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點子很多,現在幾乎是什麼都跳不出來了,求助,求助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觸:明明小時候才思泉湧,但長大後反而想像力嚴重受限,想什麼都沒新意,康石石的學生中有這樣苦惱的同學也是不在少數,所以借著題主題目,與大家分享下想像力困擾原因及解決辦法:

一、 想像力不夠,問題出在哪兒?

1. 身份認知

想像力是創新的源泉,同時它也是每一個設計師都必須具備的素養和能力。康石石與大家談過多次,已經開始留學生活的留學生應該也深有體會,國外院校大多是不喜歡學生以「學生」的身份去學習的,他們希望大家能夠擁有獨立思考能力、深入的探索能力、個性化的自我性格塑立。換句話說,他們更希望你以設計師的身份去思考、創作。

也有人會問,國外的設計手法都很誇張,但這是否適用於市場呢?其實這也是一種思想誤區,國外院校想像力的表現形式並不是因為他們用了誇張的設計手法,他們的重點在於,你能不能將自己的想像力通過任何方式表達出來。大家需要學習的也正是這樣一種將想像力合理的運用於設計中的能力。

2. 學習環境

國內學生在綜合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上普遍低於國外學生這一點無法否認,中國人講究規矩,天圓地方,講究邊界,從小接受的就是條條框框的應試教育,我們會做題海戰術,是以題目對錯用做基礎來思考問題。

國內學生的優勢在於基礎紮實,包括數理方面的基礎,通常是領先於歐美的。這在某些方面是好事,但對藝術生來說,就很不友好了。藝術生講究「腦洞」、「思維不受限」,但很多人面對一些問題時,特別喜歡鑽牛角尖兒,反而被限制在問題本身,想像力自然也釋放不出來了。

當然,隨著國內對設計教育的發展與進步,國內很多頂級設計院校也逐漸有了教學模式上的轉變。但直到1998年,國內才明確了設計這一概念,與國外相比,國內今年剛滿二十歲的「中國設計」還稍顯青澀。

這一點在大家的創作作品集時表現的也很明顯,有些人在與老師討論問題時自己常常沒什麼邏輯,在發散思維導圖的時候往往只有幾個點就停滯不前了,甚至於在前期調研中也並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調研,甚至調研過後,自己並沒有任何相關的設計想法,這對於設計師來說無疑是致命的。

大部分國內設計院校的設計模式,還停留在這周擬定好主題,下週就要你交出面改和設計草圖、製作成品、最後填補設計空缺的逆向設計思維中。這種教學方法,很容易限制學生想法,只是追求工藝和技術以及成品的美感。並不是說這些不重要,而是這樣的方式切斷了一個設計師應有的設計想像力和邏輯性,對於本就還未學會如何表達想像力的中國學生也是一種阻礙。

在面對一些作品的時候,很多人的感嘆詞大多是「好看」、「美」,可見在這些人的心裡,「外形」的美觀是最大的意義,藝術生必須要繪畫基礎非常優異,製作的物品「美」是第一位,至於深層含義並不作為主要考慮範圍。這對學生來說會產生什麼影響?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康石石要求學生去做前期創意調研時,有相當一部分人會因為某些「擔憂」而下不了手:老師,我不知道如何做拼貼,我感覺我貼的很醜。

追求美感確實很重要,但是這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重要的,它不應該成為限制學生思考的一道枷鎖。很多設計大師的草圖並不「美」,但是這不能阻礙他們表達自己的設計理念,不論是繪畫還是拼貼,只有大膽的使用任何材質進行創作,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單一的拼貼、繪畫元素只會讓你的作品更加單薄,也會限制你對想像力的培養。

說了這麼多,無非是希望大家明白兩點:

  • 知道自己缺乏想像力的問題在哪裡?
  • 尋找最適合培養自己想像力的方法。

想像力的培養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即時見效的,但日積月累的改變往往在潛移默化中就能顯現出來。接下來康石石就提供一些可以幫助大家鍛煉自己想像力的方法:

二、改善方法

1. 效仿臨摹他人創作方法

對於一直處於固有思維模式下的成年人,讓他突然去嘗試誇張的視覺創意,往往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從模仿別人的創作方式入手會更容易一些。模仿不僅是一種學習,通過模仿,你還可以抓住事物的結構特點,從而在腦海中構建出對事物清晰的認知。

