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大臣,歷經漢武帝、昭帝、宣帝三代君王。霍光是西漢抗擊匈奴的名將霍去病的異母弟弟,被哥哥帶到長安為官。霍光做事非常謹慎小心,他出入宮禁二十多年,未曾犯過一次錯,因此很得漢武帝的信任。漢武帝死後,霍光和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一起做為輔政大臣輔佐幼帝劉弗陵。後來金日磾去逝,霍光又通過政變滅了上官桀和桑弘羊,自己一人獨攬大權。漢昭帝劉弗陵無子早亡後,他迎立昌邑王劉賀為皇帝,二十七天以後又廢了他,成了我國古代史上第一個廢立皇帝的大臣。隨後又與群臣擁立漢宣帝劉詢,使這位在監獄長大的平民皇曾孫一躍成為君臨天下的皇帝。

簡單介紹一下霍光後,我們回到題目上。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確認一下霍光有沒有把女兒霍成君嫁給漢宣帝劉詢的想法。《漢書.外戚傳上》有記載「是時,霍將軍有小女,與皇太后有親。公卿議更立皇后,皆心儀霍將軍之女,亦未有言。」由此可見,群臣都屬意霍光的女兒當皇后。我們知道,當時的霍光是權傾朝野,大臣們都是看霍光的臉色說話、做事的,霍光怎麼想,群臣就會怎麼說,所以霍光想讓自己的女兒做皇后是沒有疑問的,這一點從許皇后死後霍成君就當了劉詢第二任皇后也可以證明。

既如此,那麼霍光為什麼最後妥協了呢?應該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大臣們雖有此意但未言明給了劉詢反駁的機會,劉詢很聰明,你們含蓄著來,我也含蓄著來。他下了一個詔書,說是要尋找微賤之時的一把故劍,他借「尋求故劍」向群臣(尤其是霍光)表達了自己要立原配許平君為皇后的決心。若此時霍光還堅持讓他女兒嫁給劉詢當皇后,面子上過不去,人家不想娶你女兒,你還硬塞,那就太掉份了!

第二,霍光之所以想讓女兒嫁給劉詢當皇后,是為了鞏固自己和家族的權勢。霍光把控朝政,廢立皇帝都是以上官太后的名義,而上官太后是他的外孫女,有上官太后在他就有了行使權力的工具。所以既使他的女兒成不可皇后,也不影響他掌控大權,女兒能當皇后最好,那是錦上添花,不能當也無傷大雅。

第三,劉詢是公元前74年七月登基,十一月份立後,在這中間幾個月里,劉詢非常老實,朝政都聽霍光的,讓他很滿意。霍光不想因為立後一事跟劉詢鬧僵,自己雖有擁立之恩,但人家畢竟是皇帝,以霍光的謹慎,凡事還是留有餘地的好(但他的謹慎最後被老婆霍顯給毀了,霍顯使人毒死許皇后,為他以後全族被滅留下禍根)。而且自己已經廢了一個皇帝,劉詢又執意立許平君為皇后,不能因為這件事再廢一個皇帝吧!廢立皇帝可是大事,他自己也承擔了很大的風險,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這麼做的。霍光廢劉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劉賀派他的軍隊包圍了上官太后的寢宮,他此舉是要滅掉霍光執掌朝政的合法渠道,奪霍光的權。霍光受此威脅才廢掉劉賀的,劉詢對他沒有任何威脅,他當然不願意冒險再廢皇帝啦!

第四,許平君雖然被立為皇后,但她娘家人身份低微,不能形成什麼勢力。既便如此,霍光為了以防萬一,仍以許平君的父親許廣漢犯過罪為由,不讓劉詢封太高的官給他。劉詢也做出了讓步,一年多以後才給岳父封了個昌成君。

立許平君為皇后對霍光及其家族的影響不大,才是他最終妥協的原因。


霍光為什麼會在立皇后的問題上向漢宣帝妥協

提到霍光,可能大家並不了解,實際上,這個霍光的來頭可是不小,他是西漢的一位大臣,在當時西漢政權中,有一個大臣組織叫麒麟閣這人可是排名第一,而且還是漢宣帝的岳父,在當時霍光在朝中的勢力十分的大,甚至連皇帝都感覺會威脅到皇權,這麼強勢的霍光,卻妥協了一件事,那就是漢宣帝選定皇后這件事情。

當時霍光的女兒從小就嬌生慣養,所以對其他的公子哥們一點都沒興趣,這位霍成君卻聽了自己母親的話,非要嫁給劉病已,否則就活不下去了,但是當時的漢宣帝卻並不願意,但沒想到這霍光突然妥協了,因為當時霍光已經位極人臣,就算女兒成了皇后也沒有什麼好處,而且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並不適合做皇后,所以也就沒準備將女兒嫁給漢宣帝。

最後漢宣帝也想表示一下,於是就表彰霍成君的德行操守,特意封其為郡主,也算是沒有虧待他,就這樣許成君也就成了皇后,但是沒多久這位皇后就被毒死了,要不怎麼說皇帝門前是非多呢?但是許成君活著的時候和漢宣帝的愛情故事卻被人們廣為傳頌,鼓勵著很多的人們。


1.霍光的思想:可能一些人對於霍光是比較陌生的,但是說起漢武帝大家應該都知道,霍光是受漢武帝遺詔的輔政大臣,是漢朝著名大將霍去病的異母弟弟,經過霍去病引薦作為漢武帝的郎官,因為為人嚴謹,跟隨漢武帝三十年。注重政治修養,以儒學經術約束自己。所有行動儘可能合於禮法、合乎禮儀。在大司馬大將軍的職位之時,做事果敢。但是,作為一個富有經驗的政客,他在皇帝選擇自己女兒還是其她女人為皇后的時候猶豫了。不過當其拋開血緣關係以老道的眼光看待問題時,她看到的是其他層面的利害關係而不是女兒上位自己增加權勢機會,他看到了自己權勢熏天的不利。

