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中國軍隊頻繁組織軍演的消息「不絕於耳」。除了在四大海域同期開展軍演外,陸上軍演也不曾間斷。7月30日,解放軍罕見地從東海之濱開赴西北邊陲進行跨區軍演。海陸空三軍「火力全開」、「跨區演練」引發人們的關注。專家及內部人士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舉行如此大規模、多兵力的演習超出歷年同期水平,是中國軍隊加強實戰化訓練的具體表現。昨日,國防部回應稱,這些演習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目標,有關方面不必過度解讀。

四大海域同時舉行軍演

各大軍演幾乎「無縫銜接」,覆蓋著7月至11月的中國四片海域。

7月27日,國防部公佈了近期將舉行實兵演習的消息,「按照全軍年度軍事訓練計劃,我軍將從7月29日起,在東南沿海方向舉行實兵演習。」國防部同時透露了演練中包括空中演習,「舉行空中演習是檢驗和提高我國防空作戰能力的必要手段。」

中國海事部門的航行警告透露了更多消息,除了7月29日至8月2日在東海相關水域將舉行實際使用武器訓練外,解放軍從7月25日至8月1日,在渤海海峽、黃海北部相關水域將執行軍事任務;

7月26日至8月1日,在北部灣相關海域進行實彈射擊訓練;

7月28日至11月20日,在廢黃河口至射陽河口以東的江蘇鹽城部分海域將舉行實彈射擊。

這標誌著,在同一時期內,中國海軍將在渤海、黃海、東海和北部灣四大海域同期開展軍演。

三大軍種六大軍區參演

此外,據《解放軍報》報道,開始於5月20日的「跨越-2014·朱日和」系列演習於7月28日結束。

與此交叉相疊,自7月15日起,解放軍將連續舉行10場代號為「火力-2014」陸軍兵種部隊跨區基地化實兵實彈演練,「以探索陸軍兵種部隊成建制組織、常態化落實的跨區基地化訓練方法路子。」

報道稱,南京、瀋陽、廣州、北京、成都、濟南6個軍區的10支陸軍遠程火箭彈、炮兵、防空旅,將全員全裝,依次成建制開赴6個訓練基地,進行實兵實彈演練,演練將持續進行3個月左右。

至此,三大軍種、六大軍區,從北到南,陸上以及四大海域或同步、或輪流展開軍演,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與歷史同期相比,的確罕見。

此外,中國軍隊與外軍共同進行的聯合演習也同步進行著。據國防部網昨天的消息,中澳美三國將於10月在澳舉行代號為「科瓦里」的陸軍聯合演練。另外,中國海軍剛剛參與了2014美軍環太平洋軍演,8月下旬,上合組織「和平使命-2014」反恐演習將在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根據公開的信息情況看,中國軍隊在四個月內,組織或參與了數十場軍事演習。

罕見橫跨中國開赴西北

不僅軍演的密集程度提高,近來演習中的練兵方式也呈現出與以往相比明顯不同。

據央視報道,7月30日,系列演習中代號為「火力-2014·庫爾勒A」的演習在西北某地進行。庫爾勒市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城市,位於塔里木盆地東北邊緣。

據報道,參演部隊需要在地表溫度60攝氏度的情況下行進。參演部隊來自南京軍區,從東海之濱橫跨中國,千餘人跋涉近四千公里開赴陌生環境進行演練,全程攜帶遠程火箭炮。內部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無論是參演力量,還是距離,在我軍跨區訓練史上都是空前的。

日前,在剛剛結束的朱日和軍演中,也同樣強調「跨區訓練」。總參軍訓部副部長馬開平說,以後將參照這次系列演習的組訓模式展開軍演,使跨區基地化訓練成為提高我軍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的基本途徑。

