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5日晚,法國地標性建築巴黎聖母院突遭大火,塔頂已經坍塌,所幸主體結構保持完好。法國總統馬克龍要求全國一起重建巴黎聖母院,“因爲這是法國人民的期待。”並宣佈將進行國際籌款活動以籌集資金進行維修。

在此之前,法國億萬富翁、法國第二大奢侈品巨頭開雲(Kering)集團董事長兼CEO弗朗索瓦·亨利·皮諾特在一份聲明中承諾,將捐款1億歐元用於重建巴黎聖母院。

1963年,法國人弗朗索瓦·皮諾創立了以其家族命名的皮諾集團公司,最早從事木材和建材銷售,後發展成零售業巨頭併成功上市。1998年後,家族集團陸續收購了Gucci 、YvesSaint Laurent、Balenciaga等奢侈品牌,公司後更名爲PPR集團公司,成爲僅次於路威酩軒(LVMH)的法國第二大奢侈品集團。

皮諾家族幾年前曾被中國媒體廣泛報道,當時,該家族在2009年佳士得拍賣中拍下圓明園流失文物十二生肖獸首中的鼠首和兔首,並於2013年將它們歸還給了中國。弗朗索瓦·亨利·皮諾還與他年近八旬的父親弗朗索瓦·皮諾飛抵北京,參加了2013年6月28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的圓明園鼠首、兔首捐贈儀式。

弗朗索瓦·亨利·皮諾在接受新華社獨家採訪時表示:“圓明園獸首是中國人民非常關注的事情,因爲它們沒有回到祖國。尤其是2009年佳士得的那次拍賣,作爲法國人,作爲佳士得拍賣行擁有者,我非常理解中國人的感受。所以,我們花了很大氣力說服這兩件文物的屬有者賣給我們,然後再把它們捐贈給中國。我再次強調,整個過程中沒有尋求或要求任何回報。這是一次富有特殊意義的訪問,我的家族對此感到驕傲。”

回望過往,不僅開雲和LVMH,許多奢侈品集團都曾出資參與到歷史古蹟、文化地標、藝術品的修繕與保護項目中來。

2018年,香奈兒就宣佈成爲巴黎大皇宮修復與重建項目的唯一及長期贊助方,品牌將出資2500萬歐元用於修復和重建巴黎大皇宮,該項目將於2020年12月正式啓動,預計2024年全部完工。

爲1900年世界博覽會而建的巴黎大皇宮也是巴黎著名地標之一,同時也是香奈兒品牌最愛的新品發佈地,自2005年以來,香奈兒一直選擇在巴黎大皇宮發佈最新系列的高級成衣和高級定製,每一季巴黎大皇宮都會在前創意總監卡爾·拉格斐 (Karl Lagerfeld) 的奇思妙想下展現出精彩紛呈的秀場景觀, 併成爲當季巴黎時裝週當之不愧的最富特色秀場。

2017年,法國第一大奢侈品集團 LVMH 主席 Bernard Arnault 宣佈,將投資 1.58億歐元翻修改造路易威登基金會博物館附近一座廢棄的博物館——國家傳統藝術博物館(Musee National des Arts et Traditions Populaires)。國家傳統藝術博物館建立於 1972年,位於巴黎郊外,自 2005年以來一直處於閒置狀態。Bernard Arnault 表示,改造後的博物館將用於存放、展示藝術品和手工藝品,同時可作爲音樂廳、展覽館和手工工坊等功能,預計2020年對外開放。設計了路易威登基金會博物館的著名建築師 Frank Gehry 則將負責這座建築的外觀設計。

意大利的文化古蹟更是急需各大奢侈品牌的出資修繕。

羅馬特萊維噴泉(Trevi Fountain),大家更喜歡稱呼它“許願泉”,歷時30年修建,於1762年完工。噴泉以羅馬神話中海神尼普勒戰勝歸來爲題材,設計氣勢磅礴,噴泉設計中所展現的人物塑像栩栩如生,和清澈的泉水交相輝映,呈現出一幅動人的奢華景象,每日都着無數全世界訪客慕名而來。但因爲年久失修,噴泉上的神靈、帶翅膀的小天使、小鳥都因風吹日曬而變得滄桑,因遊客的腳步而變得搖搖晃晃。