另外,大家需要明白,模仿並非抄襲,模仿的意義在於總結提煉,在瞭解了其他人的創作方法之後,就能夠將其演變成自己的方式運用在創作中。這種方式對於培養創意和想像力來說是最為方便和直接的方法。

2. 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在跟學生討論接下來的主題方向時,很多人都會說自己沒有什麼興趣愛好,自己很無聊,沒有什麼可發展的方向。放鬆點,朋友們,我不相信你在家裡什麼都不做。

你平時看視頻嗎?康石石東家-漢藝國際17屆學員Z同學以自己常用的視頻軟體B站的彈幕特色為靈感創作的作品集項目:

Z同學,漢藝17屆學員,視覺傳達,獲英國皇家藝術學院offer

你總要喫飯吧?漢藝17屆學員L同學以做飯常用的調料罐為靈感創作的作品集項目,成功拿下自己的Dream School:

L同學,漢藝17屆學員,工業設計,獲代爾夫特理工、埃因霍芬理工等院校offer

你有討厭的事情嗎?漢藝17屆學員P同學以自己對「熊孩子」行為的厭惡為靈感創作的作品集項目:

P同學,漢藝17屆學員,配飾設計,獲英國皇家藝術學院offer

以上案例都能夠證明,其實任何靈感都可以發散,並最終變成你的設計主題,而這之中需要你做的就是不斷地對自己詢問為什麼,然後去尋找答案。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雖然只是簡單的八個字,但這一過程中會涉及到非常多的思考與行為,而思考與行為就是鍛煉大家想像力的過程。

3. 多看、多讀、多實踐

想像力不是憑空而來的,其基礎來自於豐富的知識和多樣化的實踐經驗積累,而如何積累這些知識和經驗,首先需要根據自己的專業性質去規劃,比如對服裝設計而言,文學藝術閱讀和體驗都是不可或缺的,欣賞藝術和閱讀文學作品要求人們必須展開想像的翅膀,在運用想像的過程中,自然也就發揮了想像力。

小孩子往往是最敢想,最會想的,這是因為他們還未因為外界因素去修整自己的想像力,給自己框定範圍。大家現在要做的,其實就是將這一「範圍」扔掉,重新學會如何藝術、如何設計、如何思考、如何邏輯、如何追求自我、如何解決問題。

以上

———————————————————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官方微信公眾號(kang-shishi)

如有藝術留學、院校、專業、作品集方面的問題,可私信康石石諮詢


把自己變得幼稚點,問題別想太複雜。
有什麼奇思妙想,就不斷挖掘不斷去想,哪怕只是片段,然後可以的話寫下來,想盡辦法把腦洞寫圓滿,不斷在腦中爆炸故事情節,不斷演算給各種腦洞畫面,把所有固化思維拋掉只留邏輯,不斷讓自己在各種想法中找到線索然後帶出故事,做一個天生的做夢者

多看書,多看段子,最重要的是,多看評論。


感謝邀請,開始刷題。多讀書、多走路、多看世界、多寫字。

不要整天在想哎呀我好想失去了我的腦洞了,這樣你的腦洞會哭暈在廁所。腦洞們在你眼皮子地下跳躍著讓你去拾起,你卻視若無睹,豈不是很可惜?

我個人不太會和人交流,就是傳說中的冷場王,這樣的認知讓我一到社交場合就十分的緊張,和人交流的過程總是患得患失。就在最近我發現一個道理:我也許只是缺乏經歷、缺乏鍛煉罷了。每一個社交好手敢說自己生下來就很會說話嗎?當然不排除天賦、家庭、教育等先天和後天的影響。但是大多數人都還是缺不了練習的過程的,也許別人比我早認識到這一點,也許我認為很會社交的人也在為這件事情苦惱,歸根到底就是:相信自己!以上有些跑題,有些詞不達意,請原諒!

想像力的邊際是認知障

看看古代社會流傳下來的神話故事,就知道想像力的限制在於知識和認知。
小朋友腦洞最大

我個人經驗,心情放鬆,毫無壓力,啥都不幹的時候,想像力自然就生長起來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