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顧忌劉賀是實,多次打壓暗中出手,卻沒有一貶再貶,在對待霍光家族和劉賀之事,劉病已手腕盡露,仔細推敲,他對劉賀的態度與霍家的動向互相呼應,此消彼長,並非只是空穴來風,對霍劉的處理也如出一轍,明捧暗踩,達成鞏固權位的目的。

受漢武帝託孤的大權臣霍光,終於在大權獨攬近二十年後撒手西去,如芒刺在背的漢宣帝如釋重負,漢宣帝與霍光外甥女上官太后一同到場治喪,把霍光與蕭何相比,以皇帝級別的葬儀葬於茂陵,謚號宣成。推崇備至,又在二年後,以謀反罪對霍光家滿門抄斬,霍禹腰斬,霍雲、霍山自殺,霍光遺孀顯及兒子,侄子,三族除了女婿女婿金賞因告發謀反一事被赦免外,全部被殺或者自殺,霍光女兒霍成君也被廢居昭台宮。(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宣帝對權臣霍家祭出雷霆手段後,與之呼應的是對前廢帝劉賀的警惕,在元康二年即前64年,漢宣帝派遣使者賜山陽太守張敞璽書曰說「制詔山陽太守:其謹備盜賊,察往來過客。毋下所賜書」!要太守注意劉賀的動向,報告備查,不得泄露。當時霍光與群臣請上官太后廢掉劉賀時,把他原有的昌邑封國剔除設郡,安置在山陽郡。張敞接詔,於是分條稟奏劉賀平日行為,除了派人偵查監視,有時還親自上門拜訪,察看劉賀的動向。對劉賀的相貌,平時上門的人等,府內侍婢諸事都詳細上奏。

為什麼會這麼在乎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霍光族滅,霍光是權臣震主不假,但他也是漢武託孤大臣,輔政大臣之首,最重要一點,劉病已能當上皇帝,是他一手促成,可以說沒有霍光就沒有宣帝,霍光若是亂臣賊子,他擁立的難道會是好人?名份會受到極大挑戰,顯而可見的就是劉賀,劉賀之廢也是霍光一手促成,霍光是奸人,那麼似可以反證劉賀就是好人。以此類推,漢宣打擊霍家,無意間動搖了自己統治的合法性。才會在霍家滅亡後,非常重視劉賀的動向。(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劉病已於是對劉賀表面更加恩遇,把他封為海昏侯,食邑四千戶。在上任途中,劉賀因為語言不慎,被人密報,再被削去三千戶,在宣帝的一收一放中,劉賀戰戰兢兢,四年後去世。劉賀死後五年,霍成君死後三年。漢宣以南匈奴歸降,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於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揚,列霍光為第一。尊崇其功業,肯定其成績,把他與霍家謀反的其他人剝離開來,兩全其美,鞏固了自己統治的合法性,從此高枕無憂。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嚴謹。漢宣帝確實一直防著劉賀,但是漢宣帝並沒有一直貶斥劉賀。

劉賀曾經在兩次震驚世人,一次是前幾年海昏墓被發掘之時,一次是他當皇帝之時。漢昭帝年紀輕輕就撒手人寰,也沒有為大漢留下儲君。於是在霍光的主持下,選定了劉賀為下一任大漢皇帝。年紀輕輕的劉賀,不甘心做霍光手下的一個傀儡,他在位期間不斷挑戰霍光的權威。此外,劉賀當皇帝之後,暴露了自己的本性。在皇宮裡面吃喝玩樂無惡不作,短短二十七天,劉賀竟然做出一千多件荒唐事。最終霍光在張安世和皇太后等人的支持下廢除了劉賀。

劉賀一共只當了二十七天皇帝,是中國所有皇帝中在位時間最短的。劉賀當了一圈皇帝,不僅沒有保住自己的皇位,連自己的昌邑王位也沒有保住。被廢之後的劉賀被貶為庶人,逐回昌邑,成了一個普通平民。劉賀被廢以後,霍光又選擇了劉詢做為大漢下一任皇帝,也就是我們熟悉的漢宣帝。

