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宇航局發布了一條最新研究結果,曾經在國際空間站工作一年的宇航員回到地球後,發現他的基因發生突變。

美國宇航員在空間站待了一年,DNA竟發生突變? 科技 第1張

美國宇航員斯科特·凱利在國際空間站工作過340天。回到地球之後,科學家對他的基因和與他的雙胞胎兄弟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斯科特的免疫系統和DNA修復功能出現突變。

美國宇航員在空間站待了一年,DNA竟發生突變? 科技 第2張

斯科特在2015年至20416年間的國際空間站工作了一年,他的雙胞胎兄弟則在地球生活。斯科特回到地球後,多個機構的科研人員對兩人健康進行了研究對比。

美國宇航員在空間站待了一年,DNA竟發生突變? 科技 第3張

研究表明,斯科特在空間站工作的第九個月時,它的DNA甲基化率為79%,而在地面上的兄弟馬克DNA甲基化率為83%。二人的DNA甲基化的位置也有所不同,斯科特的變化發生在與免疫反應有關的基因附近,並且炎症的反應標記物也相應提高。

美國宇航員在空間站待了一年,DNA竟發生突變? 科技 第4張

斯科特在空間站的後6個月,兩兄弟的基因表達差異是前六個月的6倍。斯科特的身體狀況並不樂觀,先後出現了頸動脈硬化、認知能力下降和衰老等癥狀。在空間站工作結束的6個月後,它的基因表達才漸漸恢復到基準水平,但仍有7%的基因存在變化。科學家表示,這些變化的基因並不影響遺傳的基因代碼本身。

美國宇航員在空間站待了一年,DNA竟發生突變? 科技 第5張

研究人員表明,這些基因突變不會對宇航員造成直接危險,但不排除會增加他們未來患癌症的風險。在太空工作一年的飛行後,人類是可以基本保持健康的。

美國宇航員在空間站待了一年,DNA竟發生突變? 科技 第6張

太空長期工作,除了會給飛行員帶來一些風險外,還會給他們帶來驚喜。研究表明,斯科特去太空之後,染色體的末端端粒竟然沒有縮短,反而比之前更長。也就是說,他的細胞比之前更年輕了。

美國宇航員在空間站待了一年,DNA竟發生突變? 科技 第7張

人類的夢想就是能去太空旅遊或者居住,但是從現在的形式看來,無論科技有多發達,還是無法克服宇宙輻射對人類的輕微傷害。一個普通人驟然去無重力的環境中,一定會出現不適應。就算經過專業訓練的宇航員,身體結構和機能也會發生改變。

美國宇航員在空間站待了一年,DNA竟發生突變? 科技 第8張

我國的宇航員在太空中最長的航空任務只有33天左右,所進行的太空行走和所接觸的太空輻射很少,所以基本不會存在由於太空射線所導致的基因突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