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峯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蒙冀遼三省區交匯處,與河北承德、遼寧朝陽地區接壤。全市總面積9萬平方公里,轄3區7旗2縣,有蒙、漢、回、滿等30多個民族。總人口464.3萬,是內蒙古第一人口大市,約佔內蒙古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中蒙古族人口94.3萬。赤峯,紅山之意,蒙古語「烏蘭哈達」,因城區東北部赭紅色山峯而得名。赤峯市原為昭烏達盟,昭烏達為蒙語,漢譯「百柳」之意。  赤峯在秦、漢時期分屬燕、東胡、鮮卑,隋唐時設饒樂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明朝時先後屬大寧衛、全寧衛、應昌衛和兀良哈三衛,清代赤峯大部分地區屬昭烏達盟,民國時屬熱河特別區。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先後隸屬於熱河省和內蒙古自治區。1969年劃歸遼寧省,1979年劃回內蒙古自治區。1983年10月撤銷昭烏達盟設赤峯市,現實行市管縣體制。  赤峯地處蒙古高原向遼河平原的過渡地帶,西北是大興安嶺南麓,西南被七老圖山脈環繞,東南由努魯爾虎山脈形成天然屏障,東北緊靠遼河平原,腹地多丘陵臺地。赤峯地跨華北地臺與天山--興蒙地槽,處於陰山東西向構造帶和大興安嶺構造帶交匯處。大約7000萬年以前發生的劇烈地殼運動--燕山造山運動後,赤峯地區近代山系雛形基本形成。特定的大地構造環境、複雜的發展演化過程及氣候變遷造就了赤峯雄奇俊美、千姿百態的地理奇觀。境內地貌類型豐富:山地、丘陵、草原、森林、河流、湖泊、熔岩臺地和沙丘坨甸在境內均有分佈。微地貌類型繁多,成因複雜,形態各異,主要有風蝕殘柱、殘山、火山口、串珠谷、倒石錐、衝擊階地等十幾種。第四季冰川遺跡冰臼羣、石林、角峯、冰石河等地質奇觀分佈廣泛,是目前世界上第四季冰川遺跡發現數量最多、保存最為完好的地區。其中,阿斯哈圖花崗岩石林被譽為世界地質奇觀,大青山冰臼羣是世界上最大的冰臼羣。  赤峯地區賦存豐富的溫泉、冷泉資源。境內有三處溫泉,分別在克什克騰旗、寧城縣、敖漢旗,水溫在66-96℃之間。冷泉則以巴林右旗比圖泉最為著名,因其含鋰、鍶、鋅、鎂、鉬、硒6種微量元素,世界罕見,被譽為「六味神泉」。  赤峯地處中緯度,屬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區,晝夜溫差大,雨量適中,在溫暖濕潤的華北平原的北端,又在乾燥草原地帶的南端,形成了有過渡性質的中間地帶。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390毫米。  赤峯境內河流、湖泊眾多,形成了西拉木倫河、老哈河、烏爾吉木倫河、教來河和貢格爾河五大水系。其中,史書上稱之為饒樂水或潢水的西拉木倫河橫貫東西,稱之為土護真河或土河的老哈河縱流南北,是西遼河的兩大源頭。西拉木倫河因落差大、水流湍急、兩岸連山,被譽為「塞外小三峽」,還因發源於此的史前文明早於黃河流域而被史學界譽為「祖母河」。全市常年蓄水的天然湖泊有70餘處,其中達裏諾爾湖是內蒙古第二大湖泊,每年有7萬餘只遷徙的白天鵝經過這裡,素有「天鵝湖」美譽。  自古以來,赤峯地區就是草木繁茂、山野蔥蘢、河流縱橫、湖泊棋佈的地方。至遼代,這裡還是遍地松林,保持史書上所說的「平地松林」或「千里松林」的原貌。金元以來,受氣候、戰爭、火災、過度砍伐等因素影響,森林面積銳減。原始森林替變為針闊混交、闊葉林為主的天然次生林。近年來,通過植樹造林,林地面積達到4511多萬畝,森林覆蓋率35.5%,是京津、遼瀋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是全國首家生態建設先進市、全國防沙治沙十大標兵單位之一。敖漢旗2002年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全球500佳環境獎」。  赤峯地區草原是內蒙古大草原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面積8700多萬畝,主要分佈在北部的阿魯科爾沁旗、巴林右旗、克什克騰旗和翁牛特旗境內。著名的草原有烏蘭布統草原、貢格爾草原、巴林草原等,其中克什克騰旗境內的烏蘭布統草原是距北京最近最美的草原。  赤峯境內沙地面積較大。兼有科爾沁和渾善達克兩大沙地,總面積2850萬畝,分佈在克什克騰旗、阿魯科爾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縣、翁牛特旗、松山區、元寶山區8個旗縣區境內,其中翁牛特旗東部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稱。  赤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0處。以境內地名命名的文化8個。