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道團隊

我們今天所定義的創新(Innovation)是指激發靈感、構建想法、測試想法和具體實施這一整個流程。這就和我們平時常說的創意(Creativity)有著明顯區別,創意更集中於靈感這一階段。創意是創新的重要一環,但它也僅僅是其中一環。研究表明,團隊的創新能力成為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商業環境中勝出的長遠關鍵。此外,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兩者有著正相關的關係。

在當代,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們)對創新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於想要通過創新來突破瓶頸的企業來說,他們面臨的壓力也隨之變大。也正因如此,許多科技公司投入大量精力來培養員工的創新意識。比如,3M倡導的「15%時間」項目開創了新河,它主張員工自由利用15%的工作時間和公司現有資源來追夢。這一理念被谷歌、惠普等公司紛紛借用延伸。

從眾多企業的發展來看,沒有哪家企業能一直靠創新取得成功,創新不會有永遠的捷徑,即便是谷歌也不能如此。它的出現離不開有趣、多彩的辦公環境,它更離不開投資。創新並不一定花大價錢,當然創新本身不能被強迫,是日積月累的成就。

讓創新成為團隊的能力,這意味著每天我們都需要重視員工的想法、工作和內部協作。就谷歌的經驗而言,建立正確的環境氛圍、招到正確的人並且找到打破僵局的方法,那麼我們就實現了創新。谷歌認為這五項條件將能夠激發人們的創新意識,我們將具體從這五個方面來分析:

  • 共同願景:讓每位員工知道團隊前行的方向和目標
  • 獨立自治:讓員工的工作儘可能由自己管理
  • 自我提升:招聘好奇且好學上進的新員工
  • 承擔風險:提供舒適的「溫床」,鼓勵員工敢於冒險和嘗試新方法
  • 溝通協作:更多的溝通與協作能夠幫員工們找到知音

工具:制定和溝通共同願景

共同願景能夠讓每個人都知曉你現在面臨的挑戰和著手要去解決的問題,而此時,它也將凝聚眾人智慧、努力創新,從而打破僵局。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共同願景應是更好的推動團隊的發展——讓團隊達成共識,所以邀請團隊一起加入各類決策中,鼓勵他們提出新方案,共同來解決團隊當前遇到的問題。

共同願景應當將目標和事件優先項保持一致。當人們不了解創新的內在意義時就會將一些變化、新想法視作對他們現有工作的威脅,自然也就拒絕落實。共同願景能夠更好的消除員工心中對這種威脅的顧慮。或許我們能試試這些方法:

  • 共同制定團隊願景。
  • 制定更聚焦的目標(OKR)。
共同願景文件截圖

鼓勵自主權和好奇心

谷歌的研究表明,給予員工自主權去定義他們自己的角色,並且由他們自己做決策,對創新有著積極的影響,比如說在溝通想法和提意見的時候。當我們設定了更狼性的目標之後,接下來對員工來說找到合適的方法去完成就變得至關重要。這一理念我們在《谷歌經理人內訓系列:如何對團隊授權》中也提過——對團隊充分授權,避免事必躬親。我們鼓勵管理層在日常能後退一步,給員工留出空間,讓他們自由選擇最高效的方式去完成工作。當然不是說員工就成了脫韁野馬了,在適時的時候我們需要給到他們指導和建議。

如果你希望員工能夠提出新穎的想法,我們就要相信他們不僅能做好本職工作,也能承擔創新帶來的風險。

  • 向員工開放數據信息。我們可以開放數據,讓普通員工有機會接觸這些數據信息。也是為他們在工作中尋找新啟發提供機會。而我們的授權,也能讓他們更有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
  • 激勵他們的好奇心,提供提問的機會。如果我們已經為員工開放了數據信息,那他們也有自己的意見。研究表明,好奇心和自主學習、參與度以及績效有著正相關的關係。因此在谷歌,管理層非常重視個人的好奇心。管理層願意在全員大會上花多數的時間在Q&A環節上,讓員工有機會提問,或者提建議。我們可以定期開全員大會來聽取他們的建議和反饋,或者,我們也可以定期進行員工調查。
  • 設法為他們的新想法開闢星光大道。想要創新自然離不開投資,這就意味著管理層要想辦法幫他們越過其中的坎坷,無論是缺時間、缺錢還是缺其他資源。谷歌提倡用「20%時間」項目來激勵員工的自主權——他們能自由用20%工作時間來思考谷歌的發展。而「20%時間」這個項目讓谷歌在其中收益頗豐,比如核心產品Gmail,和Yad Vashem合作都來自其中。當然並非所有項目都會成功啟動,但對於員工來說,他們可以借這個機會去學習新技能、其他團隊協作。
  • 這個項目不會強迫每個人去做,多數員工也不願花時間在副項目上。然而這是激勵每位員工去探索新想法的方法,當你需要實踐時,它就派上用場了。
  • 建立學習文化。另一種滿足員工好奇心的方式就是讓他們去學習。谷歌會鼓勵員工通過內授課程項目去學習掌握(或者教授)一門新技能。員工授課內容也豐富多彩,從寫代碼到開小飛機。加強內部驅動力能夠提升員工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工具:開項研討與結項評審指南

管理層的風險承受能力是公司創新能力的另一個風向標。風險是創新過程中不能規避的因素。當員工在實踐新想法時,如果遇上失敗,有些人就會從此停滯不前。對失敗的恐懼會拖累創新的腳步,人們會擔心因為失敗而影響績效、薪酬,甚至怕丟飯碗。