雖然劉賀被已經被貶為庶人,霍光和漢宣帝都不放心這位漢廢帝。漢宣帝一直都派人暗中監視劉賀。山陽太守張敞會定期向漢宣帝彙報劉賀的一舉一動,直到張敞告訴漢宣帝:「故昌邑王二十六七歲,為人臉色很黑,小眼睛,鼻子尖而低,鬍鬚很少,身材高大,患風濕病,行走不便。穿短衣大褲,戴著惠文冠,佩玉環,插筆在頭,手持木簡趨前謁見。」漢宣帝得到這個信息以後基本上解除了對劉賀的戒備之心,甚至覺得劉賀非常可憐。

漢宣帝絕對是一個仁慈的君主,他也不忍心看著劉賀一直都是庶民,所以在公元前63年,漢宣帝封劉賀為海昏侯,食邑四千戶。劉賀的身份再一次發生了變化,他又由平民變成侯爺。劉賀的一生絕對豐富,先是王子,再是諸侯王,再到皇帝,再到平民,最後又當了侯爺。從這件事上看,漢宣帝對劉賀還算不錯,並沒有趕盡殺絕。但是後來,劉賀因為出言不遜又被削去三千戶食邑。劉賀於公元前59年去世。

也就是說漢宣帝確實一直在防著劉賀。但當他確定劉賀對自己沒有威脅之後,也給予了劉賀相應的尊重及優待。所以說這個問題並不嚴謹。我們暫且認為這個問題完全正確,我們來探討一下為什麼漢宣帝要這樣做。

首先,無論任何皇帝都會防著劉賀,都會不停地打擊劉賀,能放過劉賀一命的絕對算好皇帝。皇帝是人人羨慕的職業,前皇帝卻是一個非常棘手且尷尬的身份,肯定比前女(男)友更尷尬。前皇帝雖然已經沒有任何實權,但是他曾經皇帝的名號會成為現任皇帝的一大威脅。有前任皇帝在,現任皇帝的皇位始終有可能坐不穩。看看明英宗和明景帝就知道,為什麼現任皇帝會坐不穩。

其次,漢宣帝並沒有掌權之前,實權一直掌握在霍光手中。霍光一直打擊劉賀,漢宣帝就只能跟著他一起貶斥劉賀。

第三,受到史書的影響,我們都認為劉賀是一個特別荒淫無道的君主。但是海昏侯墓被發現以後,改變了不少史學家的看法。不少史學家認為劉賀被廢的根本原因是他觸動了霍光的權力,而不是因為他荒淫無道。我們細細考究起來也可以發現史書在誣陷劉賀。史書記載劉賀在二十七天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等於說劉賀一天要做近四十二件荒唐事。一天二十四個小時,除了睡覺的八個小時,吃飯的三個小時,剩下的十三個小時他要做近四十二件荒唐事,一個小時要做三件荒唐事。這怎麼可能!其實劉賀絕對是一個有才華的君主,只不過他太沉不住氣,而且鋒芒太露。所以,引起了霍光的警惕而被廢。正是由於劉賀有才華,所以漢宣帝才一直不放心他,才要一直貶斥他。

第四、劉賀有一定勢力。劉賀繼任皇帝的時候,從昌邑國帶了兩百多名隨從。後來這些隨從全部都被霍光一網打盡。這兩百多個人被殺之後,劉賀的勢力受到了極大打擊。但是劉賀的勢力並沒有被剷除殆盡。劉賀父子在昌邑經營幾十年,有一定根基,有不少人擁護劉賀。即使在朝廷中也有不少人同情劉賀。這些人平時不敢和劉賀接觸,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還真不能保證他們不有所行動。所以漢宣帝才把劉賀改封到偏遠的豫章郡,讓他遠離昌邑。

漢宣帝做為現任皇帝有意識地防著前任皇帝合情合理。做為中興之主的漢宣帝能夠不對劉賀趕盡殺絕,並且加封劉賀為侯爺已經算是深明大義。

歡迎各位小夥伴閱讀、關注!


