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內心都是懶惰的!

比如有人讀《易經》、有人讀《鬼谷子》的目的,實際上就是希望從中找到一勞永逸的辦法,解決所有問題。

比如,有人覺得學會了《易經》就能悟得了宇宙的真理,那人間是非恩怨,豈不一目瞭然?這是什麼?

大寫加粗描紅的懶。

我們總是希望能找到一個智慧,一勞永逸的解決宇宙的終極問題。各行各業都是如此:

今年的方案抄去年的,去年的抄前年的。江蘇的抄山東的,山東的抄浙江的。每次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總會想起一句話:一招鮮,喫遍天。

一個曾經有效方法可以無論何時何地拿出來就用。用經驗主義的說法這樣可以節省時間、人力、經濟成本。

有一碗雞湯叫:明天的太陽總會升起。

如果明天是陰天怎麼辦?

我們在尋找最優解,可最優解真的存在嗎?一個固定的套路真的永遠有效嗎?

比如有人問《鬼谷子》能解決21世紀的問題嗎?

並不能,雖然我很想說鬼谷子就是宇宙真理。到了21世紀,一切格局都已經改變了,比如縱橫學本來是應用軍事外交領域的,如果我們生搬硬套,實際上我們已經失去了應用的舞臺。

所以我們只能應用在商業領域,比如應用鬼谷子的方法提升銷售能力,這是可行的。

鬼谷子的方法還有效嗎?

也不盡然。很多方法我們需要改良、變化、延伸。連儒家都已經改良發展了很多版本比如理學、心學。鬼谷子還抱殘守缺的話,很顯然會被淘汰。

儒家能普及,甚至被發揚光大,原因之一是因為儒家是接受改良的,而其他的學說就弱了很多。

比如飛鉗術,我們是否打碎、打破,重組呢?可以的,比如飛鉗的連環計就是一種結合演變的新方法。

比如鬼谷子為人詬病的道德問題,我們是否能進行改良?既然不能與儒學結合,與道家是否可以結合?與墨家是否可以結合?實際上是可行的。實際上都是可以的,如果生搬硬套,你會遺失很多東西。

你可以說這些都包含在內,單這些新生事物也可能是個新的分類。比如用財貨都有很多送法,太籠統就缺乏該有的實際應用性。

所以鬼谷子也告訴我們:

這個世界上其實沒有最好的,一勞永逸的方法,只有最適合的方法。世間一切事物都在變化運轉,都有各自的特徵,所以需要根據事情的特殊情況,來制定策略。

《易經》也是如此,讀了數、理、象其實只是開始,一個真正懂易的人,必然會動的變,比如王陽明就說過「《易》之變是值其畫」,要能變化卦象才能用之,比如錯綜複雜四個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另外易經有三種,歸藏、連山和周易,都是根據不同時代而推演出來的,所以你還確定周易的時空還適用於21世紀?

實際上,這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在變化運轉的,不能一成不變的,只有在變化中找準時機才能做出最好的謀劃。

總結一下:一招鮮,三板斧只是為了便於應用,僅是術。道為術之體,術為道之用,如果失去了道的大勢,術自然失靈。隨意審時度勢纔是真英雄!

那麼如何順應實事、審時度勢呢?

答案就是守拙。

守拙之人安於愚拙,不學巧偽,不爭名利,持樸實的個性。與其事事小心謹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達一些纔不會喪失純真的本性。

不管外界環境條件如何變化,不管人們對利益怎樣趨之若鶩,我始終固守著一份追求中的執著,一份躁世中的沉默,一份寧靜中的淡泊,我將這種生活方式稱為守拙。

只有守拙之人,回歸本性,才能看清大勢。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轉載請與作者聯繫!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