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英爲財情Investing.com,閱讀更多請登錄cn.Investing.com或下載英爲財情 App

週一又有幾家大型銀行股公佈一季度財報,不過投資者對銀行股的業績並不滿意,美股市場週一出現下跌。而銀行板塊也受到重挫,銀行指數ETF-SPDR KBW (NYSE:KBE)下跌1.37%,此外,高盛 (NYSE:GS)股價大跌3.8%,創下去年12月21日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同時,摩根士丹利 (NYSE:MS),摩根大通 (NYSE:JPM)和美國銀行 (NYSE:BAC)均跌超1%,花旗集團 (NYSE:C)微跌0.06%,富國銀行 (NYSE:WFC)逆市收漲。

從昨日公佈的財報數據來看,雖然成本削減和股票回購提振了高盛和花旗的財報業績,但是從長期來看,這畢竟是不可持續的。

其中,高盛公佈的財報喜憂參半,其中,每股盈利爲5.71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的4.99美元,不過,同比下跌21%,而且,當季營收爲88.1億美元,弱於預期的89.7億美元。

高盛財報信息,來源:英爲財情Investing.com

高盛的總運營費用下降了11%,並有12.5億美元的股票回購。

其中,該行的一季度薪酬福利爲32.6億美元,同比下跌20%,遠低於35.8億美元的預期;公司還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裁員2%。運營費用的縮減幫助高盛在財務數據上抵禦了營收端的不利影響。

事實上,高盛業績下滑主要受到其交易業務的放緩的影響,其中,股票交易部門一季度淨收入爲17.7億美元,同比下滑24%,而固定收益、貨幣和大宗商品等部門的淨收入爲18.4億美元,也同比下滑11%。

值得注意的是,高盛的大宗商品部門一直是行業中的佼佼者,但2017年遭遇歷史最差表現以來,卻日漸式微。

這是自David Solomon出任CEO以來,該行公佈的第二份盈利報告,其在電話會議中表示,該行“在其大宗商品部門中某些表現不佳的部分發現了削減開支和資金的機會”。

稍早前,高盛進一步收縮了大宗商品交易業務,已裁員10人,其中3人是大宗商品部門的高管。路透報道稱,裁員是全球性的,將涉及合併大宗商品部門的金屬交易部門。

而一份高盛的合規申報文件也顯示,高盛計劃從紐約業務中裁減98個崗位,高於3月報告的65個崗位。此份文件,引發了市場對於高盛後市盈利不確定性的擔憂。

與此同時,也是在週一盤前公佈財報的花旗銀行,財報數據盈利也超過預期,但其業務同樣好壞參半。該行的總運營費用下降了3%,並有高達41億美元的股票回購。

數據顯示,花旗一季度每股盈利爲1.87美元,營收爲185.8億美元,分析師原本預計花旗每股盈利爲1.80美元,營收爲186.3億美元。

花旗財報信息,來源:英爲財情Investing.com

和高盛一樣,花旗的核心驅動因素似乎都在減弱。該行本季度的交易收入也下降了5%,同時,貸款總額也僅增長1%,低於上季度3%的增幅。其次,其主要信用卡業務的業務增長放緩,信貸損失也在加劇。

同時,投資者對於花旗溫和的債券收入和大幅下滑的股票業務收入仍然保持觀望的態度,週一美股盤中,該股在67美元位置徘徊,失去了盤前的上漲動力。

值得關注的是,花旗CEO Michael Corbat則在電話會議中表示,這一份業績報告反映了我們在提高效率比和資本回報率方面取得的進展,此外,花旗的消費和機構業務都表現較好,在我們一直投資的領域,看到良好的發展勢頭。

不過,和高盛不同的是,花旗CEO Michael Corbat在過去十年中持續削減成本的舉措對改善公司業務發揮了重要作用,花旗迅速提高的效率比率(即成本佔收入的百分比)就是最好的體現。

英爲財情Investing.com的獨家美股分析師Haris Anwar此前在文章《花旗集團成本控制計劃開始奏效:現在是時候買入了嗎?》提到,花旗的盈利勢頭、股息增長以及資產負債表持續改善,如果投資者想再度涉足銀行領域,花旗集團是目前最具有投資價值的銀行股之一。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