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掌騰訊 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八個月後,湯道生對於騰訊 To B 的思路有了新的變化。

5 月 21 日,2019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在昆明舉行,湯道生登臺後,宣佈騰訊將進一步開放數據中臺和技術中臺。其中,數據中臺包括用戶中臺、內容中臺、應用中臺等;技術中臺包括通信中臺、AI中臺、安全中臺等。

時間撥回至去年 11 月,當時談及騰訊是否要做中臺時,湯道生還頗為謹慎。他談到兩點疑慮,一個圍繞技術積累:“不是中臺技術纔算技術,後臺的不算嗎?只考慮中臺是非常偏頗的。”一個關乎用戶隱私:“不會為了自身業務需要,硬把用戶使用的不同產品場景去打通。”

如今再次提起中臺,湯道生的態度明顯緩和了許多,他將中臺定義為一種能力,能夠讓客戶靈活應用到各類場景中的能力。比如用戶中臺,可以給客戶提供用戶增長、會員管理等能力。

“過去我們對於中臺的概念有些模糊,有點被對號入座了。”在昨日會後的採訪中,湯道生告訴 36 氪。在他看來,此前業內對騰訊的中臺有些誤讀:“把中臺理解為會把你的QQ、微信、視頻等每一個業務數據打通,放在一起。其實不是這樣的。”

在騰訊內部,對於是否能跨產品獲取用戶數據等原則,湯道生態度堅決。“哪怕都是騰訊的產品,用戶也不希望我在 QQ 上的行為喜好被微信體現出來。我們從始至終都尊重用戶的選擇。”湯道生對 36 氪說。

對話騰訊CSIG總裁湯道生:騰訊不想變成一家有十萬銷售的集成公司 新聞 第1張

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總裁湯道生

釐清中臺的界限,什麼值得做,什麼不能做,成為湯道生團隊近一年來的準備工作。他們既要在騰訊過往 20 年的技術與場景積累中抽選出企業客戶願意買單的能力,並將其 API 化與標準化;還要小心維護騰訊最重要的用戶隱私安全。

從前端業務來看,騰訊開放中臺能力,一定程度表明其曾被質疑的技術資源整合能力有所提升;而隨着該業務的層層推進,騰訊需要在人事管理、組織架構、利益再分配等環節持續配合,這意味着騰訊自去年“930”以來進行的戰略重整將進入“深水區”。

BG(事業羣) 協同成為騰訊架構調整後改善最為明顯的問題之一。此前由於騰訊各項產品分散在不同事業羣,對外難以形成統一窗口,不少企業客戶對此頗有微詞。曾有一家消費品廠商負責人對 36 氪表示:“找騰訊要零售方案,發現做小程序要去找WXG,做社交廣告要找 CDG,要雲的資源要找 SNG,溝通成本實在太高。”

如今,湯道生非常樂於分享騰訊 BG 之間相互支持的案例,他借用騰訊主管 TEG(技術工程事業羣) 的高級執行副總裁盧山的話來說:“TEG 就是給 CSIG 往死裏幫。”今年 1 月,湯道生與盧山牽頭成立騰訊技術委員會,全面整合公司技術,推動各產品開源與上雲。

“今天我們說擁抱產業互聯網,不是指只有CSIG去擁抱產業互聯網,這是集團大的戰略,所有 BG 都參與其中。”湯道生說。

組織層面的協調可以由高管意志出發迅速推進,但 To B 業務的持續落地,對於從社交、遊戲起家的騰訊來說,仍需要一個漫長的週期。

自去年 9 月末騰訊 CSIG 成立後,為了適配企業服務行業屬性,騰訊 CSIG 開始在內部實現變革,一方面, CSIG 需要擴充 To B 領域銷售、實施、交付層面的管理團隊;另外, CSIG 也開始完善財務管理(比如應收應付賬款的管理)、銷售激勵、交付生態等To B 鏈條的業務流程。

不過,在具體的 To B 行業方案落地中,湯道生希望能把集成、交付類的工作更多交由合作夥伴,他不想讓騰訊變成一家系統集成公司。

“如果我要解決(To B)覆蓋的問題,騰訊也不會成為一家擁有 10 萬名銷售的企業,我相信 10 萬銷售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湯道生對 36 氪說。

在與 36 氪等媒體的對話中,湯道生還圍繞騰訊的部門協作、 To B 業務轉型、To C“標簽化”等話題,分享了他對騰訊戰略調整8 個月以來的最新思考,以下為更多採訪實錄:

談中臺:數據中臺並不是把 QQ、微信、視頻的產品數據打通

36 氪:你在上午的演講中提到騰訊要開放數據中臺與技術中臺,但在去年,你談到中臺時還有一些技術與用戶隱私層面的擔憂,為什麼會有這種轉變?

