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在進入關中之後大肆分封天下,導致諸王遍地,而這些被項羽封王的大多是天下間的各路諸侯,項羽手下的將士只有兩個人被封王,一個是河南王,一個是九江王,而英布就是九江王,項羽有多麼看重英布可想而知,那麼為什麼劉邦要打英布的主意,而英布又願意投入劉邦的懷抱呢?

彭城之敗,劉邦痛定思痛

作為楚漢之間的第一場大規模正面作戰,項羽以三萬精兵將劉邦五十六萬大軍擊潰,擊殺十餘萬人,跳水的有十餘萬人,剩下幾十萬人都倉皇逃竄,劉邦的父親、妻子統統被俘辱,劉邦和他的馬車夫夏侯嬰兩個人借著沙塵暴影響楚軍而趁機逃走。劉邦可以說是慘敗而歸,但這一戰也讓他明白了自己不是個打仗的料,要想爭奪天下還需要更多能夠打仗的人才。劉邦遇到張良後就問張良,我想要把函谷關以東的全部土地捐出去,你看我捐給誰才可以完成大業呢?張良想了一會兒,說了三個人的名字,韓信、彭越、英布。

韓信在巴蜀之地就被劉邦拜為了大將軍,彭越在劉邦攻打彭城的時候主動來投,也就是說張良給出的三個人選劉邦已經擁有了兩個,只有英布還在項羽的陣營。聽張良分析完,劉邦看了看身旁環繞的下屬,突然就非常生氣,大罵他們,你們這些人沒有一個可以和我共謀大事的!

這個時候,劉邦的一個隨從,名字叫做隨何的,表現得不卑不亢。他走到劉邦面前,看著劉邦說,我不知道大王說的大事是什麼,但我願意去嘗試一番。劉邦就告訴他只要你們可以勸說英布投漢,讓英布在項羽後方發起叛亂,給我幾個月時間我就可以滅掉項羽了。隨何想了一下說,可以!

勸降英布

隨何帶著劉邦給他的二十人就往英布的地盤去勸降了,他等了三天,英布也沒有要露面見他們的意思。隨何坐不住了,就托英布的人轉告他,我隨何對你講的話肯定對你有好處,如果沒有,你大可以把我們這二十餘人都給斬殺在這裡!聽到隨何這樣說,英布終於願意出來見隨何一面。

隨何例舉了兩個事實,就是這兩個事實讓英布下定決心叛楚投漢!

隨何就對英布說,你現在是九江王,項羽是西楚霸王,你們都是諸侯,都是王,你們是平級,但是你卻願意屈服於項羽,做項羽的小弟,無非就是因為你覺得西楚國非常強大,你覺得有了西楚國的庇護你就可以安然無恙。但是你顯然錯了,項羽謀殺了義帝,說明他沒有大節,你是遲早要完的。

當時齊國叛亂,項羽來向你徵兵,你沒有親自帶兵出戰,只派了一員大將和四千軍隊支援項羽,然後漢王乘機攻打項羽的國都彭城的時候,你本來應該帶兵出戰,但你還是沒有,反而坐山觀虎鬥,看熱鬧不嫌事大,你以為項羽還容得下你嗎?隨何將這兩個事實一擺出來,英布就知道,隨何說對了,項羽是一個記仇的人,他現在的所作所為足以讓項羽記恨他,現在有齊國叛亂,還有劉邦和項羽作對,項羽抽不出手來對付自己,一旦項羽把齊國和劉邦都解決了,英布明白,自己就死定了,這一刻,英布開始動搖了!

三方會面,下定決心

正當英布開始動搖了的時候,楚國的使者也來了,正是項羽派來催促英布趕快出兵的。楚國使者直接走了進去,和隨何,英布撞了個正著,英布當場就愣住了,隨何一看英布有些動搖,當機立斷就做出了決定。

他對著英布大喊,大王已經決定投漢了,怎麼還可以接待楚國的使者呢?趕快把他們給殺了,英布本來被這突然的場面給搞蒙了,又被隨何這麼一咋乎,心一狠就下了決定,把還沒搞清楚情況的楚國使者全數斬殺!

