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不但打不到敵人一根毛,迅速被敵人秒殺,原因如下:

第一,輕機槍不是衝鋒槍。

輕機槍發射的是步槍彈,衝鋒槍發射手槍彈,輕機槍連續射擊時候的後坐力非常強,必須頂住肩部射擊,不然根本就控制不住。

其實,就算是傳統步槍,單發射擊時仍然有強勁的後坐力。

如果射擊姿勢不對,就很容易造成肩部淤青、挫傷。

採用端著機槍方式射擊,根本控制不住槍,等於亂打。

如果這也能打中敵人,這個敵人也太背了。

類似於信仰射擊!

第二,輕機槍的重量太大。

步槍的步槍只有三四公斤,而輕機槍一般都在10公斤以上,也就是20斤。

端著一挺這麼重的槍,就算不射擊,時間一久動作也會變形。

美國的BAR輕機槍,本來是作為自動步槍設計的。結果設計完了以後,發現裝彈後重量高達10公斤。

這麼重的槍如果舉著隨便設計,只能由大個子壯漢使用,普通士兵受不了。

最終,就給BAR安裝了兩腳架,成為輕機槍。


這種鏡頭在國產影視劇中最常見,特別是抗戰劇中特別多,機槍手或主公端著一挺克ZB-26輕機槍或繳獲的日軍歪把子輕機槍,突突突地射個不停,非常奇怪的是手中的輕機槍都有打不光的子彈,很少或根本就不用換彈匣。

作為軍迷非常納悶,捷克ZB-26輕機槍採用20發彈匣供彈,連續射擊時,幾秒內就能打光子彈;日軍歪把子輕機槍採用彈鬥供彈,一次性壓進6隻5發橋夾的子彈,也有30發的容彈量而已。

所以拜託國內影視劇編導,在拍攝戰鬥場面時,煩請拍攝輕機槍換彈匣、步槍壓子彈的鏡頭,步槍似乎也有打不完的子彈,其實,步槍彈倉只有5發子彈,能打幾下。

現實中,輕機槍是步兵班的支援火力,槍重都有10公斤以上,大都採用20/30發彈匣供彈,由於射速非常高,所以需要專職配一名副手,既提供射手滿彈匣,又給空彈匣不停地壓彈,在射手掛彩或掛了時,能立馬頂上去,以保持輕機槍火力的持續性,所以二戰時的輕機槍,一般都是兩人火力組合。

但輕機槍陣位佈置,包如何射擊,都是非常有講究的,像影視劇中射手端起機槍站姿射擊,現實當中,是不可思議的,那是自殺行為,其實,只有隱蔽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殺敵。

輕機槍是連發武器,射擊時後坐力比較大,為了射擊時射手能更好地操控機槍,所以輕機槍都配有兩腳架,因此平常射手都是臥姿射擊的,在戰壕內,有足夠的深度才能立姿射擊。

影視劇中,傻乎乎地挺起胸膛,貌似有大無畏不怕死的精神,端個輕機槍突突突地射個不停,純碎是編導為了視覺效果的再創造,有悖真實的戰鬥場景。

因為輕機槍手都是對方火力打擊的重點對象,一般打完一個彈匣,甚至還未打完彈匣,就要轉移地方了,否則對方的擲彈筒、迫擊炮早就炸過來了,焉有活路可遁。

其實,抗戰時期,國共軍隊都物資匱乏,子彈對當兵的來說非常寶貴,故事片《董存瑞》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情景,董存瑞配有一把三八式步槍,但連部只發給他5發子彈,見別的戰士子彈袋都鼓鼓的,就認為發給他的子彈少了,原來戰友們子彈袋內都塞滿了雜草樹葉等雜七雜八的東西。

董存瑞在一次戰鬥中,一下子就打光了彈倉內的5發子彈,就沒有子彈配發了,想要子彈可以,戰場上去繳獲日本鬼子的。

正因為子彈匱乏,所以抗戰時,無論國共士兵,對子彈都非常很愛惜,不到一定距離,不會亂開槍,精確瞄準才射擊,所以影視劇中,端起輕機槍掃個不停的現象,嚴重脫離戰場真實情況,那來那麼多子彈供起浪費。


如果在過去的戰爭年間(以二戰為主),一名機槍手突然從火力點或者掩體中跳出來,端起自己手中的那挺輕機槍,面對正在進攻的敵人進行站立位射擊,那一般情況下的存活時間要以秒為單位計算,最大不會超過5秒鐘,超過5秒鐘就算是內褲穿在外頭的Superman了。

