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早起、中期和晚期。

早期石窟就是所謂的曇曜五窟,也就是第16~20窟,這些年北魏首都還在大同,那一天,曇曜大師帶著小弟去京城辦事,路上碰到文成帝出巡,小弟趕忙拉著曇曜讓路,不料大師淡定無比,靜若處子,還讓文成帝的馬乖乖停下了。文成帝以為遇到了神人,趕忙下來拜師,曇曜大師當即就給文成帝安利了一番,讓他大興修窟,文成帝趕忙照辦。這就是曇曜五窟的由來~

這就是最顯眼的第20窟~

中期石窟是發展最鼎盛的時期,這一時期北魏已經遷都洛陽,國家安定,人民生活富足,就有了一批優秀的勞動力,外加積極創新的精神,不僅雕工精美,而且出現了多種形式的石窟,有中心塔柱類型、前後室類型等,各種壁畫、頂部藻井色彩各異,題材多樣,以釋迦摩尼、彌勒佛為主,下有天神、菩薩、飛天、供養人,還有很多故事畫。

晚期時候,大規模的開鑿已經停止,雖然也有人繼續開鑿,但是也都是中下階層的官吏或者是平明合伙人,這樣技術水平啥的就下降許多,這時期的石窟主要是20窟以後的,現在去看基本都風化殆盡,一個完整的都找不出,當然也有第4、14、15窟等,都以單窟形式出現。


去岡石窟群是在山西大同城西八公里的武州山岩壁上,雲岡石窟是早期中國佛教中,石雕數量是最為巨大的,而且質量也是最為精緻的石窟群之一。在雲岡時期的開鑿中,一般可以分為這三個時期:一是北魏方成帝時期。二是文成帝和平六年到孝文帝太和十八年的時期。三是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到孝明帝正光五年的時期。三個時期各有特點。在第一時期,形態上主要以草廬式馬蹄式的圓頂洞為主,這種拱形洞可以最大限度的容納大佛。而這一時期的造型主要是三世佛,即過去、現在和未來佛。他們的服裝多以右袒或者通肩為主。在藝術造詣上,雕刻線條幹凈立落,有著雄厚樸素的氣勢。第二個時期,從第一時期的拱形石窟變成了方形,有的還有前室後室,在有的石窟中,還立著塔柱。兩組為一窟,七、八窟為一組等等。第三期是由不成組的中型、小型窟為主,而在石窟的崖面上,會出現有裝飾,而且越到晚期的時候,紋樣就越繁瑣。這時候的彌勒像與釋迦像,在形象上多以清瘦為主,大多是長頸、削肩,而且全部都是漢族的裝束。供養人的裝束中,高髮髻,著寬博袖大衣是她們的主要造型。現在發現在石窟群共有五十三個,舊編的石窟有二十一個,而建造的佛像共有五萬一千軀,雲岡石窟可以說是世界雕刻史上的奇蹟之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