方圓論壇觀點!

漢宣帝劉病已和漢廢帝劉賀其實都是一類人。他們倆的皇位可以說都是撿漏得來的。為什麼他們兩人可以撿漏這就要說到漢武帝的兒子,漢昭帝劉弗陵。漢昭帝劉弗陵幼年時期便被漢武帝劉徹託孤給大將軍大司馬霍光,並且由霍光主持朝政。並且加封了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三人共同輔佐年幼的劉弗陵。漢武帝還特意製作了一副「周公輔成王」的圖畫,賞賜給霍光。希望霍光可以效仿周公輔佐幼年帝王。

霍光在輔佐劉弗陵的時間內,平定叛亂,誅殺造反的上官桀等。所以漢昭帝十分信任霍光。霍光在當時可謂是權傾朝野,是大漢實際上最高的統治者。在霍光輔政的十三年里百姓充實,四海之內皆臣服於大漢。但漢昭帝劉弗陵去世較早。年僅21歲便去世。由於漢昭帝沒有後代。所以霍光開始在漢室之內挑選皇子繼承皇位。

霍光第一個選擇的對象就是劉賀。而劉賀在上位之後貪圖飲酒享受,絲毫不管任何事情。霍光覺得劉賀沒有帝王之相,所以就廢除了劉賀。而劉賀只在帝位上呆了27天,所以劉賀史稱漢廢帝。之後霍光又聽說劉病已在民間頗有賢明,所以就選擇劉病已繼承皇位。劉病已也就是漢宣帝。所以說漢宣帝劉病已和劉賀其實都是一類人。只不過劉病已比劉賀更加的出色。也更適合做一個帝王。雖然劉賀已經被廢了。現在的皇帝是劉病已。但是劉賀對於漢宣帝來說依舊是一個威脅。因為不管怎麼說,漢宣帝的帝位來的確實不是那麼名正言順。而且劉賀也是當過皇帝的人。雖然沒坐多長時間皇位。但畢竟也是當過皇帝的人。萬一有人圖謀不軌想要叛亂,劉賀可以是很好的一個借口。所以漢宣帝必須得對劉賀提起十二分的重視。

自古以來皇家最為無情。而且沾過皇位這本來就是劉賀的原罪。權利動人心。誰能知道劉賀心中對皇位還有沒有想法。歷朝歷代想投機的人就不少。而劉賀就是除了霍光之外對於漢宣帝的另一個威脅。霍光漢宣帝沒有辦法應付,但是一個劉賀漢宣帝還是很有把握對付的。一貶再貶劉賀就是要告訴天下的人,劉賀有多麼的不堪,從而達到降低劉賀對他威脅的可能。

而且剛一上任的漢宣帝就對劉賀一貶再貶,這又何嘗不是對霍光的示好,當時剛即位的漢宣帝,一是皇位來路不正,二是沒有絲毫勢力。而霍光當時可以說是整個大漢最有權利的人。漢宣帝想要把皇位坐穩就必須要討好霍光。而霍光一力廢除了劉賀,所以漢宣帝徹底斷劉賀的後路這就是側面的對霍光示好。要知道,在古代,無論君王多麼昏庸,臣子廢君王,本身就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是招人詬病的。漢宣帝提防劉賀,其實也就表明了態度,就是霍光做得沒錯。這讓霍光心裡安定了不少。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謝謝悟空邀請。

首先,題主的一貶再貶,這個論點是立不住腳的,劉賀被廢為庶人後,被遷往之前的昌邑監視居住,昌邑國撤銷,設為山陽郡,有郡守張敞監視,也就是被軟禁起來11年後,公元前63年,漢宣帝封劉賀為海昏侯,趕他到更為偏遠的南昌就藩,4年後劉賀病逝。

