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作為2018年創投圈的第一波風口,其技術是人類社會由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躍遷的底層架構,越來越多創業項目投身於其中,儼然成為當下除人工智慧(AI)之外最具商業價值的新趨勢。

區塊鏈亦是金融科技的熱門重鎮,來勢洶湧,巨頭已紛紛進場。阿里與以太坊合作開發金融雲、騰訊基於騰訊雲做聯盟鏈雲服務、中國平安旗下金融壹賬通把區塊鏈作為金融科技轉型的重要驅動之一。

區塊鏈將怎樣改變金融科技的面貌,區塊鏈的落地應用的瓶頸及解決辦法是什麼?

無區塊鏈不FinTech,應用前景不可限量

傳統金融的授信基礎依賴國家、銀行、企業等中心化組織等,導致了不同地區的資金及權益融通效率低下、安全隱患較多。區塊鏈金融的分散式總賬技術帶來了跨組織之間、陌生人之間授信的信任,為貨幣、權益的自由交換帶來新的運行基礎。

區塊鏈運行的數字資產,除貨幣外,還有股權、債權、知識產權等多元化的價值資產,由於締倚有智能合約,資產的自由流通不再完全依賴發行機關;甚至在AI時代,人與智能機器之間的共識通證(Token)也將基於區塊鏈技術。

具體應用在銀行業領域能便於銀行清晰觀察到資金流通明細,打擊金融欺詐和洗錢;區塊鏈技術的沙漏機制能提升銀行業的監管水平;並且區塊鏈是一個天然的用戶徵信體系,可以為國內眾多城市銀行及商業銀行增強KYC(瞭解客戶)洞察能力,為存貸款發放提供精密決策。

此前全球頂尖跨國銀行結成R3 CEV聯盟是區塊鏈在銀行業應用的樣板之一,該聯盟鏈促進銀行與區塊鏈之間的交易及清算,我國中國平安、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等相繼成為R3成員。

可見沒有區塊鏈的革新力量,金融科技很難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金融科技」。

區塊鏈落地金融行業要翻越的三座大山

不過,金融科技領域落地區塊鏈依然存在相當大的阻力和痛點,比如區塊鏈交易能否像移動支付那樣變革傳統現金支付手段,用戶徵信本身就是人的資產和數字經濟的基礎,如何保護用戶信息安全與用戶大數據應用之間達到平衡,區塊鏈技術能否像移動互聯網一樣易用和普及,是目前創投圈攻克的難點。

挑戰1、交易吞吐量小。在區塊鏈之上「記帳」得分發至其他節點,目前比特幣的交易速度每秒3至7筆交易,在以太坊的開源系統交易速度20筆/秒,這與當前主流的銀聯支付每秒承受26.5萬筆支付相比太小,並且在傳統移動支付中交易僅為法幣,在區塊鏈之中「價值資產」種類劇增,如果在交易吞吐量上不做突破,區塊鏈很難大規模普及。

挑戰2、隱私保護兩難。區塊鏈的發明與加密技術密不可分,說到底數字資產也是一串數字密碼,保護用戶隱私是區塊鏈的天職,但公有鏈的發布式總賬、遍佈全網存儲又要求信息必須具備公開、可查詢、不可逆轉,這構成互信的前提,在金融科技領域用戶身份信息及售後等處處有隱私,如何保留傳統銀行及金融機構的對保護用戶數據的核心能力極具考驗。

挑戰3、部署難、管理難。很多中小銀行根本無力單獨構建起全盤的區塊鏈技術體系,即便是這樣也費時費力、重複建設;區塊鏈的發展路徑一定也是有的做底層技術開發、有的是搭建操作系統,絕大多數開發者在生態層面上做相關的應用產品。這就需要有開放的區塊鏈平臺為銀行及金融機構開發者提供配置、監控、瀏覽、數據化分析、雲計算等可視化管理工作,並可接入更多API介面以豐富業務場景。

「壹賬鏈」正式發布,區塊鏈金融平臺落地

據悉,金融壹賬通將重磅發布其區塊鏈應用級產品「壹賬鏈」,其「區塊鏈集羣處理系統和方法」獲得國家專利,這是平安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突破性創新成果,令人業界為之興奮的是,壹賬鏈對區塊鏈上述三大落地困境均有對應解決方案。

「金融壹賬通正式推出區塊鏈的突破性解決方案——壹賬鏈,這一解決方案將不僅降低中小銀行以及金融機構獲得高性能區塊鏈底層設計服務的成本,同時也將為監管部門創造透明、高效的監管環境。」金融壹賬通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壹賬鏈的技術和平臺將向銀行業等機構全面開放,並率先在全國中小銀行之中推行,壹賬鏈有望成為他們突破發展瓶頸的增速引擎和新的業務運行架構,而在運用新技術方面,中小銀行本身具有後發優勢,從而打破現行金融利益固化的格局,提升金融流通、交易、證券化效率。

當前區塊鏈與AI作為革新力量正在滲透金融行業的各個應用場景之中,並在銀行資產管理、財富管理等領域落地,未來人們在區塊鏈銀行上進行資產交易會非常便利,而壹賬鏈作為「區塊鏈 金融科技」里程碑式的革命突破,究竟會帶來何種極致的產品體驗及行業變革令人期待!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