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

——在七年級家長培訓會上的講話

尊敬的各位家長:

大家上午好!

各位家長在百忙之中,參加學校舉辦的這次家長培訓班,表明了你們對皖維中學工作的支持和關注,同時也真誠地感謝各位家長選擇了我們皖維中學,你們的選擇就是對學校工作的最大信賴和支持。我們始終堅信皖維中學的生存在離不開教育碩果的同時,更離不開我們的家長,正是有了各位家長的大力支持,學校才得以更快更好地發展。在這裡,我謹代表學校向關心和支持皖維中學發展的全體家長,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利用今天培訓會的機會,我主要就「如何發展好自己的孩子」和各位家長共同交流和探討,有不妥處敬請指正。

孩子從小學升入初中是人生的一大轉折,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將發生一系列的變化,比如學習任務的無形加重、生理上的不斷成熟、心理上的逆反傾向、自尊心逐漸增強、性意識由神祕好奇向想往愛慕方向轉移、成人感和獨立意向傾向逐漸增強等等一系列棘手的問題,都是擺在我們家長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解決好了,孩子以後的發展可能會事半功倍,解決不好,孩子就可能會走彎路甚至誤入迷途。在這裡我要強調的是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到目前為止,我還沒看到哪一個成功的孩子,是生活在「爸爸媽媽意識當中,把孩子交給學校就不管、遇事就怪學校」的家庭氛圍中。鑒於此,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我的看法。

一、七年級孩子的過渡期心理及應對策略

家長們可能都有這樣的感覺:剛跨入初中大門的孩子跟小學階段相比,好像突然之間變了很多,諸如情緒不穩定、極度自信、沮喪不堪、盲目自信或自卑等等。出現這些情況,是因為孩子剛進初中,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班上同學的學習層次也良莠不齊,尖子生與基礎一般和基礎差的孩子差距較為懸殊。尖子生一入中學信心十足,意氣風發,個個感覺良好,但一經挫折(如當不上班幹部、測驗成績不如人意等),便立刻心灰意冷,找不到感覺,不知如何應付,或者埋怨老師。基礎一般和基礎差的孩子,一般自卑感和心理壓力都較大,存在生怕老師找他但又希望老師找他的矛盾心態。

同時,在小學養成的認知習慣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接受新事物,如他們常常用懷疑的目光看老師,甚至當著老師的面會說「我們小學老師說……」,在這一思想的同時,他們的自我意識又迅速發展,開始遠離老師和家長,他們有了心理話更願意對同伴講,逐漸形成了對家長和小學老師形成的絕對服從與依賴和升入中學萌發的自我意識並存,這可以說是七年級學生思維上的主要矛盾。

再者,隨著學科數的聚增,孩子在學習方法上容易失去協調能力,甚至失去自信。很多七年級的孩子都說學習最緊張、最累,這實際上就是小學過渡到初中的最主要表現,它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要順利渡過這個時期,縮短這個過程還需要家長和老師從心理和學法上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但不管自信或自卑都對新的學習生活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新鮮感,有展現自我的慾望。這實際上就是我們家長要把握的教育契機。

那麼,如何做好這一階段孩子的引導工作,我想這可能是我們每一個家長面前亟待解決的課題。在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舉個例子:我曾經碰到過這樣的一個學生,在小學三年級時,有一次輪到這名同學打掃廁所,在他還沒有打掃完時,就被來校接他的奶奶發現了,於是奶奶氣呼呼地拖著孫子跑到老師面前理論,說我的孫子在家連垃圾都不倒,你卻讓我孫子掃廁所,是不是我們得罪你了,弄得老師無言以對,後來我聽說這名同學的父母都因工作關係,根本沒時間管孩子,爺爺奶奶對其又百依百順,導致這名同學到了初中時遲到早退是常事,講究穿著,出手大方,甚至連作業還花錢僱人寫,後來好不容易花錢上了高中,但高一下就輟學了,各位家長想想這名同學後期發展的結果是不是必然的呢?因此,孩子的發展對於家長的引導來說該有多麼重要啊!

首先,七年級的孩子正逐步走向成熟和獨立,責任心的培養就成了這一時期作為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其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學習還要重要,「欲速則不達」、「顧此失彼」等等典故都明確地向我們家長們提出了,潛移默化的教育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教育碩果。現在的孩子可以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親的「捧在手中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的潛意識大有人在,這可以說是作為東方人的最大弊端,應當引起我們做家長的高度重視。上海交大餘世維教授曾經講過:「中國的小孩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從小說謊;中國的學生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學會作弊;中國的工作人員學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負責任。」這樣的總結實在是太可怕了,但又畢竟是事實!基於此,現重點就孩子責任心的培養談幾點看法:

