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依然熱得像地獄 主要是住的地方沒有冷氣 

在這樣險峻的環境 “後來的我們”成功聚焦我的注意力

腦中24小時持續散發的怨念-“好熱 熱死了 什麼我不待在臺灣” 

得到兩個小時的暫停放送 表現不俗 不代表不需要批評指教

對於華人電影我始終是愛之深責之切

 

開始大放厥詞之前  先向各位介紹一下此片的兄弟姐妹

我稱之為“nostalgia-年輕逝去的愛”類型 

風靡一時的代表 如 “La La Land”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等

以懷舊感帶出青春時期的愛情 我們綻放著光 我們笑得眼睛都彎起來了

口口聲聲說著夢想 深信只要努力什麼都能克服 都能做到

可現實像是一團巨大的黑影 從未被渴求卻自顧自地追了上來

把光都吸進了黑暗 我們還搞不清楚怎麼回事 看不見路 暈頭轉向

愛情瞬間籠上了陰影 於是我們笑不出來了 自此以後

 

成功的“nostalgia-年輕逝去的愛”電影 在觀賞完之後

會有深深的惆悵 悠悠回想起過去某個錯過就不再的人

我認為 “後來的我們”氣氛營造得合情合理 衝突也說得過去

比起 “La La Land”更能帶出人心底的情緒

 

可惜的是電影後半段開始倉促 這種文藝小品最怕不肯留白

總要把話說得一清二楚 深怕觀眾不明其意 深怕有人沒get到點

最爛尾的例子莫過於“聽說”在片尾打出大大的與觀眾互勉

當下變成莒光節目政令宣導 全體人員請起立敬禮

“後來的我們”不至於如此 只是淪為早期日劇教條式說理

連爸爸都迫不及待跑出來寫封長信 趁勝追擊給你上一堂人生大道理

 

另外 現在很多文藝小品相當急功近利 他們有太多直擊人心的slogan 

想要打在電影名稱下面的副標題 一語道出電影精髓 例如: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 但是卻沒有了我們」 太深刻了 太心碎了

可是怎麼辦 副標只能有一個 只好通通塞進演員的嘴裡

要他們向教條式教學法一般 朗讀出來給觀眾聽吧 

於是走成了廉價了 真正的上乘之作 是以動作 以情節 以象徵

來讓觀眾意會 讓影評寫出這句精髓slogan 而非赤條條送上門前 

 

其實我最喜歡的 “nostalgia-年輕逝去的愛”影片 還是春光乍洩

何寶榮手受傷後 不得不讓黎耀輝照顧他的生活起居

沒有“後來的我們”那些虐狗的甜蜜畫面 多得是材米油鹽醬醋茶

但你能看見黎耀輝皺著的眉頭緩了 何寶榮的任性變成了撒嬌

這短暫的緊密時光 也緊緊抓住觀眾珍惜的心 我們和黎耀輝都知道

有一天何寶榮手好了 這些美好時光就不復在了

 

不過當然 春光乍洩要說的不只有這個 這就是留白的美

拜託給觀眾一些空間 迫不及待教條式的說出來 

就會只貧乏的剩下這個了

 

另外 雖然不是她粉絲 但周冬雨的每部電影我幾乎都看了 

能不能稍微拓展些戲路? 萬戲不離其宗 永遠演一樣個性的角色

演員不怕被定型 觀眾都厭膩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