首先,二戰時期的主流輕機槍大多數都是20-30發彈匣供彈,比如倭寇使用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歪把子機槍)就是30發供彈,捷克ZB-26系列的機槍一般有兩種供彈規格,20發彈匣或者30發彈匣。無論20發還是30發,輕機槍的自動射速一般在300-600發/分鐘之間,簡單計算就知道,全自動射擊模式下,打完彈匣內全部子彈也不過是5秒鐘的事情。

5秒鐘之後就要換彈匣了,而影視作品中,別說5秒鐘,就是5分鐘還見著這樣的人物端著機槍「突突突突」的射擊。

其次,輕機槍的後坐力要比衝鋒槍,步槍要大得多,通常都是再用臥姿射擊或者帶支架射擊,純粹的站立位射擊,而且又是自動式射擊,精度已經沒有了,打不打中,全靠運氣了。

第三點,站立位射擊對於射手而言失去了掩體防護,目標太大,敵方很容易用步槍進行射殺。

所以,這種站立位輕機槍射擊方式純屬過度渲染的影視藝術手法,適當用一下無傷大雅,經常用就有問題了。

但是實戰中依然會有奇蹟出現,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出現的約翰-巴斯隆軍士,在48小時內憑藉兩挺機槍和兩名傷員,抗住了3000名日軍的進攻,戰鬥結束之後榮獲榮譽勳章和海軍十字勳章,成為美軍二戰歷史上唯一一位同時獲得這兩枚勳章的戰士。

日後美國將其為原型,拍攝了《太平洋戰爭》這部影視作品,下面就是劇照。

不過在實戰中,巴斯隆使用的水冷式機槍,抱起這種大傢伙進行站立位射擊,真是需要非凡勇氣的。

奇蹟終究是奇蹟,因為不容易重複。巴斯隆在後面的硫磺島戰役中中彈犧牲。

下面這張圖纔是巴斯隆本人照片。

所以,站立位射擊,危險極大,效果未必最佳,不是牛逼的猛士,就不要這樣幹了。


這個問題呢就回答到這裡吧。

想了解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老鷹航空堅持原創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襲;回答中引用的部分圖片素材來自互聯網,如侵則刪;他人請勿抄襲,發現必舉報。

分享專業知識,奉獻原創精品,我是兵說,歡迎關注!

二戰之前,機槍按照重量可分為重機槍和輕機槍,重機槍的重量大概都是25公斤以上,輕機槍的重量大概在10公斤。在很多戰爭類的影視作品中,我們常會看到有些士兵端著輕機槍一頓亂掃,但在實戰中會怎樣呢?

由於機槍具有強大的後坐力,端著它掃射容易使槍口亂跳,從而降低射擊精準度,即使你有驚人的力量,但是射擊時面對機槍強大的衝擊力,可不是什麼人都受得了,弄不好還得搭上性命。如果有一羣敵人離你已經沒多遠了,這種緊急情況中端著機槍要射還是有可能的,畢竟不要追求精準度。

輕機槍一般都協同步兵作戰,給予步兵火力掩護。所以機槍手應當找一個視野好、隱蔽性強的位置射擊,即使這樣,在抗戰時我國軍隊中機槍手只要暴露火力,日本士兵就會在短時間內用擲彈筒招呼,拔掉機槍陣地,如果在這種情況下端著機槍掃射,這不等於是找死嗎?端機槍的人不要命,旁邊的彈藥手、觀察員還要命呢。

抗戰時期捷克式輕機槍在我國廣泛使用,但它的彈容量只有20發,在那個彈藥奇缺的年代,所以我國士兵在射擊時一般都是長短點射,這樣即不浪費子彈,又能精準射擊,對敵人火力起到壓製作用。二戰後,隨著通用機槍的誕生而代替了輕重機槍,而且一些機槍的重量也變小了,彈藥也很充足,但是沒有哪個國家的士兵會愚蠢到端著機槍射擊。


你看到的那一般是抗日神劇或者蘭博 美國隊長之類的電影,為了體現主角的英勇,就讓主角站起來端著機槍亂掃,你去看看國外的戰爭電影,很寫實,基本沒有這麼拍的。現實中幾乎沒人這麼做,這不是會不會被人打死的問題,而是這麼做非常不合理。

機槍作為步兵的火力支柱,在防禦中可以發揮最大的作用,為了射擊穩定提高命中率,一般都是使用兩腳架或者三腳架臥姿射擊。機槍的射速很快,往往都有副射手負責裝彈,哪怕是輕機槍也有副射手幫著換彈匣,所以趴著打是最合理的,沒有道理站起來端著打,就算你不怕死站起來,副射手怎麼辦?