1、「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識培養

七年級的孩子,應該能做很多事情了,這一點作為家長必須明確!譬如洗衣服、洗碗、疊被子、掃地,甚至參與家庭理財等等。而現實中,我們的許多父母卻把對孩子的愛無限的傾注到了孩子的服務上面去了,對孩子的關懷可以說是無微不至,孩子衣服從來就沒有自己洗過,喫完飯就把飯碗推到一邊,玩過的玩具隨手就扔,被子要讓媽媽代疊,洗腳要讓媽媽打好溫水,寫作業要讓媽媽給念題目,上學時書包也要讓媽媽給背……孩子們就這樣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養尊處優的生活,本來是他們應該自己做的事情全都由家長代勞了,應該自己負的責任全都由家長承擔了,久而久之孩子只懂得索取而不懂得付出,普遍缺乏責任心了!因此,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首先就要求家長放棄對孩子的溺愛,讓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讓孩子去為自己多承擔一些責任,比如自己的房間要自己打掃,穿髒了襪子自己去洗乾淨,起牀後要自己整理牀鋪,早晚洗漱要自己照顧自己,家庭作業要自己獨立完成,自己說過的話不能食言,自己應當做的事情必須有始有終。當然,七年級的學生畢竟還屬於孩子,他的手或許很笨,他的動作或許很不麻利,他做事情時或許會經常出錯,這些都是很正常的,要不然他就不是孩子了。家長在讓孩子做事的時候,一定要沉得住氣,一定要學會等待,一定要能夠容忍孩子的不完美,決不能因為孩子牀鋪疊的不整齊、收拾書桌不夠利落、襪子沒有洗乾淨、清掃地面丟三拉四而越俎代庖,要知道,孩子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體驗才能逐漸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這裡最重要的是孩子做事的過程,是孩子通過做事所得到的對「責任」的一種寶貴心裡體驗,只有這樣的心裡體驗多了,孩子的責任意識才能不斷地得到強化和提高。如果家長過於看重結果,勢必就會在孩子做的不夠快不夠好的時候,對孩子進行埋怨和責備,或者忍不住地去取而代之,這一方面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會給孩子留下逃避責任的可乘之機,因為有的孩子一旦發現自己事情做的不夠快不夠好的時候家長會及時出手,他就會故意表現得能力不足,以此來逃避本來該做的事情。

2、「正面挫折」的意識培養

七年級的孩子尚處於成長之中,對一些事情表現出沒有責任感也是正常的,因為他們許多時候的確不太清楚這樣會有對他們有什麼不好的影響,所以為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家長可以適當地讓孩子受受挫折,俗話說「授之魚不如授之於漁」,孩子如果一而再地受到了挫折,他自然就會提高警惕,下次做事情的時候自然就不再會馬馬虎虎、草率了事。比如孩子上體育課忘了穿運動鞋,他打電話央求你給他送去,這時家長就可以拒絕孩子的要求,儘管讓他去挨老師的批評好了,孩子嘗到了苦頭之後就會多長點記性;孩子平時東西喜歡亂拿亂放,提醒他多次也不起作用,某天孩子的作業特別多,而且又急需一本參考書,可是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家長這時不要顧忌影響孩子的作業而幫他找,儘管讓他去費時費力地去找好了,反正作業總歸是要完成的,他耽誤的時間越長他就只能休息的越晚,給他留的印象也就會越深刻。等等例子,作為旁觀者的家長一定要學會忍耐,相信這樣的忍耐只會是暫時的,如果這個階段你忍耐不了,那我可以明確地對你們說,孩子的將來你可能會忍耐一生!

3、「參與家庭」的意識培養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最重要場所,是孩子日常生活的出發點和歸宿所在,而且作為七年級的孩子,每天在家裡的時間要遠多於他在學校和戶外的時間,因此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可以從家庭這塊陣地入手,因此我希望作為家長的你們,首先必須要轉變觀念,要把孩子當做是與自己地位平等的人,而不能老把他當作什麼事情都不懂的小孩子,家裡的一些事情,無論是否與孩子直接有關,都可以讓孩子發表一下意見,讓孩子幫著出謀化策,對孩子提出的好建議好想法要積極採納並加以表揚和鼓勵;家裡的家務活也要有一個明確的分工,每天爸爸應當做什麼,媽媽應當做什麼,孩子應當做什麼都要事先規定好,當然孩子可以少承擔一些,但決不能因為怕耽誤孩子學習而大包大攬;家長還可以在孩子寒暑假期間讓他當一段時間的家,這期間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只要不會給家庭帶來巨大的損失,都可以由孩子來做主,都可以由孩子來安排,孩子從自己當家長的經歷中能夠學到許多,也能夠提高許多。