儘管我們在前面提了那麼久的要營造創新的環境,要讓員工勇於發出自己的聲音,要讓員工敢於承擔創新的風險,然而事實上,公司往往會有意無意的阻止員工冒險。當然這也跟公司對於失敗的容忍度有極大的關係。而谷歌的OKR方法能恰當的解決這個問題。

通常情況下,沒有團隊能達到百分之百的目標,但所有人不會羞於分享他們的進展和失誤的細節。管理層會定期解釋他們為什麼沒有完全達到他們所表達的目標,他們學到了什麼,他們計划下一步要做什麼。谷歌用OKR方法來向公司中的每個人傳達一個重要信息:只要你從中學習,分享學到的東西,並制定更好的計劃,就可以失敗。

為了更好的從失敗中學習到經驗,2007年,Gary Klein推廣了名叫「Premortem」的工件(譯為開項研討指南),讓團隊在開工前一起開小會來討論所有可能導致項目失敗的原因。同理,也有另一種工件「Postmortem」(譯為結項評審指南),在項目結束後由所有人一起討論有哪些做的好,哪些還不夠完善,我們能如何進行改進。

開項研討指南截圖

幫助搭建人際關係

一個團隊的創新能力也與社會關係密切相關,尤其涉及到跨學科領域時。研究發現,團隊如果能有不同的聲音,那麼他們在整體表現就會很出色,尤其是在解決複雜問題方面。

創新的最大障礙之一是內部抵制新想法。谷歌最近在研究新員工的想法如何堅持下去的課題。研究發現,新員工的想法多半會夭折。當新員工與老員工合作時,老員工所能提供的豐富經驗、各類支持,能讓想法成真。當新員工看不清自己的想法時,我們可以找位老員工來協助他。

同行反饋是搭建人際關係的另一方法。谷歌員工每年都會收到同行反饋,作為其績效評估的一部分,我們的目的是希望通過簡易工具獲取實時的反饋。同行的建設性反饋對創新有積極影響。這種情感支撐和建設性反饋能讓員工敢於承擔風險,不必擔心會受到懲罰或尷尬。了解更多關於心理安全的信息,以及如何加強您的團隊。

如何避免扼殺創新

管理層在營造創新氛圍中起關鍵性作用。無論是大區主管還是團隊小頭目,我們的管理風格都會對他們的工作體驗帶來影響。所以創造力研究學者Teresa Amabile向我們提供了6種避免扼殺創造力的方法:

1.分配任務時「量體裁衣」。在分配任務時,我們可以根據能力給他們適量且延伸的任務,這樣既能讓他們在愉悅的工作環境中發揮長處,也不至於任務超綱而導致士氣低落。

2.為員工梳理目標,由他們親手解決。讓員工自己決定如何完成任務。我們發現管理層會因為授權員工前對目標定義不清,或者授權後步步緊盯,導致他最終事必躬親。

3.避免錯定截止日期。根據研究,管理層需要準備好兩手準備來支持員工的創新之舉——錢和時間。而在兩者的管理上都很棘手,當我們不確定他們還需要多長時間而提前叫停他們,可能意味著我們將和成功失之交臂。在錢這方面也是同理。

4.「葷素搭配」的隊伍。我們來假設一種情況,如果某個團隊中的員工做事都是同種風格會怎麼樣,尤其大家還都喜歡做和事佬。聽上去是不錯,但研究發現,同質群體往往會陷入群體思維,並不利於創新的出現。我們可以將性格各異、背景不同的員工融入到一個團隊中,他們思維碰撞出的火花說不定就是下一個新創意。

5.批判精神。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平時是怎麼回應員工的新想法?如果團隊成員在提出新想法時遭到了你的懷疑,或者如果失敗了卻得不到激勵和關注,他們就會不那麼積極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6.辦公室不談論政治和八卦。這些將會分散員工對工作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創新的意識。我們要做的是,找到建立共同願景的方法,鼓勵員工將它與團隊聯繫。我們最終目標是要求團隊主動做到信息共享和協作,而不是一味的依靠我們去激勵。

創新並沒有捷徑。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員工的工作體驗和對工作的理解。如果我們能真正授權員工,完全由他們去發揮想像、承擔風險,我想他們會更具創新意識。

填寫表單即刻下載模版

下載包截圖
下載營造創新氛圍工具?

jinshuju.net
圖標

系列文章推薦:

明道協作:谷歌經理人內訓系列:如何關心下屬的工作和生活

明道協作:谷歌經理人內訓系列:如何對團隊授權

明道協作:谷歌經理人內訓系列:為團隊設定願景和使命

明道協作:谷歌經理人內訓系列:下級對上級反饋調查問卷

明道協作:谷歌經理人內訓系列:如何與下屬1對1溝通

文章來源:

rework.withgoogle.com/g

由明道團隊編譯(mingdao.com

關於明道:

明道是一款在線協作辦公軟體,設計的初衷是為了改善團隊溝通和協作的方式。2013年由任向暉創建於上海,目前已有數千企業付費使用,明道曾獲得:IDC 互聯網 + 產業創新企業 100 強 | 雷鋒網「企業效率類」編輯推薦獎 | Fast Company 中國最佳創新公司 50 強 | CECS 最具影響力雲服務企業 | 中國軟體網2017年移動辦公創新獎 | 創業邦2017年企業服務50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