到這裡,隨何就算是成功的勸降了英布,項羽失去了一員得力大將,而劉邦則集齊了張良所推薦的三人,這大概是劉邦彭城之敗唯一的收穫吧!

我是流浪歷史號,喜歡,就關注一下吧!


  只能說英布這人腦子缺根弦,不會識人!

  項羽對手下人都不錯,但不少人卻背叛了他,這裡面的原因值得深思!項羽是楚國貴族後裔,從小就跟著叔父項梁學文練武,特別在武功方面獨具天賦,是個軍事天才,帶兵作戰鮮逢敵手,打出了「巨鹿之戰」"彭城之戰"等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秦國名將章邯和王離在項羽面前全成了渣渣,可以說秦帝國的這座大廈就是被項羽憑著一已之力給摧毀的!更難得是項羽不但會帶兵,個人武藝一樣的驚人,每戰必身先士卒「力拔山兮氣蓋世」,論單挑能力,在楚漢戰爭期間,甚至在中國冷兵器時期,項羽如果稱了第二,誰敢稱第一?單單就《史記》中就明確記載了項羽完成了兩次的百人斬,「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真是讓後人高山仰止……

  做為英布,遇到項羽這樣的領導,既是他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幸運的是在項羽出色的指揮下,楚軍一登場便驚艷天下,巨鹿一戰不但徹底打垮了秦軍,也讓各路的諸侯對楚軍心服口服!不幸的是項羽的個人能力太過於突出,以至於連英布這樣的好漢,也被他映襯得黯淡無光。這就好比你到巴薩踢球,梅老闆既是球隊的教練又是場上的核心球員,戰術指揮靠他,場上攻城拔寨也靠他,你就很沒存在感了。這對自認為個人武藝天下第二的野心家英布而言就很不爽了。提起英布,當時人的心態大概就是:哦,項王手下那個拎包的小弟,臉上紋個字,傻萌傻萌的那位啊。

  而劉邦就不同了,個人能力比較一般,甚至可以說相當的糟糕,這廝原來就是個沛縣的小混混,閑來沒事,好賒個帳混個酒喝,兼或調戲一下小寡婦,鬧點風流事啥的,聞雞起舞熟讀兵書?你想多了!丫的老劉,武不能提槍上馬捨身臨陣,單獨指揮作戰,逢項羽必敗,全靠臉皮夠厚才死撐了下來,彭城一戰更是輸得幾次三番將老婆孩子踹下馬車倉皇逃命;文嘛,恐怕也夠嗆,區區一個亭長(還是靠關係上位)能有多少墨水?認得幾個字就很不錯了,後期的《大風歌》,他人捉刀代筆的可能性極大,「漢祖溺儒冠」說的就是這位近乎於流氓無賴的劉邦了。

  但劉邦有一樣牛B的地方,貴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行,所以會讓有才能的人充分施展其特長,鋪個平台,「你行,你來!」這點其實挺難得,好些領導自身的能力很平庸,卻依然剛愎自用,最終誤人誤已。哎,人劉邦就這點強,而且也分析得挺透徹……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字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供給軍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相對於自惜羽毛的西楚霸王,劉邦還有一個優勢,就是臉皮厚會忽悠!這是一個資深老流氓必備的素質,當年就是靠著大忽悠娶到的呂雉,這會為了爭天下,麻痹的故技重施又忽悠上了,矇騙各路好漢說,跟著俺老劉混,將來打下天下後,俺與大家共分之。這大燒餅畫得足夠大足夠誘人,於是英布這樣的傻缺就上當了,以為跟著劉邦混,既能大展拳腳揚名立萬,又能爭得更多的利益,何樂而不為?!卻沒看到劉邦腹黑的一面,項羽是堂堂正正,劉邦則是陰損蔫壞,合幾家之力前腳才打垮了項羽,後腳立刻著手卸磨殺驢,韓信彭越一個個的功臣良將被他給陰了,紋身男英布意識到不好,得反!但為時晚矣~放著好好的英雄項羽你不追隨,非要巴巴地跟著流氓混,怪誰呢?