劉賀劇照

其次,劉賀父親在他四五歲時就死了,作為一個小王爺,在朝中沒有根基,這也是霍光看中他的一個原因。劉賀被貶為庶人時,他的親信隨從200餘人盡數被殺,之前討好他的人,唯恐避之不及,俗語說得好「落架的鳳凰不如雞」,可以說他沒有任何翻身的政治資本。在昌邑監視居住期間,張敞 給漢宣帝的報告是這樣說的:觀察故昌邑王的衣服、言語、白痴呆傻,一如廢人。雖然劉賀有偽裝的嫌疑,但也說明經此變故,劉賀已噤若寒蟬,夾起尾巴做人,不敢造次了。

第三,劉賀被廢,對劉恂已不再造成任何威脅,那漢宣帝還一再監視呢?大家記得明英宗朱祁鎮的事嗎,土木之變朱祁鎮被俘,後放回後,被景帝朱祁鈺軟禁起來,可是他卻鹹魚翻身,二次做了皇帝,漢宣帝明知劉賀已不足為慮,缺時刻提防,這更多的是心理因素,假如劉賀真有覬覦皇位之心,他決不可能善終。

漢宣帝劉恂


還真不能說「劉賀對漢宣帝毫無威脅」。

首先劉賀被廢,有很深的政治內幕。

按正史說法是他為非作歹,短短二十七天就犯下1127條罪狀!仔細想想可能嗎?明顯帶有欲加之罪的痕迹。如果他真是這麼一個混蛋,當初朝廷考察他的時候,為什麼竟然絲毫沒有發現?

按史學家考證,實際上劉賀被廢,很可能是他跟霍光發生了政治衝突,威脅到了霍光的地位,也就是說,劉賀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不堪,他是有理想有能力的,這樣的廢帝真的對漢宣帝毫無威脅?

其次,即便劉賀本人無意再參與政治角逐,但他曾經的身份就是一個可怕的政治符號。

一個可以利用的政治符號,一個有可能引爆政治危機的符號!劉賀可以不主動,不代表沒人利用他。你能說他對漢宣帝毫無威脅嗎?實際上別說廢帝,自古廢太子的結局有幾個好的?

最重要的一點是,作為承繼帝位的漢宣帝來說,他畢竟不是按宗法制規定,以嫡長子身份繼位,那麼他就要驗證他的帝位的合法性問題。

這對任何一個封建君主都必須要做的,否則人們就可以質疑他得位不正,就可以有樣學樣。儘管在今天的人看來很好笑,但古代的狀況就是這樣。

那麼漢宣帝如何驗證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呢?除了把自己過繼給漢昭帝為嫡孫外,宣傳劉賀的非法性就成為必然選擇,所以劉賀必須一黑再黑,一貶再貶!

綜上,漢宣帝貶劉賀就是兩個目的,一是防止劉賀可能的威脅,二是為了驗證自己皇位的合法性!


什麼叫漢宣帝明知劉賀對自己沒有威脅?劉賀曾經做過二十七天皇帝的事實擺在那裡,只要劉賀活著,哪怕什麼也不做,其本身對於漢宣帝而言,就是威脅。一旦為別有用心之人所利用,劉賀就是一面大旗,正統的大旗。雖然漢宣帝出身漢武帝嫡長房,但是嫡長房的戾太子劉據是因為「謀逆」自盡的,儘管情有可原,但從國家、政治層面始終沒有獲得正式平反。更何況,漢宣帝是孫子輩,和漢昭帝中間還差著兒子輩。從這兩個層面來說,漢宣帝的皇位並不那麼正統。而劉賀不同,漢昭帝絕嗣,劉賀作為漢昭帝的親侄子,是以小宗入嗣大宗而成為皇帝的,其身份則相對更加正統一些。至於被廢,檯面上的那些,說白了都是欲加之罪,劉賀無非就是和霍光爭權失敗而已,並不是十惡不赦。而這也正是劉賀的威脅所在,彼時的劉賀已經形同廢人,其本身威脅其實並不大,但這種潛在的威脅卻是巨大的,這也正是漢宣帝忌憚他的原因所在。

