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按摩方法

耳,相信每位朋友都熟悉,但是很多朋友只是把它當作一個聽覺器官,平時並不重視,更不會將它和健身聯繫到一起。其實耳朵上有很多穴位,它們和人體全身臟器都有十分緊密的關係。

下面我們便一起看看,如何通過雙耳來達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古今中外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對耳穴的記載。

《靈樞·脈度》篇中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記載:「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

《靈樞 口問》篇日:「耳者,宗脈之所聚也。」

古人對耳穴十分重視,耳穴治療疾病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即使科技發達的國外,對耳穴也十分推崇。

1958年,法國醫生P.Nogier提出的耳穴胚胎倒影圖,使耳穴更加系統化和實用,這對如今耳穴的普及性、臨床運用及科研起到了重要作用。

認識耳朵

耳穴胚胎飼影

根據耳穴胚胎倒影學說,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是有其規律的,它在耳廓正面的排列像一個在子宮內倒置的胎兒,頭部朝下,臀部及下肢朝上,胸腹部及主軀幹部在中間。

臨床應用

正常的耳朵幾乎與機體每個臟器及組織器官都有相應關係,恰如耳穴是人體健康的信息窗口。

正是由於存在對應關係,當機體某個部位出現疾病時,無論是五臟六腑還是四肢軀幹,耳部相應的穴位會出現病理反應點,如壓痛反應。

因此臨床上有經驗的醫生不僅將耳穴當作診斷疾病的輔助參考,也運用耳穴針刺、耳壓、放血、按摩等治療疾病。

中醫理論

利用好耳穴,可以預防衰老、防治疾病、延年益壽。《黃帝內經》「養性」一書中,特別提到用按摩耳廓的方法踺身防衰。

書中記載「以手摩耳輪,不拘數遍,所謂修其城廓,以補腎氣,以防聾聵也」。中醫學認為耳穴攝生,防衰老,在於祛除邪氣,扶補正氣,調整陰陽,瀉其有餘,補其不足,調其不和而復其治。

作用機理

耳廓按摩,是自身按摩,是養生、延年益壽之法。

耳廓上分布著豐富的神經、血管和淋巴。

因此按摩刺激耳穴,能擴張耳廓皮膚肌肉內豐富的毛細血管,促進循環,改善營養。

還能刺激感覺神經末梢,產生神經系統的發射作用,調節神經的興奮和抑制功能,調整臟腑的生理功能,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並使體液、淋巴等傳遞到相應的臟器產生效應,平衡陰陽,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達到振奮精神,防治疾病,增強體質而延年益壽的功效。

我們知道您所需要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