在進攻衝鋒時,各國軍隊的戰術條令基本都要求輕機槍手伴隨衝鋒提供火力支援,重機槍就不用了,因為一個人搬不動。早期機槍發射的是全威力步槍彈,後坐力極大,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在站立時控制住機槍的後坐力,連發的結果就是子彈都飛上天了,而且機槍連續射擊後槍管子都有可能打紅,你還敢端,不怕手被烤糊嗎?

所以伴隨衝鋒的機槍手使用的動作根本不是步槍的抵肩射擊,而是夾槍射擊,不追求命中率,只要別把子彈都打上天就行。

這裡放個圖幫助大家理解這是個什麼姿勢,圖中是朝鮮士兵,使用這種夾槍姿勢,即使瘦弱的朝鮮士兵也可以邊衝鋒邊射擊。

但這個時候掃射是萬萬不可的,因為你正在和兄弟們一起衝鋒啊,左右亂掃的話,很可能打死的就不是敵人,而是戰友了。

所以電影裏動不動就端著機槍站起來掃射的行為,那是把自己當蘭博了,你必須有史泰龍或者州長的塊頭才能做到。現實中這麼做基本只有一個結局,子彈全飛上天,自己被後坐力弄的人仰馬翻,手也烤糊了。如果是拍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你這麼做也就算了,大規模作戰中個人英雄主義是沒用的,這麼拍戰爭片是不尊重歷史。


士兵一般情況下不會端著機槍亂掃,除非是特種部隊使用的短槍管的突擊武器,或者使用大容量彈鼓的重槍管突擊步槍,還是在進行衝鋒這種戰術行為。

機槍手,步兵小隊裏的靈魂人物。

以美軍作戰小隊為例子,機槍手是一個步兵班裡的核心。

戰爭和遊戲不一樣,在遊戲裏我們敢迎著子彈衝鋒,哪怕被子彈命中也就是掉點血,但在戰爭中,被機槍子彈命中後,整個人就基本沒法再戰鬥了。

子彈的殺傷力十分的恐怖,尤其是機槍子彈,基本上都是大威力的步槍子彈,而且被機槍命中後很有可能是一次性被命中多顆子彈。

實戰中,子彈嗖嗖的在你周圍掠過,那種生死之間的大恐怖會讓你連動一下腳步都費勁。

所以,一個步兵班,或者一個作戰小隊裏的機槍手就是整個小隊的火力手。

機槍手的作用就是將成片的子彈打向敵方,壓制的敵方不敢露頭。

這時,步兵班裡的精確射手就可以有機會用手裡加了倍鏡的精確射手步槍將敵方的重要目標射殺,比如敵方的RPG火箭筒發射手、使用SVD步槍的射手、PKM機槍手。

要知道,美軍步兵班裡的精確射手使用的步槍精度都能達到次角分,完全可以精確的命中敵人。

如果己方火力弱,那麼己方就會被敵方的機槍壓制的抬不起頭,己方也同樣會被敵方的射手精準的點殺掉。

一些視頻網站裏可以搜索到美軍在阿富汗的作戰視頻,裡面可以看到,美軍的機槍手按照隊友指引的方向縮在掩體裏,將機槍伸出掩體朝一個方向一個勁的掃射,然後換根槍管、換彈鏈,接著按照隊友指示的方位把機槍伸出掩體進行火力壓制。

對於美軍這樣財大氣粗的軍隊,它們的戰術通常就是依靠班組機槍進行火力壓制,把敵人壓制的不敢露頭,把敵人困住,然後等待呼叫好的火力支援洗地。

美軍的M777榴彈炮使用普通的M107流彈有效射程24公里,可以快速的在幾分鐘內響應先頭部隊的火力支援需求。

MQ-1無人機、MQ-9無人機這些也可以是先頭部隊的火力支援,甚至可以呼叫戰鬥機或者空中炮艇。

最次的話,隊友們縮起來,機槍手一個勁的朝外開火壓制住敵人,等待援軍。

以上簡單介紹的是美軍步兵班中機槍手的作戰情況,因為美軍是把機槍手發揮的最好的部隊。

首先,美軍太有錢,不在乎消耗子彈。只要能減少人員上的犧牲,美軍可以為了一頂破帳篷就發射價值幾十萬的導彈。

這種狀態下,機槍手就成了作戰小隊的核心,甚至其他的隊員就多幫機槍手帶彈藥和備用槍管就好了。反正機槍手開槍時也不瞄準,大家都縮在安全的掩體裏,步兵班的觀察員用裝備的無人機或者潛望鏡觀察掩體外的動靜就好。

沒錯,無人機,還是大疆的,美國大兵為了保命私底下給自己裝備,口碑特別的好。

如果不是美軍的機槍手呢?