更多精彩的獨家內幕,敬請關注云漢原創說楚漢!哈哈哈…


首先,英布與項羽的關係,並不是單純的小弟和大哥,他倆更多應該是同盟合作關係。因為,英布在跟隨項羽之前,就有屬於自己的軍隊和地盤,而在他跟隨項羽之後,依然能夠獨立控制自己的軍隊,項羽並沒有權力單獨調派英布的軍隊。

只不過,因為英布和項羽最開始的關係非常好,而且又都是楚系大佬,所以在很多人看來,英布好像就是項羽的小弟,而項羽也待英布非常好,還封他為九江王。但事實上,項羽和英布的關係,就如同劉邦與項羽的關係、還有其他各路諸侯王與項羽的關係一樣,本質都是同盟合作關係。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項羽封英布為九江王,並不是因為英布表現好而賞賜他,而是因為英布有封王的實力,當時九江本身就是英布的地盤,而英布的軍隊項羽又不能插手和干涉,項羽在分封天下時,自然得給英布留個席位。

也正因為,英布所謂的背叛項羽,其實是一種很正常的事情。因為,項羽和英布本身就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他們倆個都是楚系大佬,共同佔據楚國故地,並且,我們翻看地圖,自然就會發現英布的地盤九江和項羽的封地西楚,是緊挨在一起的。

在當時的背景下,項羽想要全力爭奪天下,首先就需要整合完楚國故地,把楚國故地的核心地區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然後才能放心出去爭奪其他土地。所以,雖然項羽和英布是很好的朋友,也是小弟兼合作夥伴的關係,但他們兩個背後,依然存在競爭關係,除非英布願意放棄自己軍隊和地盤的控制權,全心全意去給項羽當小弟。

但問題是,英布也是一時之人傑,怎麼可能老老實實給別人當小弟,雖然他可能沒有想過當皇帝,但當個獨立自主的王,顯然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目標。在這種背景下,英布自然不可能對項羽全心全意,所以在項羽與齊國、諸侯聯軍、劉邦作戰時,英布一直都是坐山觀虎鬥。

這期間,項羽曾多次要求英布出兵協助,但英布卻始終置之不理。雖然,從現實利益的角度看,英布做得並沒有錯,因為利益集團之間,什麼恩怨情仇都是浮雲,有的只有利益。但問題是,從冠冕堂皇的角度看,英布這樣的事干久了,心中難免會有一種說不出的恐懼。

因為英布知道,現在的項羽,對他肯定非常失望,非常痛恨。英布作為項羽的好朋友,在項羽最需要幫助時,卻是一直坐山觀虎鬥,項羽會原諒他嗎?肯定不會的。相反,項羽肯定對英布狠的咬咬切齒,在這種情形下,即便英布倒向項羽,願意當項羽的小弟,項羽恐怕也不一定會善待自己。

當然,這也就是張良認為英布可以成為劉邦主要盟友的原因,所以在張良的鼓建議下,劉邦便派出使者隨何去說服英布,而後來,隨何又直接在英布的地盤內,公然訓斥項羽的使者,更讓英布沒有選擇。

當時的英布,就算拿著隨何的人頭,跑去向項羽的使者表明忠心,也為時太晚。因為,英布一直在坐山觀虎鬥,還讓項羽的使者親眼看到,英布與劉邦有著不明不白的關係,就算英布現在及時站在項羽身後,項羽心裡也很難再真正原諒他。

更何況,如果英布此時真把隨何殺了,等於直接把劉邦也得罪死,另一方面楚使已經被隨何激怒,回去後也會向項羽彙報英布腳踩兩條船的情況,這樣英布就是里外不是人。於是乎,英布只能一咬牙,上了劉邦的賊船,畢竟此時投靠劉邦,也相當於是給劉邦雪中送炭,也許會得到好的福報。


英布這個人對於西楚霸王項羽來講是一個很重要的利刃,此人在臨場作戰以及衝鋒陷陣方面,可以說僅次於西楚霸王項羽,當時西楚霸王項羽率軍到打函谷關前,結果聽說劉邦派人把咸陽給拿下來,並且守衛函谷關的時候,英布出手,瞬息之間,攻下了函谷關,那種衝鋒陷陣攻堅的能力確實讓人感覺到恐怖。

在這之後,項羽也並沒有虧待英布,封他為九江王,獨當一方,所以說很多人提出那個觀點,說項羽沒有英布封賞上這一點不成立,他投靠劉邦能達到什麼,同樣都是一個王啊,為什麼這個時候還得去投靠劉邦呢?這不是自己成了一個變節的小人嗎?