2.主角的霍女:鄰家有女初長成,事情的主人公就是霍光的女兒霍成君,此女從小嬌生慣養、目中無人、驕橫跋扈得很。對於那些權勢子弟都看不上眼,在母親母儀天下的痴心妄想下,想著新皇帝是自家老爺扶上位的,所以慫恿女兒嫁個當時皇帝劉病已,可惜了霍家母女的一廂情願,皇帝喜歡的是許平君,有佳話云:南園遺愛故劍情深。

3.與皇室關係:其一,女兒嫁給皇帝其實也是霍光在通往權利制高點的一步棋,只是在皇帝選擇皇后的時候,他早已經使用過這一招,成為「一手遮天」的權臣。其二,霍光的外孫女上官氏早就在女兒之前嫁給了上一任皇帝漢昭帝劉弗陵為後,也就是已經使用過的招數,霍光打敗政敵上官傑。如果現在再讓自己的女兒上位那麼外戚就會有兩幫人,到時外戚你爭我奪的場面事不好收拾的。

4.皇帝的態度:皇帝是不喜歡霍光的女兒霍成君的,他喜歡的是自己一介平民的時候就嫁給他的許平君,一路走來,始終不忘記自己貧賤妻子的好皇帝在歷史上是多麼的難得呀!

5.朝局的情況:當霍光猶豫不決的時候,和霍光一樣其他三位輔政大臣當中有兩位是支持皇帝立許平君為皇后的。而且許平君的娘家基本沒有什麼勢力,如果讓她上位的話,是不會威脅到霍家的權勢的。


盛極一時、抄家滅族

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西漢權臣、政治家,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異母弟、漢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漢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官至大司馬大將軍。期間曾主持廢立昌邑王劉賀。漢宣帝地節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謚號「宣成」 。兩年後,霍家因謀反被族誅。

第一,霍光家族,當時已經很盛極了,家族裡面封侯的好幾個,在朝廷實權部門的有很多,此時,霍光作為一個政客,漢武帝的託孤大臣之一,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四大託孤大臣(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就留下他一個實權人物,肯定心裡也明白,盛極必衰的道理,更何況,他這麼功高蓋主,如果再事事都以自己主意做事,肯定會引起宣帝更加的內心不滿。

第二,漢宣帝要立的皇后許平君,父親是一個受過宮刑的人,家族業沒有什麼實力,做皇后的話,對霍光的權勢不會有多大影響,同時,也不會不好掌控,並且,那是宣帝元配,與宣帝一起同甘共苦,和宣帝的感情很深,如果這個不妥協,那麼霍光招來的不只是朝廷大臣,還有老百姓的輿論壓力,這也是霍光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第三,霍成君是霍光小女兒,從小的一個權勢熏天、及其富裕的家庭和皇宮中長大,周圍都是把她捧著的人,養成一種任性、刁蠻的性格,飛揚跋扈,揮金如土的作法,霍光自身知道他這個女兒的性格,所以,也為她進宮後擔心。同時,宣帝愛的使元配許平君、就算霍成君當上了皇后,那麼、宣帝也不一定會對她好,反而對霍成君來說是一種傷害。

歡迎交流評論,求關注,謝謝


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漢宣帝,霍光還真沒有這樣想過。因為霍光在除掉了他的他政治上最大的對手同樣也是他親家的上官桀後,權勢威望已達頂峰,當時的情況下他要再向前邁一步就可觸摸到那個令千萬人嚮往的椅子,但霍光比較是霍光,他的剋制力和忍耐力放眼在所有的封建王朝中那都是首屈一指的。

也許是霍光感恩漢武帝的知遇之恩,也許是霍光有自知之明,再也許是霍光就喜歡當一位權臣,反正只要有「我」在世的一天那把椅子永遠只屬於劉姓子弟。在我看來:如果霍光想當皇帝,王莽篡政之前所有的偽裝鋪墊跟霍光比較起來顯得是那麼不堪,不過王莽是屬於演技派的陰謀家,霍光是陽謀派的實幹家,實力才是權力最大的依仗。霍光既有實力又有權力,但就是不會做那件會使自己掉進萬丈深淵的事情,這就是霍光的高明之處。既然不想當皇帝那漢宣帝的皇后誰來當都無所謂,況且前面已有過三次機會(一是輔佐年幼的昭帝時;二是昭帝死後;三是廢劉賀之後),霍光又不傻,在漢昭帝死後確實是想為劉家天下選一位稱職的好皇帝,但前提是:皇帝「你的權力借我玩兩天」!估計他就是這種想法,當然劉詢也相當配合,在霍光表明想交出權力的時候,皇帝當然不會同意,原文是這樣的:大將軍光稽首歸政,上謙讓不受。並且大肆封分霍氏家族成員,以感謝霍光對他的扶立之情!既然天下依然是你說了算,那皇后之選該管不著我了吧!確實如此霍光壓根沒有把這當回事。

霍光能夠傳耀後世,就在於他的守諾和對劉氏的忠誠。漢宣帝也確實對霍光充滿感激之情,以至於許皇后死後一直隱忍不發,而是一直到霍光死去,才對霍氏家族進行清洗。也算對霍光的尊敬了。


畢竟人家才是至高無上的君王,做人不能太絕。


畢竟漢宣帝是君,他是臣,而且宣帝也沒有什麼過錯,根本找不到什麼借口廢掉他。如果撕破臉,可能現在宣帝得忍,萬一哪天霍光去世,整個家族都得遭殃。事實證明,隨著許皇后被害死,整個霍家最後都被陪葬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