劉賀被廢之後的安置最初是由權臣霍光來完成的,而不是漢宣帝。劉賀被廢以後,一直以大漢忠臣自居的霍光自然不會公然行弒君之事。但是,放回去重新當昌邑王自然也是不可能的。最後霍光採取了一個折中的方案:給兩千戶的供養,回昌邑。昌邑國廢除,改山陽郡。實際上,重回昌邑的劉賀等於是被軟禁了起來。當然,這一切都是霍光以他孫女、漢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名義做出的。之後,霍光在張安世等人的建議下,以上官氏的名義迎戾太子劉據的孫子劉病已為皇帝,改名劉詢,是為漢宣帝。

鑒於劉賀被廢的教訓,即位之初的漢宣帝採取了「熬死霍光就是勝利」的策略。對於霍光原有的權勢一概予以承認,不急於搶班奪權。霍光對於劉賀的處置,自然也在承認之列。因此,霍光生前,漢宣帝並沒有改變霍光對劉賀的安置方式。地節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兩年後,漢宣帝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剿滅了整個霍氏家族,真正掌握了實權。真正掌握實權之後的漢宣帝開始重新考慮劉賀的安置問題。劉賀彼時雖然已經形同廢人,但是,前面說到的威脅還在,留在昌邑故地始終不是很讓人放心。直接殺了,師出無名,徒增一個宗室相殘、屠戮廢帝的罵名。畢竟劉賀的威脅只是潛在的,並不是現實的威脅。在權衡利弊之後,漢宣帝最終決定將劉賀調離昌邑故地,異地安置。

三年後的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漢宣帝正式封劉賀為海昏侯,把自己這位堂叔調往了彼時的「蠻荒之地」——長江以南地區,安置在了現在的江西省會南昌附近。既讓劉賀遠離了自己曾經的大本營昌邑,以免被有心之人利用;安置在「蠻荒之地」又可以讓劉賀遠離權力中心,降低影響力和威脅。同時,將廢帝重新封侯,還起到了安撫和收買人心的作用,一舉數得。就這樣,劉賀拖家帶口從山東跨越數千里遷往了江西。抵達海昏之後的劉賀心念故地,將遷居之地稱為南昌邑,這就是後來南昌地名的由來。

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在遷居海昏四年之後,劉賀去世,史籍沒有記載這位曾經的大漢天子是非正常死亡。長期以來,主流觀點一直都是劉賀屬於正常死亡。但是,前段時間出頭的海昏侯劉賀大墓給出了另外一個可能的答案:劉賀死於非命。理由就是,考古人員在劉賀殘留的遺骸上發現了大量的香瓜種子。換句話說,劉賀死前吃了大量的香瓜。如果劉賀是因病去世(按年齡算,壽終正寢的可能性不大),不太可能臨終前進食大量瓜果,這不符合正常邏輯。故而,有學者推測,劉賀很可能是死於中毒或者被迫自盡。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單憑殘留的遺骸已經無法判定劉賀真正的死因。總之,劉賀死得蹊蹺,不排除非正常死亡的可能性。

不過,個人倒是覺得劉賀非正常死亡的可能性並不大。為什麼呢?如果漢宣帝想要劉賀的命,完全沒有必要兜這麼大一個圈子,在昌邑動手就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而且,在劉賀去世前不久,漢宣帝還因故削去了劉賀三千戶的食邑。如果彼時的漢宣帝已經決定殺劉賀了,給予這類的處罰,顯得太沒有實際意義了。或許,僅僅是因為劉賀本身已經患有很多嚴重的疾病,大量進食生冷瓜果或者因為其他原因,誘發其原發疾病的急性發作,最終導致猝死。從醫學角度看,並不是沒有這種可能。至於劉賀真正的死因,只有期待更多的考古解讀了。


劉賀確實對漢宣帝沒有什麼威脅,連漢宣帝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

劉賀被霍光廢為庶人,漢宣帝上台後,立刻派山陽太守張敞對劉賀進行嚴密監視,並隨時彙報劉賀的情況,平常在幹些什麼,說了什麼話,與什麼人交往等等。當張敞把他了解到的情況詳細向漢宣帝彙報後,《漢書》上記載:「上由此知賀不足忌。」就是說,漢宣帝認為劉賀用不著提防。

