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房價狂飆突進,讓日本也望塵莫及。只是這種超越對於老百姓而言不是美好的福利,而是意味著中國民生的艱辛和貧富分化的進一步擴大。2009年,中國經濟保持了8.7%的增長,原因在於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拉動房地產開發投資的36232億元,推高了住房價格。政府一方面要出台政策穩定普通商品住房的價格,另一方面還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給,以此來化解房地產泡沫,並在經濟環境極其複雜的一年,通過房地產的發展繼續拉動經濟。通過房地產確實壯大了政府,提高了經濟產值,養活了開發商,但同時卻加劇了中國財產分配的不公,導致了貧富差距的加大。有的中國人對日本人開玩笑說,來中國買房投資吧,他們往往笑笑:「太貴了,買不起。」如果追問:「為什麼?」他們就講:「不錯,但是我們買不起中國的房子,我也搞不明白,房價如此高,為什麼中國人非要買?」由於房地產行業佔有國民經濟中過高的比重,擠壓了其他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的資源分配、金融支持和發展空間,不利於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過高的房價和房地產的暴利破壞了社會的公正公平,敗壞了社會風氣,威脅了社會和諧穩定,嚴重地損害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過高的房價給人民群眾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阻礙了擴大內需、拉動消費政策的落實。房產泡沫是經濟發展的重大隱患,一旦泡沫破滅將會造成災難性後果。種種跡象都表明,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不僅綁架了銀行,還綁架了中國政府,甚至還很有可能把我國國民經濟推向一個危險的境地。1985年日元對美元大幅升值,匯率遊戲讓日本人的腰包突然鼓了,全世界在日本人面前變得便宜了,日本樓市開始癲狂時期。在高峰時期,日本房地產價格超過了全球總量的40%,日本皇宮所佔土地的價值,超過了美國整個加州。世界十大富豪中,日本地產商就佔到了七個。1984年的房價到了1989年漲了七八倍。當時日本的情況跟中國現在確實很像。日本幾乎沒有人相信房價會跌,他們給出了很多理由,比如日本面積小,人口多,並且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外國公司到日本做生意,因此房價肯定會漲。1991年日本頒布《新土地法》,實現土地社會化,政府對私有土地進行控制,促使市場房價持續下降,日本房地產泡沬終於破滅了。無論日本的泡沫經濟時代,還是中國的今天,房價都大大超出其真實價值。兩國都存在大量忙於還貸的「房奴」和利用不動產業獲得巨額利益的房地產商。旅日華人薩蘇說,談及泡沫時期的房價,日本至今都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很多日本白領現在都在還泡沫時期買下房產的銀行貸款,苦不堪言。那麼中日兩國房價究竟孰高孰低?哪個壓力更大?儘管日本的土地資源有限,由於其房地產市場在泡沫經濟之後逐漸規範和成熟,房價近來連續下降。離大阪市中心僅十幾分鐘車程地方的房價,比北京五環的房子還要便宜。東京市相當於北京四環以內一套精裝三居室約合人民幣400萬元。一個上班族約12年的純收入就可以買一套。周邊設施非常好,離市中心開車不過20分鐘,而在北京郊區同樣價格卻絕對買不到這樣的房子。日本房價已經走到價格曲線的底部,房地產市場因此出現了「打撈沉船黃金」式的活躍。大多日本人基本都是住一幢樓,即日本人叫「一戶建」,也就是中國普通意義上的小別墅。價格在3000萬-5000萬日元之間,折算成人民幣是在210萬-350萬人民幣之間,是一戶家庭6-9年的收入總和。這個價格正是中國北京或上海同等面積的房價。但在日本的收入卻是北京、上海收入的10倍甚至更高。日本人可以輕鬆地貸款買房,比如一套4000萬日元的別墅,首期只有100萬日元,然後每個月還10萬-15萬日元的貸款,30-50年還清。而在中國,貸款需要有各種各樣的條件,而且貸到款以後,一套40萬人民幣的住房,首期也要交10萬人民幣以上,然後也是幾十年還清。但還貸款的數額卻是一戶家庭超過10年的收入總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北京工業大學聯合發布的《2010年北京社會建設分析報告》稱,北京市民收入差距近年漸趨擴大,20%高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是20%低收入者的4.3倍,一個普通家庭需要25年的收入才能買一套房。北京房價快速上漲情況嚴重,超過了一般家庭的支付能力。