英布之所以沒有幫助項羽,甚至後來投靠劉邦,全是因為一件事情。

英布先是一個囚徒。他的臉上被秦國課上的字是一個囚犯,來跟隨著起義軍一起發家後投靠係數霸王項羽,成就了自己一番功名以後,被封為九江王,但是這個人投機倒把的能力確實還一直流淌在他血液里。

對於很多人來講,九江王英布這個人能力很強,應該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吧,偏偏不是這種人做事情恰恰是最沒有主見的那種,能力,很強,確實,但是能力越強,就越難去估計自己的能力能夠給自己帶來多少的利益,一旦別人告訴他,你現在這點兒能力拿的東西不符合你的能力,那這種人就會犯嘀咕,我到底能不能獲得更多的東西呢?

英布就是這一類的代表人物!他本來可以不用去投靠劉邦的,他一開始的打算是做事項羽滅亡,到項羽被滅了以後,他出去接觸向宇的地盤兒,自己的地盤兒可以擴大自己的實力也可以增強,本來是一個一舉多得的事情結果,項羽不僅挺過來了,而且還開始跟劉邦進行拉鋸戰!

在這個時候,項羽一分求援的信直接交給了英布,英布那個時候是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石西楚霸王項羽管不著,他忘了之前英布沒有去救她,她也不是那種計較這些得失的人。

劉邦可以計較,且他手底下剛好有這種可以玩弄這種權術的小人,比如說陳平,這些人就敏銳地發現了項羽和九江王英布之間的那些裂隙,告訴劉邦這個東西可以利用一下!(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雖然說不能夠百分之百的保證九江王英布會直接投靠我們,但是可以保障的是接下來攻打項羽的時候,他不會出手幫忙!

所以在九江王英布突然要投靠劉邦的時候,劉邦自己都沒想到,甚至把九江王英布扔在外面,讓他等了很長一段時間,就是為了考驗他到底是不是真心頭像,連劉邦自己都沒有想到這件事情!

但是歸根究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西楚霸王項羽身邊沒人給他提建議!說這種事情要跟她稍微提一下,他能不考慮將使自己心裡的內心活動么?西楚霸王項羽也是一個愛兵如子的人,也會考慮將林自己內心的活動,她就是沒人跟她說!

有這麼一個小故事,西楚霸王項羽自己後方的屬地背叛,率領軍隊把這些十幾個城市全部打下來以後,他告訴手底下士兵屠城!結果一個小孩子站出來告訴項羽,說你如果殺了我們,你自己損耗兵力不說,接下來城市也不會像你頭像,你如果不殺我們,說不定打我們做一個榜樣!項羽聽了他的意見,放過了這一城市的城居民,後面的城市全部望風而想,所以說項羽這個人並不是沒有那樣的意識,或者說沒有那樣的腦子啊,他就是沒人去提醒他說做這些事情!


英布,九江郡六縣(今安徽六安市)人,坐罪受秦律被黥,又稱黥布。秦末漢初名將。初屬項梁,後為項羽帳下將領之一,封九江王,後叛楚歸漢。漢朝建立後,封淮南王,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韓彭被殺後,心生畏懼,遂於公元前196年起兵反漢。兵敗,以謀反罪被殺。這是百度百科對英布一生的總結。其叛楚歸漢的原因,有環境因素,也有當事人個人性格因素,更有更替規律的影響。

一、當時戰爭的形勢,已向漢方扭轉,英布基本看清形勢,叛楚是必然的。彭城之戰,項羽大獲全勝,原先跟隨漢王的諸侯見風使舵,重新回到楚項陣營。劉邦採納張良「下邑之謀",派韓信北伐滅魏、滅代、滅趙、降燕、滅齊。在楚地北邊形成泰山壓頂之勢。此時漢王在西正面防禦,彭越率部在楚軍的後方開展游擊戰,打擊楚國的補給,使項羽兩面作戰疲於應付,使楚軍的糧食裝備得不到補給。而漢軍有蕭何坐鎮關中,源源不斷的輸送糧食和士兵。英布在楚西南坐山觀虎鬥,對形勢的發展己有選擇,隨何最後一擊,助其下決心叛楚歸漢。這樣,漢王就從北西南三面包圍楚軍。當然後面英布戰敗,隻身歸漢,不影響當時形勢選擇。