但是,漢宣帝雖然認為劉賀不值得提防,卻實實在在地在提防他。元康三年(前63年),漢宣帝把劉賀封為海昏侯,享受四千食邑。表面是封賞,其實是把他轉移到另外一個地方,這也就是封建社會的「徙封」。而且不久後,又削去了劉賀的三千食邑,只給他留一千食邑。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監督劉賀的人,從來沒有斷過。劉賀在神爵三年(前59年)去世後,漢宣帝並沒有讓劉賀的兒子們繼承爵位。這也是一種提防的表現。

(劉賀劇照)

那麼,明知道劉賀毫無威脅,為什麼漢宣帝還要提防他呢?

第一,漢宣帝是做給霍光看的。

漢宣帝上台以後,他要鞏固自己的地位,不走劉賀的老路,最重要的,就是要示好霍光。要示好霍光,卻又不能對霍光進行大肆的封賞。因為封賞越多,相當於給自己設置的障礙越多,將來要處理霍光的問題就更難。因此,在哪些方面示好霍光,就是漢宣帝需要考慮的。

漢宣帝在上位第二年的時候,曾極力主張給漢武帝上「廟樂」,這個做法,既是鞏固自己的地位,其實也是示好霍光的表現。畢竟霍光是漢武帝作為輔政大臣留下來的。漢宣帝提防劉賀,顯然也有示好霍光的意思。因為劉賀是霍光給廢掉的。要知道,在古代,無論君王多麼昏庸,臣子廢君王,本身就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是招人詬病的。漢宣帝提防劉賀,其實也就表明了態度,就是霍光做得沒錯。這讓霍光心裡安定了不少。

(漢宣帝劇照)

第二,劉賀是個沒有定性的人。

霍光選了劉賀為什麼又把他給廢了?有人認為,是劉賀進京的時候,大肆培植自己的實力,又四處封賞施恩,讓霍光忌憚。所以把劉賀做的那些事,都定性為干錯事,因此把他給廢了。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分析霍光所列出的那些錯誤,會發現,這些所謂的錯誤,其實就是一種「無腦」的表現。也就是說,劉賀本人其實並沒有什麼思想,並沒有想要刻意去奪霍光的權,他根本就沒有獨立的判斷和思考。

不過,恰恰是因為沒有獨立的判斷和思考,因此很容易受人影響。這就使得劉賀沒有定性,不可控制。正因為不可控制,所以霍光才一定要廢了他。

漢宣帝對劉賀的看法,顯然和霍光是一樣的。從監督劉賀的人向漢宣帝反饋的情況我們就可以看出,劉賀確實沒有定性,別人給他說什麼,他就聽什麼。漢宣帝就最擔心這點。儘管劉賀自己沒主張,萬一受人攛掇造反,可怎麼辦呢?

(霍光劇照)

第三,劉賀可能成為一面旗幟。

劉賀自己沒有本事,也沒有什麼思想。但是,只要劉賀存在,他就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畢竟他曾經當過皇帝。

對漢宣帝不滿的人,肯定是有的。就算漢宣帝做得再好,依然有人不滿他,要造他的反。造反的人,就會以劉賀為借口,以劉賀為旗幟,說劉賀是被冤枉的,是漢宣帝和霍光的陰謀,為他打抱不平,要重新把他推上皇位。這樣的宣傳,對一些人可能不起作用,對另外一些人則可能作用很大。這樣,禍亂就起來了。

所以,提防劉賀,貶謫劉賀,就是避免這樣的麻煩出現。

(參考資料:《漢書》)


劉賀雖然被廢,但是畢竟是當過皇帝的人,再說了,霍光在位的時候,由於霍光專權,借著託孤大臣的身份,在殺了桑弘羊和上官桀之後,霍光大權獨攬,漢昭帝一直被打壓,直到漢昭帝逝世,都沒能擺脫霍光的陰影,漢宣帝更是大氣都不敢出一口,霍氏子弟把握了政府各個要害部門和羽林軍,跟隨霍光出行漢宣帝時刻感覺如芒刺在背,所以他事事順從霍光。

