相同的祖先。這就是說,日本人的祖先更確定為遠不止邊陲南疆的中國人。1996年至1998年,中國的南京博物院聯合揚州、連雲港兩市博物館的考古學者同日本東亞文化交流振興協會的考古學者一起,為了日本移民的原籍,探明日本彌生代時期渡來人與中國長江下游稻作文化起源地區的內在聯繫,組建課題組歷時3年,終於在1999年初公布了他們的最新研究結果:這些渡來人起源於中國江南地區。據測算,在公元前500年的日本彌生代就有中國江南、淮河下游地區的人民移民日本。中日兩國,不但同種,而且同宗。(日本《產經新聞》1999年3月19日報道)這倒也印證了中國人喜歡歧視中國人的真理——全國人瞧不起河南人,河南人也瞧不起全國人;富人瞧不起窮人,窮人也瞧不起富人;日本人把自己看作是天下神州、中華正統,而中國不過是中華文化早已陸沉了的韃靼胡擄國而已;中國人卻更加頑固的認為自己是中華文化的正統繼承人,而日本則永遠都不可能真正的學到中國文化的精髓!日本人喜歡罵中國豬、支那豬,說中國人是應該被優秀的大和民族統治的劣等人種;中國人同樣喜歡罵日本是豬狗不如的畜生,應該被種族滅絕的垃圾劣等人種!中國人到了西方就努力爭取脫離自己民族,除了吃美食和麻將就不會再提及中國文化;日本人則大搞脫亞入歐,在東京銀座建起了西化一條街仿照歐美街市,如同千年前模仿唐朝長安建造奈良一樣!中國人拚命勾結和自己沒有半點血緣關係的,來自西伯利亞的韃靼殖民者(匈奴、鮮卑、契丹、女真、蒙古、滿洲),還說什麼:「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一致抗日——真是可恥至極;日本人大肆扶持和自己(華人)沒有半點血緣關係的,來自西伯利亞的韃靼殖民中國者(滿洲、蒙古),建立滿洲帝國、大元共和國以削弱中國(日本人的同胞國)!為什麼同文同種、同宗同源的中華、大和兩族仇深似海,而本應該不共戴天的中華、胡擄、西洋之間還有大和、西洋、胡虜之間卻狼狽為奸呢?正所謂:「炎涼之態,富貴更甚於貧賤;妒忌之心,骨肉尤狠於外人。此處若不當以冷腸,御以平氣,鮮不日坐煩惱障中矣。」——世態炎涼冷暖的變化,在富貴之家比貧窮人家顯得更鮮明:嫉恨、猜忌的心理,骨肉至親之間比陌生人顯得更厲害。一個人處在這種場合假如不能用冷靜態度來應付這種人情上的變化,用理智來壓抑自己不平的情緒,那就很少有人不陷於「如日坐愁城中」(這豈不正是中日國民關係的真實寫照嗎?)的煩惱狀態了。冷腸:本指缺乏熱情,此處當冷靜解。煩惱障:佛家語,例如貪、嗔、痴、慢、疑、邪見等都能擾亂人的情緒而生煩惱,在佛家來說這些都是涅粱之障,故名「煩惱障」。《佛地論》:「身心惱亂不成寂靜,名之為煩惱障。」

文字和文化都是國家出現後催生的,這需要大規模的軍事力量的征服,而原始農耕民族是沒有這種建立國家的衝動和能力的,所以能夠在中原大地建立國家和文字的是具有強大組織能力的游牧民族,比如中國人將建立國家稱之為逐鹿中原,這很明顯是游牧民族的說法。

漢族的先民是百越,這是一個吃苦耐勞的農耕民族,說單音節的語言,生產生活方式單調封閉,思維自然比較遲鈍,同時農耕的生存方式造成血緣觀念和氏族觀念淡漠,文化的創造力很弱,非常容易被征服。所以漢族人學習的文化都不是自己創造的,而是匈奴創造的,這就造成了一種奇特的文化:由於這群柔弱的人沒有能力創造文化,不得不去學習奴隸主的文化,即柔弱的人被植入了兇殘的文化基因,結果造就了一個人格分裂的民族。