二、項羽的政治短視和性格缺點,是英布叛楚歸漢的重要原因。項羽優柔寡斷,剛愎自用,不信任手下,不愛聽意見,又吝於封賜,不會識別和籠絡人才,以致韓信、陳平等先後歸漢,不善於團結利用反漢同盟,致使魏王豹、代相夏說、趙王歇與楚各自為戰,魏、代、趙國相繼滅亡。而劉邦則是海納百川,善於籠絡利用諸侯以及手下將領,大家樂為其效命,韓信為齊王時,楚使說齊王韓信而韓信不反可略見一斑。楚漢戰爭開始後,公元前205年,齊王田榮背叛楚國,項王前往攻打齊國,向英布徵調軍隊,英布託辭病重不能前往,只派將領帶著幾千人應徵。劉邦在彭城打敗楚軍,英布又託辭病重不去輔佐楚國。項羽因此怨恨英布,屢次派使者前去責備英布,並召他前往,英布越發地恐慌,不敢前往。此時項羽正為北方的齊國、趙國擔心,西邊又憂患劉邦起兵,知交的只有英布,所以沒有攻打他。但英布清楚項羽的性格,秋後算賬只是時間問題。因為對項羽的失望和害怕,使其在機會到來時迅速轉向。

三、按項羽要求擊殺義帝使英布站在正義的對立面。公元前206年項羽分封天下後,諸侯們都離開項王的大本營,各回到自己的封國。項羽為架空楚王熊心,擁立楚王為義帝,遷都長沙,卻暗中命令九江王英布等人,在半路上偷襲他。這年八月,英布派將領襲擊義帝,追到郴縣把義帝態心殺死。而公元前205年三月,劉邦統大軍東渡黃河直指洛陽,途經新城(今河南商丘),遇三老董公獲知熊心死訊,令三軍發喪,縞素三日。發檄文布告全國,指斥項羽弒君,大逆不道,天下諸侯群起響應,劉邦得各路大軍,共計五十六萬人,殺奔彭城,討伐項羽,從而揭開三年楚漢之爭序幕。英布政治上的幼稚,將自己推向危險的境地。若項羽統一天下,對義帝之死,必須給天下一個交待,到時斬英布以謝天下是順理成章之事。英布意識到這一點,這也是其後來不再盲目追隨項羽的原因。若想不被殺,投奔漢王是很好的選擇。

以上是對英布叛楚原因分析,一家之言,對錯在其次,主要是喜歡歷史的秘密。


項羽搞的分封,他只是主持人而已,實際是大家開會商量的結果!劉邦獨佔秦地,諸侯聯盟義憤填膺喊打喊殺,英布就是沖在最前面打開了函谷關!劉邦認慫後,實際想殺他的不僅僅是范增,各路諸侯都想宰他,人家在前線捨生忘死,他卻在秦皇宮夜夜笙歌花天酒地,估計財寶也轉移了不少(鴻門宴後到處送珠寶玉器拉攏人心)。面對諸侯雲集,都在期待的封賞,項羽便問楚懷王怎麼辦!懷王就倆字「如約」,秦國整個給劉邦?即使項羽肯,那些諸侯能同意?英布肯定是第一個不同意啊!最後大家輪軍功排名,秦地一分為五,章邯等三位秦國舊將各分得一塊地盤,劉邦也分到一塊最大的地方,英布分得九江!其他各路將領、故國貴族基本都是瓜分了自己的故鄉之地!這種結果應該是大家討論後的結局,劉邦雖然不甘心卻也無奈!

以上啰嗦半天,其實就說明一個問題,英布能成為九江王,不是項羽給他的施捨,更不是項羽給他的優待!是他應得的,是他實力決定的,是他戰功決定的地位!