劉賀從宗親關係上來講比漢宣帝更有資格繼承帝位,他是昌邑王劉髆的兒子,是漢武帝的孫子,而漢宣帝的祖父是故太子劉據,是漢武帝的兒子,因巫蠱之禍被誣陷,起兵失敗被殺,可以說漢宣帝是罪臣的子孫。在皇位繼承人的選擇上,他較之於劉賀關係要疏遠一些,正常皇位繼承上還輪不到他,所以他對劉賀很放心不下。劉賀不知是太昏庸無道還是玩心太重,在宮中幹了很多壞事,並且想要發動政變除掉霍光,但是霍光先發制人,廢除了劉賀。身為昌邑王的劉賀居然敢跟霍光叫板,說明劉賀絕不是一個不學無術之人,也並非史書上所載是庸才一個,只是太急功近利了,自己還沒站穩腳跟,就想搬動霍光這座大山,最終連帶自己的皇帝位一下賠了個精光。鑒於劉賀的表現,在霍光死後,漢宣帝任然不放心劉賀,怕他東山再起,同時也怕朝中別有用心的人打劉賀這張牌,來討論自己這個皇位繼承人的合法性。所以派人時刻監督他,只要劉賀有一點越軌的舉動,漢宣帝就會第一時間知道,最終劉賀由昌邑被貶到南昌做了海昏侯,鬱鬱而終,英年早逝。

我是大飛哥,歡迎關注我!


劉賀對於漢宣帝來說,還是有威脅的,這是一位做過皇帝的人。

劉賀登基27天,做下了一千多件荒淫之事,遂被廢除。

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劉賀這些行為極有可能就是霍光安排的,畢竟要廢除一位皇帝,你需要借口,哪怕是隻手遮天的權臣。

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簡等物,也證明了劉賀是一位有修養的人。

同樣被霍光壓迫過的漢宣帝,自然明白其中因由,迎合霍光的大臣們,肯定也知道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那既然劉賀是冤枉的,又做過皇帝,還很年輕,他的威脅就不是那麼容易被忽略了。

漢宣帝將其一貶再貶,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措施,而且他足夠聰明,沒有為劉賀進行翻案。

保持現狀就挺好,如果有必要的話,他都不介意再加一點東西。

劉賀的下場算好的了,只是被打擊,待遇上沒有受到苛刻。

歷來對太上皇或者遜帝的防範,無不慎重嚴密之極,唐玄宗、宋徽宗、明英宗皆被軟禁。

劉賀能夠安度晚年,他應該要感謝漢宣帝,這是位明君,也是仁君。


雖然沒邀請,我還是來回答一下!

若論輩分,劉賀應當是漢宣帝劉病已的叔叔。但皇室之內親情淡化,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

劉賀當了短暫的27天皇帝

公元前74年,漢昭帝去世,沒有留下子嗣。在歷史上,這樣的情況下往往會引發大混亂。霍光徵召劉賀來京城主持漢昭帝的葬禮,並在漢昭帝的靈柩前立劉賀為帝。

劉賀也實在悲催,僅僅當了27天皇帝就被群臣集體彈劾。最後在上官太后的主持下,劉賀被廢。

劉賀被廢,劉病已被立為皇帝

國不可一日無君,劉賀被廢黜皇帝位後,霍光又找到了當年巫蠱之禍唯一倖存的皇室血脈劉病已,很快劉病已被立為皇帝。

漢宣帝為何對劉賀一貶再貶?

漢宣帝劉病已掌管大權之後,完全沒有必要再針對廢帝劉賀,可以說劉賀完全沒有能力影響漢宣帝劉病已的統治。

到漢宣帝劉病已深知皇權爭奪的殘酷,為了子孫後代能夠安穩地坐江山,漢宣帝則只好對廢帝劉賀一貶再貶,直到完全消除廢帝劉賀對政權的威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