小河西文化(距今約9000年)、興隆窪文化(距今8150-7350年)、趙寶溝文化(距今7350-6420年)、紅山文化(距今6660-5000年)、富河文化(距今6000年)、小河沿文化(距今5000-4870年)、夏家店下層文化(距今4200-3600年)、夏家店上層文化(距今3000-2500年),已發現古人類文化遺址7340處。興隆窪遺址被史學界譽為「華夏第一村」,紅山文化標誌性器物C型碧玉龍被史學界譽為「中華第一龍」,二道井子夏家店遺址被史學界譽為「草原第一城」。因紅山文化「國寶」碧玉龍的發現,赤峯又被稱為「玉龍之鄉」。在敖漢旗新發現的距今5300年的紅山文化時期陶塑人像,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史前同一時期規模最完整、形象最逼真、表情最豐富的人像,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進行10年來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赤峯地區作為遼王朝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兩大重要都城遼上京和遼中京分別坐落在巴林左旗和寧城縣境內。喀喇沁親王府是國內現存規模最大的清代蒙古族王爺府。巴林右旗被評為中國好來寶之鄉、中國格斯爾文化之鄉。敖漢旗旱作農業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評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暨「世界旱作農業發源地」。紅山文化遺址、遼文化遺址已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赤峯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地處東北、華北地區結合部,距北京、瀋陽等中心城市400公里左右,距錦州、秦皇島等港口不足300公里,是內蒙古距出海口岸最近的地區。境內實現了縣縣通鐵路和高等級公路、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  2.7萬公里,高等級公路1359.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24.4公里,一級路834.9公里。  現有高等級公路1359.3公里。赤峯至大板、赤峯至通遼、赤峯至遼寧朝陽、赤峯至承德、克什克騰至至錫林浩特5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全面融入了華北高速公路網。現有運營鐵路4條。已開通9條航線,北京、呼和浩特、瀋陽、大連、天津、上海、杭州、哈爾濱、包頭、西安10個通航城市,初步形成了立體便捷的交通網路。  全市有街道辦事處21個。蘇木鄉鎮132個,其中蘇木19個、鄉28個、鎮85個。村嘎查2089個。  赤峯位於我國重要的金屬成礦帶,已發現礦產70餘種、礦產地1200多處,其中大型礦牀25個,金、銀等貴金屬和鉛、鋅、銅、錫、鉬等有色金屬種類多、儲量大,潛在價值5萬億元以上,2010年被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有色金屬之鄉。非金屬資源品種多、品位高,巴林石蜚聲海內外,螢石、石灰石、高嶺土、膨潤土等開發潛力巨大。有效風力資源達5000萬千瓦以上。  赤峯境內共有5大水系,總流域面積9萬平方公里,包括烏爾吉沐淪河水系,西拉沐淪河水系,叫來河水系,老哈河水系及內陸河水系。水資源人均佔有水量894立方米,是全國人均佔有量的40%。全年降雨多集中在6月至8月,約佔全年降水量的75%,汛期常有山洪暴發。年際豐枯變化懸殊,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難度較大。  全市土壤類型共有17個土類,40個亞類,其中慄鈣土、褐土面積分佈較大。全市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在1%-2%左右,適宜發展農牧林業。全市耕地約2100萬畝,佔全市總土地面積15.6%。主要分佈在老哈河、叫來河、烏爾吉沐淪河、西拉沐淪河流域的沿河兩岸階地、黃土丘坡地、中低山山地坡腳。旱地佔總耕地面積的66.2%。  赤峯境內植被由種子植物、蕨類植物、苔蘚植物、菌類植物、地衣植物等不同種類組成。現有野生植物118科,1863種。由於境內植物種類較多,天然草場、天然次生林等原生態植被羣落分佈較廣,是京津、遼瀋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是全國首家生態建設先進市、全國防沙治沙十大標兵單位。  赤峯市屬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而寒冷,春季乾旱多大風,夏季短促炎熱、雨水集中,秋季短促、氣溫下降快、霜凍降臨早。  全市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8個(阿旗高格斯臺罕烏拉自然保護區、阿魯科爾沁自然保護區、右旗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克旗達裏諾爾自然保護區、克旗白音敖包自然保護區、寧城黑裏河自然保護區、敖漢大黑山自然保護區、左旗烏蘭壩自然保護區),面積1004.8萬畝,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9個、面積395萬畝。