夏族人和黃帝都是匈奴人,黃帝姓公孫、字軒轅,這都是匈奴部落的名字。匈奴這個名字其實是漢人取的,是漢語的音譯,其實匈奴人他自己本身並不以匈奴自稱;「匈」記錄huong 的音,奴中的"奴"字記錄you的音("奴"是形聲字,"又"是聲旁,所以"奴"字在古代也發音you),讀起來就是:huongyou,其實就是黃帝的名字:軒轅(hungyuan)。

漢字有一個極其特殊的特點,那就是沒有表音符號,所以在翻譯外來名稱時會出現很多混亂,因為同一個人可以記錄為完全不同的字。比如台灣把利比亞總統翻譯為 「格達費」,大陸譯為「卡扎菲」, 「肯尼迪」台灣叫「甘乃迪」, 「沙烏地阿拉伯」台灣叫「沙烏地阿拉伯」,「羅納爾多」台灣叫「朗拿度」;「悉尼 」台灣叫「雪梨」;「寮國」台灣叫「寮國」等等。所以當大陸人看台灣的書中寫到「格達費」、「甘乃迪」、「朗拿度」,很自然的會認為是一個陌生人。在有互聯網的同一個時代,漢字的翻譯都造成如此大的誤會,那麼在古代,漢字書寫的歷史會造成了多大的誤會就可想而知了。

漢字同音字很多,所以漢人在翻譯其他民族的名稱的時候就可以根據需要把同一個東西寫成不同的字,這個就叫做春秋筆法!比如周天子被漢字紀錄的名字叫"西伯",其實與"鮮卑"是同一個音,另外周天子的部落被漢字紀錄為"孟諸",其實與"滿洲"是同一個匈奴部族的名字,這都是漢文化對自身起源的一種"避諱"。另外秦、金、清,其實都是相同的匈奴語言的發音,漢字寫成不同的字加以區分而已。可以說,這些強悍的匈奴部落的名稱,從來沒有離開過中國歷史的舞台。但由於漢字的大量的同音字以及這種"為尊者諱"的春秋筆法的傳統,造成這種征服歷史的連續性和一致性被解構了。漢字的同音字現象割裂了歷史,給同一個對象創造了大量不同的名稱,使我們誤以為匈奴的歷史是斷裂的而漢族的歷史是連續的,這是中國文化始終撲朔迷離的原因。

註:匈奴、韃靼、女真、蒙古、滿洲是連續存在的同一文化類型和民族。

所謂漢文化,從頭到尾都是游牧民族主導的,匈奴是中國文化的創造者,漢人只是中國文化的紀錄者,所謂"老祖宗文化"的根是在匈奴或者韃靼。由於游牧民族難以保存文字,所以漢字和圖騰崇拜被漢族人保留下來的,久而久之漢族人就誤以為這是自己祖先的文化了。

歷史上,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特別順手,游牧民族才是這個文化的根,以奴隸主自居的游牧民族是這個文化天然的主人。

夏人來了,中國人就當夏國奴;周人來了,中國人又當周國奴!秦人來了,中國人當秦國奴;晉人來了,中國人當晉國奴;五胡來了,中國人當五胡奴;鮮卑來了,中國人當北朝奴;隋人來了,中國人當隋國奴;唐人來了,中國人當唐國奴;金人來了,中國人當金國奴;元人來了,中國人當元國奴;清人來了,中國人當清國奴!

