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吳瑞達╱綜合報導】

大陸4大公營銀行之一的中國建設銀行,擬以16億元人民幣價格,將該行在大陸各地設立的27家村鎮銀行打包出售,整體出清轉讓銀行的情形,在大陸銀行界甚為罕見。

經濟觀察網報導,近日,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掛出轉讓金融股權的資訊,建設銀行擬出清手中所持有的27家村鎮銀行股權,掛牌底價約16億元人民幣(下同)。但建設銀行未在公告中,披露這項資訊。

根據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公布的資訊顯示,有多家村鎮銀行業績不容樂觀,例如陝西安塞建信2018年上半年虧損33.52萬元;浙江武義建信2017年虧損2,638.51萬元,2018年上半年持續虧損3,278.7萬元;浙江麗水蓮都建信2018年上半年虧損1,651.05萬元;浙江蒼南建信2017年虧損1,076.11萬元等。

建設銀行村鎮銀行籌建高峰期,集中在2010年∼2012年之間,在2013年底,27家村鎮銀行的稅後盈餘為1.52億元;2014年底為1.19億元;2015年,淨利5,005萬元;2016年底淨利為0.38億元;2017年淨利2.81億元。

報導指出,大陸村鎮銀行自2007年開始試點設立,2008年8月,農業銀行率先設立村鎮銀行。建設銀行則在安徽、陝西、河北等12個省市,發起設立村鎮銀行27家。2011年8月華夏銀行成為第1家設立村鎮銀行的股份制銀行。

當時大陸銀行間,正面臨存款流失,存款競爭壓力增大、銀行吸存成本逐漸提升。在這種情況之下,村鎮銀行吸收低成本存款的優勢,逐步顯現。

另一方面,村鎮銀行貸款議價能力較強。發放貸款主要以零售和小企業為主,在利率市場化和降息的背景下,息差降低壓力相對較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