森林公園14個、面積351.5萬畝,其中國家級6個(紅山國家森林公園、喀旗馬鞍山國家森林公園、元寶山興隆莊國家森林公園、克旗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喀旗旺業甸森林公園、克旗樺木溝森林公園)、面積268.9萬畝,自治區級7個、面積74.5萬畝,市級1個、面積8.1畝。  近年來,赤峯市深入實施「生態立市、工業強市、科教興市」戰略,201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933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11.8億元,全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36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9517元。  全市形成了以設施農業、設施畜牧業為引領的農牧業產業體系,設施農業、設施畜牧業、節水高效農業、生態草產業等快速發展,處於全區領先地位。全市有耕地2108.7萬畝,2016年糧食產量103.2億斤;牧業年度家畜存欄2231萬頭只。  全市有國家級龍頭企業5家(蒙都羊業、草原興發、塞飛亞、東方万旗、草原万旗),自治區級龍頭企業91家。有中國馳名商標12件(塞飛亞、塞飛亞草原鴨、健元鹿業、草原興發、寧誠、巴林石、蒙都、獨一家、東方万旗、大牧場、達裏湖、多維爾),自治區著名商標90件,赤峯知名商標233件,有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1件(阿魯科爾沁牛肉、阿魯科爾沁羊肉、阿魯科爾沁小米、翁牛特牛肉、翁牛特羊肉、翁牛特大米、巴林左旗笤帚、巴林左旗笤帚苗、巴林左旗毛毛谷小米、寧城尖椒、寧城番茄、寧城蘋果、寧城草原鴨、寧城滑子菇、寧城黃瓜、敖漢北蟲草鮮使用菌、敖漢北蟲草幹信用菌、敖漢高粱、敖漢蕎面、敖漢鮮蛋、敖漢小米),有農產品地理標誌12件(夏家店小米、克旗達裏湖鯽魚、克旗達裏湖華子魚、敖漢蕎麥、阿旗天山大明綠豆、喀喇沁旗牛家營子北沙參、喀喇沁旗牛家營子桔梗、林東毛毛谷、昭烏達肉羊、赤峯蕎麥、赤峯綠豆、赤峯小米),有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個(巴林石、敖漢小米)。  全市形成了以冶金、能源、食品、化工、建材、紡織、製藥、機械製造八大產業為支撐的工業體系。全市有自治區級園區7個(赤峯經濟開發區、寧城經濟開發區、松山經濟開發區、林西工業園區、喀喇沁經濟開發區、玉龍工業園區、元寶山工業園區)。自治區循環園區及企業6個(錦山循環經濟園區、右旗煤電化循環經濟園區、克旗大唐煤制氣循環經濟園區、紅山循環經濟園區、寧城固體廢物處理循環經濟園區、赤峯瑞陽化工有限公司)。國家級循環經濟園區1個(塞飛亞循環經濟園區)。全市有物流園區12個,累計銷售收入已突破500億元。  全市已開發旅遊景區(點)90個,被評為國家A級以上景區48個,4A級8個(克旗阿斯哈圖石林、克旗達裏諾爾湖、喀旗親王府、翁旗玉龍沙湖、寧城道須溝、喀旗美林谷、列入漢溫泉城、左施召廟)、3A級10個、2A級30個;全國工業旅遊示範區(點)2處(克旗紫濛山莊、赤峯力王工藝),全國特色景觀名鎮(村)8個(克旗同興鎮、左旗林東鎮、右旗索博日嘎鎮、喀旗美林鎮、喀旗王爺府鎮、寧城黑裏河鎮、松山區城子鄉瓦房村、敖漢旗四道灣子鎮白斯朗營子村)。星級賓館33家,四星級6家(赤峯賓館、九天國際酒店、福興東方精品酒店、克旗陽光溫泉賓館、巴林賓館、敖漢旗塞外神湯度假酒店)、三星級13家、二星級14家,共有牀位12萬張。旅行社76家、持證導遊1174人。2016年接待遊客145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28億元。  全市有銀行業金融機構30家。2016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842.6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381.5億元。  全市各級各類學校1530所。高等院校4所:赤峯學院、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赤峯市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赤峯職業技術學院。中等職業學校43所,中小學校570所,幼兒園946所,特殊教育學校10所。  全市醫療衛生機構4580個,全市二級以上醫院40家。其中,三級以上8家,包括赤峯市醫院、赤峯學院附屬醫院、寧城縣醫院、寧城縣蒙醫中醫醫院、巴林右旗蒙醫中醫醫院、阿魯科爾沁旗中醫醫院、林西縣醫院、赤峯市第二醫院。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