當然,對孩子的教育還包括很多方面,如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培養、正向激勵對孩子的作用、家長的榜樣意識等等,由於時間關係,在這裡就不多說了。總之,注意對七年級孩子心理成長的引導,抓住孩子的心理,有節奏的進行輔導,就能讓孩子順利實現從小學到初中的過渡,積極樂觀的開始新的學習生活。

二、教育子女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俗話說的好「嚴是愛,松是害」,這裡我還要加一句「不管不問成公害」。父母關心愛護自己的孩子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沒有父母的愛,就談不上什麼家庭教育,就更不要說要達到什麼樣的教育效果,但「愛」字卻又充滿著哲理。這裡我用三個小孩犯錯的處理方式來舉個例子:三個小孩走路,不小心碰到了桌子跌倒了,孩子在地上「委屈」地嚎啕大哭。甲小孩的母親馬上跑過來說「寶寶不要哭,媽媽打這個桌子,這個桌子壞。」於是這個孩子在媽媽溫暖的懷抱中不屑一顧地看了一下桌子;乙媽媽看到孩子跌倒後,快速跑過來說「全世界的小孩撞到桌子都哭的」,於是這個媽媽把小孩拉起來說「再走一遍!再走一遍!」我們想一想世界上有如此笨的小孩依舊往桌子上撞嗎?所以他就從旁邊走過去了,接著媽媽又講「一個小孩會撞到桌子,有三個理由,第一個跑步沖得太快,來不及剎車。第二個,頭一直低在地上,沒有注意看,第三個,心中不知道在想什麼?剛才你是哪一個?」;丙媽媽看到孩子跌倒後慢慢地走過來說「站起來!」,然後這位媽媽就跟小孩講:「你看看你剛才,像個男人嗎?還說長大了要保護媽媽,你那個樣子能保護媽媽嗎?」剛才所舉的例子中的小孩,各位家長能說出他們大概分別是哪一國家的嗎?上述例子中,甲來自中國,乙來自日本,丙來自美國。同樣一件事,處理的方式竟會有這樣大的差別!這樣教育的延續性及效果想必家長們都能說個一二三,但類似的事情如果真的落到你的頭上,下意識的你又會怎麼做呢?所以日本人、美國人包括歐洲人,他們從小就這樣教育長大,所以日後他們的責任心明顯強於中國,這就是教育意識的真正魅力,同時也折射出一個好的家庭教育意識,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正如我們常提到的盡量避免「5+2=0」現象的出現一樣。

在對子女的教育問題上,今天只和家長們談一個問題——關心愛護和嚴格要求相結合。

父母對自己孩子的關心愛護,應以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為前提,離開這個前提就容易與望子成才的願望背道而弛。父母對孩子愛應該是理智的,有分寸的,絕不能溺愛,否則,就會成為孩子身心畸形發展的禍根。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把對孩子的關心愛護無意識地演變成了溺愛,前面說了,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甚至是六個大人圍著一個轉,嬌慣、偏愛、護短、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及有求必應等出現在很多家庭。對孩子的不良品德和習慣不批評、不教育,往往包庇護短。喫飯穿衣一切事務都由家長包辦代替,孩子讓家長幹什麼,家長就幹什麼,一切以孩子為中心,使孩子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好逸惡勞的懶惰生活,養成一種自私、任性、專橫、跋扈、為所欲為的不良品德和習慣,這些不良習慣任其發展下去,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有人說,對孩子的嬌生慣養百依百順,是促進孩子走上不幸道路的開端,這是值得每位家長深思的。

如何做到「愛而不溺」,講這個問題之前,有句俗話必須向家長們說清,「孩子怎依怎壞」!誰不愛自己的孩子,甚至就連我曾經打過女兒一巴掌至今還愧疚於心,剛才說的美國媽媽看見自己的孩子跌倒哭了就不心疼嗎?肯定心疼,甚至可能比我們還要心疼,但那畢竟是「內」,「內」是我們做家長的承受力,是愛的真實釋放;「外」則不一樣了,「外」是由「內」轉化而來的,這個轉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我們所講的教育方法。在這個教育方法中,我們一直提倡理智和分寸並存,做到「愛而不溺」、「嚴而不厲」。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對「嚴」的理解有誤區。有的家長認為「嚴」就是「厲害」,對孩子要給予好心而不能給予好臉,孩子只有害怕父母,才能教育好。還有的家長認為「嚴」就是不聽話就要打罵,贊成「不打不成才」的說法。這些認識都是不對的,對當今的孩子採取這種辦法是難以奏效的。

如果對孩子動輒打罵、訓斥,孩子就不願意接近父母。孩子如果對父母敬而遠之或者既不尊敬、又不接近,更不願與父母交談,這就很難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至於打罵、體罰之類的行為就更是和我們所說的「嚴格要求」水火不相融了。動輒打罵孩子的家長,不僅不能使孩子改正錯誤,反而使孩子的情感和心靈受到摧殘,變得冷漠,自卑和缺乏自尊心,甚至因忍受不了父母的打罵而離家出走,由此可見,對孩子實行體罰只不過是家長缺乏理智和束手無策的表現,不可能起到嚴格要求的效果。

