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有很多名將,他們有的武力過人,有的智力超羣。有一首點將詞,講的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由此可知,呂布在三國時的名氣有多大了,因爲趙雲都要排在他後面。

但即便是這樣,呂布最後卻只落得一個三姓家奴的罵名,而趙雲也是兩次易主,卻被後人敬仰。

呂布,字奉先,弓馬嫺熟、驍勇尚武。他本爲丁原部將,隨丁原應何進的召集進入洛陽,本來他的任務是清理宦官,但是受了董卓的蠱惑,殺死了丁原。當時的呂布早已認丁原爲義父,卻不顧舊情狠下殺手,這也讓以後想和他親近的人產生顧慮。

呂布殺了丁原之後,董卓吞併了丁原的部隊,並且認呂布爲義子,爲何董卓不怕他?不得不說董卓此人狂妄自大,認爲憑藉自己的勢力和人格魅力能夠降服呂布,這也導致他之後慘死於呂布之手。

董卓要挾漢獻帝遷都長安後,自知自己兇狠殘暴,心理逐漸扭曲,害怕身邊的人害他,便讓呂布當他的護衛。但這並不能讓他停止猜疑,他常常因爲一件小事就對呂布發火,甚至做出扔手戟(呂布兵器)的舉動。

恰好此時司徒王允正密謀誅殺董卓,但也害怕呂布的武力。不曾想時來運轉,呂布找他傾訴被董卓猜疑的苦衷。藉此機會,王允便開始言辭誘惑,離間董卓和呂布的關係,更以貂蟬作爲籌碼讓本就立場不堅定的呂布不能推辭。

呂布和董卓因爲貂蟬反目,呂布又殺了董卓,這是他誅殺的第二個義父。董卓死後,朝中大亂,呂布最終因爲寡不敵衆退出皇城,此後他先後投奔袁術、袁紹,還一度依附劉備。但他“三姓家奴”的名號再也不敢讓人親近於他,最終被曹操圍困,殺死於下邳。

反觀趙雲,戰亂初起之時,他聚集鄉勇在常山真定保衛一方土地,隨後被本地官員舉薦,加入了白馬將軍公孫瓚,並在此時結識了劉備。

後來作爲公孫瓚校尉的趙雲因爲兄長去世辭官返鄉,由此可見他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趙雲離開公孫瓚軍七年之後才又復出,此時的公孫瓚已被袁紹攻破,又因爲劉備乃漢室宗親,趙雲對漢家天下有着難言的忠誠,便一直跟隨在劉備左右了。趙雲在長阪坡大發神威,兩扶幼主,直到他去世依舊忠於蜀漢。

雖然論武力可能呂布比趙雲強,但是他也只留下個“三姓家奴”的罵名,而趙雲卻是古來徵戰救危主的英雄。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