當有一天,FENDI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彼得羅·貝卡利(Pietro Beccari)開車穿過這座永恆之城時,他聽到廣播裏說許願池上的一塊石頭脫落了,他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他要開始一個保護羅馬噴泉的項目,並取名叫“FENDI噴泉保護計劃”(FENDI for Fountains),藉此展示這個誕生於羅馬的品牌對這座瑰麗輝煌的“永恆之城”的熱愛。2015年11月3日,特萊維噴泉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儀式,慶祝修復工程竣工,工程完成後,特萊維噴泉終於恢復到原有的熠熠生輝的亮白外觀。

同樣在羅馬,2014年時,意大利奢侈品牌Tod's創始人迭戈·德拉·瓦勒捐獻了2500萬歐元用於修復古羅馬鬥獸場,這是鬥獸場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首次大規模修復工程。

除了幫助修護本國文物和文化地標,奢侈品集團也樂於幫助他國展開文物保護計劃。畢竟,文物、文化、聞名是屬於全人類共同的遺產。比如2017 年時,愛馬仕中國就啓動了一項慈善絲巾項目,推出特別版90 x 90 cm真絲方巾——“畫家的珍寶”,並宣佈將這款特別版方巾銷售所得淨收入獎全部贈予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用於包括敦煌石窟保護、敦煌石窟數字化保護、敦煌學人才培養等多個項目的推進,以支持敦煌石窟文物保護事業的發展,爲世界文化遺產的傳承貢獻力量。

“畫家的珍寶”特別版方巾由設計師皮埃爾·瑪麗(Pierre Marie)創作,設計師從愛馬仕珍藏館中一隻19世紀的畫具箱汲取靈感,並着以全新配色。這隻檸檬木畫具箱專爲戶外寫生打造,可容納畫家在描繪大自然時所需的一切物品,與法國浪漫主義時期的風格一脈相承。畫具箱四周,幾支畫筆插在一隻東方風韻的花瓶中,鉛筆、規尺、畫卷、書籍、信封等各式物品置於案頭,編織出文化的交響。特別的是,在案頭疊放的信封上寫着“愛馬仕支持中國敦煌石窟”字樣,展示着這塊絲巾特別的身份和來歷。

那麼,各大奢侈品牌爲什麼願意將如此大筆資金用於文物修繕和保護呢?

首先,歐洲當前的經濟情勢確實需要這些西方奢侈品巨頭們慷慨解囊。受金融危機影響,許多西歐國家的經濟都處於衰退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國家能夠用於文物修繕的費用本身都是在減少的,像意大利文化部用於維護文化遺產的預算就從2004年的2億歐元削減至2013年的5640萬歐元。所以當羅馬許願池噴泉上的一塊裝飾雕塑掉落時,羅馬便決定像社會請求援助。

出資也是奢侈巨頭老闆們的情懷錶現。像Tod's創始人迭戈·德拉·瓦勒出生於意大利中部一個小村莊,13歲時第一次隨教區教堂組織的旅行團來到羅馬,參觀了擁有兩千年曆史的意大利標誌性古蹟——古羅馬鬥獸場,在他很久的記憶裏“鬥獸場就是意大利”。等他到60歲時,Tod's已在他的經營下,從當初作坊式的家族小鞋廠發展成爲了奢侈品集團,而意大利此時又正陷入經濟和政治雙重困境,所以當鬥獸場需要有人幫助維修時,他從感恩之心出發做出了這個決定,正如他所言“我們是意大利人中的幸運者,有一定名望的人理應爲自己的國家做點事情而不求任何回報”。

而從另一個角度說,這些品牌之所以能夠成爲國際奢侈品牌,都與其誕生地本身的文化厚重感以及國際美譽度息息相關,很多奢侈品牌的設計甚至正源於其所在地的著名文物,像是羅馬的古典建築風格就曾爲FENDI創始人的孫女西爾維亞·文圖裏尼·芬迪(Silvia Venturini Fendi)設計著名的Baguette手袋提供了重要靈感,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FENDI家族還創作了有關許願池的電影和書籍。而幫助國家修復這些著名文物,讓它們始終擁有讓全世界人民仰望的魅力,則能實際性地幫忙維護本國的奢華、迷人、浪漫的國際形象,這也同時是在維護品牌背後所賴以依靠的文化歷史本源。正如迭戈·德拉·瓦勒所言:“對於我們這些靠‘意大利製造’喫飯的企業來說,這樣做(出資修繕文物)是別無選擇的。”

而奢侈品的慷慨解囊,也能同時幫助其維護品牌形象和社會美譽度。

放下所有狹隘猜想,有錢人出資修繕,普通百姓管住自己不在文物上亂寫亂畫,從某種程度上說,都是同等重要的保護行爲,畢竟文物是全人類的共同財產。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