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計委近日發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5》顯示,十二五時期,我國流動人口平均增長約800萬人,2014年年末達到2.52億人。流動兒童和流動老人規模不斷增長,流動人口融入城市的願望強烈。針對東北人口大量外流的情況,國家衛計委已經在著手進行調研。

  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東北三省總人口為一億九百九十五萬人,對比之前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的數據,10年間東北人口凈流出180萬人。

  王謙表示,針對近年來東北出現人口外遷的現象,國家衛計委今年已經在著手調查研究,什麼人往外流,流動對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究竟產生怎樣的影響?預計在明年1、2月份調查完成,有望在明年7月份形成報告,對外發布。

  報告提出,根據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和城鄉人口變動趨勢預測,到2020年我國流動遷移人口將逐步增長到2.91億,年約增長600萬人左右。

東北人口危機的警報已經拉響

  根據齊齊哈爾市統計局數據,按戶籍人口統計,2014年齊齊哈爾市共遷入48075人,遷出85854人,凈遷出37779人。對比2013年統計數據,齊齊哈爾市戶籍人口凈流出數量為25381人,流出速度呈加快趨勢。

  不僅是齊齊哈爾,整個東北地區都是大量人口流出。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遼寧、吉林和黑龍江3省共流出人口400餘萬,減去流入的人口,東北地區人口凈流出180萬。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時,東北地區人口凈流入36萬。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東北人口在加速減少,並已嚴重影響到其經濟復甦,東北人口危機的警報已經拉響!

超超低生育率低於日本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黑龍江、吉林、遼寧的生育率分別為1.03%、1.03%和1.0%,遠低於全國水平的1.5%,僅比北京、上海等極少的城市略高,甚至比日本和韓國都要低。按照國際標準,低於1.3%被稱為「超超低出生率」。

東北未富已先老

  與低出生率相伴隨的,是老齡化程度加劇。2012年年末,黑龍江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569.8萬人,佔總人口的14.8%;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340.9萬人,佔總人口的比例為8.8%。從1995年到2012年的17年間,黑龍江省60歲及以上和65歲及以上兩個年齡段的老年人口比例均增長了兩倍,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從1995年的7.4%提高到2012年的14.8%,而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則從4.4%提高到8.8%。

  2013年,黑龍江省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358.9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9.4%。據預測,2020年黑龍江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765萬,老齡化水平將達19%;2045年黑龍江省老齡化水平將達33%以上。

年輕人生育慾望低

  2014年4月22日在全國絕大多數省份均已經出台「單獨兩孩」生育政策後,黑龍江省開始正式實施。截至目前,已有6484對「單獨夫妻」拿到了「二孩證」,但僅占符合政策夫妻數量的1.6%,低於全國8.3%的整體水平。媒體報道顯示,齊齊哈爾、牡丹江等城市的二孩申請也均低於預期。

  黑龍江省計生部門幾年前曾對80後是否會生育二孩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在100240名20歲至30歲的被調查者中,表示不想生兩個孩子的佔69.9%。

  2014年5月,國家衛計委在黑龍江省所做的全國流動人口衛生計生動態監測調查顯示,黑龍江省的流動人口中想再生育一個孩子的比例僅為1.8%。

危險的因果循環

  「我在東北工作過,算是半個東北人,講話也就不客氣了。你們的數據的確讓我感到『揪心』啊!」這是今年初在東北三省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的幾句不中聽的話。

  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GDP增速最低的五個省份中,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均在其中,東北三省經濟增速均低於中部、西部和東部。

  經濟的不景氣反過來加速了人口外流。從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中可以看到,2010年遼寧省人口流出地主要是北京、天津、河北;吉林省人口則主要是向遼寧、北京、黑龍江流動;黑龍江省人口則主要向遼寧、北京、山東、河北、天津流動。

  東北師大韓俊江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孔雀東南飛』,人都往南走了。大學也是這樣,像吉大、東北師大這在全國都是有點名氣的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不是養人的地方。人才成長起來都到南邊各院校去了。」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教授王曉峰發現,東北邊境地區農村人口流出已經跨境。他2011年在黑龍江省3個邊鎮縣市發現,跨境流出到鄰近的俄羅斯、韓國等務工或學習的人口,佔到流出人口的20%。

東北率先遭遇人口斷崖

  從跨省流入人口年齡結構來看,東北三個省份流入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相對其他省份偏高,而流出人口大都是年輕人,這也一定程度影響了流入省份的年齡結構。

  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的賈玉嬌曾經對吉林省勞動力資源進行過數據分析。她發現,1982年吉林省15~34歲的人口占勞動力資源的66.32%,是勞動力結構最年輕的時期。到1990年這一區間人數比例下降到62.31%。到了2000年和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體現更明顯。2000年,下降到48.24%,2010年到了40.48%。與此同時,中年組和老年組勞動力的比例在逐步上升。

  《大國空巢》作者易富賢博士認為,根據日本和德國等國的先例,勞動力負增長後,由於經濟減速和結構性失衡,失業率(尤其是青年失業率)會更高、勞動參與率會更低。因此東北一方面勞動力嚴重短缺,另一方面失業率還將上升、勞動參與率也將下降(隱性失業),「用工荒」和「就業難」將長期並存,勞動力將繼續外流。

(綜合央廣網、中國青年報)


主 編丨楊鴻光 編 輯丨翟巧紅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