夏族與華族並列,後合稱華夏族,華族指世居中原以東部落民族的稱呼,而夏族則指世居中原以西部落民族的稱呼,這些都是一種文明劃分的方式。

據史書資料記載,「華夏」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周代《尚書·周書·武成》一書,「華夏蠻貊罔不率俾」。記錄的是武王伐紂的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經過,可見古時華夏作為族群是周族人的自稱。武王滅商後分封的各個諸侯國又自稱為「諸華」、「諸夏」,是華族與夏族的最早的文字記載。

遠古時候,中原地區以及現在山東地區都為東夷族所控制,創造了古代的東夷文明,誕生了少昊,太昊,神農氏炎帝,等傑出的統治者。而西戎族則世居關中,後來由於氣候變化,關中環境變得十分惡劣,迫使西戎族東遷,另一個原因是藏緬人的入侵。西戎東遷,與東夷搶佔豐腴的中原地盤,由於東夷族內部分裂,被黃帝為首的西戎夏族部落打敗於涿鹿,遂確立了黃帝及夏族的統治地位,東夷各部被迫退回山東地區,但由於華族炎帝的影響力還在,德高望重,原本被放逐的炎帝重新被黃帝請來主持東夷事務,兩個仇恨的部族開始走向和解,華夏的假融合真殖民正式開始。這條假融合的殖民道路一走就是幾百年,歷盡曲折。先是蚩尤部煽動東夷余部,假借炎帝之名起兵,黃帝遂與蚩尤大戰,後來由於黃帝的計謀終於打敗並殺死蚩尤,由此東夷部落開始安定,但仍反抗不斷。再後,佔據中原的夏族屢次對東夷用兵。先是,夏啟建立夏朝,遭到東夷反抗,對東部用兵,後來由於夏朝的腐敗,出自東夷旁支的商族滅亡夏朝,建立商朝,並堅持與東夷聯姻的傳統,並放逐原夏人,但假融合真殖民還在繼續。到後期紂王再次對娘家東夷作戰,史稱「屠母之戰」,由於兵力被困在東夷地區,夏族血統的周族人聯合其他夏人、楚人、苗蠻等周圍部落進佔朝歌,一舉滅掉商朝,建立周朝。但這時商代的王國王子再次聯合親家東夷反抗共同的敵人周人,結果兵敗被殺,商朝滅亡,但東夷人並為完全臣服,戰爭還在繼續。後來周王朝為了鞏固統治,力行分封制,為了鎮壓強烈的反抗,東夷為主要封國地區,主要封國為公國魯,侯國齊,後山東稱為齊魯,可見分封制對促進民族假融合和鞏固周人殖民統治居功至偉。自此,華夏兩族的假融合真殖民達到極點,到了戰國末期,華族,夏族稱謂已經接近消失,成為歷史名詞。

其實,所謂的中國歷史就是使用阿爾泰語系的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歷史。在中國的歷史中,文化的主導權都是由游牧民族所主導的,因為他們武力強大,只有他們才有能力建立遼闊的中央集權的國家。而農耕的漢族先民一直是奴隸民族,處於最底層的勞作的奴隸和祭祀用的殉葬品。而且,很多匈奴人在統治漢族先民的過程之中也冒充華人,然後他們又被更加野蠻的游牧部落征服,所以現在的漢族人的群體也包含了大量的匈奴人的姦細,已經難分彼此了。中國文化的內核則一定是匈奴人的觀念,因為他們一直是統治階層,是文化的創造者。

中國的歷史就是北方兇殘的圖騰部落南下征服的歷史,一次又一次的征服都非常順利,都"推進了歷史的進步",因為這塊土地上的文化已經被塑造的得非常適合被征服和統治了。這種歷史一直持續到近代史,可以說北方韃靼的兇殘文化是這塊土地的天然主人。

這個歷史被漢字的同名異寫的特點掩蓋了,孔子就是一個冒充漢人的匈奴人。我們都知道孔子是一個沒落的貴族,他父親叫「叔梁紇」,這是一個游牧民族的姓氏,是女真另一個名字「肅良合」的異寫,在《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中記做「索淩阿」。因為漢字沒有表音符號,在表音的過程中必然伴隨一個重新「賦義」的過程,這個毛病在現代社會一樣存在。總之漢字記載的歷史越多,對歷史的「粉飾」就越多,後人對歷史的理解就越混亂,還不如語音口傳的歷史更真實。因為你很難在語言中區分「鮮卑」與「西伯」。其實孔子無比推崇的周朝就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國家,周天子和孔子本人都是胡人,周朝的起源部落叫孟諸(漢字音記),所以周曆第一個月就叫孟諸,漢語是單音節發音就紀錄為一個音"周"。而數千年之後,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部落取國號叫滿洲,聲音幾乎一樣,基本可以推測周朝和滿清是同一起源。

