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普雷 請粉絲盡快離場 不然要叫警察了 快走

首先呢 把這部片加入待看清單 是因為班上一個挪威同學

她在上個project半偏題演出 做了有關這個電影的app 

(這個project我也是半偏題演出 後來弄得自己喫力不討好 這邊先不贅述)

當時我想 是什麼電影讓她那樣出不了戲? 加上此片獲獎連連 就先列入清單

但不知為啥內心卻一直有種“不會喜歡”的預感 一再拖延觀看 

今天看了之後 果然沒有打中我 上網搜尋也找不到同感影評

這個壞人只好又由我擔當了 可惡 紛絲若還沒走 現在請馬上回避

 

是的 義大利風景很美 但是前幾天才看了“斯托卡尼艷陽下”

是的 小清新的同志片不多 偏偏還小的時候我就看了“十七歲的天空”

記得十七歲的天空當時也有去國外參展 挪威沒有被雨露均霑到嗎?

不談出櫃的艱辛 架空在如同志童話世界般暢行無阻的平行宇宙

我已經在“十七歲的天空”裡體會過這種甜蜜自由的氛圍

雖然楊祐寧當時的外型說是十七歲有點勉強 但還是入戲的傻笑好幾天

 

因為主題是青澀時期的愛戀 並非著重同性  可以當一般愛情片看待

背景音樂可為幾乎和電影設定同年代的 “不是每個戀曲都有美好回憶”

也許小說裡有描繪出少年維特的煩惱 但電影裡我實在離Elio有點遠

欸不要說因為不是同性戀 沒有性別認同問題 我剛好是有的 

卻還是離Elio好遠 比較起來 愛片flipped就能成功把我代入12歲

好吧 你說類型不同無法比較 flipped那種小學生純愛片拿來比什麼?

call me by your name注重的身體的渴望 對彼此的慾望

偏偏!也不夠啊!那些撩撥勾不到我的心 

那些十七歲該有的青澀的又曖昧不到盡頭 哎  真的是左右為難

 

是啊 光影美啊 但“春光乍洩”更美(剛好今年是何寶榮的忌日 緬懷哥哥)

是啊 呼喊對方自己的名字很揪心啊 可是怎麼辦

“天下無雙”小霸王已經說了 愛一個人太深就會變成他

此片對我來說 就像以前媽媽會把好多道剩菜炒在一起變成個大雜燴

告訴她好幾次 我最不喜歡的就是大雜燴 有人可能會喜歡 

每道剩菜都是喜歡的剩菜 全炒在一起變成一盤匯集喜歡的新菜

但我怎麼喫都是那些壁壘分明的舊菜 每道都喫過 還被逼得全部一起喫

 

有些片很多人喜歡 像是“戀夏500日” 我就是喜歡不來

很可惜的 這次 call me by your name 我也加入不了

當Elio對著電話向Oliver喊著自己名字時 是我整部片最感動的時候

偏偏幾分鐘前Elio爸爸日劇式教條演講 已經毀了僅存的耐心

道理在電影裡 是該用演的 而不是用說的

深怕觀眾不知道 急著上字幕 急著派個龍套配角來說明

偏偏一說 就破壞了全局

 

於是好不容易擠出的感動就這樣廉價的消縱了

 

這次奧斯卡得獎影片不知不覺也看了不少 包括水底情深 意外

銀翼殺手 可可 奇蹟男孩... 在這裡 必須要慎重的 站起身來推薦大家

最佳外語片:the square

是今年看過最好看的影片 沒有之一

而且自此開啟了窮追猛打瑞典電影的道路 瑞典電影不錯

那些細膩的眉角 所要探討的主題充滿人味 幾乎都可以喫到人肉鹹鹹

那麼赤裸裸地擺放在生活細節中 就像是那個註明的心理學影片

你會在the square 感受到發現自己居然沒看見大猩猩的震撼

再度一如既往的以推薦別部影片來作為影評結尾 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