湯道生:首先我們對於數據隱私仍然是非常重視的,保護用戶隱私是騰訊一貫堅持的。這個跟技術沒有直接關系的。

這幾年,我們在服務客戶的過程中慢慢看到,騰訊有很多系統、服務是來自原有業務的能力,所以我們在內部做了一些梳理,通過開放把這些能力變成客戶需要的工具。

過去大家講中臺還是一個相對模糊的概念,不同的人對於中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說應該有業務中臺,有人說應該有行業中臺,是一個比較混亂的狀況。

所以我也特意借這次大會的機會,從騰訊的角度解釋一下,我也是技術背景出身,對中臺有一定的思考,所以這次我們將中臺分成兩類。

一類是跟數據類型相關的數據中臺,包括用戶中臺、內容中臺。為什麼會特別去提這兩個中臺,這跟騰訊在過去20年積累的能力有很強的關系,因為騰訊這麼多年就是在連接用戶,所以騰訊走出去跟大家說我有管理用戶的一個中臺體系,我相信還是有說服力的。

在內容產業裏,騰訊也是全球最大的內容服務提供商,我們把過去服務於內部業務的能力開放出來,建立內容中臺也是毫無疑問有這些能力的。只是以前我們沒有開放,沒有包裝成一個客戶能理解的(方案),沒有用中臺這樣一個概念去描述,

第二類是技術中臺,包括通信中臺、安全中臺和AI中臺。這都是騰訊這幾年在很多行業客戶裡面有實際實踐的技術中臺能力。騰訊就是靠即時通訊起家的企業,以前是服務於QQ、微信,今天我們把它API化,再結合運營商的一些能力,以此來服務不同的行業客戶。

對話騰訊CSIG總裁湯道生:騰訊不想變成一家有十萬銷售的集成公司 新聞 第2張

湯道生接受 36 氪等媒體採訪;拍攝:蘇建勛

36 氪:騰訊搭建中臺的難點是什麼?

湯道生:難點是可能大家過去對於中臺是一個非常模糊概念,有一個比較片面的解讀認為,中臺就是把QQ、微信、視頻等每一個業務的數據打通,然後共享在一起。這個是騰訊不願意做的。

隨着我們在產業互聯網有更多實踐,我們進一步釐清了中臺是什麼。騰訊的中臺就是把騰訊過去服務內部業務過程中形成的能力進一步開放,以用戶中臺為例,可以為客戶提供用戶增長、用戶溝通、用戶數據保護、會員管理等完整工具。

36 氪:中臺是一個偏企業後端的概念,對於企業的業務與應用層來說,騰訊搭建中臺對他們的意義是什麼?

湯道生:企業往往都有自己的ERP 與 CRM系統,對企業來說,騰訊提供的這些有價值的能力可以通過 API 的方式進行集成。

大家對於中臺的理解可以是“被集成”的,原來這些能力都是服務於騰訊自己的產品。這幾年在 To B 的業務實踐裏,我們陸續開發出廣泛的API。隨着騰訊的平臺戰略越走越深,企業對技術的需要不只限於一個產品界面。

談組織協作:不是隻有CSIG擁抱產業互聯網,所有 BG 都參與其中

財新:在騰訊的行業解決方案中,會涉及到至少1-2 個、甚至3個不同的 BG 嗎?

