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龍門石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龍門石窟的開鑿原因

第一,因為洛陽古都離龍門很近,來去都比較方便。其次龍門石窟的岩石屬於石灰岩,不軟不硬,非常適合開鑿和雕刻。第三點,也是因為石窟這裡景色是非常的好,中間一條伊河把兩座山隔開,景色非常美。

當然,還是因為當時的皇帝信奉佛教,其中的原因據歷史記載大概應該是當時很多佛像被毀,因為當時的皇帝信奉道教,後來上位的新皇帝又開始復興佛教所建.

最後,我要說的是龍門石窟,我建議沒去過的一定要親自去看一看,不僅不能感受到歷經幾百年的古人石窟藝術,而且有佛像十萬多尊,幾千個洞窟,當你親自去看的時候,會感覺古人非常偉大。令人心生敬仰。


龍門石窟的修建開鑿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龍門石窟最早的開鑿始於北魏孝文帝的太和年間。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

後來的五代、北宋、明仍有修復和續作。

龍門石窟中北魏洞窟約佔30%,唐代佔60%,其他朝代僅佔10%左右。

北魏孝文帝好佛,因此上行下效,遷都後有很多人也信奉佛教,並開始開鑿石窟雕鑿佛像。

據地方誌記載,太和十七年(493年),新城縣功曹孫秋生等200人,開鑿龍門古陽洞。北魏宣武帝(元恪恪)景明三年(502年)五月廿七日造訖。

一個古陽洞,已然前後接近十年的修造時間。前後400年世間,開鑿了2000餘佛龕,10萬餘尊造像,碑刻題記2800餘品,可想而知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之巨大。

等到武則天開鑿奉仙寺時,因為花費巨大,她也曾捐出脂粉錢。

因此,龍門石窟歷時400餘年建成,首先依靠的是信眾的堅定的信念,其次是他們投入了巨大的財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