當各路封王回到自己的封地,軍事聯盟已經解散,英布理論上不再是項羽的下屬,屬於平起平坐的王!項羽應邀去齊地攻打田榮,請英布幫忙(是請,不是命令)英布象徵性地派了幾千人,這是交情,不是義務,項羽雖有怨言卻也無可奈何!

後來劉邦攻打彭城,對於英布來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沒必要幫任何人,也有可能鴻門宴後劉邦給英布送的禮更多,起作用了!但是項羽卻派使者責問英布!項羽這邊對英布滿腹怨言,估計罵他不講義氣,劉邦那邊卻不斷送禮說好話拉攏...時間長了英布信念也動搖了,革命友誼怎麼也比不過金銀珠寶的誘惑力啊,英布一再敷衍應付劉邦,雖然沒打算與項羽為敵,但是一次偶然事件最終讓英布倒向劉邦!項羽派去拉攏英布的使者正好碰到劉邦的使者隨何,隨何直接來一句:九江王已經跟漢王聯盟了,你還來做啥?關鍵是英布情急之下居然殺了楚國的使者,這下不得不跟項羽翻臉了……


英布從一開始就是項羽手下,親信也是!也是主公和手下關係!但是項羽和劉邦打起來的時候,項羽命令英布全力以赴幫助!但是英布沒有全力以赴幫助項羽,就出了幾千騎兵,本人都沒有來!對項羽這樣貴族出生的王者,英布不聽話了,可能有謀反心裡了,所以殺了英布全家,這樣英布徹底導向劉邦了!


喜歡閱讀歷史類書籍:英布與韓信、彭越齊名,是秦末漢初的一員猛將,在巨鹿之戰擊破王離,為項羽立下大功;英布在楚漢戰爭最激烈的時候,叛楚歸漢,成為壓垮項羽的最後一根稻草。漢初,又是英布起兵反漢,最終兵敗身死。

作為項羽的手下幹將,在楚漢戰爭相持階段,英布選擇了按兵不動。以至於把自己置於被項羽嫉恨的尷尬地位,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英布武勇,在巨鹿為楚軍的突擊隊長,破王離、逼章邯投降的戰爭中,每一次都是英布打頭陣,當先鋒。項羽到了函谷關時,又是英布瞬間破關,讓劉邦意識到他與項羽之間的實力差距。

項羽是英布的老領導,他攻打齊國,叫英不來支援,英布正在享受「封王的快樂」,後來,劉邦也加入戰團,項羽又來請英布支援,英布繼續推辭——項羽很生氣。

在楚漢戰爭中,英布態度曖昧,得罪了項羽。劉邦使者來勸英布,最終說服英布投降了劉邦。此後,英布就成了劉邦的盟友,英布從項羽分封的九江王,搖身一變成為劉邦分封的淮南王。


戲下分封以後,英布和項羽名義是平起平坐的諸侯王,不存在互相隸屬關係。

英布到達封地以後,只想守著自己的封地自得其樂,最初根本不想參與到楚漢之爭里,但是迫於項羽的軍事實力和以往的交情,還是派出數千兵馬幫助項羽。

然而,項羽卻因此記恨英布,最終因為劉邦使者殺掉項羽使者,英布全家被項羽兵馬殺害,徹底倒向劉邦。


英布,又名黥布,本是草莽出身,後在項梁手下,項梁死後歸附於項羽。在跟隨項羽作戰的過程中,英布履立戰功,一度所向披靡。

那麼如此一位戰將為何要背叛給予他發揮平台的楚王項羽呢?

英布的背叛是權衡天下形勢作出的,就算項羽給予他豐厚的獎賞,也比不上劉邦給韓信的獎賞,更無法指望他能成為關鍵時候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要知道,英布本是山賊,況且山賊本無忠義可言,在劉邦使者的勸說利誘之下,英布的決定並沒有任何不妥。

當時的情境決定了英布貪婪的本性得不到滿足,九江之地並不能滿足英布,為了尋求更大的利益,英布始終都要鋌而走險,而劉邦正是給了他那樣的一個平台。

同時英布從來都不是項羽的心腹,英布在更多時候都是為自己考慮,他把獲得的成就看做是自己作為前鋒所獲得的理所當然的成果,而不能想到在劉邦手下做事必然是兔死狗烹。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