得看對手!以及己方的實際情況。

如果己方的機槍手是戰場老兵,機槍壓制的特別好,敵人被壓制的抬不起頭後,靠己方的精確射手和狙擊手搞定敵人。

很多人都在擔心機槍手發揮火力時會不會被幹掉?

會!

但機槍手還是得發揮火力壓制這個任務!

所以,有條件的機槍手就給機槍裝備上護板!

這樣就可以提高生存率了。

不得不說一下,美軍給士兵用M27這樣的精確射手步槍準備替換M249這樣的班組機槍,這就說明美軍開始走向沒落了。

美軍之所以強大,是因為美軍會發揮它那不講道理的火力優勢。

一力降十會!

面對不講道理的各類火力,敵人只能是無語的避其鋒芒。

如今,美軍想要靠M27或者M38這樣的步槍發揮精確火力,如果隊伍裏沒有機槍手的話,就肯定會喪失掉火力優勢。

你槍打得準,我也行啊。

SVD狙擊步槍使用7N14型狙擊子彈精度能進次角分,800米爆頭不是問題。

如果失去機槍手的火力壓制,單想靠精確的射擊和敵人幹仗的話,哪怕最終可以解決掉敵人,己方大概率也會出現傷亡。

我想,美軍裝備M27這種步槍可能是為了擴充步兵班裡的精確火力吧。

提一句我軍的裝備,11式狙擊榴。

作戰範圍800米左右,這款武器的出現讓步兵班的火力配置糾結了很多。傳統上,需要機槍手進行火力壓制的目標,這傢伙可能幾顆榴彈過去就直接把目標搞定了。

得說一下,這種狙擊榴並不能和真正的狙擊步槍相比,畢竟初速度並不快,在實戰過程中受風偏影響會很大,但好在這是半自動的,容錯率挺高,可以一口氣打出好幾發榴彈轟炸敵人。

這是外貿型LG5榴彈發射器,40mm口徑,沙特是個大客戶,估計著葉門應該繳獲了不少吧?

回到話題,機槍手在實戰中的作用。

戰場上,還有可能是另一種情況,還是拿阿富汗舉例子,兩撥人可能在兩個山頭上懟槍。這時,一般情況下會有一方是開車的,比如全地形車。類似喫雞遊戲裏的蹦蹦,可以開著漫山遍野的去浪。

這種車上可以裝重機槍,隔著山頭,就只管突突突吧。

這是我軍的風格,火力至上,山貓全地形車已經可以自成一套作戰體繫了,尤其適合阿富汗這樣的山地環境下的作戰。


說白了,這是想死的做法。機槍是步兵連以下使用的主要的自動武器之一,其主要任務是配合步兵在各種條件下進行戰鬥,用密集的火力支援步兵。同其它步兵武器一樣,機槍也是根據戰爭的需要發展起來的,先是重機槍,而後出現了輕機槍及輕重兩用機槍。目前,機槍已形成了包括輕、重機槍、通用機槍、坦克機槍、航空機槍和大口徑機槍等多品種的機槍系列。

在電視中可以看到很多士兵要沒是直接站起來抱著掃射或者把槍往陣地上一架就是開始突突突的掃射這些都是藝術誇張而已,如果在真實戰場上,如果士兵這樣做,他要沒是閑自己活得時間長了。就算僥倖沒有被敵人打時,戰鬥結束後,也會領導和戰友們給罵死。

其實機槍掃射,不同步槍或其他槍對目標精確瞄準射擊,他們的主要目的是為火力壓制或提供火力支援。如果是站起來盲目掃射的話,機槍那麼大射速,打出去的子彈基本上都是浪費。子彈在戰場是重要的戰略物資。沒了子彈的機槍就是根燒火棍。還有就是機槍是不能夠連續射擊,因為子彈出膛時跟槍膛之間會有巨大的摩擦力,長時間射擊槍管溫度過高,很可能造出炸膛傷到自己。