孔子推行的"禮"就是匈奴文化中的祭祀規則,是奴隸主貴族專有的權利,所以叫"禮不下庶人",比如那個孔子極為推崇的所謂的周禮,就包含了大量的祭祀和殉葬的內容,是非常殘酷的,孔子之所以哀嘆"人心不古",就是他發現在農耕的漢族人中建立起游牧民族的圖騰崇拜和等級尊卑的非常困難。

孔子的這個儒家文化的內核就是血緣關係和等級尊卑,非常強調忠誠(忠君愛國),這都是游牧民族的核心價值觀。農耕民族是不會這麼強調血緣關係和等級尊卑的,因為沒有這個必要,農民每天自己種地基本上只夠自己吃,有什麼必要去去分什麼等級尊卑呢?只有游牧民族對外進行征服,需要對大量的財富進行分配才需要這個等級(利益分配)制度。另外,農耕民族的生活方式是種地餵豬,他需要那麼多忠誠幹嘛?只有這個游牧民族要進行殘酷血腥的戰鬥,他們才需要絕對的忠誠,就像黑社會組織總是要火併和分錢,所以很強調等級制度和忠誠。

再比如中國文化的國粹《周易》,其第一卦叫做「乾」,是最重要的字,但奇怪的是一個這麼重要的字漢族人基本不用,漢族人在語言中沒有把天叫做「乾」的,這是為什麼呢?和簡單,因為這是匈奴人的語言,突厥語稱天為「祁連」,所以天山也叫「祁連山」,大家想想看,「祁連」翻譯成單音節的漢語發音不就是「qian」嗎?如果要發掘,還有非常多類似的例子,文言文中有一種雅言,就是漢語中基本不用的字和發音,這些「雅言」卻大都可以在蒙古語中找到對應的發音,比如「曰、嗚呼、唁、廬、霾、卿、言、旦」等等,總之漢字的源頭很明顯是多音節的匈奴語言。

現在有一種中國文化復興的熱潮,但我們對中國文化的起源和內涵卻所知甚少,甚至可能是與歷史完全相反的。中國文化的內核很明顯是匈奴的薩滿教,比如崇拜天、祖先、等級森嚴、殉葬、閹割(太監製度)、血緣崇拜、絕對的中央集權、歧視婦女等等;孔子的理想就是在農耕的漢族文化中重現這種游牧民族的薩滿教崇拜,儒家所謂的「克己復禮」就是對這種原始宗教「禮制」的回歸。

匈奴文化就是漢字文化的根,包括漢字本身就是薩滿教的祭祀符號發展而來的。由於當下的道德困境,很多家長急於讓自己的孩子學習中國文化以「提高素質」,這些家長應該先自己好好的了解一下這種文化,它被現代意識覺醒的清末漢人拋棄不是沒有原因的。中國文化的內核是非常殘酷的,是一種原始奴隸制的文化類型,它所標榜的「聖人之治」「道德社會」從來沒有實現過,包括所謂「堯舜禪讓」都是匈奴貴族之間的權利爭鬥而已。

漢字的「春秋筆法」將中國文化的同一的文化源頭分解為「華與夷」,使中國人誤以為中國文化有「華、夷」兩個源頭,一直想在野蠻的匈奴文化之源中構建「燦爛文明的華夏文化」,從而深陷於野蠻而不能自拔。漢字是匈奴人創造的,是游牧文化和圖騰崇拜的載體,是反邏輯反理性的,也是反人性的,這個玩意不改,匈奴文化基因就會一直起作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