我們所說的嚴格要求是根據孩子的發展水平和年齡特點,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為前提的。如果「嚴」得出了格,就會走向反面,為此家長必須遵循以下幾點。

首先,父母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是符合孩子實際情況又有得孩子身心健康的。要求四歲的孩子跟在父母身後走力所能及的路是可能的,但要求孩子與父母走得一樣快一樣遠就不合理了。其次,父母提出的要求必須是適當的,是孩子經過努力可以做到的,若要求過高,孩子即使經過努力也無法達到,就會使孩子喪失信心,也就起不到教育效果。再次,對孩子的要求必須明確具體,讓孩子明白應該幹什麼,怎麼幹,不能模稜兩可,讓孩子無所適從。最後一點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一經提出,就要督促孩子認真做到,不能說了不算數,或者幹也行、不幹也行,而是一定要讓孩子做到,否則就起不到教育效果。再者,你們的孩子很快就要進入青春期了,他們在肢體運動、認知、道德感等方面日漸完善,逐步形成完整的統一的自我。他們強烈感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獨特的個體,具有認識自我、表達自我、張揚自我的強烈要求。如果這時體罰孩子,他會感到這是對自己人格的嚴重踐踏,產生強烈的抵觸心理,一些男孩子甚至還會產生某種報復與逆反心理。因此,作為家長必須堅定不移地樹立「引導」意識。

人都是有需求的,而且是多方面的,往往也是無止境的。對孩子的需求要具體分析,要以家庭的實際經濟狀況和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為前提,不能百依百順,有求必應。過分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容易引發孩子過高的慾望,養成越來越貪婪的惡習。一旦父母無力滿足其需求時,勢必引起孩子的不滿,致使難以管教。當其慾望強烈而又得不到滿足時,就容易走上邪門歪道,這是每位家長需要注意的。我曾經帶過的幾位學生,就是從向同學借錢、在寢室偷錢、深夜到小店盜竊,最後一步步發展到攔路搶劫、羣毆駕駛員最終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痛心的教訓之餘,我們的家長又是怎樣想的呢?

當然,對孩子的合理要求,在家庭允許的情況下,就盡量給予滿足。如孩子要求給買一些有利於增長知識,開發智力,豐富精神生活的兒童書畫及必要的生活、娛樂用品,一般應給予滿足。若家長一時難以辦到時,應向孩子說明理由。在教育孩子時,家長既要積極為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創造條件,也要教育孩子注意節約儉樸,防止養成揮霍浪費的不良習慣。

三、學校對各位家長的期望

一是期望各位家長相信皖維中學,相信我們這一班人。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把這所學校辦好,把你們的孩子帶好。請各位家長相信我們,也算是我們這一班學校管理者和科任教師對尊敬的各位家長的承諾。

二是期望得到各位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儘管我們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得到了社會的初步肯定和支持;儘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一個長期而反覆的複雜過程;儘管我們的辦學條件還有待於進一步改善……但我們相信,辦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和辦學條件的改善為期不遠,這方面,期望得到廣大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三是期望各位家長能夠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首先要求各位家長嚴於律己、做孩子的榜樣和表率。如不在家裡設酒場、設賭場、不在孩子面前鬧矛盾等。其次是做好孩子的後勤部長,比如早餐等。

四是期望家長們認真做好孩子在家時間學習、行為習慣的教育和管理。一方面要採取多種措施、多種渠道加強孩子在家是加讀書習慣、作業習慣的教育和培養。另一方面在家要求孩子常樹時間觀念,加強孩子晚間和假期的管理,保質保量完成家庭作業。用幾年的辛苦,換來孩子終身的安逸和幸福,我們何樂而不為?

五是期望家長經常與班主任、科任教師取得聯繫,關心孩子的在校表現,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配合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做好力所能及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積極為學校教育教學提出建議和意見,以便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

尊敬的各位家長朋友們,您的孩子將在皖維中學度過最為關鍵的三年生命歷程,今天他們是青澀少年,三年以後他們將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獨立人格,較豐富的文化知識、社會知識、生活知識,較固化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十六歲的風華青年。我們不能不說學校對他們成長的重要性,我們也不能不高度重視對他們人生軌跡的設計。我們不求短期效應,我們立足於學生的長期發展來設計學生三年的在校生活,我們將立足於培養學生習慣、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來設計課程、設計在校的各種活動,真正體現學校「讓每一位學生成人,讓眾多學生成才;讓每一位學生合格,讓更多學生優秀」的育人理念。讓我們為了共同的希望,「家校攜手,共創孩子美好的明天」。

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