此外,據消息,7月25日,總參謀部牽頭組織的全軍大型訓練基地建設集訓交流活動,目的是探討如何建設大型訓練基地。

張軍社介紹稱,大型訓練基地在設置戰場情景時更加逼真、接近實戰,能夠容納更多部隊同時演練。實兵演練規模可以大些,各軍種間的聯合作戰能力得到提高。

以參加過跨區訓練的海軍陸戰隊為例,張軍社說,他們從熱帶到北部寒區訓練,提高全域作戰能力,加強與其他軍種間的聯合作戰。此外,跨區訓練對綜合保障也提出了新要求。

除了跨區訓練與聯合作戰外,軍演中還強調軍種內部不同兵種間的「協同性」。「以海軍為例,這就要求水面艦艇、潛艇與航空兵等相互協同。」張軍社說。

在此番系列軍演中,「紅勝藍敗」的思維也被顛覆。昨天,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表示,我軍目前已組建了第一支專業化模擬藍軍部隊,他肯定了藍軍在朱日和演習中的表現。

張軍社介紹到,以前導演部會通過給紅軍情報等方式助其完成軍演預設情節。如今,由於要求實戰性更強,不預設情節,讓雙方自己偵察、自主對抗。導演部不再「偏向」,有助於模擬實戰,更好找出問題。

分析

中國軍隊頻繁亮劍引發國內外媒體廣泛關注。昨天,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公開回應這些猜測,稱演習是例行性安排,目的是為了加強我軍實戰化訓練,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目標。據前文所提到的內部人士介紹,密集軍演源於今年年初軍委「推進實戰化軍事訓練深入發展」的要求,「軍事演習」、「聯合實兵演習」等辭彙開始更多地進入人們的視野。

時間

演習是年度訓練計劃內的例行安排

日前,有外媒對軍演時間與7月25日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20週年紀念日、8月15日終戰紀念日、「九一八」事變爆發等等時間重合進行報道。對此,耿雁生昨天表示,我軍這些演習都是年度訓練計劃內的例行性安排。他說,「如果有人對這些演練活動疑神疑鬼、對號入座的話,那完全是他自己的問題。」

內部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關於這些時間節點的推測的確沒有道理。軍演是對今年年初軍委提出的實戰化訓練要求的落實。演習之所以跨度時間長是因為其中多次為系列演習,每一系列均包括多場演練。

什麼是例行性安排?張軍社告訴北青報記者,各軍種、軍區都在年初的軍事訓練計劃中就將軍演包含其中,軍事訓練計劃還要通過總部批准,有嚴格程序,不是臨時性的安排。所以,這些軍演不可能共同針對某個特定時期的特定事件。

一般而言,軍事演習是由年初的軍事訓練計劃訂立的,在之後的數個月時間裡制定具體行動的方案,如果是多國聯合軍事演習,那麼準備的時間要更長,甚至跨年。

不過,張軍社認為,軍演的確具有威懾力,原因在於通過軍演,軍隊表達維護國家安全的決心和能力被潛在的對手看到,傳遞出的這一信息對任何有不良企圖的國家,當然包括日本右翼,都有威懾作用,從而迫使他們放棄意圖對中國發動戰爭的想法。

背景

軍委曾發意見要求提高訓練實戰化水平

事實上,據知情人士向北青報記者透露,如此大規模演習有一個背景,今年3月,總參謀部下發通知,要求全軍和武警部隊深入學習貫徹中央軍委《關於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一《意見》就包括「在新的起點上推進實戰化軍事訓練深入發展,不斷提高能打仗打勝仗能力。」內部人士透露稱,也正是在此之後,作為能夠檢驗和提高實戰化訓練水平的軍演開始更加頻繁。

《意見》要求軍隊加強實案化訓練、聯合實兵演習、戰場適應性訓練和新力量新領域訓練,特別是結合執行任務的訓練,深化對抗訓練、基地訓練等方法手段,創設近似實戰的練兵環境,把實戰化軍事訓練開展起來。

軍演頻率的增加對部隊訓練提出更高的要求,「拉出去比試」與「關起門來在自己家練」會起到不一樣的效果。張軍社認為,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近幾年中國海軍的訓練和演習頻次和強度逐年增加,只有提高戰鬥力才能遏制戰爭,起到維護和平的目的。

不過,與美國日本軍演頻次相比,張軍社認為,中國的軍演「太少了」。張軍社說,美國防長在今年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透露,未來,美國每年要在亞太地區舉行130次軍事演習,這還不包括美國在本土和其他地區的陸海演習。美國的多場演習與日本共同舉行,而日本本身也進行軍演,這意味著,美日的軍演頻度遠高於中國。

本文來源: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作者:嶽菲菲 責任編輯:NN102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