據悉,一般日本30歲的女職員可以在東京江東區花費人民幣200多萬購置一套大約40平方米的房子,相當於中國的建築面積60多平方米,況且室內是精裝修,按購房者本人要求設計,位置相當於北京三環。一般的日本女職員全年稅前收入在400萬日元(相當於人民幣27萬)左右,而且,購買這套房首付10%即300萬日元,餘下2700萬向銀行貸款,30年還清,年利為3.6%,年收入的四分之一用於還房貸。不僅如此,日本房屋產權是永久性的,可以傳給子孫,或捐助社會,而中國房產權則是50年或者70年。日本人買房都是年輕人用自己的錢,而中國人通常是兩代人一起買房,甚至三代人共同買房。日本一代人買的房可給子子孫孫居住,而中國兩三代人買的房只能給自己住,甚至給一代人住。日本人居住空間狹小,有」兔子窩「之稱。1946年,三分之一人缺房,1968年達到每戶平均一套。1973年人均13平方米。1983年,每4人有10個居住單位,高於美國、法國、德國,更高於中國。日本人大都住的是五六個房間,有私人停車場和小花園的別墅;而中國人住的是兩室或三室一廳。2000年,日本人均住房30平方米,中國城鎮10平方米,農村25平方米。東京人均35平方米,上海13平方米。日本3500萬戶家庭有4000多萬套住房,70%自有,新加坡為55%,中國香港42.6%,中國城市33%。中國商品房閑置4000萬平方米,卻又有400多萬戶人均住房面積低於5平方米。目前,中國城市住宅水平僅相當於日本上世紀60年代的水平。日本住房由少到多,由數量轉向質量。住房公室面積超過私室面積,有團聚室、會客室、遊藝室、工作室、太陽室、書房、茶室、餐廳等。現代化生活設備齊全,舒適寬敞,環境宜人。1995年,聯合國有關組織調查,認定日本是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國家。和日本人不同,中國人覺得結婚一定要買房子。日本年輕人結婚基本上都是租房子,房子從來都不是日本人戀愛結婚的障礙,有地方住就可以。他們會把大把的錢用在吃飯、喝酒、泡夜店、奢侈品、旅遊等日常生活上。女孩子談戀愛也很少是關心男孩子家裡情況的。在北京的許多外地打工族更是居住在很小的空間里:5平方米的小屋,三麵灰牆,一張僅有1米寬,卻必須擠下兩個人的簡易床,一張用磚頭和一塊破木板壘起來的臨時桌子。某80後的網友發帖《房子讓80後成為垮掉的一代》,直言在高房價下很多80後的抱負只是儘快擁有一套房子,因為房地產,80後淪落為最沒有志氣的一代。」如果在20年前的今天,你問一個北大學子的抱負,他一定會回答你"我將為祖國強大而奮鬥終生";如果你問10年前的北大學生,他會回答"我將成立中國的微軟公司,一定會超越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今天的北大學子,其抱負卻轉變成為儘早擁有自己在北京的房子,這樣父母來京自己就不會太囧。帖子還說:「如果沒有高房價,如果我們可以用3~5年的收入買套房,那麼80後的生活將會輕鬆很多。但實際情況是,如今的大部分人不吃不喝需要大概15~20年的時間才能買套房。因為房子,我們害怕失業;因為房子,我們不敢創業;因為房子,我們被迫啃老;因為房子,我們不敢養育下一代。這就是作為我們社會棟樑80後的真實寫照。」據說,有位美國牛人,拿10萬美元換了68萬人民幣,花50萬買了套房子,吃喝玩樂花了18萬。他想回國了,但房子帶不走,只好賣了,凈得100萬,適逢人民幣升值,他換到20萬美元。比原先翻了一番。美國人說:我們玩也是在掙錢。日本首相菅直人出身工薪家庭,被稱為「市民政治家」、「藍領政治家」,儘管貴為首相,卻仍然在租房居住。就在他當選首相之際,中國擁有房子最多的官員、一個縣級幹部都不是的局長被揭出擁有35套房子。重慶打黑牽出的重慶市司法局原局長文強在重慶有房產16套。兩位腐敗官員豪宅如此之多不僅超出一般中國人能力所限,更讓一個位居世界第二經濟強國的日本首相望塵莫及。地球人都知道,中國的房價連年攀升,已經嚴重影響到居民的生活水平。日本房價泡沫破碎以來,許多居民也沒房子住,連首相也概莫能外。但是更深層的對比還在於,日本房價是日本平民人均收入水平的倍數,遠遠小於中國房價和中國人均收入水平的倍數。日本房價是日本人均收入的10倍左右,而中國則高達30倍以上。按理說菅直人有很多種方式掙錢買房。如果受賄肯定暴富不已,但是在監督機制無所不在的日本顯然風險係數太大。那菅直人不妨出書?根據自己的經歷和熱點問題作為素材,找個秘書東拼西湊,稿費也是很大一筆收入,但是菅直人都沒有染指。菅直人堅決反對黑金政治、強權政治,堅決不收企業的政治獻金,也不舉行獻金酒會。因此,菅直人在生活上十分的清貧,一直以來在國民中有「清廉」的好印象,一家還是租住一套公寓生活。而日本原來的首相官邸曾經年久失修、幾近坍塌,直到近年來才翻修一新。再苦不能苦孩子,再富不能富官員。日本在這種做法下,打造出一個經濟強國。在監督機制完善的日本,沒房的首相應該讓中國腐敗官員汗顏。儘管日本發展水平超過中國,但是在如此發達的國家,租房的日本首相恰好是中國和日本差距之所在,值得中國反思的東西太多了,房子反映出來的問題也太多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