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當兵的朋友?如果有,那你可以問問他,看看當兵時期的戰友是不是都來自五湖四海?是不是很少有同一地方的人分到同一連隊中?答案肯定是有的。目前來看,連隊中很少有同一地方的人,基本上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人。爲什麼軍隊要這樣做?難道是吸收不同地方的長處?答案肯定不是,真正的原因就是民國時期軍閥們的十年混戰讓人徹底醒悟,軍隊絕對不能由一個地方的人組成,必須拆分。

中國的軍隊編成和日本的軍隊編成截然相反,日本軍隊儘可能的是由一個地方的人來組成,而中國軍隊是儘可能的是由五湖四海的人來組成。日本軍隊組成的理念很簡單,都是一個地方的人,打仗的時候不會當逃兵,如果誰當了逃兵那就會遭到同鄉恥笑。但是這樣會造就一個結果,那就是可能一整個部隊一起逃跑。很多人覺得這個不太可能,但是在日本真就發生了這樣的事。

日本大阪第四師團號稱“窩囊廢”,請注意這裏說的不是一個人是窩囊廢,而是一個師團都是窩囊廢。這一理論也不是故意黑他,這一理論是出自日本軍事歷史學家關幸輔之口。日本軍隊中大阪第四師團非常出名,因爲它是日軍中資格最老的師團之一,也是日軍“精銳”。這支部隊出名就出在戰爭沒開打的時候,這支部隊一直叫囂着希望有建功立業的機會。戰爭開打的時候,這支部隊就開始突然發病(裝病),然後消極怠工就是不上前線。戰爭結束的時候,這支部隊病就突然痊癒了,然後火速趕往戰場並且叫囂着不給他們展現自我的機會。

這支部隊比較崇尚保命第一,而且這些人都是來自一個地方的,反正大家一起當逃兵誰也不笑誰,所以開戰的時候這支部隊要麼突然發病,要麼就第一時間撤離,行動之迅速讓人佩服。日本軍隊編成制度造就了一點,那就是如果一支部隊大部分人崇尚戰爭,那麼整支部隊都崇尚戰爭;如果一支部隊大部分人崇尚逃跑,那麼整支部隊都崇尚逃跑。因爲都是來自一個地方的人,要麼都上戰場,要麼都逃跑。民國時期中國的部隊編成制度也是同理,但是卻造就了一種特殊的軍隊文化,那就是軍閥!

自陳勝、吳廣喊出口號後,這片土地就註定不會有安寧。清朝被推翻以後,那些軍頭就依賴者軍事力量割據一方形成了軍閥。軍閥的形成有兩種:一種是當地有能力的人組織起來當地人,然後共同抵禦外敵;另一種就是軍頭加入部隊,然後籠絡一些親信同鄉,最後形成軍閥。中國特殊思想文化就是想當官管事,晉西北鐵三角一共就三個頭李雲龍還想着管丁偉和孔捷,更別說龐大的軍隊了。廣西李宗仁和白崇禧之所以能一直和常凱申對峙,靠的就是全由廣西人組成的第七軍。十年軍閥混戰給人上了一課,那就是由於特殊的國情,部隊絕對不能全由一個地方的人組成。

《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炮灰團就是一個例子,裏麪人都是不同地方的人,那麼龍文章就形不成軍閥,只是靠個人魅力強行把這些散兵收編到部隊中。如果全部都是來自一個地方的人,就容易形成軍閥性質部隊。那麼多血淋漓的教訓已經讓我們徹底醒悟,軍隊絕對不能全部由一個地方人組成,必須要儘可能的稀釋部隊,讓軍隊由五湖四海的人組成。這樣既可以吸收不同文化,而且還能很好的避免軍閥的出現,何樂而不爲。

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