機槍一般分為輕機槍、重機槍、通用機槍,而電影中所出現的一般都是士兵端著輕機槍掃射的場景,這其實並不違背輕機槍的使用原理。輕機槍是一種班用隨行壓制火力,子彈一般與步槍通用,由於容彈量大、射速高、射程遠、重量輕,在二戰時期曾經是各國士兵最青睞的輕武器之一,目前已經被通用機槍所取代。輕機槍的使用一般為兩人,分為射擊手和副射手(彈藥手)各一名,在使用時多數採用配屬的兩腳架支撐,採用臥姿進行長短點射,緊急情況下,也能夠端起來進行掃射,甚至可以像步槍衝鋒槍一樣邊移動邊射擊。

(國軍德械師演繹捷克式輕機槍標準射擊動作)

我們之所以認為輕機槍無法端起射擊,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輕機槍重量太大,根本端不起

輕機槍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重,在抗日劇中出現最多的就是ZB-26捷克式輕機槍,該槍全重9.6公斤,也就是不到20斤,一個年輕力壯的青年士兵完全可以駕馭的住。而現代的主流班用輕機槍,諸如95式班機、新加坡的無敵100班機,重量都在五公斤左右,瘦子也可以端起來掃射,從這一點來講,抗日劇並不浮誇。

(對體格強壯的毛子士兵來說,端起輕機槍掃射,so easy!)

第二、輕機槍後坐力大,端起來射擊準確度太低

輕機槍由於與步槍通用子彈,所以後座不會比不上大多少,只是由於射速高,無法實現單發射擊,所以連續後座力大,槍口偏移嚴重,因此一般情況下為了增加準確度都要配合腳架使用才能保證較高準確度。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端起來掃射就毫無意義,因為在敵人過於靠近和人羣積聚密集的緊急情況下端槍掃射不需要多高準確度,還能起到面殺傷的火力壓製作用。所以端起輕機槍掃射一般發生在突圍、反衝鋒時,在亮劍中,張大彪突圍時就曾經這樣使用過,老電影英雄兒女中,男主角打到最後也曾經端起輕機槍對蜂擁而至的美軍進行掃射。

輕機槍雖然可以端起來使用,但是並不建議這樣使用

二戰時,機槍一般是一個班最兇猛的火力,而機槍手則是班成員的精華所在。如果端起機槍掃射,這樣一個密集火力點必然被敵人盯上,而站起來的身體增加了受彈面,很容易被對方的精確射手甚至迫擊炮給直接幹掉,這樣不僅損失了一個機槍手,甚至連機槍也會連帶GG,所以不到緊急情況,實在不推薦這樣一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拚命三郎打法!


抗戰神劇看多了就會發現端著機槍掃射好像是件平常事,也沒什麼了不起的,除了誤導還是誤導。如題所問,戰場中端著機槍亂掃,被直接打死的概率超極高。

首先,大家都知道,機槍向來是戰場上被重點關注的目標,在交戰過程一不留神估計就得上天。真正打仗所有人都知道要隱蔽的道理,只有神劇敢開掛,反正一堆大活人交戰距離不超過10米敵方也打不中主角。

連這樣的穿越劇都看過,所以見怪不怪,淡定點給大家回答問題。

其次,軍訓打過槍的小夥伴們都知道,連單發步槍產生的後坐力都可以撞到肩膀疼。機槍連射產生的後坐力就不是單純的打腫而已了,立姿手持機槍連射亂掃,除了起到炮仗聽響的作用,完全沒準頭,就是純粹的浪費彈藥。

當然,某些外國神劇,比如第X滴血中的蘭博,這是個開掛的對象,不能用地球人來對比。對他只要大家看的爽就好,不用考慮後坐力。

最後,讓我們看看正確的機槍使用姿勢,考慮到彈夾容量有限,起立亂掃的小朋友更應該乖點在機槍陣地以正確姿勢射擊,要不然板機才扣下沒幾秒,就得找地方裝彈夾去了。


哈哈,重機槍是固定在掩體後面的,一般是短點射,或者長點射,很少有扣著扳機不放一股腦的掃的,若真那樣做射手一定會很受傷!重機槍一般人是沒法站立式射擊的哦,那傢伙很沉的!

輕機槍和其它突擊步槍一樣靈活,單兵完全可以各種姿勢操作,這裡要說的是無論輕機槍還是自動步槍,實戰中都是以短點射為主,若是掃射的話,自動步槍不出10秒,彈匣就沒彈了,輕機槍不出30秒,後面發生的事大家腦補一下就知道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