湯道生:有可能,CSIG不是騰訊 To B 產品的唯一生產力,但會是唯一的窗口。

所以我們給CSIG行業團隊的定位是:用統一的界面去服務我們的客戶,但產品可以來自騰訊其他的部門。比如汽車行業,我們有車聯出行的團隊,它有針對自動駕駛的3D仿真系統的能力,當汽車客戶提出雲的需求,汽車團隊也不用去把雲的底層重新做一遍;再比如智慧4S店這個產品,也涉及到企業微信的能力。

所以今天騰訊說紮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不是說公司其他BG繼續紮根消費互聯網,只有CSIG 去擁抱產業互聯網,這是公司集團大的戰略,大家都參與其中。

騰訊內部合作還是非常高效的,盧總(騰訊高級副總裁盧山盧山)在多個場合都公開去講,TEG就是要給 CSIG 往死裏幫,這已經成為CSIG跟TEG緊密合作的一個體現。

中國企業家:騰訊 CSIG 是整個騰訊新鮮血液最多的一個事業羣,騰訊如何為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新進員工(特別是銷售人才)統一一個標準?

湯道生:第一,我們會花比較多的時間去拜訪客戶,這是To B業務裏很重要的環節。然後我們也吸納了很多不同類型的人才,的確,我們也很擔心怎麼去管理好這個多元化的團隊。所以我們也在不斷加大文化建設上的投入。

最近CSIG內部有一個文化升級的動作,就是希望能夠跟來自不同企業的員工共享共同的價值觀,比如我們會提到關注客戶口碑,這是一個比講客戶價值更高的要求,不僅僅是說交付完就OK了,還要讓客戶喜歡你。

談業務轉型:騰訊不會成為一個有十萬名銷售的企業

第一財經:從去年”930“調整後,你的管理模式、管理風格,團隊做事的方式有沒有產生一些變化?可否舉例談談?

湯道生:以前做To C產品,從用戶的角度就能找到問題或者優化的空間。但是To B業務,我們不再是最終用戶,需要跟多個客戶去交流,用這個行業的共性需求來幫我們排優先級,這是很不一樣的模式。

To C的鏈條相對短,但 To B 的業務流程就特別復雜。從合同管理;到交付合作生態中的採購設計;再到財務管理、銷售激勵、應收應付賬款的管理,都是在原來To C業務不涉及的。所以騰訊本身內部的流程都需要做比較大的改變,纔能夠有效地去更好地去做這個2B的業務。

36 氪:很多企業客戶對騰訊用C 端經驗服務 B 端的方式會有一些疑慮,你覺得這種思路會有一些侷限嗎?

湯道生:我覺得最終沒有太大的必要去標簽 To B和 To C。因為人很容易因為標簽而忘掉背後的邏輯。所以我更多提醒自己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或者這個業務的屬性是什麼,我要通過什麼手段去解決這些問題。

如果我需要解決( To B)覆蓋的問題,那騰訊不會成為一個有十萬銷售的企業,我相信十萬個銷售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我們就會想怎麼去建設生態,在各個區域有很多合作夥伴,他們是長期獲得客戶信任的,我們有很好的合作基礎。所以我在想怎麼讓這些合作夥伴的銷售有動力賣我們的東西,或者反過來,讓我們的銷售有動力去賣合作夥伴的產品,這裏涉及到很多機制,我更願意從問題的本身去思考。

36 氪:現在來看,騰訊很多企業客戶案例都是基於 C 端用戶的數字化,但 B 端客戶的需求不僅於此,騰訊該如何把產業互聯網的改造延伸至諸如供應鏈等後端環節?

湯道生:為什麼騰訊要把所有的事都做了呢?ERP已經是比較成熟的市場,也有經驗豐富的玩家。我不認為騰訊什麼都該碰。

過去大家挑戰騰訊的是太貪心,什麼都想碰。我覺得To B跟To C是一樣的,騰訊在互聯網領域只選擇了社交和內容,其他很多領域是不需要我們自己去做的。

回到To B,我們選擇去幫助企業升級,第一是要看我有什麼資產,或者我有什麼能力是客戶在意的。如果我硬要去解決某個環節的問題,比如說供應鏈的問題,我又不具備這個能力,是沒有說服力的。

另外,企業需求是多方面的,我更傾向於去跟客戶交流,瞭解他有什麼問題,或者他對於騰訊哪方面的能力感興趣。只有搞清楚客戶想解決什麼問題,而恰恰你有工具幫他解決纔是最 Match(契合) 的。如果我有的東西他不需要,那就不是一個閉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